APP下载

基于差异发展的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2016-11-16浙江省义乌市义亭小学朱向阳

数学大世界 2016年1期
关键词:学困错题学困生

浙江省义乌市义亭小学 朱向阳

基于差异发展的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的策略

浙江省义乌市义亭小学 朱向阳

应该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不同的人而言,相同的学习内容,在掌握速度和水平上存在客观差距;对于学习者本身而言,不同学习内容,所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有客观差异。但不管怎么说,学习中遇到困难是必然的。由于学困生,更确切地说是学困现象的普遍存在,因而成为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阶段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

早在许多年前,主体教育理论家就提出了包括“差异发展”在内的四大发展性教学策略,将个体的主体性发展与差异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如今,“促进个体的差异发展”日益成为一个突出问题而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小学数学因其学科特点和小学生认知能力、思维发展水平的局限,更容易产生学困现象,从而使这个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显得更为迫切。

一、明确学困转化的路径和策略

差异发展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承认差异,就是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个性和特点;二是利用差异,就是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方式;三是允许差异,就是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水平。

二、关注形成学困的两大原因

形成学困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从教学活动的角度观察,有两类原因:一类是源于学生个体的学习;另一类是源于教师的教学。

(一)基于个体学习基础上的学习困难

从学生个体角度看,造成学习困难的成因有内因和外因,包括学生、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其中内因来自学生自身,主要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外因来自家庭和学校,包括不良的社会环境和风气,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和不适当的家庭教育,不科学的教师教学方法和学校管理方式,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不团结的班级体以及不友善的同辈群体等等。三类成因中,家庭环境是主要方面,虽然智力因素是学困生学习困难的重要方面,但智力水平却往往不是学习困难的主要成因。

从个体角度关注学困成因、探寻学困转化策略的研究,注重学生发展的主线和教师引导的主线,侧重于从学生发展的角度,通过激发内驱力、优化元认知、提高学习兴趣以及教师的引导等方式,予以转化。

(二)基于课堂教学基础上的学习困难

造成学困其中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教师的课堂教学,这在数学学习中也比较突出。学生数学知识的建构,并非均匀地体现在数学学习的每一节课,事实上,数学学习内容中有一些关键的知识内容,对学生的知识建构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对于这些影响学生知识建构的关键内容的教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能,制约学生在当前以及后续学习中是否会产生学困现象,并以此为转折点,使其成为学困生。因此,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尤其是关注影响学生数学知识建构的关键知识点的教学,显得尤为必要和有价值。

三、实施学困转化的三条策略

(一)一般性策略

主要为促进自主建构策略,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特征,寻找适合学生的建构方式。学困生的转化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一定要调动他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也就是,站在他自己的学习基础上,主动地学习和建构新知识。

1.“铺垫”——针对学困生先前认知的残缺和不足,补充先前认知

比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比较成熟和开放的做法是课始直接让孩子基于原有认知进行面积计算的尝试,但为兼顾学困学生,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切入:一种方法是注重知识铺垫,先设置三个问题:对平行四边形你知道些什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指哪部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谁有关?这些问题可以直接指向学困生提问,并在回答过程中予以补充巩固。第二种方法是注重方法渗透,尤其是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练习,提高方法的铺垫和暗示,帮助他们获得成功。前一种侧重知识铺垫,后一种侧重方法铺垫。不论是哪种方法,都着重在学习的复习铺垫上做文章。

2.“节奏”——针对学困生认知能力的欠缺和薄弱,放缓认知步伐

例如,增加学习理解的过程时间,减缓练习的难度层次,给予独立练习尝试的机会,提供更多的操练作业材料,等等。

3.“过程”——针对学困生知识建构的时间和空间,展开建构过程

例如,发挥“标注”的作用,提高学困生的思维能力。标注的作用就是使内隐的思维过程外显,在外显的过程中让学困生具体而完整地经历分析问题的过程,从而提高其思维能力。如解决单位化聚问题:

0.6吨=( )千克

×1000……标出方法和进率

3千克50克=( )克

3000+50……标出分步过程

(二)差异性策略

1.巧用多元智能

我们应该认识到:由于学生智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因而无论什么时候,不论多么优秀的教师,都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所有学生的教学方法。但如果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就有机会利用适合他的智力倾向的方法来学习。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根据教育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针对数学学困生多元智能的特点,扬长补短,可以从以下方面探索:

①发挥语言智能“倾听、说话、阅读、书写”的优势,将数学“说出来、写出来”

导入趣味化。对于语言智能较强的学困生,教师利用语言情境优化数学学习的导入,如可用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导入新课,可用生活情境事例导入等。

分析叙事化。在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发挥语言优势,如同“叙事”一般将过程表达出来,以说带想,在表达的过程中梳理思路,用表达的条理性提高思维的条理性。

解题过程化。指导并要求解决问题过程具体化,尽可能将思维的过程用书写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此避免思维的错误和减少不必要的问题。

例如:分数或百分数问题的数量关系分析

对于身体运动智能较强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以亲身体验的形式去学习、理解。我们可以把他们难以理解的数学内容比喻成身体运动的模型,使他们利用身体运动智能来理解数学知识。比如,对于加减之间的关系,可以创立“手语”,让孩子边演示边表达,利于理解掌握。如表示“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可以先出左手拳头,抖一抖,口说“一个加数”;再出右手拳头,抖一抖,口说“加另一个加数”;最后把两个拳头合起来,口说“等于和”;等等。

②发挥视觉—空间智能的优势,将数学“视觉化、图形化”

对于空间智能较强的学困生,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视觉化的学习环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教室里墙报的色彩可以尽量丰富些,板书可以用多种颜色的粉笔,数学的知识点可以利用图形、图式表现相互之间的关系,学习材料也可以进行视觉化处理,可以利用录像、电视、多媒体课件等来呈现数学知识,提供数学学习的素材。以“相遇问题”教学为例,利用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在学生按要求开展合作学习后进行全班交流汇报时,教师引导:“你是用什么方法分析的?”“用线段图可以怎么画?”图形化既是分析数学问题的主要方式,也符合小学生直观性思维的特征。

③发挥音乐智能的优势,把音乐引进数学学习活动中

对于音乐智能占优势的学生,他们对乐曲或歌曲有着独特的感觉,容易放松心情、产生共鸣,因此可以让音乐成为他们学习的一部分。比如在教室里播放一些宁静、舒缓的音乐有利于他们在学习不自信的数学时放松心情,集中注意力。另外,如果把一些教学内容编成歌谣、顺口溜等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④发挥人际关系智能的优势,有效开展数学的合作学习

如果数学学困生的人际交往智能较强,不妨让他们多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是问题讨论式的合作,也可以是操作活动中的合作,在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下,更容易激发他们在自己智能强项的展示下学习。而且若是异质的小组合作,还能使不同智能强项的学生通过个体间的信息交流,由主体的智能单数变成复数,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为此,我在班级中特意有选择地设置“艺友小组”,建立日常学习互助的小团队。

⑤发挥自我认识智能的优势,利用数学日记等方式,开展数学学习活动的反思

对于这类学生,老师利用经常布置写一些数学日记的形式,提醒孩子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后续学习。还可以利用日常反思,书写“学习提示卡”等形式,改正一些小缺点、小错误,日有所进,循序渐进地促进其发展提高。

利用“多元智能”的特征开展学习活动,还能有效破解学困生在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一种错误的自我认识——自卑。弄清楚自己哪方面学习能力较弱,哪方面学习能力较强,扬长避短,然后充分发挥能力较强的一面,来带动和弥补没有发展起来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认识到,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人的智能也是可以通过培养和训练得到提高的,从而使他们对自我有一个新的认识,树立多元的智能观,重塑自尊与自信。

2.突出个性差异

哲学家布尼茨有句名言: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理,世界上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人与人之间既有生理层面的差异,更有心理层面的差异,所以学生个性差异的存在是客观现实的,教师就是要利用学生在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中表现出的心理差异。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表现出来的各种不同的气质类型,有针对性地实施转化。比如胆质汁型的学困生,要以“诱”为主,控制情绪,培养自制力;多血汁型的学困生,要突出一个“严”字,注重其兴趣和专一踏实精神的培养;黏液汁型学困生,要体现一个“缓”字,教给其学习方法;抑郁汁型的学困生,要紧扣一个“爱”字,树立其学习信心,让其感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集体的温暖。了解学困生气质类型,只不过是提高学困生学业成绩的途径之一,实际转化中,还必须与其他途径和方法综合运用。

(三)群体性策略

1.研究关键课例

学困生的产生除了其自身和家庭因素之外,数学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也是一个重要的成因。作为数学知识系统学习的小学阶段,有许多不同内容领域的“准备课”、“起始课”、“转折课”、“拓展课”、“综合课”,这些课往往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关键节点,在本研究中将这类课统称为“关键课”。如果教师能有效合理地处理好这些关键课,势必能减少学困生产生的机会。反之,一些原本学习基础较弱,对数学学习兴趣不大的孩子,就可能从某节课开始,逐渐进入学困生的行列。对于关键课的教学,其中两类课的作用非常突出:一类是准备课;第二类是数学各领域中的概念课。

①做好数学学习的“准备”1俞正强.不让一个学生落后——从四个数学准备性学习案例谈学生群体学习质量的提高.人民教育,2002(1):43.。学生学习数学,往往是从生活经验开始的,也因此具有很强的生活型思维习惯,但数学学习需要的是数学思维方式。通过准备性学习,将学生尚处于经验水平的图式调整到大致相同的水平上来,是解决班级授课中学生差异的有效途径。

②播下数学生长的“种子”2俞正强.“种子课”:给知识以生长的力量.人民教育,2011(2):34.。在不同课之间,数学知识是可以迁移的。比如:学习了厘米的表象以后,再学习分米的表象就比较容易了,掌握了用厘米进行度量后,再学习用分米来度量就更简单了,因为彼此之间有类似的结构。关注学生的这种迁移能力,播下数学知识生长的“种子”,是小学数学教师所要研究的,也是从源头消除在学习过程中造成学生学习困难,产生学困生的主要措施和策略。

2.建立艺友小组

学困生需要教师的“师爱”,更需要群体的“温暖”,将他们放置于学习群体中,能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放松心情,同时相同年龄段的孩子,心理和生理发展处在同一阶段,具有本年龄段的话语系统和行为系统,沟通起来比较方便,也易于理解。因此,组建互助式的学习小组,非常有助于学困生的转化。

四、开发学困转化的四项技术

(一)分析学困成因,掌握诊断技术

积极对学困生进行正确的归因引导,使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归因习惯,并利用由正确归因而使学困生产生的情感变化和学习信心的提高,可以推动学困生转化的实现。当孩子遇到学习困难,往往在以下方面表现出一些特征:一是学习心理状态方面,表现出厌恶学习,心不在焉,抵触学习、对抗教师。二是知识结构方面,知识结构上出现断层,对概念理解模糊、解决问题时经常发生错误且没有及时得到纠正。三是学习方法方面,学困生的形成有时经历了“对学习热情—努力—挫折—再挫折—对学习失望”这样的变化过程。往往学习方法的不当和不足是形成这类学困生的重要原因。四是学习品质方面,数学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没有一定的毅力是难以坚持到底而学有所获的,小学生往往富于热情,兴趣广泛,但自制力和意志力比较弱,学习上遇到挫折时,就容易失去学习信心。

(二)实施学困转化,掌握转化技术

研究表明:数学学困生中,大部分是由非智力因素(或情感因素)缺陷引起的。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情感教学是目标教学中“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因而需要发挥情感因素,化解心理障碍,回放思维过程,集合指导力量,注重激励手段等等。

(三)预防学困现象,掌握预防技术

第一,在教学设计中重视分析学情,“低起点,慢起步”对他们的学习将起到关键的作用,课前的关怀比课后的弥补更能体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课堂教学中关注学习细节,做到两个一:一节课至少一次点名发言,一节课至少看他做一道题。第三,作业评价中发现蛛丝马迹,善于利用学生作业来分析其思维特点和学习状态,以寻找到教育他的方法和策略。第四,个体交流中巩固学习信心,学生是需要关爱的,尤其是学习困难的学生。

(四)评价转化效果,掌握跟踪测评技术

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学困生转化的重要环节,对他们的评价还有别于一般的学生,需特别关注以下方面:情感重于知识技能,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求知欲显然比单纯的知识技能更为重要;增量重于绝对成绩,学困生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有别于一般的学生,如果我们转而看他们的学习增量,从而给他们带来信心;习惯重于眼前进步,要促使他们能获得持续进步,就需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容易不大意,困难不气馁”的学习品质。为随时了解学困生的学习状态,需要有一种简单的评价操作方式,笔者制订了如下的评价表格:

课堂上眼睛在看吗?课堂上举手了吗?课堂上发言了吗?练习主动做了吗?作业字迹清楚吗?练习正确率高吗?问题主动问了吗?今天看到老师笑了吗?注:每个项目好记3分,一般记1分,差记0分。总分16分以上状态很好,9~15分还行,8分及以下状态差。

五、创新学困转化的六点尝试

(一)问题学生会诊制

“问题学生会诊制”,就是通过课堂观察和调查交流的方式,了解学困生的状况、教师所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发挥和征求骨干教师提出改进建议。实践中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学困生”转化的意义和紧迫性,作为教师不能让“学困生”成为学校教学遗忘的角落和弱势群体。定时将学困生转化的面由一个班向年级、学校辐射,同时增进同事间的交流,而且增大学困生的样本,能提高学困转化的能力。

(二)错题记录本制度

及时记录孩子学习的困难之处,有助于个别化辅导。具体做法是:为每个学生准备一本错题本,要求学生进行“错误整理”,把自己在作业、练习、试卷里的错误及时收录在错题本里。在错题本里,让学生把错的题目重新抄一遍,然后用很简单的话写出错误的原因,并把正确的解题过程写上去。错误整理的目的就是要了解自己犯错的规律和特点,了解自己犯错误的原因,要注重对错题本的建立和使用。错题集是教学的资源库,能帮助老师形成“把错题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意识;错题集是教学的评价镜;错题集是教学的指导书;错题集是学习的警示牌;错题集是学习的反思钟。

(三)学习行为习惯指导

学习行为习惯的指导和帮助,能建立学困转化的长效机制和持续发展效应。实践中可以采取了以下措施:编写顺口溜;鼓励写感受;制作学习小贴士;制作学习提示卡等。

(四)“评语+签字”家庭作业反馈方式

学习困难学生转化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密切配合,因而推行“评语+签字”家庭作业反馈方式是一种简便可行的家校互动方式。可以使家长清楚地了解作业的“量”并关注孩子完成作业的“质”;老师也可以通过家长的反馈更清晰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态度、掌握的情况和学习困难,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帮助。作用在于做到三个“关注”:一是全程关注,二是个别关注,三是深层关注。效果明显。

(五)艺友小组互助制度

根据孩子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态度,成立三人艺友小组,加强互助学习,将“转化”的方式和途径进行延伸,让孩子在小组集体中转变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水平。同时在班级的墙上建立“艺友互助榜”,在8×6的方格上,每位同学对应班级的座位有一个发布信息的专用格子,如果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或困惑,艺友小组没能很好解决或者其他成员没有时间交流,自己就可以在艺友互助榜上发布信息,其他同学看到后就可以主动前往指导,老师给予积极评价。

(六)数学关键课研究

有针对性地对孩子学习困难的详细内容进行研究和探索,从起点就开始关注,将困难杜绝在学习过程中。这方面前面已经有表述,具体课例见附件。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或男女青年。”作为教师来讲,我们必须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才,通过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成功,这是教育的真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根据不同学生的特征,采取多种策略指导教育学生。

猜你喜欢

学困错题学困生
浅谈学困儿童的转化
『压强』易错题练习
笑笑的错题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聚焦数列中的易错题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圆”易错题
让“学困”走向“学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