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度实证研究—以南充市为例
2016-11-16汪斌
汪 斌
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度实证研究—以南充市为例
汪 斌
本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国内青少年社区体育参与文献得出目前社区青少年体育发展现状,以南充市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为例,结论:南充市社区青少年体育参与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指导人员、活动组织和管理等都不能满足社区青少年体育需求。研究南充市青少年社区体育参与状况,为构建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改善青少年社区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和组织活动等,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和氛围。
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实证研究;南充市
青少年体育是国家强盛、民族兴旺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基础,也是体现民族旺盛生命力和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所以青少年体育一直以来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注。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7年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文件,以及通过开展“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活动”等各方面举措共同提出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青少年体育活动积极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1]。根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标准(WGOC),对1985—2013年数据分析得出尤其是城市7—18岁青少年视力连续下降,超重和肥胖率持续增长等体质健康问题突出[2]。据调查中国青少年仅有42.7%的小学生以及25%的初中生每周上3节体育课,73.5%每周上2节体育课,远远达不到中央规定的“每天活动一小时”的目标,社区体育活动此时作为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3]。城市社区作为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养成体育锻炼习惯、良好心理品质、家庭邻里和谐关系和终身体育观念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国内对于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研究
基于青少年体育工作是国家建设和人才发展的大事,由此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由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给予保障。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中对于“国家对青年、少年、儿童的体育活动给予特别保障,城市应当发挥居民委员会等社区基层组织作用,组织居民开展体育活动”[4],以法律明文规定为青少年社区体育体育活动组织给予保障。在《全民健身条例》第二条明确指出“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城市社区等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5],国家高度重视城市社区青少年体育设施,为青少年营造良好体育环境。体育总局青少司在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工作计划中重点强调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强顶层设计推动青少年体育建设工作,研制《青少年体育振兴规划》和《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从全局针对青少年体育工作进行谋划,积极构建以学校、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活动网络[6]。
青少年社区体育活动参与问题同样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通过文献整理得知目前研究结果:(1)社区青少年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作业太多和父母怕影响青少年学习是导致青少年没时间参与社区体育活动,造成青少年在社区体育活动方面严重缺失[7];(2)社区的场地、设施和专业指导人员不足等,场地和器材存在不利于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安全隐患,这些都限制青少年参与社区体育活动[8];(3)社区缺乏青少年体育活动组织与管理,使得青少年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缺乏组织性、科学性和安全性等必不可少参与体育活动基础条件[9]、[10];(4)社区青少年对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意识只是停留在浅显的层次,青少年只有在意识上重视才会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动力[11];(5)为社区青少年构建社区体育俱乐部,为青少年提供社区体育活动参与的平台[12];(6)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化的青少年体育活动网络,形成家庭、学校和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需求互补,共同为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这个目标努力[13];(7)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现状,包含体育参与态度、体育参与需求、体育活动形式、活动参与时间、活动参与频率和活动强度等深入性的分析[14]、[15]。
从以上国内目前针对社区青少年体育参与研究可以发现在不断细化和深入,但是区域和地区的发展不同,不同城市的社区青少年体育发展状况也会不同。所以本研究以南充市社区青少年体育参与为研究,了解南充市目前社区青少年体育参与状况,以及相应改善的措施和建议。
2 南充市社区青少年体育参与实证研究与分析
体育参与不仅包含直接参加体育活动,还包括与体育直接或间接的事物。运动参与度是对参与某种运动情况,以及参与体育的活动规律与状况,是分析局面参与体育活动状况的重要依据。用一定时间内体育活动参与的次数、时长、强度、项目数、锻炼兴趣和频率等来衡量体育参与度[16-18],目前体育活动参与度的3个最重要的参数指标:活动频数、活动时长和活动强度。本研究主要从南充市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的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和行为参与3方面[19],使用问卷调查进行实证分析,以及通过和全国青少年体育参与度对比,论证南充市青少年体育参与现状。
2.1 研究对象
研究选取的对象是南充市顺庆区、嘉陵区和岚皋区社区6—19岁青少年,采用随机发放问卷(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的调查问卷)并回收整理。
2.2 研究方法
总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5份,此次调查的有效回收率97.5%。运用SPSS.22软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青少年社区体育参与提供数据分析基础。
2.3 南充市青少年社区体育参与现状
2.3.1 青少年社区体育行为参与 研究以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发布的全国6—19岁儿童少年体育参与度数据为标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的指标是: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3次及以上,每次持续锻炼30min及以上,每次参与体育锻炼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微微出汗)及以上。此次全国调查数据中:全国6—19岁青少年每周体育参与达1次及以上占99.3%,不在学校上学人数占39.9%;校外体育活动中能达到中等运动强度(中等强度指的是呼吸、心跳略有加快,微微出汗)的占84.0%;在校外体育参与持续时间30—59min的人数占60.4%,持续30min以内的人数占18.3%[20]。所以研究以经常参加锻炼人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和论证:
体育活动频数分析
图1 参与活动频数
通过图1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南充市社区62.56%的青少年在在社区每周参与社区体育活动1次(及以下),参与社区体育活动2次和4次(4次以上)的都是14.36%。
表1 参与活动频数参数估计值
a.引用类别为:3次。
表1以全国青少年每周参加3次社区体育活动为标准对比,从中得出相比南充市青少年社区体育活动频数1次(及以下)的显著性为0,2次和4次(4次以上)的显著性都是0.105,可见南充市青少年社区体育活动参与频数低于全国水平。
体育活动时长分析
图2 参与活动时长
图2可以看到有63.08%社区青少年每次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时长是30分钟及以下,占了一半以上,而23.59%参与的时间是31—60min。
表2 参与活动时长参数估计值
a.引用类别为:31—60min。
表2以全国青少年每次参与社区体育活动31—60min为标准对比,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南充市社区青少年每次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长30min及以下、61—90min和91min及以上的显著性都为0,即南充市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时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每次31—60min。
体育活动强度分析
图3 参与活动强度
通过图3可以看到社区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有51.28%感觉微微出汗,23.08%全身发热,大出汗的只占到15.38%,南充市社区青少年社区体育活动强度以低强度为主。根据上海市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指数青少年呈现出高强度身体活动比例偏低的现象,专家认为中高强度的身体活动能促进青少年的体质、机能和心里健康,所以应鼓励青少年提高体育参与强度。
表3 参与活动强度参数估计值
a. 引用类别为:微微出汗。
表3以全国青少年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强度微微出汗为标准,其中全身发热、没感觉、中等出汗和大出汗与全国的显著性都为0,即南充市社区青少年体育参与活动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3.2 社区体育认知参与 社区青少年体育认知参与指的是青少年在社区这一活动范围内参与的体育活动过程,所引起青少年对于体育产生思维方面的活动。青少年对体育活动参与重要性的认知能促使青少年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中形成的习惯。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目标自我一致与体育锻炼参与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能够自主性动员身体参与体育活动,对于研究参与社区体育活动有重要影响[21]。例如:青少年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前的思考如何组织、在如何帮助他人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等大脑思想活动。
图4 社区活动帮助
通过图4可以得知有35.90%的青少年愿意参与到组织社区体育活动中,25.64%的非常愿意参与其中,29.74%的表现出一般意愿,只有少部分的表现出不愿意和非常不愿意参与的情况。显示出青少年对于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组织的积极性还是十分高的,体现出社区青少年有较高的体育认知。
图5 帮助他人健身
图5中青少年对于是否愿意参与到帮助社区其他人健身有29.21%、29.74%、30.26%分别表现出非常愿意、愿意和一般等。
图6 社区活动重要性
图6中青少年对参与社区体育活动重要性有29.23%认为非常重要,43.080%认为重要,23.08%认为一般,少部分认为不重要。从以上3个表的3个方面可以得知南充市青少年在社区体育上是大部分相当明确的,但还需进一步加强社区体育参与的认识。
社区体育活动场地
图7 社区活动场所
通过图7可以看出有38.97%的青少年在社区空地进行体育活动,17.44%的青少年在社区修建的体育活动场所参与体育活动,在社区活动室参与体育活动的有16.41%,参与社区体育俱乐部的有12.31%,其它还有14.87%。社区的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场所没有固定的地方,且38.97%的在社区空地参与体育活动,可见体育活动场所的不规范和缺少。
社区体育活动形式
图8 社区活动组织者
通过图8可以看到有42.56%青少年参与的社区体育活动由健身者自发组织,接近一半的青少年对于参与社区体育活动还是很积极的。有20.51%的体育体育活动由居委会组织,以及学校组织、社区企事业单位、体协和其它组织团体组织青少年参与社区体育活动。
社区体育活动项目
图9 体育活动项目
通过图9可以看到有23.83%的青少年喜欢参与散步和慢跑,23.32%的喜好参与篮球、足球和排球,19.69%的喜好参与羽毛球、乒乓球和网球,10.36%喜欢参与趣味游戏,以及跳绳、呼啦圈、拔河武术等活动。社区青少年最喜欢参与散步和慢跑,这种活动项目的特点是不受场地影响和活动量小,所以深受青少年喜欢。丰富的社区体育活动项目能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满足青少年个体的喜好。
2.3.3 社区体育情感参与 体育情感参与是指青少年在参与体育活动的情感体验,包含了积极和消极的情感,但情感参与是青少年对体育产生行动动力的先导[22]。青少年参与社区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强烈的体育情感能促使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以及克服各种磨难,这是情感参与的无形力量。通过图10可以看到28.35%参与社区体育活动有学习新技术的兴奋感,22.16%参与体育活动有恐惧感,15.46%参与时有成功感,11.86%参与时有乐趣感。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中不仅能提高体育运动水平,感到愉悦、幸福和成功等积极的体验[23],而且积极的情感将激励他们向着正确体育行为发展,而消极的情感在体育参与过程中也会不断地改正,加以正确引导也会很快摆脱消极的,逐渐活泼开朗起来并感受到运动对生命的意义。
图10 情感参与
3 影响因素
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行为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总的来说是:由于受到青少年个人因素影响和受到客观社会环境的影响。体育参与也受到体育认知程度、情感体验、参与动机和外部因素(体育活动项目、组织形式、场地设施等)等因素共同作用导致青少年参与社区体育活动情况变化[24-27]。针对影响青少年参与社区体育活动因素,研究中选取了社区体育活动场所、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目的和陪同参与的人3个因素进行了解。
图11中16.49%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目的是强身健体,11.86%是为了交友,111.86%是为了和家人互动,6.19%是为了缓解学习压力,17.01%是为了体验成功、快乐和挫折。青少年处于发育阶段,不断成长的过程中烦恼也会随之产生,参与体育活动是缓解和解决烦恼的一种方法。
图12中40.00%青少年和朋友(同学)参与社区体育活动,22.56%的青少年与家人一起参与社区体育活动,16.41%与社区体育负责人参与社区体育活动,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青少年在社区更倾向于和朋友(同学)、家人参与体育活动。
图11 社区体育活动目的
图12 与谁参与活动
图13社区青少年对于体育需求有34.02%认为社区组体育活动,21.13%认为好像提供体质测试,21.65%认为还行提供社区体育信息宣传,显现出对于社区体育还有更多的需求。图14中有16.41%的青少年认为是太多作业影响自己参与社区体育活动,20.00%的青少年认为是缺少体育伙伴,10.26%认为是家长反对影响,以及体育活动场地、设施、体育指导人员、体育经费、适合的体育项目等等影响因素。上海体育学院对上海市青少年社区体育环境指数分析得出:体育设施指数55.3分、体育组织指数16.7分等,认为社区同样是青少年的活动场所,只不过缺乏适合的体育场地和体育组织等,造成青少年社区体育的发展失衡状态[28]。同样也由于中国目前“应试教育”观念的存在,家长普遍对青少年抱有“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的想法,认为青少年参与社区体育活动浪费时间和影响学习,并且家长对子女参与体育支持程度与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程度成正相关[29]。社区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还受到家庭生活的影响(父母受教育程度、家长对体育的认识、家长生活态度、家庭经济收入等因素),对青少年的学业成绩、价值观的养成、人格的形成等等至关重要。[30]
图13 还需提供的服务
图14 影响因素
4 结 果
通过对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调查可以看出:(1)青少年在社区参与体育活动的频率大部分是一周一次或者基本不参加,每次活动的时间太短,活动强度只是微微出汗而已,低于全国青少年体育参与度(除体育课外);(2)社区青少年大多在社区空场地进行体育活动,体育设施缺少或存在安全隐患;(3)社区青少年体育活动多数由自发组织,缺乏管理;(4)青少年的社区体育需求还是很强烈的;(5)社区青少年参与体育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作业太多和家长的反对。
5 策略及建议
青少年社区体育参与需要政府、学校、家人等共同参与和协同发展,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
(1)自身——人只有在先认识的情况下,才能更有目的得行动。根据青少年对于社区体育参与情况,青少年体育认知有待提高。青少年可以有意识的通过电视、网络和书籍等传播媒体中学习和获取体育信息,从而构建体育参与的内在动力——体育认知。
(2)家长——教育部在义务教育阶段已推出“减负”计划,在很大部分上减轻青少年的学习压力,有更多时间参与社区体育。但家长对孩子们还是没有放松,“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的想法抓住孩子们。所以现在要提高家长对体育参与的认识和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益处,促进青少年社区体育参与习惯养成。
(3)社区——社区的规划和建设要考虑到青少年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等问题,以及社区在管理中要为青少年体育活动组织、活动动员、活动管理等做出。
(4)政府——现在全国实施多次开展青少年体质与健康调研工作,为制定青少年体育工作法律法规做出铺垫,而法律法规的实施有引导青少年体育蓬勃发展。其中“中考”体育加分制度,调动青少年体育参与度、积极性,也使得家长在青少年体育方面关注和引导,为青少年体育参与提供了动力、环境、资金等支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31]。
6 结果与建议
青少年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动机表明现代青少年积极主动地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的价值观具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不仅仅认识到社区体育活动强身健体的效果,更多的是对自身心理、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等隐含的多方面作用[32]。青少年参与社区体育的目的遵循体育的自然属性,具有非功利性的,不是为了让青少年学习体育技能取胜或盈利,而是为了增强青少年的体质,激发人的运动强能,培养终身参与体育的观念,培养一种体育积极向上和顽强拼搏的生活态度[33]。社区作为青少年参与体育活动的不可或缺的部分,青少年体育环境失衡,补全社区体育“短板”,激发青少年社区体育参与。社区青少年体育发展需要青少年自身、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扶持与帮助,为青少年打造一个良好的体育环境,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7-05/24/ content_6148322.htm,2007-5-24.
[2] 郭建军,杨 桦.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26.
[3] 郭建军,杨 桦.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28.
[4] 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EB/OL]. http://www. sport.gov.cn/n16/n1092/n16819/312031.html,2008-05-07.
[5] 中共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令560[EB/OL]. http://www.qmjs.cn/content.aspx?aid=1136,2009-10-1.
[6]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总局青少司关于报送编制《青少年体育“十三五”规划》[EB/OL]. http://www.sport.gov.cn/n16/n33193/n33208/ n1581724/n1581754/5977830.html, 2014-12-14.
[7] 冉强辉.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发展现状实证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26(2):122~127.
[8] 肖 波.藏区社会体育发展探析—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18~20.
[9] 邢树营.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社区体育的促进与发展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10] 孙文静.北京市中小学阳光体育“家庭—学校—社区”一体化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2.
[11] 肖 慧.北京市城市中小学生社区体育活动现在的调查[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2] 谢宜轩.基于社区体育俱乐部构建社区、学校、家庭青少年体育网络—场域视野下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13] 全玉婷.社区休闲体育设施可达性与城市居民参与度关系研究—以深圳市居民为例[D].暨南大学,2011.
[14] 许昆昆.立足社区开展校外青少年体育活动的典型—以武汉青山区“四点半学校”为例[D].首都体育学院,2013.
[15] 张文忠.城市内部居住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J].地理科学,2007,27(1):17~23.
[16] Alexandris,Tsorbatzouudi.Percceived Constraints on Recreational Sport Particaipation Investigationg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Intrinsic Motivation,Extrinsic Motivation and Amotivation[J].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2002,34(3): 333~252.
[17] 孙晓强.体育参与的约束因素、参与动机与参与行为之关系研究[J].体育科学,2006,26(7):55~59.
[18] 黄志剑.论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与体育活动参与行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3):42~45.
[19] 石玉书.安徽省渝州市部分农村初级中小学留守学生体育参与比较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
[20] 国家体育总局,《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EB/OL]. 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297454/7299833.html,2014-11-16.
[21] 郭 文,黄依柱,祝 娅.身体锻炼自我效能感、目标自我一致对体质健康问题突出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度的影响[J].体育学刊,2010,17(11):68~73.
[22] 孔企平.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3] Zan Gao,Leslie Podlog,Chaoqun Huang.儿童参与动感舞蹈视频的情景动机、体育活动参与度与愉悦性之间的联系[J].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2013,2:122~128.
[24] 王 格.南昌市高校中年教师体育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D].武汉体育学院.2008.
[25] 李 谦.杨 涛.新疆普通高等院校维吾尔族大学生体育行为与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9):1248~1250.
[26] 李培庆,廖柳华,董艳国.西南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行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8):1 117~1 119.
[27] 莫再美,何卫东.广西城市老年人休闲体育行为研究[J].广州体育体育学院学报,2009,29(3):93~96.
[28] 国家体育总局:上海市儿童青少年体育健身指数今日发布[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1107/n2069668/7362918.html,2015-12-04.
[29] 程志杰.浅析城市家长反对独生子女从事竞技体育运动的态度[J].江汉大学学报,1996,13:110~111.
[30] 郭建军,杨 桦.中国青少年体育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75~79.
[31] 冉强辉.上海市青少年体育发展状况实证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1,26(2):122~127.
[32] 何宇航.国内外典型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中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3] 赵 杰.体育明星的本原价值探索[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3):27~30.
Community Youth Sports Participation Empirical Research”—As Nanchong City for Example
WANG Bin
In this study, by collecting and sorting out the domestic and community youth sports participation related literature concludes that the young people in the community sport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in Nan Chong city community youth physical activity participation, for example, results: Nan Chong city community youth sports participation is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community sports venues, facilities, personnel and guidance, the activities of the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annot meet the sports needs of the community youth. Research of Nan Chong City youth community sports participation statu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youth public sports service system, improve community youth sports venues, equipment and organizing activities, efforts for young people to create a good sports environment and atmosphere to make exploration.
Community; Youth; Sports participation; Nan Chong City
1007―6891(2016)05―0104―07
10.13932/j.cnki.sctykx.2016.05.27
G812.45
A
2016-03-30
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 Sichuan, 637009,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