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影像匀光匀色方法的探讨
2016-11-16巩保胜裴宝全
巩保胜,裴宝全,龚 政
(61243部队,新疆 乌鲁木齐830006)
TH影像匀光匀色方法的探讨
巩保胜,裴宝全,龚政
(61243部队,新疆 乌鲁木齐830006)
通过对天绘DGP影像纠正成果的RGB色彩通道波段增强,获得了信息丰富的色彩数据,然后通过PANSHARP最小二乘法,使其与天绘GFB影像成果融合,制作正射影像。期间加入资源三号卫星影像,作为补漏数据,通过降位处理,使其位深与天绘影像保持一致,采用匀光匀色的方法,取得较为理想的色彩效果。通过调整处理DOM色彩的关键环节,使其在制作过程中,节约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能够较好的保持大范围DOM颜色的一致性。
遥感影像;波段增强;匀光匀色;海量数据
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全色影像和多光谱影像合成高分辨率彩色影像技术已日趋成熟,其成果在众多领域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处理影像过程中,“TH”原始影像1B级产品,颜色偏黑、偏暗,普通用户根本无法看清具体内容,加上受卫星拍摄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影像的色彩千差万别。同轨影像之间的色差稍好,异轨之间的色差比较明显。是保持影像色彩的真实性还是一致性,是很多学者都在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以“TH”影像为主,资源三号卫星补漏影像(以下简称“Z3影像”)为辅,对多源影像进行匀光匀色处理。本文以下提到的影像,均为正射纠正好的影像。
1 基本思路及具体做法
首先,对资源三号卫星影像进行降位处理,使其从16bit降为8bit,与“TH”影像位深保持一致,同时将Z3影像自带的高程信息去掉,将方便下一步批量操作处理。然后,对“TH”多光谱影像色彩信息和地理环境进行分析,采用对多光谱影像RGB通道增强或减弱的方法,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影像纹理信息的同时,使其色彩保留更加丰富,在后期对红、绿、蓝波段处理时,颜色信息更加敏感,如图1所示。
1.1Z3影像降位与去高程处理
正射纠正好的Z3影像,位深为16bit,将其在Global Mapper15版中打开 (只有15版可以打开*. pix格式的影像),将其转换输出为8bit带坐标的Geotif文件。然后用PS插件REEBOTOO将其打开,另存为*.pix格式的影像文件,将Z3影像自带的高程信息去除。
图1 研究思路及方法
1.2TH多光谱影像的处理与融合
“TH”多光谱影像分为红、绿、蓝、近红外四个波段,红波段对居民地、裸露土地等反应比较明显;绿波段对草地、森林的反应比较明显;蓝波段对河流、湖泊等反应比较明显;近红外波段为人眼不可见光,可以自由赋予颜色。根据各区域的地理特点和地貌分布情况,适当的将近红外波段增加到各波段中,进行色彩增强处理。首先对任务区域地形地貌进行分析,各任务区域不同,对多光谱影像的波段增强也不尽相同。本次试验区域以高原地形为主,整个任务区域水系不发达,多为雪山融水,水深较浅,多辨状河流;植被覆盖偏低;多为裸露土地;有零星居民区。通过对任务区域的分析,可以将红色和绿色波段增强,蓝色波段不变。
由于本次试验区域为高原地区,植被覆盖相对较少,故将土地和植被的色彩提升,由于水系不发达,水深较浅,水系呈白色,根据经验值将近红外波段分别加入红、绿波段15%,蓝色波段不变。其具体方法是:将纠正好的多光谱影像,在Geomatica2015版的model算法库中,采用“model”算法,批量将多光谱影像四通道变为三通道。
%1=%1;
%2=%2*0.85+%4*0.15;
%3=%3;
其中,%1为红色波段,%2为绿色波段,%3为蓝色波段,%4为近红外波段。
将纠正好的 “TH”2m全色影像和波段增强的10m多光谱影像,通过最小二乘法,进行pansharp融合处理,得到2m分辨率的真彩色影像。融合的过程耗时比较长,具体视计算机性能而定,我部采用DELL7600计算机,cpu双核16线程,1T固态盘,处理一景影像耗时5分30秒左右,处理速度随着影像的增多而急剧降低。
若小范围的区域(TH一百景影像以内),将处理好的影像,在Photoshop-ReebotooPSPlugIn中,先对融合后的影像进行调色预处理,将色差大的影像大概调成一致,这点很重要,因为ReebotooPSPlugIn插件可以读取*.pix格式的影像数据,并保留其坐标信息。尤其是异轨影像之间,不要出现明显的色差。冬季影像与夏季影像之间的自然过渡比较棘手,人工干预较大,所耗时间较长,且需要保证影像之间的重叠度。
1.3匀光匀色
色彩的处理一直是正射影像极为重要的处理环节,目前也是制约正射影像成果的瓶颈问题。色彩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正射影像成果的判读效果,对地物判绘产生深远的影像。而批量匀光匀色的遥感软件也非常少。本次试验以ImageStation为基础,采用模板法对大范围的“TH”影像进行匀色处理。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选择与目标区域相符的模板。模板的好坏,直接影像匀光匀色的效果。在任务内,选择地物信息比较丰富的影像,通过重采样降低其分辨率,制作缩略图,其格式最好是*.tif+*.tfw的图片。然后在Photoshop中,对缩略图进行调色处理,由于数据量小,所以调色不是很麻烦,操作比较容易,模板不能生搬硬套,不同的区域特征,要使用不同的模板。通过实验发现,在输出时需要注意色阶,若输出色阶为0-255,则匀色时影像曝光率会大增,主要出现在房顶、雪山、湖泊等;若将输出色阶改为1-254,匀色时影像效果较好,曝光率几乎没有。然后进行匀光匀色处理。将融合好的影像,在ImageStation中打开,建立金字塔文件。这一步非常耗时间,一般不要在正常工作时间处理。实验显示,在机械盘上操作,一百景融合后的“TH”影像,建立金字塔文件需要8h左右,建议影像输入输出时,选择不同的固态盘,则其效率为机械盘的7倍以上。金字塔文件建立完成后,影像匀光匀色速度比较快,如图2所示。
图2 为影像匀光匀色前后的对比效果
匀光匀色完成后,影像输出也非常耗时,且需要巨大的空间。一百景匀光匀色的“TH”影像,输出时需要800G左右的空间。在课余时间输入输出时,要注意计算机的电源设置,确保硬盘永不待机。
1.4镶嵌与裁切
镶嵌与裁切比较简单,采用自动化处理与人工干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镶嵌前要进行镶嵌预处理,通过计算机自动计算镶嵌线。若不进行匀光匀色,其镶嵌线走势比较生硬,颜色过渡不自然,色差较大的区域镶嵌线比较锐利;通过匀光匀色处理后,镶嵌线走势比较合理,人工干预量不是很大,个别区域也需要处理,但总体来说,工作量会大大减少。如图3、图4所示:
图3 匀色前镶嵌线
图4 匀色后镶嵌线
人工编辑好镶嵌线后,用计算机自动处理镶嵌过程,这一步耗时较长,建议非工作时间计算机自动处理。裁切时,采用计算机自动裁切。下面介绍两种自动裁切的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单一区域裁切时,可通过编写脚本的方式:建立*.txt文档,写入待裁切区域的左上角、右下角的坐标及输出路径,列与列之间用空格隔开即可。如图5所示:
图5 单幅裁切文件
在PCI软件focus中,用脚本子集裁切。若多区域裁切,则用接图表建立多区域的*.shp文件。如图6所示:
图6 shp裁切文件
图7 天绘三线阵立体测图矢量数据套合天绘正射影像
在PCI软件focus中,用图层裁切。图幅外扩大小,视具体情况自行增加。,图7为天绘5m分辨率三线阵影像立体测图的矢量数据与天绘2m分辨率正射影像的套合效果
2 对比结果
2.1效果对比
通过下图对比可知:图8中,影像分辨率为2m,但其由于是多光谱影像没有进行光谱增强,匀光匀色后导致颜色信息量不丰富,图片感观度不强。其纹理和颜色都有损失。图9中,影像分辨率为2m,但其只对多光谱影像进行光谱增强,纹理损失不大,且颜色信息保留丰富,色彩饱满。
图8 无光谱增强
图9 光谱增强
2.2效率对比
本次试验数据为20景“TH”影像,通过在固态盘和机械盘上两次试验,对比得到工作效率,见表1、表2:
表1 固态盘中处理效率
表2 机械盘中处理效率
3 结束语
通过大量的实验影像,采用了对“TH”多光谱影像光谱波段增强的方法,制作出来的DOM成果在不损失纹理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保留其色彩信息。使DOM成果更具观赏性和可读性,本次实验的20景影像成果,为某任务区域的判绘参考影像。经判绘人员反馈,基本满足判绘需要,对于无法到达的外业调绘区域,通过调色的DOM成果可以为室内判绘人员提供可靠的依据。随着“TH”卫星的发展,影像的现时性和更新效率也会更新更快。
[1] 于蕾,商博,周琦.数字正射影像图的制作方法和应用研究[M].黑龙江: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3:176-177.
[2] 汤国安,刘学军,闾国年.数字高程模型及地学分析的原理与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3.
[3] 董小环,吴世英.天绘一号星敏数据常见问题处理[M].北京:军事测绘导航,2015(4):44-45.
[4] 高炳浩.基于遥感影像数据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M].黑龙江: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9(3):98-99.
[5] 温伯威,马京振.利用地标空间关系约束的点实体匹配方法[M].郑州: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5(6):326-330.
[6] 张肖东.现代测绘技术发展和应用问题试分析[M].北京: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6):119.
[7] 郭健,王崇倡,刘艳春,等.遥感影像分类方法研究[C].哈尔滨:第九届东北三省测绘学术与信息交流会论文集,2007:114-119..
[8] 谢惠洪.数字正射影像地图的质量评定[J].遥感信息,2003(3):35-37.
P2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