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纪念性公园的规划设计——以甘肃省通渭县秦嘉徐淑公园为例

2016-11-16唐小刚董刚刚齐浩云刘映辉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兰州730070兰州大唐园林科技有限公司甘肃兰州730070

甘肃林业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通渭纪念性园林

唐小刚,董刚刚,齐浩云,刘映辉(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兰州大唐园林科技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730070)

城市纪念性公园的规划设计——以甘肃省通渭县秦嘉徐淑公园为例

唐小刚1,2,董刚刚2,齐浩云2,刘映辉2
(1.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2.兰州大唐园林科技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730070)

以甘肃省通渭县秦嘉徐淑公园的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纪念性公园规划设计中的纪念主题与形象表达问题,强调场所塑造与情感对话是纪念性园林规划设计的关键。总体设计力求简洁大方,经济适用,既能表现素雅古典的通渭民风,又能体现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时代特征。建筑整体以秦汉风格为主,花架等小品适当结合现代元素,发扬由古到今古为今用的优良传统。

公园规划;乡土植物;地域文化;书画艺术

为适应城市纪念性公园属于现代性公园但它又不同于现代性公园,纪念性公园的规划设计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象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它以当地的地域文化,历史记载,文化习俗为根基,不仅承担着传承与发扬城市历史文化的责任,相比其他类型的城市公园绿地,纪念性公园还向游览者传递历史厚重的语义以及唤起对特殊事件、区域、人物等的记忆是其显著的特征之一[1]。

1 纪念性公园的设计内涵

纪念性园林是我国园林中较特殊的一类,它以缅怀纪念某个先贤、高士、哲人或其它重要人物或事件为园林主题,具有较强的历史人文意味[2]。纪念性园林具备一定的纪念性质,发挥纪念功能是此类园林的核心内容所在,也是区别于其它类型园林的特殊之处。它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人类的纪念情感通过客观事物与历史事件的关联而获得宣泄。“纪念”与回忆尤其与人类的群体回忆有着密切的关联[3]。纪念性公园是人类应用技术与物质手段,通过挖掘文化内涵和底蕴规划设计出融合当地的文化古迹、人文气息、纪念事件等独具风格的历史建筑和人文景观。纪念性公园作为一种文化创作,从观念到细节,都必须考虑当地的文化内涵、人文环境等因素以及时代特征,从而实现公园的文化价值[4]。

2 纪念性公园设计的原则

2.1 因地制宜原则

全面了解设计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尊重环境特征,创造性地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实现对环境“保护”和“利用”的统一,做到建筑与自然环境相适应,达到天人合一,人物共生的最高境界[5]。分析设计现场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交通等诸多客观因素,以保证项目的可行性,并发挥其最大的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同时,应分析设计场地的用地性质,目标人群的心理因素等,使设计更加人性化。设计应当以遵循当地的地理环境与气候因素,在植物的选用上,以乡土树种为主,外来树种为辅。

2.2 景观的生态原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活的喧嚣,越来越多的人向往自然生态的环境,返璞归真的生活,这就使得城市的生态建设成为了景观工作者的首要目标。

21世纪生态型、环保型的园林已成为现代城市绿地发展的主题,设计中在注重景观观赏性的同时,把园林景观的生态性提高了一个档次,营造一个生态环境舒适、景观环境优美的公共空间。

2.3 景观的美学原则

所谓美,是人的一种高层次的特殊的思想活动,一切设计行为都应遵从美学的原则,纪念性公园设计亦是如此。公园本质上就是以各种园林植物或由其组成的“景”来刺激人的思维与活动,从而引起人的舒适、快乐、愉悦等情感反应,达到美的享受。形式美法则是园林设计遵循的一种重要法则,形式美,在组合规律上,包括和谐比例、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秩序整合等四个方面;在物质构成的素材上,包括各种形式元素(点、线、面、体、色、彩、音响等)的规律组合,是许多美的形式的概况反映,是多种美的形式的共同特征[6]。

2.4 景观的功能原则

在景观设计中,景观的功能性是不可缺少的。纪念性公园的规划设计需要从综合角度进行考虑,即以纪念性为主,又结合环境效益和游客的休息游憩要求,要根据“纪念性”和“园林”两部分的功能和景观要求的原则进行。

3 秦嘉徐淑公园的规划设计

秦嘉徐淑公园的总体设计,采用纪念性公园对称的布局方式,在具体设计时因地制宜,采取不均衡对称的布局方法,以滨河步道和山脚下主干道作为“两带”勾画出公园轮廓,以纵横“两轴”为脉络有机组景(图1)。

3.1 现状分析

通渭秦嘉徐淑公园位于县城西南方的南屏山和清凉山,属平襄镇城关、西关2个行政村所辖,北靠牛谷河,南至退耕还林工程外围,西以清凉山荒山造林外缘为界,东接南屏山嘴头家属住宅区。该公园占地约10 hm2,东西长约500 m,南北最宽约190 m,以通渭南屏山森林公园为生态环境大背景,整体构思以秦嘉徐淑的历史事迹及其诗词作品为文化主线,以通渭“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广大的书画爱好者为基础,把诗词书法和园林建筑小品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碑刻的形式表现书法艺术和诗词作品的文化内涵。

现有植物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国槐Sophora japonica、山桃Amygdalus davidiana、山杏Armeniaca sibirica、云杉Picea asperata、刺柏Juniperus formosana、旱柳Salix matsudana、新疆杨Populus alba var. pyramidalis、五角枫Acer mono、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紫丁香Syringa oblata、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等为主,从外地引进园林风景树种约44种,园址内山体绿化状况相对较好,山脚沿河谷地带地形破碎绿化较差,整体绿化布局和植物群落还未形成,季相景观单一。

图1 通渭秦嘉徐淑公园鸟瞰

3.2 历史文化背景

秦嘉徐淑(公元124~167年),东汉著名夫妻诗人,秦嘉是榜罗镇秦家坪人,徐淑是榜罗镇徐家窑人。他俩聪敏博学才德兼备,既是中国古典式爱情的典范,又是五言诗体的探索者,相传作品有二百多首。其诗意境高远、音韵飞动、词气和易、婉转流畅、情景并茂,展示出东汉五言诗的高深艺术成就,堪称中国五言诗成熟的标志,其文精炼清新、自然和谐、语言朴实、凄婉感人,为优美的抒情散文诗。南朝梁钟嵘《诗品》,徐陵《玉台新咏》,唐朝欧阳询《艺文类聚》,明代胡应麟《诗薮》,清代沈德潜的《古诗源》都有收集和高度评价,对后世诗词产生了深刻影响,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秦嘉徐淑不仅是历史上著名的夫妻诗人和古典式爱情的典范,又是通渭近两千年耕读文化的缩影和典型代表,进一步挖掘秦嘉徐淑诗词文化不仅丰富了通渭文化的内涵,提升了通渭文化的品位,更是通渭文化大发展的重要源泉。公园的建设是挖掘嘉徐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全县人民期盼的一件大事和实事。

3.3 规划理念

秦嘉徐淑公园的规划是“以开为主、以闭为辅”的设计思路进行整体设计布局的。在开敞的空间内满足游人需要的开敞视线,能够瞭望远处景观的心理进行景观环境的营造。但在局部上却控制游人的视线,是一个突出中心的动态观赏过程,即移步换景的设计手法。充分体现我国传统园林景观设计手法的精华[7]。绿地系统方面注重自然及人文生态环境,体现通渭自然风貌及历史文化,重塑了通渭历史文化城的形象典范。使通渭人民更加深入了解本土地域文化,对前人精神的崇尚及传承。同时,该公园的规划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其时代特色文化内涵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

秦嘉徐淑公园的整个规划是以“生态立县,文旅名县”的战略举措大力发展通渭文化旅游业和陇中书画风采基地建设。建成后的秦嘉徐淑公园将是全国独具特色的以诗词、爱情、婚庆文化为主题的纪念性公园,是陇中风情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引领通渭文化发展繁荣的主阵地,通过数年的不断努力和完善,力争把通渭县打造成全国闻名的“诗词文化之乡”、“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东汉著名夫妻诗人秦嘉徐淑故里”,成为全国诗人和情侣向往和汇聚的圣地。

3.4 秦嘉徐淑公园的规划内容分析

3.4.1 公园轴线节点的规划布置

公园由东向西的主轴线景点是:鹊桥(单孔拱桥)—牌楼(笔架形牌坊)—雕塑广场(秦嘉徐淑雕像)—连理亭—比翼阁—廊亭(比翼阁两侧左右对称)—碑墙;

南北轴线雕像广场向南:雕塑广场(秦嘉徐淑雕像)—花坛—四季亭—太极广场—砚池(跌水喷泉)—碑廊—三星级公厕一;

南北轴线雕塑广场向北:雕塑广场(秦嘉徐淑雕像)—花坛—八景广场—小桥流水—秦嘉徐淑纪念馆—碑墙—三星级公厕二(图2)。

图2 通渭秦嘉徐淑公园总体布局

3.4.2 公园节点内涵分析

笔架形大门是该公园景观的起点,大门匾额书写“秦嘉徐淑公园”,进入大门开阔的广场中心是秦嘉徐淑雕像,雕像放置在高1.5 m高的四方形底座上,底座四周刻写秦嘉徐淑生平简介和感人的历史事迹,秦嘉徐淑雕像用写意手法,表现出汉代粗狂豪放的艺术特点。

连理亭由2座五角亭组合而成,暗示秦嘉徐淑五言诗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2座五角亭连接起来表现出秦嘉徐淑夫妻感情至深携手互助的传统美德,以启示现代人珍惜家庭,热爱美好生活。连理亭里面展示秦嘉徐淑的诗作以及历史资料中历代文人对秦嘉徐淑五言诗的评价。

比翼阁是整个公园的制高点,背山面水,从县城远眺,比翼阁和两翼的曲廊正好在清凉山和南屏山之间,成为鸦儿沟口的一道人工屏障景观。比翼阁上空是连接白塔晨烟和锦鸡循界2个景观亭的高空吊桥,如一道彩虹横跨两山,增加了景观层次。

秦嘉徐淑纪念馆,为青砖瓦的传统仿古四合院,是通渭民居的典型代表,仿古的大门上有贾平凹书写的“通渭人家”、“一等人忠诚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大门口有一条小溪(平时可以人工蓄水,降雨时为排水沟),溪边青石板台阶可以亲水,院子外墙刻斗方、扇面、团扇等形式的作品。院子里摆放石磨等怀旧纪念物品,客房门口书张贤亮作品“人间繁华在长安,世上书香出通渭”,客房屋内陈列着通渭传统的中堂,四屏、斗方等书法艺术作品。客房是会议接待的场所,准备文房四宝,可以供来访贵宾和书画爱好者即兴创作交流。

通渭古八景塔林由八根方形塔柱组成,塔高3.5~4.5 m不等,中间四根塔柱较高,以增加动感。东西两头的塔柱在正面刻“通渭古八景”5个大字,做到醒目点题。其它塔柱分别以画和诗的碑刻表现通渭古八景。

四季亭以春夏秋冬的书画作品为主题,寓意春夏秋冬四季锲而不舍勤学苦练追求书画艺术的真谛。弧形花架以四季亭为起点把秦嘉徐淑纪念馆连接起来,犹如张开的双臂拥抱进入公园的贵宾,是园内主要的小品建筑,花架的柱子适当加宽,每个柱子都是表现书画艺术的载体,花架柱子之间设坐凳,供游人休憩。

砚池水榭位于公园东边,砚池分上下2台,上台是半圆形水体,半圆形水体中有一个跌水雕塑;下台是不规则水体和水榭,水榭临水而立,在水榭休息可以赏对面书法景墙,听跌水瀑布。

3.5 植物配置的指导原则

园林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决定了园林绿化的观赏价值和艺术水平。在纪念性公园的设计中,植物及树种的选择有其特殊的配置方式。植物配置不是简单的堆积,也不是任其自然生长,而是在美学的基础上进行艺术的处理,达到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设计意图[8]。

3.5.1 适地适树,适地适草,分类指导原则

充分考虑通渭的气候特点和立地条件,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植物,并按照纪念性公园的特点进行配置,达到适地适树的原则,使公园在造景、绿化、美化等方面发挥最佳的效益。

3.5.2 乔灌木结合原则

合理密植,达到单位绿地面积生态效益最大化。公园设计中乔木以国槐、垂柳、雪松Cedrus deodara为基调树种,选用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f. atropurpurea作为彩叶树种,进行全园的点缀;灌木以珍珠梅Sorbaria sorbifolia、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紫丁香、黄刺玫Rosa xanthina、牡丹等进行配置,选用多种地被植物如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鸢尾Iris tectorum、凤尾兰Yucca gloriosa、马莲Iris lactea var. chinensis来丰富低层次景观效果。

3.5.3 乡土树种为主原则

乡土树种是经过自然长期选择的结果,对当地的极端低温、极端高温、洪涝、干旱等恶劣的生长环境,具有良好的抗逆性。乡土树种能形成自然的生态林,产生的生态效益远大于外来树种产生的生态效益[9]。因此,该规划设计中植物基本选择的都是抗性、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有利于绿地的可持续发展。

3.5.4 植物多样性原则

主要通过丰富的植物种类来体现。常绿植物以雪松、云杉、圆柏Sabina chinensis、刺柏为主,进行全园点植,合理配置,构成良好的冬季景观。彩叶植物以银杏Ginkgo biloba、紫叶李、五角枫、金叶女贞Ligustrum vicaryi、紫叶小檗Berberis thunbergii ‘Atropurpurea’、紫叶矮樱Prunus×cistena等构成丰富的色彩。观花植物以牡丹、珍珠梅、榆叶梅、紫丁香、黄刺玫为主,使春夏秋三季有不同的花可供游人观赏。地被植物以二月兰、鸢尾、凤尾兰、马莲为主,以体现植物群落的多样性。

3.5.5 常绿与落叶树木合理搭配原则

植物的选择配置要求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合理搭配,可以使得北方园林冬季不至于单调。

3.5.6 利于绿地稳定、节水、可持续发展原则

选用抗旱节水型植物是节水型园林的基本途径——减少耗水量大的草坪、为栽植地创造多荫环境、选用抗旱耐阴植物。应用易栽培植物是节约型园林的可行之路,这类植物对土壤条件适应强、要求宽泛,移植成活率高,抗虫性强。应用粗养护型植物——自播能力强,不需要经常修剪,是园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0]。

4 结语

秦嘉徐淑公园弥补了通渭县历史文化的一大空缺,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开辟了新天地。该公园在绿地系统方面强调了自然及人文生态环境,体现出通渭山清水秀的自然地理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重塑了通渭历史文化城的形象典范。使通渭人民更加深入了解本土地域文化,对前人精神的崇尚及传承。同时,该公园的规划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交流的场所,其时代特色文化内涵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1] 刘劲军,杨艺红,郑毅. 纪念性公园景观改造设计研究——以雪枫公园环境景观更新设计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186-16188.

[2] 陈从周. 中国园林鉴赏辞典[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李开然. 纪念性景观的含义[J]. 风景园林,2008(4):46-51.

[4] 李君. 城市纪念性公园改造初探[J]. 绿色科技,2012(2):44-46.

[5] 王润生,赵建翔. 浅析生态建筑中的因地制宜原则[J]. 作家,2010(22):223-224.

[6] 张金伟,常江. 论形式美法则在园林中的运用[J]. 现代园林,2006(4):1-4.

[7] 刘晔. 湖南攸县灵龟峰综合公园景观设计[J]. 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6(6):20-23,11.

[8] 汪伟亮,阮英爽. 公园景观设计中纪念性特征体现方式的发展与研究[J]. 中国职工教育,2013(4X):100.

[9] 唐红军. 乡土树种在城市绿化中缺少利用的原因[J]. 中国园林,2004(6):73.

[10] 张廷华,刘青林. 节约型园林的植物之路初探[J]. 现代园林,2008(11):23.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ity Commemorative Landscape

TANG Xiao-gang1,2, DONG Gang-gang2, QI Hao-yun2, LIU Ying-hui2
(1.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730070, China;2.Lanzhou Data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Co, LTD., Lanzhou 730070 China)

Qinjia-Xushu park is located in Tongwei county of Gansu province,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memorial park commemorating the theme and image expression, shaping and emotional dialogue emphasized places is the key to the commemorativ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verall design is concise and easy, affordable,can perform simple but elegant classic nutrient-laden folk style, and can reflect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strive forward. Construction as a whole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qin han style, such as flower sketch appropriate combined with modern elements, carry forward from ancient to today the fine tradition of the past.

park planning;native plants;regional culture;art of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TU986.5+3

A

10.3969/j.issn. 1006-0960.2016.02.016

1006-0960(2016)02-0047-06

2016-06-24

唐小刚(1976—),男,甘肃临洮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园林花卉新品种的推广研究。

董刚刚(1992—),男,甘肃甘谷人,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

猜你喜欢

通渭纪念性园林
清代园林初探
发展中的通渭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诗三首(2)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通渭影子腔
西蜀名人纪念园林纪念性研究及当代启示
“丝绸之路·翰墨通渭”第二届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手法在现代纪念性园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