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范式探究
2016-11-16肖胜阳贺芳
肖胜阳 贺芳
(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 广东 东莞 523710)
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范式探究
肖胜阳贺芳
(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广东东莞523710)
校企深度融合是实现职业教育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研究发现,莞式校企合作是一种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范式。莞式校企合作在结合东莞区域经济特色的基础上,以机制创新为核心,以专班培养为具体实施形式,初步实现了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成为校企合作的典型范式。因此,有必要探讨莞式校企合作的内涵、特点及其实施过程。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创新范式
企业与职业院校在合作实践过程中困难重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校企合作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大部分合作仍停留在浅层次,主要形式是学校联系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的场所与机会。另有部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是以订单培养的形式实现责任前置,此种形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胜任某一岗位的工作任务,而无力进行职业转换,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笔者深入调研发现,部分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教学积极性高,且成效明显。究其原因,是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借助政校行企四方力量,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找到了利益的切合点,使两者资源互补,促成了深度融合。
一、东莞校企合作的历史进程
东莞校企合作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曾经历了供给型校企合作、需求型校企合作、需求供给型校企合作三个阶段,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区域特色。
(一)供给型校企合作
早期的校企合作形式比较单一,很多校企合作只是浅层次的合作,学校只管培养学生,而对企业用人要求有所忽略;企业只管挑选用人,对学校培养学生缺乏指导性,从而导致校企合作工学脱节。学校花了大力气培养的学生,希望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但企业并不领情,出现“学校热,企业冷”的情况,这样的校企合作只局限于表面,严重影响了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
(二)需求型校企合作
在互联网+时代,东莞经济飞速发展,企业迫切需要中职学校培养出具有技术技能和职业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为了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学校追赶培养,但此时“企业有心,学校无力”,特别是在经济转型升级时尤为突出,市场快速拉动,学校的培养速度和培养要求不停地追赶,导致有心无力。譬如,跨境电商是电子商务发展的大趋势,而很多学校未开设跨境电商课程,导致企业到校招聘时,学校无法提供满足企业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
(三)需求供给型校企合作
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发展以及政府的积极引导,东莞的校企合作发展到了全新的高度,企业需求与学校供给深度融合。根据东莞区域经济发展特征,校企合作以专班培养为基础,以预判与超前培养为特色的需求供给新范式诞生了。此种合作形式强调学校与企业根据社会和市场需求,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实施人才培养,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估,并按照协议约定落实学生就业。
综上所述,供给型和需求型校企合作仅是“两层皮”式的,或是浅层次的合作。需求供给型校企合作则是在弥补前两种合作模式不足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范式。此种范式是目前东莞区域内校企合作的一种典型范式,故称之为“莞式校企”合作。
二、莞式校企合作的内涵
莞式校企合作是以东莞区域经济的产业转型升级及企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依靠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的力量,建立三个保障体系,从而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范式(如图1所示)。
图1 莞式校企合作内涵架构图
体制机制的创新是实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东莞区域经济的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人才需求是人才培养的需求导向,三个保障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能否最终实现的关键,四方力量是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驱动力,共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如图1所示,一个核心是指体制机制创新,以体制机制建设为基础,从组织制度上让校企合作进入常态化;两个导向是指职业学校定期开展对人才市场、产品市场的调研,根据调研结果,确立人才培养的总体规格和质量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此引领校企合作,并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三个保障体系是指组织保障体系、课程教学保障体系、人才质量保障体系,保证莞式校企合作的正常运行。四方力量是指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形成合力。其中,政府在政策、法律、制度上提供保障,对校企合作进行具体参与、检查与监督;行业承担校企合作的服务与沟通的职责。
三、莞式校企合作的特点及其实施过程
莞式校企合作的成功实施,充分彰显了以专业化职教集团为主体的校企合作组织保障,突出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创新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与教学开展,以高、近、新配置的六室融合实训基地建设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等校企合作的特点。
(一)以专业化职教集团为主体创新校企合作的组织保障
校企合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校企双方要有信息沟通、协调关系、保持平衡的桥梁,有推动校企双方长期合作共赢的机构。鉴于此,职业学校依托各专业组建了专业化职教集团,并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项目开发委员会(如图2所示)。
图2 莞式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图
专业化职教集团由企业高层管理者、职业学校领导及各专业部的负责人组成,主要的职责是:依据东莞的产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企业的技术升级、产品的更新换代所导致的企业人才规格与数量的变化,提供行业企业的标准,开发与市场紧密对接的专业,企业与学校共同进行课程设置,共同开展课堂教学,共同进行教学评价,真正实现企业与学校的资源共享,降低成本,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推动产学研融合。
专业建设委员会由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职业学校的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组成,主要职责是:对专业对应的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进行分析,据此合理开发课程,确定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过程。
项目开发委员会由企业人力资源与开发部门的领导、高级技术人员、职业学校的项目经理组成,主要职责是:依据企业的产品以及技术升级对提高企业员工新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为企业员工开发培训课程,提升企业员工的专业技能。针对各个专业项目,采取岗位定位、专班培养的实施方式。以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SMT项目为例。学校与东莞市威杰电子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以威杰SMT冠名,实施专班培养。双方共建实训中心,共同设置课程,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实施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专班学生具有“学生+员工”的双重身份。
(二)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创新校企合作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
莞式校企合作依托东莞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依据企业的岗位标准和生产流程,以专班培养为具体实施途径,同时借助信息技术平台优化专班专业课及技能考证课等课程与教学体系。
1.以在线联合体为载体,优化专业课课程开发与教学实施
在信息化环境下,运用互联网+的思维模式,采用通讯设备,譬如安装录播系统,真正构建校企在线联合体。运用此种方式,学校在不干扰企业实际生产的同时,以在线视频等方式,企业可在车间某一个技术点上演示生产的全过程,并面向学校开展教学。教师只需打开录播系统,学生在校内实训室或课堂上就可以感受真实的企业生产过程,从而有效解决了校内实训场地不足等问题。学校与企业针对岗位能力实施知识点细化与重组,以学校为主制定适应岗位能力要求的教学模块与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支持生成专业培养方案,学校采取定期对在线传输教学视频的企业师傅颁发证书或奖金等激励政策。譬如,电子信息技术分为四个工作岗位,即电子产品辅助设计、电子产品生产与设备维护、通信系统工程实施、电子设备营销与技术支持,工作岗位通过录播系统对接学校,企业指定师傅对该岗位的技术操作要领及核心工艺通过录制系统进行讲解,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时间、兴趣、爱好随时开启系统进行学习。再如,电子产品生产工作领域中的焊锡技术,企业师傅可在现场向学生展示整个焊锡的过程,并对工艺流程、锡点的温度、外观、形状等提出要求。
2.以互联网+为基础,完善专业课课程与教学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新模式层出不穷,利用APP等新技术手段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并开发课程实施教学,已经成为有效解决校企之间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等“瓶颈”问题的重要手段。其优势,一是更加及时高效;二是更加透明,核心需求对接和需求满足更公开;三是增加了选择的空间和平台。东莞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第三产业迅速崛起,酒管、家政、售后服务等服务行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将呈现供不应求的趋势。服务业与加工制造业的区别之一是服务业要更多地面向客户,便需要有场地和人员与客户对接。而互联网+可以较好地解决此类问题,因为互联网+的核心是去中心化、去中介化。校企双方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对接。譬如,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的联想售后服务,课程内容对接企业实际需求,以联想企业服务工程师(简称LCSE)认证为主体。第一期学员经严格选拔,组建成联想专班,均为计算机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的在校生。通过在线学习联想LCSE课程,经过5个月、640学时的培训后,大部分学员将获得LCSE认证,成为联想公司的注册工程师,运用APP软件,在线为联想客户提供服务。
(三)以六室融合为依托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实训基地是工学结合的平台,是莞式校企合作的载体。多功能型实训基地建设及高、近、新实训基地设备配置是莞式校企合作顺利开展的保障。
1.依靠企业深度参与,建成多功能型实训基地
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通过引入企业资源、实行校企资源共享等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中的困难,结合企业的建议,针对学生实际与职业学校共同制定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形成六室融合,即实训室、生产室、考证室、培训室、办公室、竞赛室等多功能型实训基地建设,节省了企业的场地成本。譬如,财经专业的立信专班,立信事务所的师傅将客户资料引进学校,学校的立信事务所实训基地就是师傅办公室,师傅在办公室处理账单业务。立信事务所的师傅将真实账单的复印件交与学生,由学生进行真实的财务操作,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学生可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在学校的实训室内了解本专业最新动态、最前沿技术,接受企业师傅的专业技能培训。
2.实训基地设备配置高、近、新
“高”是指实训基地合理购置一定数量比较典型的高端设备,譬如,联想的PC+项目,实训室内设置配料室,保证了联想售后服务的时效性;“近”是指按照实训基地企业现代化生产要求,设备配置尽量贴近现代企业,使基地软硬件具有普适性;“新”是指实训基地的设备配备应关注时代发展前沿,体现生产技术的新颖性和前瞻性,使学生掌握和运用本专业领域的先进工艺。
莞式校企合作是东莞区域内一种典型的校企深度融合的范式,强调关注企业,服务企业,与企业结成命运共同体。以信息技术为平台,莞式校企合作丰富了校企合作的手段,呈现出多赢的局面。
[1]徐挺,张碧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再探[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3(22):32-35.
[2]许德璋,郭军华,沈波.德国校企合作模式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中华少年,2015(10):10.
[3]刘海霞,吕良燕.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启示[C].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术年会,2014.
(责任编辑:王恒)
The Innovative Paradigm of In-depth Fusion of 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
XIAO Sheng-yang,HE Fang
(Scho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Dongguan Guangdong 523710,China)
The in-depth fus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alize the goal of high quality training of talent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Study has found the Guan-style cooperation an innovative paradigm,which is based on the regional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of Dongguan,adopts the mechanism innovation as the core value,and is accomplished by the practice of specialized class.Consequently,under this cooperation,we have initially achieved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and highskilled talents for the enterprise and the society.As a result,it has become a paradigm.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study the connot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this type of cooper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in-depth fusion;innovative paradigm
G712
A
1672-5727(2016)10-0072-04
肖胜阳(1971—),男,东莞市电子科技学校高级讲师,校长,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