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城乡物流网络重构研究
2016-11-16陶君成潘林初叶萍
陶君成,潘林,初叶萍
(湖北经济学院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大数据时代城乡物流网络重构研究
陶君成,潘林,初叶萍
(湖北经济学院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正确认识城乡物流网络的新经济载体作用,对破除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城乡包容性增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实体经济视角看,城乡物流网络的战略价值在于,推进城市社会资源与农村自然资源的交互激活,实现资源配置方式创新;保障农村原生产品流通溯源,实现生鲜流通方式创新;契合物流集散地与城镇所在地社区建设,实现农村城镇化建设路径创新。而发展城乡物流网络的原则和思路是利用大数据共享式重构,倡导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物流网点,重点按照新经济流向选择乡、村物流集散地和服务点并优化运输配送网络,实现平台信息共享及资源渠道整合;补齐渠道下沉短板,共享条、块物流节点和线路存量资源,适应现有乡村配送密度和农产品进城贸易体量;由相对有影响力的市场主体去主导构建城乡物流网络,将不同渠道分散的物流需求统筹起来,以降低供给成本。
大数据;城乡物流网络;重构;新经济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乡社会经济向一体化方向融合发展,物流业的作用愈加凸显。物流通道是城乡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城乡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依托物流通道建立起来的城乡物流网络是新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基础保障。不过,由于我国传统城乡物流网络存在通道割裂、资源配置浪费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城乡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由于城乡物流网络体系构建的不合理性,使得城乡互动难以实现,严重阻碍了城市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带动作用,城乡物流作为连接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纽带,是支撑城市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而现有基于城乡二元结构的物流网络体系无法满足城乡一体化建设及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必须从根本上进行重构。近年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对物流行业的发展与革新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电子商务等信息平台,可以促使供应链中的多方参与主体(包括制造商、分销商、消费者、物流商及金融服务商等)实现跨区域、跨空间的无障碍沟通,并进行快捷、低成本、高效率的经济交易。应用大数据技术,可以有效整合电商平台信息系统与城乡物流网络系统,使两者数据实现共享,有利于减少物流供需的双重不确定性,提高运作效率。可基于上述思想,运用较少的资金,使用不断降低的信息资源成本去置换昂贵的库存与物流资源成本,使城乡物流网络的统筹与优化成为可能。基于以上分析,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城乡物流网络资源配置现状及其主要症结,从大数据视角出发,探讨面向城乡一体化的区域物流网络重构问题。
城乡物流及城乡物流网络一体化被纳入理论研究视野已有近百年历史。穆拉塔(Murata Y)[1]曾经指出,降低中间产品成本是调和城乡关系的重要策略,农工联合的城乡物流是推动城乡经济融合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城乡物流网络这个术语尽管经常在文献中出现,但并没有真正引起广泛的重视。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不少文献基于对淘宝“双十一”等案例的分析发现,大数据明显提高了电子商务物流运作的效率。此外,学者们还进一步研究了大数据对物流等经济系统产生影响的路径。莫纳汉和莱西特(Monaghan A&Lycett M)[2]认为,大数据所提供的海量准确信息能够有效解决信息不准确的问题,尤其适合非营利弱竞争性复杂经济系统。田(Tien J M)[3]认为,大数据支持大规模定制供需链,能够实现同时/实时管理,并通过实时数据将消费者纳入共同生产者范畴,这是组织模式的改变,体现在城乡物流网络中就是消费者、生产者、经销商等城乡物流网络主体可借助电子商务实现跨地域、无障碍、实时性的经济交易。大数据为重新构建城乡一体化物流网络创造了契机,但由于大数据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还很少有文献针对大数据技术对城乡物流网络的影响(空间结构、渠道配置、运作模式、库存管理等)进行细化而深入的研究。
综上,我国城乡物流网络一体化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外相关研究大多围绕城乡物流体系及特定物流模式来开展理论和实证研究,专门针对大数据技术对城乡物流网络影响的研究成果很少,鲜有文献将城乡物流网络的空间构型与组织运作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因此,研究大数据技术对城乡物流网络一体化的影响机制,并利用大数据技术搭建平台支持城乡物流网络的空间构型与组织运作的联合重构与优化,就显得很重要了。
二、城乡物流网络资源配置现状与症结
物流网络是城乡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城乡经济联系的纽带,是构成供应链、价值链的载体和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各级政府无论在城乡物流发展政策上还是在交通、互联网、物流园区等物流网络设施投资上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对促进城乡物流网络体系建设、完善网络资源配置、促进城乡物流产业发展、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城乡物流网络资源配置现状
1.城乡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快速推进
(1)全国交通网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交通运输发展进程最快的时期。一是高速公路铁路总里程快速增长,构筑了较为完善的网络。据统计,到2015年底我国各类公路里程达到457万千米,其中有12万千米的高速公路,比2010年增长了62%。高速公路建成了包括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18条东西横向线的国家高速公路网格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底我国高速铁路里程突破1.9万千米,比2010年增长了127%。由全国高速铁路、省际快速铁路、城际快速铁路构成的高铁交通网络基本形成。除西部区域外,高铁基本上覆盖了5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二是农村公路快速增长,高等级道路持续提升。据统计,到2015年底,农村公路总里程接近400万千米,国家级、省级干线公路逐步提升,全国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连通了96%的县城,西部区域建制村有81%实现了公路畅通。三是海运、江河运输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据统计,到2015年底,东部沿海有2 000多个万吨级以上的港口泊位,近5年新增了500多个泊位,总装载容量达79亿吨,内河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1.36万千米。四是航空运输稳步发展。目前,分布于全国各地的大中型运输机场超过230个,覆盖了81%的县级行政单元。
(2)物流园区建设与批发市场升级加快。一是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根据全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统计,到2015年7月底,全国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的各类物流园区共有1 210家,正在逐步形成以物流园区节点为支撑的物流产业生态圈。二是农产品批发市场加快转型。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有各等级农产品批发市场5 000多个,其中占地面积超过30亩的农产品批发市场3 000多家,并购明显加快;全国有年交易额达到亿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 759家,线上交易增多;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布局上实现了产区、销区全覆盖;70%以上的鲜活农产品经过批发市场运销中转,信息化与电商物流水平明显提升。
2.第三方物流网络建设迅速发展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到2015年底,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20万亿元,与5年前相比增长了70%左右,5年来年均可比增幅约为8.7%。[4]在全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中,从事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超过20万家。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得益于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及其网络建设的不断完善。
(1)第三方物流市场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格局。首先,大中型物流国企在综合物流、快递物流领域扛起了大梁,如中国远洋、中外运、中海运、中邮物流、中铁快运等;其次,国内大中型民营物流企业正在快速成长,在快递、零担及综合物流领域扛起了大梁,代表性企业有顺丰速运、远成集团、新海丰、上海佳吉快运、宝供物流等;再次,国内规模化的国外独资物流企业,如联邦快递、敦豪公司(DHL)、天地物流(TNT)等的发展充满生机。第三方物流的业务范围主要体现在消费物流、快递物流、汽车物流、高科技物流等方面,第三方物流的快速发展对促进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物流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中邮物流实现运输、信息、金融“三网合一”。中国邮政物流网拥有全国总局—省(市、区)局—市局—县局邮政物流网。在四级网络中,纵向上省邮政网以各省会城市为中心局,下接市、县、乡镇二三四级支局;横向上各省(市、区)都拥有独立的邮区物流网络,以邮区内的中心局为中心,各市、县支局横向连接,县下与各配送点连通,由此组成完整的邮政物流网路体系,拥有快速到达全国的运递网络优势。中邮物流以其拥有的9架专有货运飞机,建立了以中国邮政航空公司为载体、以上海邮政物流为集散中心的通达国内外的干线快递网络,近年来随着高铁网络的形成,覆盖连接14个省份120多个城市的高速运营网构建完成,进一步确立了其运递网络优势。
(3)第三方物流拥有比较完整的网络资源。首先,第三方物流拥有既独立又相互联合的比较稳定的网络。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立足城市并不断向农村延伸,物流企业各自都有比较完整的网络资源。例如,顺丰速运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民营快递企业,其经营规模、网点覆盖、市场份额仅次于中国邮政集团公司(EMS),在中国快递企业中排名第二。其他第三方物流企业也通过与邮政物流的合作与联合,实现了物流的通达性,如2016年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江西省分公司与顺丰、申通、圆通、中通、汇通、韵达、天天、优速8家快递企业的江西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方将在22个县区共同推进农村快递服务体系建设,并力争到2017年底实现“乡乡有网点、村村通快递”的目标。其次,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资源整合完善网络。一是信息资源整合,主要是共享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等业务相关资源,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互通对企业跨边界物流服务提供了便利。二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并购仓储企业、参股投资生产制造类企业等,推进纵向一体化资源整合。三是通过横向一体化形式与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建立广泛的战略联盟。因此,我国第三方物流网络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并通过资源共享挖掘利用了大量闲散社会资源,降低了企业运作成本,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3.城乡商业物流网络迅猛发展
(1)城市零售商业连锁物流网络初具规模。目前,全国零售连锁商如中国华联、苏宁电器、百联集团、国美电器等,区域零售连锁商如重庆商社、武汉中百等,以其完整的网络布局占领了大、中、小城市,正在努力延伸到农村。零售商业连锁物流网络是最有效的物流网络。一是形成了覆盖多业态的网络。目前我国零售商业连锁物流网络服务对象和商品范围明确,它们是百货商店、超级市场、仓储超市、购物中心、专营店、便利店等零售业态,这种系统规划、合理布局的连锁网络的形成对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经济效益产生了明显成效。二是建立了高效率的运输与配送网络。在零售商业连锁物流运输网络建设上,其基本运输网络有四种,即供应商运输网络、零售商运输网络、第三方物流集散网络和通过配送中心的运输网络,可将货物送达目的地,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的目标。
(2)商业发展促进农村物流网络建设与布局。自2005年起在农村推行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信息化村示范工程”“百百万万放心商品工程”等,使得城乡商贸流通中承担主要作用的超市、便利店以及各类批发市场等零售市场网络不断发展,加快了城乡之间网络的形成。据统计,到2015年底,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拥有的连锁企业、配送基地、配送网点分别达到6 922个、12 298个、104万个;农副产品连锁企业、配送基地、连锁配送网点分别为888个、1 090个、5.7万个,其中县及县以下级别的网点4.7万个。
4.农村物流配送服务网络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
(1)农产品物流网络畅通。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基本形成了从生产到收购、农产品再加工、存储运输再到最终销售的完整网络。农产品物流的主要渠道有三种形式:其一是农户→农产品批发商→收购商→销地农产品市场→销地零售商→消费者;其二是农户→生产地市场→农产品批发商→收购商→中间商→销地市场→销地零售商→消费者;其三是农户经过农产品销售代理商,到生产地批发商,再到销售地批发商、销售地零售商,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农产品物流基本形成了统一而完整的流通网络,城乡之间的商品双向流动也在逐步形成。
(2)农村生产资料物流网络稳步发展。目前,供销合作社、中邮物流、交通物流是农村生产资料流通的主渠道,是生产资料流通的主力军。供销合作社以其立足农村、连接城市的网络优势,积极推进庄稼医院、农资配送中心、农机专业合作社三位一体的流通运作模式,占据了农村生产资料物流配送50%以上的市场。农村物流比较发达的地区积极推进区域城乡物流园区建设,在农村建立农资配送网店,实现了城乡对接。据统计,到2015年底,湖北省农资配送中心由2010年的25个增加到了273个,增长了近10倍;农资销售网店由4 115个增加到了5 863个,增长了42.4%。农资物流配送中心和销售网店的大幅度增长促进了农资采购、储运、配送、批发、零售的一体化发展,为商品零售店、农资店、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农资配送服务,为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提供了一条快捷的途径。
(二)城乡物流网络发展症结
在农村电子商务中,农产品进城是难点,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工业品下乡回程车辆空驶严重,边远地区高速公路因货运不足处于亏损状态。显然,农村电商作为新的发展动能,尚不足以作为新的引擎拉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因此,城乡物流分割的现实,包括体制惯性和市场存量,特别是农村物流“田头最先一公里”发展滞后,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的出村进城,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当前城乡贸易模式下存在的物流问题有三:其一,现有物流配送体系难以覆盖广袤乡村,难以支持更大范围的工业品下乡;其二,农产品的小规模生产与交易模式难以提供足够体量的农产品进城货流;其三,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两大物流体系协同程度不高。具体可参见图1。究其原因,农村物流存在短板,城乡物流网络还不能适应互联网新经济发展的要求,其本质是原来的全国城乡具有连锁经营性质且为“三农”服务的供销社系统解体之后,在云、网、端等新信息基础设施和大数据新技术条件下,如何重构城乡物流网络。其发展症结,一是城乡物流网络缺乏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二是城乡物流网络分布不合理,物流资源迫切需要整合;三是城乡物流大数据应用不足,缺乏统一的网络信息公共平台;四是物流网络运作效率低下,运营成本偏高;五是物流网络人才缺乏,农村物流意识不强。
图1 城乡物流网络运行图
三、大数据对城乡物流网络的影响
在互联网、物联网及信息化时代,数据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其价值不言而喻。尤其是在物流业,几乎所有物流服务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如果能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分类处理、全面分析及深度挖掘,必将对物流业发展模式、运营效率及管理思想产生重大影响。将大数据技术与物流行业在应用上进行融合,至少可以产生三种优势:一是大数据使物流服务更加个性化和精细化;二是大数据让物流过程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及高效化特点;三是大数据推动物流模式走向平台化、融合化及分享化,有利于促进物流经济的包容性增长。
在农村电子商务迅速兴起的互联网时代,城乡物流经济是推动物流服务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是推动国家城镇化建设及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大数据技术对城乡物流网络体系构建、发展与革新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本节参照鞠颂东等[5]有关物流网络的分类与定义,分别分析大数据技术对城乡物流组织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及信息网络的影响(见图2),为大数据时代城乡物流网络重构提供基础和理论支撑。
(一)大数据对城乡物流组织网络的影响
物流组织(主体)是物流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物流活动的承担者和协调者。从物流企业视角看,物流组织由物流企业的各个部门组成;从物流行业视角看,物流组织是涉及整个社会物流活动的主体,如不同的物流企业、政府部门等。城乡物流组织网络是指由各类具有相互联系的城乡物流组织组成的网络系统,它是城乡物流网络的一个子系统。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各大物流组织纷纷布局农村,如阿里集团的菜鸟网络、京东集团的“先锋站”计划、苏宁集团的“乡村服务站”、中国邮政与地方政府共建的“村邮站”、商务部的“万村千乡”工程等。借助大数据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物流组织内部与外部信息的共享及整合,实现组织网络的优化重组,提高物流效率,其具体影响机理参见图3。
图2 大数据对城乡物流网络的影响
图3 大数据对城乡物流组织网络的影响机理
(二)大数据对城乡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影响
城乡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物流园区、物流节点、运输设施、仓储系统设施、包装及装卸系统设施等。随着信息化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很多物流工具都具有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特点,如自动化的拣货系统、射频识别技术(RFID)、智能化的仓储和搬运设备以及配备全球定位系统(GPS)的运输工具。这些高科技、智能化技术在物流基础设施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得物流设施网络具有大数据特点,通过相关分析技术的应用,将对物流活动产生深远影响。
1.大数据对物流园区选址的影响。在大数据时代,物流园区选址由之前的业务驱动转向数据驱动。通过分析区域周边的物流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及海运线路,依据历史海量数据挖掘并预测产品供需信息,整体优化各物流节点配送需求及路径,以大数据驱动科学决策,对物流园区进行合理选址与布局。
2.大数据对仓储设施的影响。射频数据通信、条形码技术、扫描技术和数据采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仓库堆垛机、自动导引车、传送带等运输设备,移动式机器人也作为柔性物流工具在柔性生产、仓储和产品发送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实现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及采用灵活的传输设备和物流线路是实现物流和仓储自动化的趋势,而这些智能化的设备将产生大量有价值的数据,通过运用大数据相关应用技术,可以实现仓储设备利用率以及布局结构的合理优化,进一步提升仓储系统运作效率。
3.大数据对配送的影响。大数据涵盖了许多高新技术,主要包括大数据存储、管理、检索使用等技术。这些技术对物流行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信息采集端的识别、定位和感知技术,信息传输过程中的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数据应用与开发等方面,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
(三)大数据对城乡物流信息网络的影响
城乡物流信息网络是物流网络的重要支撑,是物流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碎片化、零散化的数据缺少应用价值,但借助大数据的关联及挖掘技术,可以让这些可能存在联系的碎片化信息形成某种连接,挖掘出其潜在价值。以此为基础,当前大数据信息平台+物流模式已经成为物流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该模式允许参与其中的物流企业或个体进行全方位信息共享,如需求信息、时间、配送路线等物流信息,实现物流运营系统统筹优化的目标,实现参与者的共赢。因此,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使得城乡物流信息网络系统逐步走向平台化和专业化,我们将基于平台化视角,探讨大数据对城乡物流信息网络的影响。具体可以参见图4。
图4 大数据对城乡物流信息网络的影响
四、城乡物流网络重构的逻辑结构
推进城乡物流一体化的区域网络重构,就是以完善城乡交通、信息和政策环境为基础,依托并运用大数据技术优化区域性城乡物流网络资源配置,形成以城带乡、城乡物流相互依托、相互融合的格局,达到有效降低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实现区域性城乡物流网络一体化的目标。其研究框架可以参见图5。
(一)城乡物流网络重构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1.城乡物流网络重构的指导思想
图5 城乡区域物流网络重构策略研究框架
城乡物流网络重构的指导思想是:以城乡物流发展规划为依据,从前瞻性、战略性高度,依托并运用物流大数据信息公共平台,通过区域物流网络重构形成有机连接城市与农村的统一的物流网络,实现形态上的城乡空间一体化。根据比较优势原则,既要重视发挥城乡物流配送网络优势,又要注重合理分工,弥补短板,推进城市物流配送网络体系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发展,使城乡物流网络形成一体化格局。
2.城乡物流网络重构目标
按照区域城乡物流及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求,建立并运用区域统一的大数据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通过物流网络重构破解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之间分散、多头、阻隔的二元结构难题,促进现存城乡物流网络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与优化组合,推进城乡物流网络建设的优势互补、互联共享与有机结合,实现适应城乡经济发展需要、满足人民生活需求、低成本、高效率的区域城乡物流网络的一体化。
(二)城乡物流网络重构的基本内容
物流网络重构的基本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重构城乡物流基础设施体系
是指对现有城乡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交通运输资源的优化整合,各物流节点如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站、物流点与网络通信的建设以及物流信息中心、物流金融中心的优化整合,包括新的交通运输、仓储设施等资源。
2.重构城乡物流配送体系
是指对现有城乡物流配送网点即众多的邮政、供销社、交通、第三方物流等物流配送网络进行整合,探索建立县、乡、村、组一体化的涵盖物流服务中心、物流服务站、物流服务点的完整的农村物流网络,把城乡一体化配送物流体系打造成为方便、快速、高效、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3.重构城乡物流信息体系
对之前城乡物流网络平台多且物流信息不公开、不透明、不准确的状态进行整改,形成以区域中心城市大数据物流信息公共平台为依托,集信息发布、交易支付、结算、跟踪、信用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城乡物流供需信息共享体系。
4.重构城乡物流渠道体系
是指对现有城乡物流进行整合,发挥城市物流对农村物流的辐射与带动作用,把每个物流系统和物流企业以及企业物流不同的产、供、销渠道,以区域城乡物流网络信息平台为载体,通过重构整合物流渠道资源,建立物流渠道资源共享、联系紧密的城乡物流渠道体系。
(三)重塑城乡物流网络的新经济战略价值
1.城乡物流网络成为新经济载体的作用机理
城乡物流网络作为实现城乡产品时间和空间价值的天然承担者,在新经济环境与流通扁平化趋势下,直接影响着城乡商品流通的成本和效益,其发挥的作用是前所未有的主体功能、连通功能、集成功能。
(1)推进城乡新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主体功能
网络经济的发展将实体经济进一步划分为实物经济(Material Economy)与虚拟经济(Virtual Economy)。这种虚拟经济与以往的股票、期货、期权等虚拟经济(Fictitious Economy)不同,一般是指新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经济、数字经济等概念,主要是指以信息作为主要资源标志的经济活动部分。[6]当前,从实体经济的运转来看,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经济发展迅速,以城乡物流为载体的实物经济发展滞后。其表象是,物流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所需要的配送中心、仓储设施以及车辆等固定资产价值很高,现有的乡村配送密度和农产品进城贸易体量难以支持相应的投资,使之成为城乡实体经济发展的瓶颈;其本质是,物流网络是社会物资顺畅流转的基础保障,具有城乡经济融通的服务功能,只有以之联系相应的商流、资金流才能形成高效的实体经济,是城乡实体经济发展的核心。因此,应该充分认识到城乡物流在新经济中的主体作用,将其作为新经济的基础设施加以建设和优先规划,以促进城乡实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2)繁荣城乡电子商务市场的连通功能
提升工业品下乡物流服务能力,实现农产品进城商贸物流的增长,其本质是城乡供需差异所带来的物流挑战。因此,无论在物流范畴内还是在贸易层面,城乡物流网络都能承担起自身以及城乡贸易服务模式的创新。其一是因为,城乡物流网络作为连通城乡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不仅支持着货物现实的物理转移,而且还是供需双方业务的直接对接者,是贸易的践行方,可以通过服务的上下游延伸,在促交易、增货流方面发挥独特效用;其二是因为,新经济时代现实中的城乡鸿沟得以突破,电商平台无缝连接乡村和城市,城乡居民潜在需求大量释放,只有通过城乡物流网络,大幅度降低物流供需的双重不确定性,解决农村“田头最先一公里”集货、城市“社区最后一公里”集配难点,才能方便、快捷、低成本地实现城乡物流主体(消费者、生产者、经销商、物流商以及金融服务商等)跨地域、无障碍、实时性的经济交易。
(3)实现农产品流通扁平化的集成功能
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是互联网+当地特色资源,实现市民与农民均能参与的社会化生态农业。[7]这种农业产业扁平化发展,将激发城市大量的零碎绿色消费需求和广大农村分散的小规模生产,并带来巨大体量的农产品零碎交易。在此背景下,城乡物流网络可借助对供需双方的业务连接,借助科技和管理进步,基于互联网的碎片化需求、碎片化供应、碎片化贸易,对碎片化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与升级。其实质是利用新经济赋能的城乡物流网络来承担线上线下农产品货源、品质、标识、包装、物流等方面的组织管理,提升农产品供给侧结构和品质,推进城乡民生绿色共享发展。
2.城乡物流网络促进包容性增长的价值创新
2007年,亚洲开发银行提出了包容性增长(Inclusive-growth)的概念,强调经济增长的巨大益处要能够惠及所有民众。短期来看,城乡物流网络正在越来越方便、快捷、高效地支撑城乡产品市场连通;长期来看,必须从释放国民经济增长潜力的视角来认识和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更加深刻地把握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在经济逻辑,让处在金字塔底层(Base of the Pyramid)的巨大农村市场焕发活力。
(1)推进城市社会资源与农村自然资源的交互激活,实现资源配置方式的创新。从城乡互动来看,新经济环境下的城乡物流网络能够利用互联网的自组织功能,推广众包、众筹等发展新模式。以众筹扶贫为例,城乡物流网络能够实现城乡直通和农民增收。贫困户直接将产品回馈给出资者,可省去农产品仓储环节,连通城乡市场,既让城里人有一个奉献爱心的通道,收获诚信的回报,又让贫困地区优质优价的绿色、特色农产品有一个合适的销路。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城里人的参与感,推动贫困地区体验农业、农家旅游、野外拓展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可以解决社会资金、人员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的问题,城里人、新农人、贫困户一起“种地”共谋发展。这是一种资源组织方式的创新,弥补了政府机构组织安排的不足。
(2)保障农村原生产品流通溯源,实现生鲜流通方式创新。从厨户对接来看,城乡物流网络能够破解目前生鲜农产品流通质量安全难题。厨户对接是通过城乡物流网络,让城市厨房的食材采用边远地区农户的生态产品。实践表明,我国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是一个交易场所,不是一个分销企业,不能依靠它们来提升生鲜农产品的品质并形成品牌,不能让它们来承担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社会责任。现行市场索证索票流于形式,可追溯机制尚未形成,无标识农产品、多次交易成为导致农产品不可追溯的主要原因。农村原生产品的产销完全可以组建哑铃型城乡物流实体,哑铃的两端分别是生产群体、零售群体,中间是物流网络。通过网络平台集配式经营和信息社会多元化的商品标识机制,形成包括线下物流保障和线上追责在内的同步溯源体系,打造线上线下可信赖的品牌。
(3)契合物流集散地与城镇所在地社区建设,实现农村城镇化建设路径创新。从集、镇互促来看,新一轮物流集散地的建设将产生新的农村城镇化路径。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认为,当贸易成本下降使得规模经济效应进一步增强时,将出现经济活动的空间聚集和城镇化过程。[8]城乡物流集散地(如城市园区、城市周边、城乡衔接地、乡村聚集点等空间节点)是城乡物资集结、整理、转运、配送等功能的节点。在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跨界链接下,城乡物流集散地能将城乡零散的交易汇集成大体量贸易,极大地降低贸易成本,形成规模效应与空间聚集。因此,新一轮物流集散地建设既是城乡物流网络的节点建设,也是新经济新业态聚集区的小枢纽建设,二者统一于城镇所在地的社区规划与建设,从而实现农村城镇化建设路径的创新。
(4)整合条、块物流的节点和线路资源,实现农村实体经济服务组织的创新。从设施共享来看,推进城乡物流网络重构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市场化手段补齐渠道下沉的短板。在我国,从计划经济延续至今的众多纵向设置、相互隔绝的管理机构,加上属地管辖的经济体制,决定了城乡流通领域物流节点和线路条、块分割的现状。为了适应新经济渠道扁平与横向流动的特点,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农村电商的基础设施、发展环境以及公共服务需求提供帮助。无论是自营电商、第三方平台还是服务商,都可以根据农村货运量小的特点,联手推广客运与货运联盟、交通与邮政共建、交通与商贸合作的模式,共享供销合作社、邮政物流等巨大的城乡存量网点资源,突破条条的行政边界、块块的属地边界局限,建立物流服务协议体系,实现城乡实体经济服务组织的创新。
五、城乡物流网络重构实现路径
城乡物流网络重构是指对区域内现有城乡物流网络中的物流节点、物流线路等设施网络资源重新进行优化配置,构建形成空间布局合理、资源互联共享、低成本、高效率的城乡物流网络一体化体系。城乡物流网络重构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区域内现有城乡物流网络中处于分散、多头、阻隔状态的物流节点、物流线路等设施网络资源进行空间重新布局,即存量的整合优化,这是物流重构的重点;二是对区域内现有城乡物流网络中需要延伸、新建的物流节点、物流线路等(也即增量)实施一体化建设,由此推进城乡物流网络一体化。因此,城乡物流网络重构应采取共享式原则,具体思路如下:
首先是规划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以湖北省为例,我们所访谈的24个县(市)的154家农户普遍具有构建城乡物流网络的诉求。我们选择湖北省嘉鱼县做实证研究,结合嘉鱼县“十三五”物流规划数据,运用复杂网络理论相关方法建模重构,从成本和效率两个指标入手对重构前后的物流网络效应进行可行性分析。实际的重构策略是在倡导建立县、乡镇、村三级物流网点的基础上,重点按照新的经济流向选择乡、村物流集散地和服务点并优化运输配送网络,实现平台信息共享及资源渠道整合。
其次是设施的共享性与可拓展性。现有的乡村配送密度与农产品进城贸易体量,要求补齐渠道下沉的短板,共享条、块物流的节点与线路存量资源,实现农村实体经济服务组织创新。为适应新经济渠道扁平和横向流动的特点,国家及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发展环境和公共服务需求提供帮助。无论是自营电商、第三方平台还是服务商,都要将以往的物流功能一体化服务拓展到作为新经济载体的城乡物流网络,推进城乡区域性包容性增长。
其三是需求分散性与可整合性。由相对具有影响力的市场主体去主导构建城乡物流网络,将不同渠道的分散物流需求统筹起来降低供给成本是比较现实的选择。湖北省十堰市位于秦巴山区汉水谷地,人口密度为142人/平方千米,不及湖北省人口密度的一半,构建城乡物流网络的难度很大。但是,由于十堰市交通五级客运系统在国企改制中并没有解体,该系统所在的企业集团主导构建的城乡物流配送一体化服务体系成为湖北省乃至全国的典范。其做法是,客运与货运、交通与邮政、商贸、供销、农业等渠道广泛合作,形成市、县、乡镇公司三级辐射网,覆盖广大农村,实现区域农村物流服务网络与干线物流网络的有效衔接,通达周边省市。
城乡物流网络重构的具体路径如下:
(一)区域物流配送信息网络优化
为建立一体化网络信息平台,一要建立区域统一的大数据物流网络信息公共平台。既可以通过现有大型、优势物流企业竞争选定,也可以由政府投资建立区域物流中心信息平台,让所有客户会员集中于这个大数据信息公共平台,集交易支付结算、跟踪、信用评价及物流信息实时发布等功能于一体。二要建立区域统一的大数据物流网络信息库。依据区域统一的大数据物流网络信息平台,收集互联网数据信息,衔接接收国家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物流数据信息以及相关行业物流数据信息,与各省市区物流数据信息横向对接,在区域内运用大数据技术收集物联网、车联网、市县物流中心、物流目标客户、农产品与农业生产资料等物流数据信息,并通过对各种物流数据信息的分级、分类、整合、存储,建立起智慧物流、快捷物流、生态物流,用区域大数据物流网络信息库所收集的数据信息为区域一体化物流网络信息平台和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提供支撑。
推进城乡物流网络重构,实现区域物流网络一体化目标,其首要任务是推进区域物流配送信息网络优化,让区域内运行的物流系统,包括企业物流和物流企业相关资源,如仓储公司、运输公司、第三方物流、贸易中心、金融服务、目标商品销售客户等聚集于一体化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区域物流网络一体化的目标。
(二)区域物流基础设施资源整合优化
推进城乡物流网络重构的过程并不是对现有城乡物流网络进行重新建设,而是对现有物流网络资源存量重新进行优化配置,对物流网络资源增量实施一体化建设,而这需要区域各级政府制定政策加以推动,需要行业与企业等物流网络营运主体的参与,需要通过市场化运作来实现。
1.物流网络资源存量整合优化
是指对区域内现有城乡物流网络中分散、多头、阻隔的物流节点、物流线路等设施网络资源进行空间优化布局,主要推进三个“一体化”:一是推动城乡物流网络基础设施一体化,根据国家、区域物流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按照快捷高效、降低成本、补短板、布局合理、分步推进的原则,实施对城乡物流网络资源存量的整合重构;二是推进城乡物流渠道一体化,以城乡物流渠道一体化为纽带,物流系统和企业将城乡间产供销与产加销业务的各个环节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发挥各自的优势;三是推进城乡物流配送一体化,利用大数据物流网络信息公共平台,从多方面入手推进物流配送一体化,如实施农村连锁经营配送,组建农村配送中心,由配送中心统一集中货源,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统一向城市超市连锁配送,直接向消费者配送,建立一体化的农村物流配送体系。
2.物流网络设施增量一体化建设
一要统一规划新增物流网络设施建设,由政府部门统一制定中长期规划,从前瞻性、战略性高度统筹城乡物流网络设施建设,这对推进城乡物流网络一体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可为进一步完善区域物流网络系统、促进城乡物流网络设施建设协调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二要统一城乡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物流线路(如乡镇—村—组的延伸公路)要统一规划建设,对新的物流园区、车站码头、仓库、通信线路等要进行统一建设;三要统一城乡物流节点设施建设,对于新增加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节点设施,严格按照区域物流网络发展规划进行布局和建设。由此促使原有城乡物流网络与新增城乡物流网络建立起合理分布的物流网络,推动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协同发展。
(三)区域农产品与消费品双向对接流通网络优化
1.推进农产品物流(农村→城市)流通对接
从目前的情况看,优化优质农产品流向城市的流通网络的关键是解决农村物流网络延伸及物流网络节点合理布局问题。一是延伸物流网络,使之覆盖农村的村、组,解决“最后一公里”服务难题,即打通农产品上行通道,帮助农民通过区域物流中心渠道销售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合理布局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使农民足不出户即可完成农产品销售,或者通过网络平台与配送物流直接完成生产者与消费者一对一的销售,既可降低成本,又可提高配送效率。
2.推进工业品物流(城市→农村)流通对接
城市工业品的下行同样存在农村“最后一公里”服务的难题,同样存在物流企业下行配送之后缺乏返程物流的情况,这无疑会增加物流企业的成本,或者将这种成本转移到农村消费者身上。因此,要有步骤、有计划地在自然村或村民小组设点,促进农产品进城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动格局的形成。
六、结语
本文以大数据技术为研究视角,以城乡物流网络为主体对象,探讨了大数据时代城乡物流网络重构问题。首先,对物流网络现状及症结问题进行了分析;其次,阐明了大数据技术影响城乡物流网络运行的机理,为大数据时代物流网络重构策略奠定了理论基础,并重点分析了城乡物流网络重构的逻辑结构与实现路径。相关研究结论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城乡物流网络理论,为我国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促进城乡物流网络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撑。
[1]MURATA Y.Rural-urban interdependence and industrialization[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02,68(1):1-34.
[2]MONAGHAN A,LYCETT M.Big data and humanitarian supply networks[C].IEEE 2013 global humanitarian technology conference,2013:432-437.
[3]TIEN J M.Towards the next industrial revolution[C].Smolenice,Slovakia:4th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ogistics and industrial informatics,2012:322-329.
[4]杨国民.去年社会物流总额达220万亿元从业人员超3000万人[N].经济日报,2016-01-07(7).
[5]鞠颂东,徐杰.物流网络理论及其研究意义和方法[J].中国流通经济,2007,21(8):10-13.
[6]李怀,高良谋.新经济的冲击与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的出现——观察微软案例的一个理论框架[J].经济研究,2001(10):29-37.
[7]温铁军.中国农业困境与生态化解困[J].农经,2016(2):34-37.
[8]安虎森,吴浩波.我国城乡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关系研究——一种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4):85-90.
责任编辑:陈诗静
Research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Logistic Networks in the Era of Big Data
TAO Jun-cheng,PAN Lin and CHU Ye-ping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Wuhan,Hubei430205,China)
Accurately understanding the carrier role of urban and rural logistic networks in new econom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getting rid of China's dual structure,realizing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both rural and urban areas,and promoting the inclusive growth in both rural and urban areas.From the aspect of real economy,the strategic value of urban and rural logistic networks is:first,to promote the interaction of urban social resources and rural natural resource and realize innovation in resources distribution pattern;second,to guarantee the circulation traceability of original rural products and realize innovation in circulation pattern of fresh products;and third,to promote the corresponding construction of logistic distribution center and related communities and realize path innovation in rural urbanization.The principle and way of thinking in developing urban and rural logistic networks is to realize“sharing”building with the help of big data,establish logistic networks from three different levels,share different resources of nodes and routes,make powerful main players to lead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logistic networks,as so on.
big data;urban and rural logistics network;reconstruction;new economy
F252
A
1007-8266(2016)11-0022-11
2016-09-08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数据时代城乡物流网络重构研究”(14BJY139)
陶君成(1957—),男,湖北省仙桃市人,湖北经济学院物流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经济、农产品流通;潘林(1987—),男,湖北省武汉市人,湖北经济学院物流与工程学院教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初叶萍(1963—),女,湖北省武汉市人,湖北经济学院物流与工程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