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壤治理在行动

2016-11-16王雯慧

中国农村科技 2016年10期
关键词:肥料土壤

本刊记者|王雯慧

土壤治理在行动

本刊记者|王雯慧

“万物土中生”,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决定着“万物”的健康。但近几年来,土壤污染现状揪心紧迫。2016年5月31日,国务院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掀起了一场“净土行动”,让土壤治理走上了规范化,迎来了新的希冀。

“什么是生命呢?什么是人呢?人不能吃钢铁和水泥,更不能吃钞票,而只能通过植物和动物构成的食品,只能通过土地上的种植与养殖,与大自然进行能量的交流和置换。这就是最基本的生存,就是农业的意义,是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只能以土地为母的原因。”

——韩少功

8月26日,由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社主办,中国肥料产业链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协办的“肥料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

土壤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它是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郁郁葱葱的森林、芳香馥郁的鲜花、茁壮繁茂的庄稼,这些都是在土壤的哺育下成长的。土壤为植物提供必需的营养和水分,是人类的赖以生存和栖息的场所。但是近几年来,从镉污染造成的“痛痛病”到常州“毒地”事件等,引发了舆论的关注,人们开始意识到,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已经受到严重污染,有害物质已经随着粮食、饮水被“端上”我们的餐桌。2016年5月31日,国务院颁布了有“土十条”之称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是国家层面继“大气十条”、“水十条”后出台的又一个环保行动计划。这份备受瞩目的“土十条”让为我国的土壤污染治理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战略,拉开了土壤治理的大幕。

土壤问题形势严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的快速加剧,近20年来,土壤环境问题不断出现。2014年,由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主导,耗时八年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在对全国630万平方公里土地进行的调查中,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约合100.8万平方公里。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比例分别为11.2%、2.3%、1.5%和1.1%。从污染类型来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从土地利用类型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0%、10.4%。

2015年,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布《中国耕地地球化学调查报告》,该报告显示,我国北方土壤碱化趋势明显。与20世纪80年代初相比,在西北区、东北地区西部和京津冀鲁区等地,土壤有碱化趋势。气候变化、地下水开采、水土流失等是加剧耕地碱化的影响因素。南方土壤酸化趋势也很明显。据《中国国土资源报》报道,此次《报告》在调查区13.86亿亩的耕地中,重金属超标的点位比例占到了8.2%,主要分布在南方。重金属超标的耕地,多数地区以镉、镍、砷等有毒元素复合污染为特征。

土壤污染离我们如此之近

土壤污染其成因复杂化、多面化。据环保部官方解析,我国的土壤污染主要原因包括工业污染、农业生产活动及生活垃圾等。以工业污染为例,工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是造成其周边土壤污染的主要原因。尾矿渣、危险废物等各类固体废物堆放等导致其周边土壤污染。汽车尾气排放导致交通干线两侧土壤铅、锌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污染。

农业生产活动是造成耕地土壤污染的重要原因。污水灌溉,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和畜禽养殖等导致耕地土壤污染。中国科学院院士武维华曾指出,“中国不足世界10%的耕地却耗掉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化肥”。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表示,“我国现在农药化肥的综合利用率大概在30%左右”。环保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指出,“65%的化肥都变成了污染物,留在了环境当中”。

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在“肥料产业科技与发展”五方谈上发表讲话。

土壤治理,还需科技发力。围绕新常态下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探讨如何通过肥料产业的科技创新来保障粮食产量和土壤洁净;在土壤健康的新议题下,肥料企业该如何转型?从农业结构调整到农业技术的选择上我们可以为土壤治理做什么?农田土壤改良中有哪些好的技术值得借鉴?围绕相关问题,2016年8月~9月《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社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肥料产业链科技创新战略联盟、中国老科协农业分会绿色基地办公室等单位先后举办两次论坛,邀专家学者共聚,为肥料转型、土壤健康、粮食安全出谋划策。

土壤治理肥料产业转型新机遇

化肥是农田生态系统营养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粮食产量的提高有着巨大的作用,中国使用化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但近几年,过度施用化肥带来的土壤污染和粮食安全隐患成为了人们关注的话题。一方土壤污染威胁着粮食安全与人类健康,另外一方面是肥料利用率的不足,我国肥料产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8月26日,由《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社主办,中国肥料产业链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协办的“肥料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任贾敬敦在会上指出,在土壤修复与治理的大背景下,肥料产业应当把握当前形势,进行结构调整。他表示,未来五至十年,国内的肥料市场呈萎缩态势,但国际市场的潜力巨大。在“一带一路”的战略背景下,中国处于调整结构的时期,由此引发了节能、低碳等变化。肥料行业的发展要靠推出新型的产品、新的技术、新的工艺、新的商业模式。

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所长王道龙表示,目前肥料产业压力与机遇并存,《农业全国可持续发展规划》出台后,对肥料产业影响颇深。肥料产业需要提升产品品质,品种应适合“土十条”或国家对耕地质量修复文件的要求。肥料产品需在功能上提升,功能不光要有肥效,还要起到抗病促生的作用,应从技术上进行突破。

畜禽粪便是农村污染的主要来源,影响农村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环保部水司农村处研究员孔源表示,农村环境与土壤污染一方面存在大量化肥和利用率不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大量畜禽粪便的浪费、秸秆的浪费、地力的下降、土壤有机质告急使大量可利用的生物质资源被浪费或者有机质资源被浪费,新型肥料是肥料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新型肥料的推广应加强市场监管、推动部门联合、搞好政策引导等。

一半靠治理一半靠保护

土壤污染离我们如此之近,人类只能通过土地获得食物,土壤是保证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土地是农产品生长的载体和母体,只有土地干净,才能生产出优质的农产品”。“土十条”提出,到2018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前,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2016年9月9日,由《中国农村科技》杂志社与中国老科协农业分会绿色基地办公室联合主办的“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农田土壤健康与生态修复”论坛在南京国际会议博览中心召开。原农业部副部长宋树友在会上表示,“土壤是保障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最基础、最根本的因素。只有健康的土壤才能产出健康的农产品。健康土壤事关粮食等农产品的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也事关生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国老科协农业分会绿色基地办公室李振国认为,土壤治理是一项系统持续性的工作。

事实上,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形势复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严重,土壤污染类型多样,呈现新老污染物并存、有机无机复合污染物并存的局面。土壤生态修复不但要因地制宜,还应根据土壤污染的不同程度而选择相应的修复方法。中国土壤生态修复种植技术研究中心董文奖主任表示,土壤修复途径一般有三种,分别是降低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浓度;通过固化或钝化作用改变污染物的形态从而降低在环境中的迁移性;和从土壤中去除有害物质。虽有“土十条”出台,但土壤修复也面临资金缺口大、融资难、标准和相关政策法律缺失等一系列更为具体也更棘手的难题。董文奖说,只有做好土壤污染防控管理工作,才能避免或减少这样的消耗。污染源控制是比土壤修复本身更为紧迫的事,如何保护好现有的洁净土壤,才是当前最需要关注的事。

土壤治理在行动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出台,拉开了土壤治理的大幕。2016年8月,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政部与环保部确定专项资金支持的重点领域、区域及省份。专项资金采取因素法或项目法方式分配。未完成目标的省份将被扣减资金,出色者则给予奖励。

8月31日,辽宁省政府印发《辽宁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辽宁省将重点针对石油、化工、冶炼为主的重工业城市,重点工业场地,历史遗留污灌区和油田矿山的土壤污染问题,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

9月14日,吉林省发布了《吉林省清洁土壤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到2030年,上述利用率均达到95%以上的工作指标。

据《南方周末》报道,到2015年,土壤修复市场企业有900家以上,土壤修复合同签约额约21.28亿,其中几家大公司基本占领了80%以上市场份额。可以预见,随着“土十条”及后续政策的相继出台,土壤修复市场中将迎来更多的“闯入者”,而环保部、农业部、国土部、科技部、中科院等各部委也都在积极开展工作,协调部署,营造土壤治理有序发展的政策、法律、商业模式环境,并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在政府支持、各方社会力量汇聚,及科技的引领下,土壤修复能否取得良好效果?让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肥料土壤
土壤
推广秸秆还田 有效培肥土壤
灵感的土壤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2018年12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8年12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8年11月肥料购、销、存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