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味子汤加味治疗心律失常心气不足型的临床研究

2016-11-16舒展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15期
关键词:心律失常疗效

舒展

【摘要】目的 研究五味子汤加味治疗心律失常心气不足型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心律失常心气不足型病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西药的治疗方式,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口服五味子汤加味中药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2%,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只有68%,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五味子汤加味治疗对心律失常心气不足型的患者疗效显著,值得进行大力的推广。

【关键词】心气不足;心律失常;五味子汤加味;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5..02

心律失常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症状,而且在表现上比较复杂,一般情况下,这种病是阵发性的,常常在患者情绪异常波动和过度劳累的情况下发作。心律失常在很多情况下会伴有健忘、头晕、失眠、耳鸣等症状[1]。在我国的中医典籍中,对此类症状的描述相对较多,在怔忡、昏厥、心悸、眩晕、虚劳、脉律失常等医学篇章中都有零散的描写。本文对两组心律失常心气不足型患者,分别使用五味子汤加味治疗方法和西药治疗方法,对比其疗效,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心律失常心气不足型病患者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观察组女9例,男16例。年龄47~70岁,平均年龄(51±8.6)岁,对照组女8例,男17例。年龄45~71岁,平均年龄(52±9.1)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类型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使用盐酸胺碘酮片(法国塞内非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进行治疗,3次/d,200 mg/次,等患者病情有所好转后,药量改为维持量,3次/d,100 mg/次。

观察组中使用的治疗方法是:采用五味子汤为基础再进行加味治疗,药方的组成为:黄芪25 g、五味子10 g、麦门冬15 g、熟地黄20 g、当归20 g,人参10 g,(分开炖)药方中所用的人参是高丽参。如果患者兼有血瘀,症状为胸口憋闷且有痛感和口唇发绀的患者,可以在药方里面加上丹参15g、田七粉末3g(温水送服)。兼有脾虚腹胀和纳呆的患者可以再加上12g的木香,10g的砂仁,来开胃和健脾。如果患者兼有打嗝和吐酸水的症状,则在药里面加海螵蛸12 g、法半夏12 g,来消除胀气,抑制胃酸。患者兼有睡觉心神不安的症状时,药里面加上茯苓15 g、合欢皮18 g,起到调节胃功能和安神作用。药物1剂/d,用水煎熬两次,取熬后的药液250 mL,每天早上和晚上各服用1次,连续服用两个星期。

1.3 诊断标准

中医方面的诊断参考《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以及《重要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相关的诊断标准[2]。西医方面的诊断参考《内科学》以及《实用内科学》进行相关方面的诊断[3]。心悸的诊断标准需要拟定,心律>160次/min,就会显现各种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比如各种类型的早搏现象,根据病患病情的不同,可以分为阵发型和持续型的。中医上属于气血不足型,临床表现上主要为气短、心悸、乏力、头晕出汗、舌质淡红、脉搏虚弱无力。患者中排除对盐酸胺碘酮过敏或者禁用的患者。

1.4 观察指标

在患者用药2个星期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如乏力、气短、心悸头晕、自汗等方面的改善情况,并对其副作用进行记录。对两组患者在用药期间进行心电图监护,了解患者服药后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病情变化情况,发现对观察组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心律失常指的是心脏心律起源和心脏搏动的频率,以及节律还有心脏冲动传导速度等方面的异常反应。在中医学里,心律失常属于“心悸”、“胸痹”、“怔忡”的范畴,是一种常见病症。引发心律失常的因素比较多,我国的中医理论中阐述,心主人体的血脉和阳气,血液要在心气的推动下才可以进行全身的血液循环,供养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4]。中医理论中提到,心悸的病因主要是气虚和痰饮,气虚的患者,其阳气就比较虚弱,心下空虚,表现出内动外悸的情况。心律失常的病根还是在心脏上,心律失常大多发生在脏器内虚,脏器功能失调、身体受到外界环境的伤害或者自身劳累过度的人群。此病的病机是气血阴阳亏虚,心未得到足够的给养。针对心气不足的病机,采用益气养心、复脉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心律失常进行治疗。益气养心复脉方面使用人炙甘草、人参、黄芪等药物,多种人参皂苷和黄芪中的黄芪皂苷以及炙甘草中的甘草酸都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心律失常作用。此类药物还有调整心肌肌力的作用,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控制心律,对损伤的心肌细胞有很强的促进恢复作用。麦冬可以养心安神,五味子有敛心宁神的作用,这两种药物共同作用可以调节神经功能,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性,可以对人的冠状动脉进行扩张,从而增加冠脉血流量,对心肌供血不良的症状进行改善,起到对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当归和熟地黄都有补益心血和安神的作用,在治疗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在本次研究中,对五味子汤加味治疗心律失常心气不足型患者的疗效进行探究。结果发现,在此病的治疗中,五味子汤加味治疗的效果比用盐酸胺碘酮片治疗的效果要好很多,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2%,对照组只有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心律失常心气不足型患者使用五味子汤加味疗效很好,希望可以大范围使用。

参考文献

[1] 赖 勇,温佩仪,周燕华.五味子汤加味治疗心律失常心气不足型4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12):40-41.

[2] 杨建宇,朱庆文,王暴魁,李 杨,苏 玲,王成祥.中医药治疗心系疾病汇讲[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24):65-78.

[3] 黄 芪.中医药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09):1120-1123.

[4] 李玲孺,倪 诚,姚海强,张曾亮,张惠敏,王 济,李英帅,俞若熙,宋昊翀,陈雪梅,焦招柱,许璇璇,孙冉冉,杨 菲,王 琦.第十三讲 心律失常的中医治疗[J].中医药通报,2014,13(01):3-10.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心律失常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心律失常的有效护理干预
从“虚、痰、瘀、毒”论治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探析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