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脑梗死患者应用64排CT头颈血管及成像诊断的效果

2016-11-16岳东清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16期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脑梗死

岳东清

【摘要】目的 针对脑梗死患者应用64排CT头颈血管及成像诊断的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笔者进修单位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VR、SSD、MIP和VE技术重建三维头颈动脉图像,将其应用64排螺旋CT头颈动脉成像检查。结果 患者的头颈动脉CTA图像达到诊断要求58例,头颈动脉狭窄者53例,正常7例。头颈动脉狭窄者中单纯脑动脉狭窄的有22例,单纯颈动脉狭窄的有24例,头颈动脉狭窄并存者有12例。结论 64排螺旋CT的CTA检查是显示脑梗死成因的一项有临床价值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脑梗死;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6.0.02

脑梗死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脑组织中局部供血动脉的血流减少或停止造成脑组织缺氧、缺血导致的脑组织坏死,会造成患者的偏瘫、失语等症状,在我国成人疾病死亡率中排在第二位,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1]。目前脑梗死的发病率越来越年轻化,50岁以下的患者有明显增加,因此准确及时的判断缺血半暗带的存在是确诊脑梗死的关键。64排CT血管成像由于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和分辨率在近几年发展迅速,尤其是空间分辨率高,改善了头颈动脉CT血管成像的图像质量。笔者通过对64排螺旋CT头颈动脉的CTA检查的应用,分析其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笔者进修单位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其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47~66岁,平均年龄59岁。均在发病后24 h内就诊,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且所有患者均无肾、肝疾病和碘过敏史。患者中有言语障碍的51例,同时有单侧肢体偏瘫的有55例,轻度意识障碍的有5例,偏身障碍的6例。

1.2 影像检查方法

首先扫描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工作不充分不仅影响扫描的质量,还会直接影响成像的结果。所需做的准备包括:让患者了解检查的过程,做好心理准备;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的情绪;保证患者处于静止的状态,尤其是头颈一定要固定好,以确保扫描部位的准确稳定。

使用双筒高压注射系统,在经过CI平扫过后,对选定的层面进行持续的扫描,同时在静脉内高压注射对比剂,从而获得时间与密度的对比曲线,反映对比剂在器官中浓度的变化情况,并得到组织器官内灌注量的变化情况,从而形成兴趣区的PCT成像。

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碘海醇,造影剂用量45 mL速率5 ml/s,然后开始进行持续动态的扫描,总曝光时间45~50 s,延迟时间5 s。采用CT跟踪扫描,0.5 s扫描一层,间隔1 s,然后是头颈部CTA检查[2]。此组使用碘海醇和氯化钠对比剂经肘静脉团注,对比剂注射后开始扫描,延迟时间以灌注扫描动脉显影峰值时间设定。扫描后建成的原始图像交由工作站以三维图像进行血管重建,再将重建的图像进行后续处理。

2 结 果

在对本组患者进行CTA检查中,其中出现恶心、头晕等症状2例,经短暂休息后症状消失。除严重狭窄和血管闭塞段,其余各节段的血管CT值都在250~300 HU之间,血管的显影清楚明了,能够与周围的组织形成良好的对比,没有出现阶梯样伪影等情况,能够满足诊断要求。VR重建通过运用横断扫描的全部数据,能够准确清晰地显示解剖结构,反映病变血管与周围结构的空间关系,方便分析,信息丧失较少。头颈动脉狭窄者53例,正常7例。头颈动脉狭窄者中单纯脑动脉狭窄的有22例,单纯颈动脉狭窄的有24例,头颈动脉狭窄并存者有12例。

3 讨 论

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根据大量临床报道表明,头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关,短暂性脑缺血是由颈动脉内膜血栓及粥样硬化斑块脱落引起的临床症状[3]。以往主要依赖DSA(血管造影)对头颈动脉狭窄进行诊断,随着近年来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的日益发展,多层螺旋CT的扫描更快、更薄,可一次完成更加全面的血管成像。同时CTA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利用CTA图像进行一次扫描就可完成对原始数据的收集和重建,不仅可以从不同角度方向显示头颈动脉,同时能加上骨标志以及进行血管仿真内窥镜观察,这极大的满足了临床对手术及治疗后的随访的需要。

CTA后处理技术包括容积重现(VR)、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仿真内镜(VE)。容积重建法是目前最高级别的三维显示法,也是最接近常规血管造影的显示方法,容积重建技术通过运用横断扫描的全部数据,具有信息失真少,方便辨认,能够准确显示解剖结构等优势。但受到大量编辑剪切工作耗时耗力的限制,影响了最大密度投影技术的广泛应用。表面遮盖法的优势在于空间立体感良好,相对最大密度投影技术来说能够更加直观、方便观察的显示头颈动脉,但其最主要的不足之处在于阈值的调节,不便于显示小的动脉分支。

以往对于头颈动脉的检查的主要方式是DSA,这种有创性的检查如插管等会造成血管痉挛等负面作用。而相对于传统方式来说,CTA的优势在于能够显示血管及各个剖面的图像,以及钙化斑块和血栓,并能够对其厚度给出准确的测量范围,对临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64层螺旋CT作为目前世界上旋转速度最快的CT系统,通过CT平扫、CTP和CAT扫描的联合应用,使得扫描时间明显缩短,全部过程20 min内就能完成先由CT平扫对出血进行排除,然后立即进行CTP扫描,在CTP进行后处理的同时进行CTA扫描,最后对CAT进行投影重建[4]。对于单层CTP应用于急性脑缺血诊断的报道国内外都不在少数,但其扫描的范围小,不能帮助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的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情况。而64层螺旋CTP的扫描范围大,极大的避免了由于扫描范围的限制而造成漏诊的情况,与此同时层厚减薄帮助其提高了纵轴上的空间分辨率,减少了容积效应带来的误区,更方便对患者问题的全面检查。由于扫描的速度快,CTA的检查范围也有所扩大,能够从主动脉弓延伸到颅顶的位置,从而帮助医生找到缺血区供血动脉的狭窄及闭塞的位置,找出造成脑缺血的原因。通过一次检查便可获得脑血流灌注、CT平扫及供血动脉情况的全方面信息,为临床诊断提供了及时详细的影像学信息,改变了以往没有客观依据单纯依靠时间窗的溶栓指针,为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了指导意义。

综合所述,本组病例表明64排CT能够明确诊断并判断患者梗死部位及责任血管的位置,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病变,准确找出脑梗死存在的范围及位置了解供血动脉情况,为脑梗死患者提供详细的影像学信息,对脑梗死的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影像检测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志军,梁立华,林景兴.64层螺旋CT头颈CTA及脑CTP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诊断的价值[J].当代医学,2015,05:4-7.

[2] 陈文保.64层螺旋CT头颈血管成像的扫描技术优化及图像后处理技术的探讨[D].蚌埠医学院,2012.08:34-45.

[3] 孙胜禄.64排螺旋CT头颈联合血管成像技术探讨[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09:23-28.

[4] 杨 欣.64排螺旋CT脑CTP与头颈CTA联合应用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06:21-24.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原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X线平片及CT诊断外伤性肩关节脱位的价值
杓状软骨脱位的128层CT诊断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并发痴呆70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