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可行性观察

2016-11-16李秋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6年16期
关键词:可行性临床

李秋

【摘要】目的 探讨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接受治疗的我院消化科低位肛瘘患者92例的资料,患者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采用传统瘘管切开术,观察组患者采用切除缝合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0.43%;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肛瘘比传统的瘘管切开术疗效更好,并且具有恢复速度快,费用低廉的特点,具有极强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切除缝合术;传统瘘管切开术;低位肛瘘;临床;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R65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6.0.02

为了探讨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可行性,选取了在我院消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92例,对其治疗后的总体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现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4月接受治疗的我院消化科低位肛瘘患者92例的资料,患者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人。对照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15~70岁,平均年龄(23.47±2.45)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病程(34.78±3.45)月。低位单纯肛瘘20例,低位复杂肛瘘26例;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为(26.15±2.16)岁,病程3个月~2年,平均病程(33.41±3.12)月。低位单纯肛瘘22例,低位复杂肛瘘24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均进行严密的术前准备,主要准备的方面包括血细胞分析、尿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血糖、心电图等,检查准备好之后,对照组的患者在治疗时使用传统瘘管切开术,观察组的患者则采用切除缝合术进行治疗。

1.2.1 对照组

在腰俞穴进行麻醉,患者采用侧卧位的卧位方式,进行常规的肛周、肛内粘膜消毒后用探针沿瘘道探出内口,再用手术间将瘘道外口和内口的皮肤、皮下组织等切开,使用刮匙将纤维化的组织刮出,碘伏消毒后用甲硝锉注射液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术后使用痔疮宁栓、云南白药、棉片、纱布等进行包扎。

1.2.2 观察组

与对照组方式相同,仅仅是在缝合时有所差异,本组在缝合时需要在内口时采用可吸收线,肛外使用1、4号线进行尖端缝合,需要注意的是,在缝合的过程中需要层层对其,不留死腔,术后使用痔疮宁栓、云南白药、棉片、纱布等进行包扎。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分别采用不同方式治疗后的总体效果进行对比

1.4 评价指标

治疗完后,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伤口愈合速度较快,无任何感染发生,没有不良反应的发生,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入院时有明显提高;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伤口正在逐渐愈合,无任何不良反应,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无效:患者的身体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临床症状反而逐渐加重,伤口发炎,有感染发生。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患者中临床症状消失19例,伤口愈合速度较快,无感染发生,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18例,伤口正在朝着愈合的方向发展,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的情况9例,视其为无效,总有效率为80.43%;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逐渐消失24例,伤口愈合速度较快,无任何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21例,伤口正在朝着愈合的方向发展,伤口发生感染情况1例,视为无效,在经过切除缝合术进行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83%。两组患者治疗后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8,P<0.05)。

3 讨 论

肛瘘是肛肠科常见的疾病,患者的数量占总人数的4.8%左右。低位肛瘘临床主要表现为瘙痒、疼痛、排脓等症状,如果患者病变的组织出现感染的情况会引起明显的肛门部位发烧情况,严重者还会导致全身发热[1]。

肛瘘情况多发生于肛隐窝,由于长期受刺激而导致肛腺感染情况发生。治疗低位肛瘘的方式有很多中,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切除缝合术进行治疗,显效24例,有效21例,无效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83%的良好成绩。通过对本次研究进行总结后发现,这种治疗方式的关键是处理好内外口和瘘道。另外术中、术后无菌操作和抗生素的运用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切除缝合术在本次研究中体现的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3]:(1)伤口愈合速度快。切除缝合术能够防止污染物直接进入伤口,减少了伤口感染的发生率,为伤口愈合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伤口愈合所需要的时间较短。(2)能够保护肛门正常的功能。在手术后能够做到对肛门周围的组织进行平整、规则的缝合,这样能有效的保护肛门括约肌的组织完整性,减少肛门变形情况。(3)手术之后并发症情况较少。这一特点在本次观察组患者体现的最为明显,在本次治疗中,观察组患者出现感染情况1例,证明了上述观点的正确性。

综上所述,切除缝合术在低位肛瘘的治疗中具有恢复速度快、不良反应少、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 宇.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肛瘘临床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4,31:6948-6949.

[2] 程 超.瘘管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肛瘘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14,01:90-92.

[3] 李义星.内口结扎瘘管切除缝合术治疗低位肛瘘[J].临床医学,2013,06:77-78.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可行性临床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临床带教
临床带教
元胡止痛膏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当归四逆汤治疗虚寒型痛经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