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对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深刻解读及其重大意义

2016-11-15肖泳冰夏春涛

中州学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

肖泳冰+夏春涛

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每个重大场合都始终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并对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进行了较为充分的阐述和解读。习近平对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解读遵循了独立自主探索中国道路的基本精神,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新形势对社会主义“中国特色”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统一上;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中国的社会主义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基因。习近平对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解读,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有利于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有利于树立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有利于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正确方向,有利于指导构建与中国大国地位匹配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关键词:习近平;社会主义;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D60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6)09-0001-06

一、引言

自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以基本路线、总体布局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发展目标为主要特征的中国道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标志着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已经紧紧融合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社会主义”本身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的重要内核,而“中国特色”也在推动着“社会主义”不断创新。但是,毋庸讳言,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和把握方面,还存在着各种与其本义和主旨、精神不同的认知,这些认知既有对“社会主义”的误读,更有对“中国特色”的曲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个重要场合始终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并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进一步鲜明提出“文化自信”,他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①在这些自信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置于整个人类历史的宽广视野加以考察,以磅礴的气势指出:“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②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的系列论述和深刻解读,作为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解,承接了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理论成果,同时根据新形势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论断,标志着党在继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之后,对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认识又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二、习近平对社会主义“中国特色”解读的基本遵循

1.遵循独立自主探索中国道路的基本精神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基于这样的历史经验,即“我们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③。他反复强调:“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④这一经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社会主义方面的基本精神,即独立自主。如果说实事求是是“中国特色”的本质要求,那么独立自主就是“中国特色”的不变境界,反映了对中国国情独特性的实事求是的准确认知。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不难发现,正是由于秉承了独立自主的思想境界,中国的社会主义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出现重大挫折的时候才能屹立不倒,成功地将社会主义推进到新世纪;新世纪中国的社会主义又在世界资本主义反复出现经济危机时总是能渡过难关,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一枝独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可以说,独立自主不仅仅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体现着整个改革开放时期道路、理论和制度体系的中国主体性原则。对此,习近平有着极其深刻的认识。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用浓重的笔墨阐述了坚持独立自主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他指出:“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⑤

当前,在总结中国道路、探索中国改革和发展方向的过程中,不少新颖的理论和观点对于整合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借鉴意义,但是这些理论和观点本身是不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义和主旨,则首先要看其能不能坚持独立自主探索中国道路的基本精神。那些以别国的经验否定中国的实践、以所谓“国际公认”或者“普世价值”否定中国的制度、以发达国家的现成模式作为中国改革的目标指向等思想和理论倾向,总体上都达不到独立自主的思想境界,事实上否定了“中国特色”本身的价值,其结果只能是陷入教条主义的泥潭,从而在思想方面干扰、妨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树立,更谈不上建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甚至客观上有利于西方国家以政治话语霸权否定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政治图谋。只有坚持独立自主探索中国道路的基本精神,充分发挥中国的主体性,才能正确地吸收和借鉴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才能使这些文明成果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

抽象的“社会主义”概念是一个庞杂的社会思潮,是人类社会对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反弹性空想和对公平正义持续追求的思想表现。在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出现过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虽然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政治底线,但是仍然有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解读为是为了放弃科学社会主义原则的权宜之计;甚至有人认为邓小平主导的改革开放一系列新政策“属于民主社会主义,但为了避免‘修正主义之嫌,我们称之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⑥。这些解读给人们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准确内涵带来不少困扰。对此,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是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⑦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阶级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取得的,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也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密切关联。就在国内有人公开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民主社会主义”主张之后不久,世界性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爆发,包括那些奉行所谓民主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国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陷入其中,至今也难以看到完全摆脱困境的前景。在此期间给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亮色的,不是这种论调中的“一个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新欧洲”,恰恰是果断地在党的十七大上否定了这种论调、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中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成就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鲜明对比,再次清楚地向世人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旺盛的生命力和可靠性。离开科学社会主义原则谈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从根本上动摇了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理论基础,动摇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基础,甚至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国共产党本身存在的必要性,最终也会否定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遭到根本性的颠覆。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于科学社会主义范畴的解读,排除了用泛化的社会主义抽象概念、特别是用民主社会主义观念阐释中国的社会主义的选项,对于进一步明确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政治原则,弄清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政治方向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理论意义。

三、习近平对社会主义“中国特色”解读的创新论断和现实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每个重大场合都始终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并对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进行了较为充分的阐述和解读。习近平对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解读,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统一上

党的十八大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界定为是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内的统一体。对此,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路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⑧这一解读表明,中国的社会主义,不仅仅是一个前进的道路和方向,也不仅仅是一个理论的指导,而且已经是现实的社会制度。在人类的历史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是一次飞跃,经过这次飞跃,社会主义找到了实现自身目标的现实力量,推动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社会运动的转化;社会主义从一场社会运动到形成社会制度又是一次飞跃,标志着社会主义这朵理想之“花”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从而使社会主义从一种理论成为一个现实。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就是这样一个社会理想、社会运动和社会制度的统一体。因此,在中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不仅仅要在政治上坚定社会主义的方向,在思想上坚持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更为重要的是维护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中国的实践不断得到充分发挥,在推动中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制度优势。

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在三者统一的阐述,是对党的十八大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线的精准表达,使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在坚持务实谨慎的同时,展现出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一方面,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不是“中国模式”,不寻求将中国道路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社会主义模式加以推广。“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当然,不是把它搬给别国。”⑨另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取得的骄人业绩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先进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⑩这种高度自信所铸成的政治定力,破除了对“中国特色”的种种主观臆测和猜想,最大限度地压缩了通过“中国特色”否定社会主义、歪曲改革开放的想象空间,击碎了敌对势力试图通过“中国特色”从中国共产党内部改旗易帜、实现和平演变的迷梦,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创造新的业绩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2.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2013年11月,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时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B11将改革开放界定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并上升到“最鲜明的旗帜”的高度,是对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又一个创新解读。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新时期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