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研讨综述

2016-11-15杨兰桥

中州学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特色

杨兰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创新实践,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基础,是我国在经济领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可靠保障,也是进一步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指导。为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深入学好用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更好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实践,2016年4月8日,由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共河南省委党校、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省经济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讨会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召开。来自全省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实践创新、重大原则、当前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研讨。现将研讨会相关专家学者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主流地位

河南省经济学会会长杨承训教授提出,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阵地意识,面对西方经济学尤其是新自由主义,特别要强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主流阵地的忧患意识,切实巩固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和指导地位,特别是高等院校要高度重视对下一代青年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思想的教育和引导,不能过分强调西方经济学的数学模型和自由主义思想。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济学部主任廖富洲教授提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流和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的结果,绝不能盲目地崇拜和照抄照搬西方经济学。他进一步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地位和指导地位:第一,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年轻一代要高度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和运用,尤其是要重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内容的学习;第二,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注重培养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人才队伍;第三,注重增强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当前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面临的新问题,找出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提出新思想新理念新结论,不断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经验,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济学部李智永教授指出,从我国的实践过程来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我国政治经济建设的理论指导,我们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下取得的,虽然西方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如制度经济学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他同时强调,当前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地位:第一,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研究和指导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第二,要在全社会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热潮。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郭军教授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传播、学习、实践,并作为中国经济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制度体系、道路体系的集大成,是探寻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思想库、坐标轴、指南针。推进中国的改革、创新与发展,要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和主导地位,不断开拓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袁金星副研究员认为,要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来分析中国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尤其是要更多采用与时俱进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我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当政府提出新的发展理念、重大发展战略和政策主张时,就急于从欧美的发展经验和西方经济学中找理论依据。

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创新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张占仓研究员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大国和平崛起理论与实践。中国用自己13亿人的实践向全球证明,一个大国可以和平崛起,人类的政治智慧和文明积淀完全有可能避免过度竞争,这比以往任何政治经济学的解释都具有说服力。第二,习近平合作共赢理念及其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着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大国关系,以亲、诚、惠、容理念全面推进周边外交,并坚持正确的义利观,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同时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在国际事务中更加主动地发挥建设性作用,得到全球诸多国家的高度评价。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中国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初步建立市场与政府辩证统一关系的体制机制,既实实在在促进了中国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又在国际舞台上显示出日益增强的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明中国历史性地选择了符合自己国情的科学发展之路,并已被实践证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之路,已经并将继续为全球发展贡献中国智慧。这三个方面的重大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了国际意义。

郭军教授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改革发展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实践,其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理论,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理论,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等等。同时他强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鲜活地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理论的重要元素,既反映了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逻辑关系,又蕴含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内容要求,其理论和实践的意义都是长远的、重大的。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崔朝栋教授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是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立场、基本观点和方法同中国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其中,重大理论成果之一就是提出了经济体制这一概念,明确了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联系和区别,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优势与市场经济优势结合起来发展中国经济。这些重要理论成果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创新和突破,而且对指导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意义重大。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党建研究所刘辉助理研究员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形成了“中国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主要包括:社会主义社会本质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本分配理论,对外开放理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科学发展理论,经济发展新常态理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的理论,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成果,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不仅有力地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创新实践,而且极大地充实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高璇副研究员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提出的经济新常态理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和正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实践、新探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新飞跃、新境界,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三、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重大原则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州学刊杂志社社长李太淼研究员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涉及11个方面,具体包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立足实践,坚持开拓创新,坚持尊重规律,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思想成果,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同时他强调,11个重大原则中前5个原则主要从方法论、认识论角度理解,后6个原则主要是涉及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内容、理论特色和理论观点等方面。

刘辉助理研究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实践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特别是要重点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原则,坚持共同富裕原则,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坚持独立自主同扩大开放、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原则,坚持改革、发展、稳定三统一原则等七项重要原则。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郭丹丹助理研究员认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在执政上,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发展上,要回归到经济发展以社会发展为目的、社会发展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结果上,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同时她指出,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深刻领会并牢记:只有紧紧依靠人民,万众一心,扎实奋进,才能共同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关于进一步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李庚香研究员认为,要在实践中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需要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现党的意志,切合党的思想,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和前提。二是坚持实践标准,从实践中来,立足于中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提出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到实践中去,用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方法等进一步指导中国经济发展的创新实践。三是坚持问题导向,带着问题去考察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带着问题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刨根问底、追根溯源,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当前的新形势新实际、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发现新思路新办法、得出新结论新认识,推动实践活动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不断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的成功经验。四是坚持创新发展,充分认识我国经济发展蕴藏着理论创造的巨大动力、活力和潜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立足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大势和趋势,注重“把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在创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上下功夫。

郭军教授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为了更好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实践,既要坚持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要同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一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要坚持新的发展理念,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破解经济发展难题,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三是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各种所有制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四是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分配制度,努力推动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不断健全体制机制和具体政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五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充分发挥好。六要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善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永苏研究员提出,要开拓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理论界的重要任务就是研究解决好非公有制经济政策与发展实践上的现实矛盾问题,有效厘清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为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理论支撑;各级领导干部和地方决策部门的重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帮助非公有制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重点解决融资、市场准入、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情况下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让民营企业真正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

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济学部副主任贺卫华副教授认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部署:一是要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任务。二是要概括、总结、提炼、升华我国改革开放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材料和新事实,进而形成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三是要借鉴国外经济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成果和成功经验,进行升华总结,提炼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指导实践。四是要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如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方面,要加快总结概括经济发展新常态理论、经济发展新理念理论、开放型经济理论、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理论等新理论,及时充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河南省经济学会副会长许兴亚教授提出,强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的认识与学习,一是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对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要性的认识;二是要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科学体系;三是要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真正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四是要科学对待西方经济学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五是要各级党委和政府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崔朝栋教授指出,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深化研究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问题、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问题等相关问题,尤其是要重点厘清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问题、非公有制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结合问题、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制度如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合和统一的问题等问题。

五、关于当前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专家学者对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河南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等热点焦点问题,也进行了热烈讨论。

一是关于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问题。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政治与党建研所马欣助理研究员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是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的科学认识,具有引领发展进程、指导实践活动的思想方法作用。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第一,必须认真研究、准确把握各地实际,找准落实的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第二,加大五大发展理念的学习宣传和教育培训力度,让五大发展理念转化为每一个党员干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转化为搞建设谋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素质本领;第三,在完善思路举措上下功夫,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牵引,查找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深入调查研究,组织力量攻关,加强实践探索,努力在联系实际、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上见到实效;第四,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把五大发展理念的新要求转化为发展的新举措、新项目,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工作指导,确保五大发展理念落到实处、见到实效。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夏巍巍认为,当前河南要深入贯彻落实开放发展理念,全面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着力在营造开放环境、打造载体平台、促进人文交流、加强对外合作、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构建区域开放格局、全面深化改革等方面下功夫,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开放发展的新格局。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白玉认为,要把发展分享经济作为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通过厚植创新文化、打造共享空间、构建分享经济治理模式、激发“双创”主体活力等举措,开创分享经济发展新局面。

二是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樊明教授提出,当前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思考两大问题:第一,基于我国强大的生产能力为什么居民的基本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第二,什么因素导致了产能与需求的不平衡。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刘洋认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一方面必须注重影响长期经济变量的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另一方面又必须采取有关政策措施解决短期经济变量方面存在的问题,既要把这两个方面区别开来,同时又要对这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统筹。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田海洋认为,推进河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正确处理好“旧与新”“虚与实”“加与减”三大关系,就是要破除旧思想、旧模式,树立新理念、发展新模式;虚实结合,将“去杠杆”与“去产能”“降成本”同步进行,降低并化解金融风险;用“加法”培育增量、补齐短板,用“减法”调整存量增强活力。河南工业大学李铜山教授认为,推进河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牢固树立短板意识,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生产、加工、销售三个环节,切实拉长农业供给侧结构不优之“短腿”,补齐农产品及其加工制成品有效供给不良之“短板”,着力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三是关于河南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问题。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云研究员提出,当前河南县域经济发展出现了五大标志性变化:第一,县域经济与市域经济的关系出现重大变化,河南区域经济发展在整体上由极化发展阶段进入扩散发展阶段;第二,县域经济内部的三次结构出现重大转折,县域经济进入了二产比重下降,三产比重上升的通道;第三,县域人口流动方向出现重大变化,农村人口转移呈现出以省内转移为主、以县内转移为主的新特征;第四,县域消费出现重大转折,农村人口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呈现出后发性增长的新局面;第五,县域各类资源的利用程度和利用方式出现重大转折,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农村产权确权流转、全面开发农业生态旅游文化、规模化经营等推动农村人力、土地、资源变革。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研究所所长助理王文斌研究员谈到了新常态下的河南经济特征和经济转型,提出经济增速下降、产业结构迈上中高端、需求结构不断优化、动力结构呈现多元化、分配结构更加均衡等,都是新常态下河南经济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并强调河南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需要在推动产业转型、企业结构转型、技术进步转型等方面下功夫、想办法、谋思路。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特色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中医的特色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完美的特色党建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