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出版人向数字出版人转型的途径探讨

2016-11-15陈菁

新媒体研究 2016年18期
关键词:服务意识

陈菁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各种数字阅读器的普及,数字阅读已成为读者阅读体验的首选,数字出版也成为整个出版产业中发展最为迅速、最具影响潜力的领域。传统出版人如何应对数字出版新形势下的严峻考验,已成不容回避的现实。笔者围绕“五种新意识”和“四种方式”,简析了传统出版人向数字出版人才转型的途径。

关键词 技术意识;精品意识;版权保护意识;服务意识;合作互动意识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18-0118-02

网上曾走红一个视频:一个幼儿熟练地点击iPad屏幕,父亲拿来一本纸质幼儿杂志给她,幼儿却依然对着杂志封面不断点击,并对杂志的无反应表现出迷惑的表情。这位父亲在视频中打出了一行字幕:“对我女儿来说,杂志就是一台死掉的iPad”[1]。这个视频是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挑战的真实写照。从某种层面上看,没有亲子阅读的纸质书对学前儿童来说确实是死书。而数字书既可以让儿童自主阅读,还可以使他们体验到一种控制设备引发变化的互动快乐,所以数字阅读没有理由不成为未来儿童自主阅读的主流。目前微博、微信已成为成年读者碎片化阅读的首选,且数字出版是整个出版产业中发展最为迅速、最具影响潜力的领域,综上所述,作为出版人的我们不得不深入地思考下自己该如何转型成为数字出版人才。

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认为传统出版人要向数字出版人才转型,必须要先革新观念,成为新的“五四青年”。这个“五四青年”无关年龄,是指意识和转型的方式。我们一定要树立适应数字出版的五种新意识,并且通过四种转型方式,使自己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逐步成为数字出版人才。

1 五种新意识

1)专研技术意识。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在产品开发流程和输出文件格式方面都有着本质的区别。不懂数字转化技术的出版人,不论他多么熟悉传统出版流程,在面对新技术时,都只能手足无措。所以,出版人必须要有不断专研技术的意识,至少要初通数字化出版各领域中的基本知识和流程,在实际工作中根据不同数字出版平台的需要,将新书做成既符合传统出版又符合数字出版所需要的各种文件格式。

2)深加工出精品意识。目前,传统出版企业向数字出版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还没有成熟的赢利模式。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一是中国消费者还习惯于免费阅读,二是数字出版产品缺乏深加工的精品,读者不愿意为之买单。数字出版不是简单地把纸质图书转变成电子化文档,而是重在深加工的精品,为读者提供真正所需的内容和贴心的延伸服务。我们只有不断提高数字出版产品的质量,按照消费者需求打造精品,相信广大的读者是会逐渐愿意为之付费的。比如,中少社将他们获奖的精品图书分类深加工,建成了“中少数字图书馆”,目前已经卖给30多个公共图书馆,实现销售收入700多万元;安少版社打造了集发布、销售、互动功能于一体的“优乐互动”数字项目,并成功牵手联想智能电视,再次发力数字出版领域;二十一世纪社集团将《魔法小仙子》改编成网络游戏《魔法仙踪》,“皮皮鲁总动员”系列图书也拓展到网络游戏、动画等产业……这些都是传统出版企业向数字出版转型时期,深加工出精品的成功典范。

3)版权保护意识。在数字出版领域,盗版变得更为便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正常发展,从严格意义上说,版权保护是数字出版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我们要树立坚定的版权保护意识,一方面,在数字出版所涉环节必须按照国家著作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签订有效的责权利协议,另一方面,依法捍卫各方权益也是遏制盗版不可或缺的途径。

4)做好服务意识。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要求出版单位要完成从内容提供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变。同样,作为行业主体的出版人首先要有“把消费者的问题解决好,才能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产品”的服务意识。我们经常看到国内的一些网站页面设计粗糙,浏览图片很卡,网站链接经常出错,这都大大地影响了数字内容发布效果和消费者阅读心情,更害了自身的品牌形象。所以,我们必须树立精益求精,全心全意做好服务工作的意识。

5)合作互动意识。目前,中国没有出现一家融数字加工转换、输出、终端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型的大型数字出版企业,这是因为他们都没有与设备提供商、技术服务商、平台运营商和终端消费者实现很好的合作互动。纵观全国众多传统出版企业和涉及互联网出版业务的企业,他们或有作者有内容,但缺专业技术人才、网络营销经验和资金,或有网络技术精英和营销管理团队,但缺内容和出版行业知识。所以,我们传统出版人只有树立起与其他相关行业共同发展壮大的良好合作意识,才能实现共赢的商业模式。

要成为数字出版人才,光有以上五种新意识还不够,还必须通过四种转型升级的方式,使自己在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不断地转型成才。

2 四种转型方式

方式一:“走出去”。我们可以通过“走出去”的方式,来提高自己数字出版的综合素质。“走出去”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可以参加各种数字化出版的培训班或到专业院校科研单位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专业水平和能力;还可以去参加数字出版的年会、展会和出国考察培训,全面地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数字出版产品、运营平台以其经营状况的动态,让施普林格和威科这些先进的数字出版企业,对我们来说不再仅是个概念和雾里看花。毕竟看得懂,了解了,才能更好的学习为我所用,才能更新、改变、创新。

方式二:“请进来”。我们可以向所在的出版企业提出申请,以企业的名义邀请数字出版方面的专家、学者与我们进行研讨、办讲座,通过实例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对自己向数字转型期间所遇到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这种方式针对性强,受众面广且花费少,可以长期坚持。

方式三:向身边引进的数字出版人才学习。随着IT企业的飞速发展,这类企业的技术人员能很好的将互联网文化和信息技术领域结合在一起。这类人才最接近传统出版企业数字转型的需求,也是我们身边最好的老师。我们虚心地向这些同在出版企业共事的人才学习,能在短时间内促进自己数字出版业务水平的提高。

方式四:通过项目合作实践,锻炼我们相互学习快速成长。数字出版需要的是懂出版懂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与设备提供企业、技术服务企业和网络运营平台企业开展合作项目,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学习提高,尽早使自己成为在内容、技术领域都具有运营能力的数字出版人才。这种身临其境地边干边学,效果是最好的,也是培养实战型数字出版人才的有效方式。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与广州中幼在2015年搭建了国内第一家儿童阅读的云平台。集团在这个合作项目一开始就陆续派出多名编辑常驻广州中幼公司工作,一方面协助他们做好云平台内容建设,另一方面也让编辑从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数据条件下数字出版的诸多经验,为日后更好地应对数字出版工作培养了自己的编辑队伍。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孙寿山在2014年数字出版年会上曾说:“发达国家的大型出版集团,数字出版已经占其总收入的50%以上,而我国的传统出版单位目前做得最好的数字出版收入只能占到总收入的15%左右。距离‘十二五期末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出力争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出的25%这个总体目标,还存在相当的差距”[2]。这说明我们在数字化出版领域大有可为。前两年,知名图书策划人金丽红说:“出版业是夕阳产业!”而华文天下的总编杨文轩则说:“出版业是朝阳产业。”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体现的不仅是阅读载体的蜕变,更是出版人意识的变革,不变革不转型就是空对未来。变革首先就是改变自己,虽然它会让很多人感到不适应甚至会本能的排斥。但正因如此,成功也就是在大家不愿意去触及的地方诞生,所以我们必须要去主动触及自己内心所不愿触碰的地方,而且要有意识让自己成为新行业中的领跑者。我们只有先找到自己,世界才会找到我们,成功或许才会如期而至。

参考文献

[1]李峥.儿童数字出版存隐忧,孩子眼中杂志是坏了的iPad[N].解放日报,2013-11-11.

[2]张贺.去年我国数字出版,收入破两千五百亿[N].人民日报,2014-07-16.

猜你喜欢

服务意识
关于高校学生会干部提高服务意识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问题与探究
创新意识下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