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视域下的农村社区社会资源整合研究

2016-11-15王晓征

中州学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社会资源基层治理新型城镇化

王晓征

摘 要:新型城镇化注重内涵式发展,要求城市、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协调发展,形成合作互动的新型城乡关系。人力资源、社会资本、社会组织等社会资源是促进农村社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变迁的重要因素,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农村社区建设中没有形成有效的社会资源整合机制,存在人力资源匮乏、社会资本发育不足、社会组织发展缓慢等问题。对此,应充分挖掘农村人力资源的潜力,培育农村社会资本;发展农村社会组织,提升其服务能力;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方式,实现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共同促进农村社区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社会资源;基层治理

中图分类号:C91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16)09-0062-05

传统的以扩张面积为主的城镇化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难以继续。新型城镇化是注重质量和内涵的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社会资源整合的深度和广度成为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探讨如何通过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建立和发展一种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农村社区,把城市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引入农村,使农民不需要进城就能享受到集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化服务和市场化服务为一体的集群化服务。

一、农村社区社会资源的类型

促进农村社区发展,需要对农村社区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以此为基础创新社区治理方式和治理机制,促进农村居民形成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实现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农村社区。农村社区治理中的社会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社会资本和社会组织三种形态。

1.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对组织的发展做出贡献的教育、技能、经验等方面资源的总称,是个体所拥有的智力和体力的总和。目前,农村社区中的人力资源主要有四类:第一类是拥有较高社会声望的农村群体。他们或因处事公道、品质高尚而获得持久的乡村权威,或因家族、血缘关系而在同族、同村中享有较高的声望。“声望是一种基于人的特殊地位和才能而使他人尊敬和服从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不同于建立在物质财富基础上的经济权力和强制性的政治权力,是以他人自觉尊敬和服从为条件,由于被尊敬者的特殊地位和才能形成,并能对社会产生较特殊的影响力。”①具有较高社会声望的农村群体在改善乡风民俗方面独具优势,是促进农村社区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第二类是适应农村社区发展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头脑灵活、市场意识较强的种粮大户、技术专家、经营人才等农村精英在农村社会发展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能够利用自身经济地位和专业技术优势参与农村社区发展,为农村社区发展提供重要支持。第三类是引领农村社区发展的领导人才。这类人才具有较强的号召能力、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能够快速理解、传达国家政策并与村民有效沟通。第四类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乡村人才。退休干部、回乡知识青年、大学生村官等,其受教育程度较高,视野比较开阔,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较快,民主意识总体上较高,在农村具有行为导向作用。这四类人才是农村社区发展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他们在农村社会中或基于地缘、血缘、业缘等关系而获得权威,或因熟悉传统、独具才能而获得村民的一致认同。这些农村精英和权威人士在排解纠纷、举办公益活动、改善乡风里俗、引领农村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农村社区与乡镇政府相衔接的中介和桥梁。有效整合这些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社区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对于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农民对农村社区认同感的生成等都至关重要。

2.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的概念最初由法国学者布迪厄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他认为社会资本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组合,这些资源与人们基于相互默认或者相互承认而结成的人际关系网络密切相关,并由此形成呈现制度化特征的各种关系。②美国学者罗伯特·帕特南对意大利民间团体进行长达25年的考察后指出,社会资本是“信任、规范以及网络,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行为来提高社会的效率”,“是为特定的社区或共同体所拥有的公共物品,是有助于提升社会合作和促进共同目标形成的一种社会特质”。③社会资本影响公众参与、地方经济发展、公共产品供给以及政府绩效评价,其发挥作用的基础是社会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包括基于文化、民俗等因素而形成的信任关系。如果存在相当的社会资本,农村社区内就很容易实现合作。

社会资本具有四方面特征:其一,社会资本产生于社会关系网络中。个人可以通过社会联系从他人那里获得资源,一个社区内成员之间的联系越多,成员可获得资源的途径越多、数量越大。其二,个人对社会资本的获得和使用都与他人发生密切关系。社会资本的形成既受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影响,又受所处区域内风俗、文化传统等因素影响。不同于物质资本、知识资本等传统资本形态,社会资本是基于地区差异和特殊性而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密切关系。正如费孝通先生指出的:“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不是感情,而是了解,同样的刺激会引起同样的反应。”④其三,社会资本的数量随着人际交往广度和深度的提高而不断增长。这一特点使社会资本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社会资本基于人际信任而产生,其使用有助于消除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由于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低效率现象。其四,社会资本是一种无形资本,主要体现在人与人之间关系和交往方式的形成与改变上。社会资本的信息传播、激励和凝聚功能促进人们之间义务关系和融洽氛围的形成,有利于农村社区的内生发展,这正是新型城镇化中农村社区建设的重要目标。

3.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是民间组织的总称,包括慈善机构、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各类基金会等,涵盖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扶贫、环保等领域,多以从事社会公益或互益活动为宗旨,通过成员的自愿参与、自我组织和自主管理开展活动,具有非官方性、独立性、自愿性等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需求多样化,完全由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是不现实的。社会组织可以发挥其在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实际需求。我国农村社区治理中的社会组织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维护社区权益、协调社区居民矛盾的组织,如各类协调委员会、理事会等。二是公益服务类组织,如社区内的爱心协会、志愿者协会等。三是文体娱乐类组织,如腰鼓队、棋牌会等。四是农村合作组织,如农业经济合作社、种植协会、养殖协会等。社会组织的成长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其数量大小标志着社会民主性的发育程度,也意味着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社会组织吸引外部人员加入的动力来源于组织中人们基于共同爱好和目标而达成的相互认同与价值肯定,正是基于此,社会组织成员在参加组织活动时愿意奉献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聪明才智,并因自身潜能的发挥而得到激励,因组织目标的实现而产生满足感。社会组织中形成的互相支持、互相理解的组织文化对其成员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促使成员在社会生活中增强民主意识,形成团结合作的习惯和积极参与、善于表达的公共精神,这些对农村社区居民提高综合素质、形成独立人格都非常重要。endprint

二、影响我国农村社区社会资源整合的因素

农村社区社会资源整合对社区内生发展和社区居民形成价值认同具有重要作用,但从我国农村社区治理的现状来看,生活场景的转换远远领先于人们内在认同的形成,社区居民之间尚未形成和谐共处、邻里守望的生活共同体。影响农村社区社会资源整合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农村人力资源流失严重,社区发展人才匮乏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市,由此产生的村庄空心化现象使农村社区建设缺乏必要的人才。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乏领导人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精英离乡进城,很多农村只剩下受教育程度较低的老人和正在学龄期的孩子,村两委干部又因循守旧、工作力度小,不能吸引外来人才和带领村内有限的人力资源进行社区建设。二是缺乏专业技术人才。例如,在进行农村社区规划时,农民自身一般不具备专业技术能力,不愿或者没有能力支付专业的规划费用,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大的农村社区,即使是村集体也缺乏支付社区规划费用的动力和财力。如果没有规划设计,农村社区建设就会陷入盲目混乱状态,无法实现村落发展的现代化转型。要解决此类问题,必须创造条件吸引进城的新生代农民回到农村,使农村发展具有足够的高素质劳动力资源。

2.农村社会资本发育不足,居民之间尚未形成社区认同

我国农村社会资本来源于以个体为中心的人际关系网络,即农村熟人社会中个体之间的联系。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中国的乡村社会与西方国家不同,西方国家是团体格局,即人们经常组成一个个团体,团体之间界限分明;而中国乡村社会是一个差序格局的社会,是以“己”为中心,由亲属关系的远近而向外扩散的关系网,“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这网络的每一个结都附着一种道德因素”。⑤现代农村社区的发展需要三种精神:一是合作精神,表现为社区建设要通过居民之间的平等合作来完成。二是参与精神,它体现社区居民对公共事务的关心和支持,是形成社区凝聚力和认同感的重要支撑。三是友爱精神,表现为社区邻里之间良好的情感交流状态和较高的交流水平,这关系到社区的安定团结,影响社区信任体系的建立。随着我国传统村庄向现代农村社区变迁,农民的职业分化和流动使原本熟悉的农村邻里变得陌生,村民之间的合作机会减少、合作能力降低,原有的信任体系发生很大变化,而现代社会急需的基于契约的信任体系尚未形成。例如,在传统乡村社会结构中,村委会在农民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农民生活困难、发生邻里纠纷时都会请村委会予以帮扶、解决,但在农村社区中,村民遇到困难时很少寻求社区居委会的帮助,外出打工也主要依靠亲戚朋友。在一些农村地区,人际关系发展的现状与实际需求之间相距甚远,日益完备的社区基础设施与逐渐淡漠的人际关系形成鲜明对比,居民之间的信任基础不够牢固,不能形成社区认同。

3.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缓慢,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

社会组织在创新社区治理体系中具有重要功能,但社会组织只有具备较高的专业化、组织化水平,才能动员和整合各种资源,有效参与社区治理。我国农村社区建设从试点开始就主要由政府推进,很多地方把农村社区作为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来建设,导致农村社区发展缺乏活力。同时,很多农村社区是由若干村落合并而成,原来的熟人社会处于半解体状态,每户居民都把日常生活封闭在有限的居住空间内,邻里关系淡漠,一旦发生民事纠纷,大多拨打“110”请警察来处理,有时造成小事变大、矛盾激化,既伤害邻里关系,又浪费公共资源。农村社区治理亟待社会组织参与,但从现实来看,农村社会组织总体上发展缓慢,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不高,缺乏职业化的管理人才,难以承担起动员、整合农村社区社会资源的职能。在发达国家的社区发展中,社会组织在文化、卫生、社会救助、社区改造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国家经济社会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新加坡的社会管理主要由社区进行,社区内成立社区中心管理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和居民顾问委员会:社区中心管理委员会设有妇女委员会、青年组等组织,社区居民均可参加;居民委员会主要承担社区的治安、环境保护、卫生等工作,并负责组织社区内的各种活动;居民顾问委员会负责规划社区公共福利,协调社区中心管理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美国约有140万个社会组织,具体的社区服务工作多由社区服务组织承担,这类组织在社会治理中享受政府资助、税收优惠等方面待遇,对于减少失业、维护社会稳定、缓和社会矛盾等发挥着重要作用。⑥我国应大力支持农村社会组织发展,使其充分发挥带动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作用,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服务需求,提升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对社区的归属感。

三、我国农村社区社会资源的整合路径

农村社区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挖掘农村人力资源,增加农村社会资本,激发农村社会组织的活力,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方式,这些都是实现农村社区社会资源优化配置、高效利用,促进农村有效治理和社会发展的有效路径。

1.充分挖掘农村人力资源,整合各类人才支持农村社区发展

第一,健全农村人力资源培育体系。政府要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源培育的投入,加快培育高质量的、农村社区建设急需的人才;要提高人才培育工作的针对性,注重分类培养,既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经营管理人才,又培养专业化的技术人才、服务人才,后者的培育对农村社区建设更为重要和迫切。目前,在我国广大农村,45岁左右的农民是负担最重的群体,他们中很多人因为没有专业技能而不得不选择靠体力挣钱的行业和工种,他们非常希望受到专门的技术培训以提高就业能力。因此,政府要通过劳动技能培训、就业培训等方式在农村普及科技知识和就业知识,提升农村弱势群体的发展能力。同时,政府要充分整合农村教育资源,针对新生代农民多接受过完整的义务教育、善于吸收新知识新技能的特点,扩大职业技术教育的范围和规模,培育新型农民。endprint

第二,充分发挥农村精英在农村社区建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农村社区建设需要组织和动员广大农村居民参与其中,而农民的原子化、分散化特点不利于农村社区建设。相对而言,农村精英具有坚定的意志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品质和能力使其在农村社会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从而能够承担起组织和动员农村人力资源的职能。因此,在农村社区社会资源整合过程中,政府应建立健全农村社区资源动员机制,鼓励、支持农村精英创业创新,吸引新生代农民回到农村,增强农村社区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2.培育农村社会资本,增强农村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

公民的责任感是“公民对自身价值的充分认识、自身发展和需要满足的基础上形成的规范和指导并约束其行为的意识和能力,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软实力”⑦。在农村社区建设中,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必要的,但如果缺乏公民责任感的形成,社区发展就会失去方向和基础。社会资本的注入对降低农村社区的管理成本、减少社区内人际摩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人与人之间友爱、信任、合作是社会资本增长的基础,“如果社会成员互相提供必要的帮助,是基于爱,是基于感激,是基于友谊和尊重的动机,那社会一定繁荣昌盛,而且一定快乐幸福”⑧。因此,培育农村社会资本,形成基于广泛联系的居民之间互惠互信的价值规范,就显得尤为迫切。具体而言,培育农村社会资本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网络。社会资本是维护农村社区秩序的重要力量,其增长与农村社区公共精神的发展呈正相关。人际关系网络是社区内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随着农民生活空间的变迁,传统农村社会中基于亲缘、地缘关系而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发生变化,构建新型的以合作互动为特征的人际关系网络对于农村社区公共精神的培育有重要意义,进而有助于社会资本的增长。

第二,创设农民公共参与的途径。公民参与的实现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客观条件,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制度法规比较完善等;二是主观条件,包括公民参与意识较强、参与技能较高等。在我国,长期以来城乡二元化的社会结构使很多农民形成了比较固化的心理认同,他们不善表达、对公共事务持漠然的态度,这使其缺乏公共参与的条件和动力。很多农民即使进入了农村社区,也没有脱离基于原有村庄的血缘、亲缘关系而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这限制了他们参与社会交往的机会增加和与其他人群交流互动的能力养成。由于公共参与意识缺乏、参与机会不足,很多农民在农村社区社会资源整合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鉴于此,政府应构建利益激励机制,激发农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愿望,培养农民适应农村社区生活的公共参与意识和参与精神,并为农民的公共参与创建适当的平台和渠道。

第三,打造良好的农村社区生态。互信互助的人际关系是将分散的村落化农民聚合成社区居民的介质。社区居民之间只有互助互信,才能互惠,才能形成社区公共参与网络。农村社区居民公共参与网络的形成及参与的程度直接决定社区公共利益实现所需要的居民协同合作的程度,高密度的协同合作是积聚社会资本的基础。因此,政府应适当扩大农村社区的公共空间,加强对社区居民有关诚信友爱、互敬互谅等公共伦理和权利义务的教育,帮助社区居民凝练社区精神、培养公共意识,为居民营造团结互助、文明和谐的社区生态,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发展农村社会组织,提升农村社区治理能力

随着我国现代治理体系的构建,由政府承担的部分社会职能逐步转移给社会,各种社会组织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治理职能包括社区治理。社会组织为农村居民更多地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是连接居民和社区的桥梁与纽带。增强农村社会组织的自我发展和公共服务能力,是实现农村社区社会资源整合、促进农村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农村社区建设中激发农村社会组织的活力,充分发挥其在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并积极参与农村社区治理方面的作用,是形成农村社区认同、消弭社区矛盾、促进社区内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途径。为此,一要创新农村社会组织管理机制,完善政府监管体系。对于农村社区内部的社会组织,因其活动范围有限,故要求其在社区居委会登记即可开展活动;对于农村社区外部的社会组织,要探索适应农村社会发展的灵活的登记措施,增强这些组织存在的合法性,使其专业化的技能、广泛的社会联系在农村社区资源整合中发挥积极作用。二要积极培育和支持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农村社区建设。可以通过政府订购、定向委托、招投标等方式,支持各种社会力量提供农村社区公共服务;鼓励农民成立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社,对条件成熟的合作社积极扶持其形成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在农民进入市场、应用先进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的帮扶带动作用。三要增强农村社会组织的自主性。农村社会组织作为公众利益表达的重要载体,在推动农村社区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政府要创造条件,避免外部力量过多干预农村社会组织发展,提高农村社会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同时,使农村社会组织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成为汇聚和表达农村社区成员利益诉求的重要渠道。只有通过多元合作、协同治理,才能实现农村社区可持续发展。

注释

①徐勇:《非均衡的中国政治:城市和乡村比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第59页。

②参见吴开松:《社会资本与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③参见胡荣:《社会资本与地方治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141页。

④⑤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73、42页。

⑥参见何增科:《社会管理与社会体制》,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第108页。

⑦丁元竹:《社区建设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88页。

⑧[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谢宗林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第103页。

参考文献

[1]邬巧飞.人的城镇化及实现路径研究[J].求实,2015,(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美]詹姆斯·C.斯科特.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M].王晓毅,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包先康,朱士群.论农民公民能力的提升:基于社会政策的视角[J].福建论坛,2013,(1).

[5][美]塞缪尔·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李盛平,杨玉生,译.北京:京华出版社,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资源基层治理新型城镇化
基层纪检监察机关履行监督责任的问题与对策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宋代民间社团对基层社会治理影响几何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浅析历史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