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苍茫拙朴 元气淋漓— 评陈建书法

2016-11-15朱乐朋

书画世界 2016年5期
关键词:古人书法

文/朱乐朋

苍茫拙朴元气淋漓— 评陈建书法

文/朱乐朋

陈建

陈建,别署傅东,号承一,山东曲阜人。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书法教研室主任、首都师范大学艺术硕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教育书协理事、济宁市青年书协副主席、济宁市书协主席团委员、曲阜市书协副主席。作品曾参展全国第七、八、九届书法篆刻展,第四、五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第二届册页展,西泠印社首届中国书法大展,一、二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电视书法大赛”,《书法导报》首届当代书法家评展并获奖,山东省第三届、第四届书法篆刻展并获奖,第六届山东青年书法篆刻展,首届山东省临帖展,《书法》杂志百强榜。主要著作有《浪漫经典·宋明二十家书法集萃》《陈建书法集》等。

陈建,山东曲阜人。20世纪90年代末,陈建便已在高手如云的中国书法界崭露头角。这些年来,陈建凭着自己在书法艺术园地中的勤奋耕耘,凭着自己在国内最高层次的书法赛事中屡屡取得的优异成绩,而被公推为当代书坛实力派青年书法家。

古人说:“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我与陈建相识,时间并不算长,屈指算来,还不到四年。但人之相交,盖非以时间之短长而可衡量也。相识之初,我记得,陈建和我一样,平时话语不多;彼此相识至今,已三年有余,他依然和我一样,平时话语不多。但是,三五弟兄,工作之余,青灯之下,酒肆之中,陈建有时也会打开话匣子侃侃而谈的。陈建尝言,他“生于阙里,户傍鲁都,门对沂河,幼时即喜笔翰,见乡间红白之事捉笔者,每每盘桓。偶得毛颖,以草纸涂画。其时正弱冠之年,精力弥满,昼夜不辍。后有乡间教师寄居邻家,稍通书理,即求教之,始知书中有体,体分颜柳云云。虽不会意,亦兴趣盎然。及长,学颜,三四年,久之,学《祭侄稿》,乃知其雄浑出自篆籀八分;学《散氏盘》《石鼓文》《张迁碑》《石门颂》;日久,喜《苕溪》之俊迈,用功最勤。因慕宋人道德文章,习苏东坡、黄山谷、林和靖、张即之、陆剑南、范石湖辈,作书时有宋人遗风。浸淫其中,知宋人多源于唐人,上溯求之,习《张翰》《书谱》《刘中使》,又转而习宋。循环往复,如黄牛反刍,乐此不疲。又曾于沪上遍观晋唐宋元真迹,悟无垂不缩、无往不收之妙。”

圖 陈 建 王昌龄诗一首 30cm×65cm 2016年

孔子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陈建从来不属于那种夸夸其谈者。这几年来,就是往往在这样的场合,在酒酣耳热之际,陈建有时才会谈及自己曾经的学书之路。作为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曲阜古城有着至为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生于斯、长于斯的陈建,对曲阜三孔的诸多历史典故,对鲁国古城的无数民间传闻,对孔孟家族千百年来的兴衰发展历史,都有详明而切实的了解,这些,都是让人深深为之震撼的。寒来暑往,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所以,陈建之自幼喜欢书法,乃是情理之中的事情。陈建于书法,走的是一条非常地道的传统习书之路。他最初从颜真卿入手;继之以学金文,摹《石鼓》,写汉碑;随着视野的开阔,又学宋人行书,转而上窥唐人行草,然后再回头临写宋人,并最终精研“二王”,且深得其妙。多少年来,陈建“侣青灯以娱性,友星斗而陶情。濡墨点染,或手足俱黑,或废纸盈室,其余不顾。”他的学习,是忘我而用功的。

“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正是因为有这种多年的艰苦努力,陈建才在书法艺术上渐臻自由驰骋的境界。陈建于书,真草隶篆,四体兼擅,而于隶书和行草,更能显现其过人之处。“天下汉碑半济宁”,因了地利之便,陈建善隶书,实属自然;而陈建之深爱行草,乃是因为行草书更便于作为性情中人的他借以“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故而,这些年来,陈建在国内重大赛事中频繁获奖的作品,也多是他的隶书和行草作品。观其临古之作,不论是他追摹的欧阳询、颜真卿、杨凝式、苏轼、米芾,还是他临习的《乙瑛碑》《孔宙碑》《礼器碑》《张迁碑》,无不形神兼备。我喜欢展读陈建的临作。因为,观其临作,如果不看落款,我往往难以分辨,我所面对的,究竟是今人的临作,还是先贤的原迹。

我固然喜欢展读陈建的临作,而我尤其愿意欣赏陈建所创作的那些书法精品。欣赏书法,当有所侧重。米芾读帖,重在“看其下笔处”。我们欣赏陈建的书法作品,须从他作品通篇的笔法、结构、章法、墨法等方面去细加审视。陈建的笔法,讲究起笔,讲究行笔,重视“无垂不缩,无往不收”,重视方圆枯润、提按顿挫、粗细轻重、强弱徐疾等丰富多变的艺术处理,从而使其笔下的每一根线条,都用笔精到,古典而纯粹,且富有音乐的节奏与韵律。在字结构的处理上,其大小、开合、欹正、肥瘦的对比,出之自然而不见造作。其章法布局,则充分注意到了虚实相生,计白当黑,变化错综而又协调统一,将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至于其作品的墨法,更是多有变化,做到了枯湿浓淡,相映成趣,燥润互生,精神焕发。通篇作品生气无限,天真烂漫,风神高雅,飘扬洒脱,给人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

概而论之,陈建的作品,在我看来,具有多方面的魅力。他的作品,既有遍临古帖的传统积淀,又有自己的独特面目而不至于落后于时代,所谓“古不乖时,今不同弊”。那么,其个性风格究竟来自何处呢?我想,这风格当来自于他对历代书家的深刻理解,来自于他对经典作品的准确把握,来自于他对西方艺术理念的恰当参考,也来自于他对中国古代文史的广泛涉猎。孔子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从整体上看,陈建的作品,肉能裹筋,筋又藏肉,险而不怪,老而不枯,富有变化而不失之造作夸张,苍茫拙朴而不失之简陋呆板,元气淋漓而不失之笔法单调,因而透露出一种文质相涵的意趣,显得堂堂正正,落落大方。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我看陈建的书法作品中所充溢着的,正是孟子所说的这种“浩然之气”,或者如苏东坡所说:“山川之有云,草木之有华实,充满勃郁,而见于外”。艺术品的气息与品位,跟一个人的性格是有极大的关系的。陈建曾言:“吾有志于书学,矢志不渝,而每恨胸无陶朱之术,手无缚鸡之能,马齿徒长,未有建树。所幸,行路之侧,多有君子,周老凤羽,蒋老公棹,刘老汉良,王老子中,韩师宗棹,李师开元,于吾皆有开悟启发之功,幸甚之至。书斋常悬‘与人为善’条幅,奉为座佑。得真善美之书者,必为真善美之人。操劣行,为恶事,焉有嘉书?虽蔡京、严嵩辈善书,然人品龌龊,书终不彰也。至若颜平原、黄石斋、傅青主、倪鸿宝,书文俱佳,忠气贯日月,大义震九垓,其书品必传百世、千世、万世而不朽,是学书者不可不察也。”陈建坦荡正直,光明磊落。待人接物,真诚而排斥虚伪;处世立身,朴实而拒绝矫饰。他的作品,所流露出来的,当然就是这种“浩然之气”了,要不,清人刘熙载怎么会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呢?

陈圖建 异珍名山七言联 200cm×30cm×2 2015年

姜夔,号白石道人,南宋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终生未仕。姜夔在谈到自己作诗的甘苦心得时,有一段话说得十分精彩:“作诗求与古人合,不若求与古人异;求与古人异,不若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彼惟有见乎诗也,故向也求与古人合,今也求与古人异。及其无见乎诗已,故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其来如风,其止如雨,如印印泥,如水在器。”在这里,“求与古人合”是初级阶段;“求与古人异”是第二阶段;“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则是更高的阶段。所谓“不能不合”,乃是自然相合;所谓“不能不异”,乃是自然相异,换个说法,就是自有所得,自成一家了。我国的文化传统是诗书一家,所以,姜夔的诗论,其实也可以用来论书的。陈建书法,苍茫拙朴,元气淋漓,“其来如风,其止如雨”。我认为,得力于先天的禀赋,得力于后天的勤奋,得力于广博的传统文化素养,陈建之书,差不多已经达到了“不求与古人合而不能不合,不求与古人异而不能不异”的阶段了吧。

圖陈建 临爨宝子碑 130cm×60cm 2012年

大家知道,姜白石多才多艺,对诗词、书法、音乐,无不精通,是继苏轼之后又一位罕见的艺术全才。白石的诗词,题材极为广泛,但凡感时抒怀,写景咏物,交游酬答等,无所不有。其诗文,感时伤世,情真意切,独具一种超凡脱俗、飘然不群如孤云野鹤般的强烈个性。平时,我读姜白石,便每每想到陈建。陈建旧体诗之严守格律、刚健豪迈;陈建书法之沉着痛快、气息圆融;陈建偶尔于酒后在卡拉OK包间里引吭高歌时的那份忘情和投入,都让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姜白石。只是,我认为,较之姜白石,陈建少了一份伤感,多了一份潇洒;少了一份苦闷,多了一份豁达;少了一份阴柔,多了一份阳刚;少了一份拘谨,多了一份奔放。或许有人认为,今天的书家,怎么能够与千百年来家喻户晓的词人相提并论?但是,我却想反问一句,谁能断定,当代的青年艺术才俊,几十年后,不能成为无愧于前贤的大家?

作者系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书法博士,历史学博士后

约稿、责编:徐琳祺

圖陈建 望古入阵七言联 90cm×10cm×2 2016年

陈圖建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138cm×32cm 2015年

陈圖建 黄庭坚诗一首 200cm×45cm 2015年

陈圖建 李日华诗一首 30cm×15cm 2015年

猜你喜欢

古人书法
书法篇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好玩的古人
古人怎么洗澡?
古人到底姓什么?
隆冬将至,看古人如何优雅过冬
古人如何睡眠养生?
书法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