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绥宁汉语方言假摄读音的演变与层次

2016-11-15李康澄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韵母声母读音

李康澄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湖南绥宁汉语方言假摄读音的演变与层次

李康澄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实地调查并描写绥宁汉语方言假摄字的读音,探讨假摄各种音值的演变情况,并区分相关读音的层次。其中,开口二等读合口与开口三等读i是假摄读音中比较特殊的音变,麻韵开口二等读合口是上古二等介音r的遗存,二等介音普遍经历了r>ɤ>ɯ的演变过程,ɯ可以唇化为u。麻韵开口三等读i是因为发生了ia>iɛ>ie>(iɪ)>i的高化音变。

绥宁方言;假摄;演变;层次

湖南省绥宁县历来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民族成分复杂,既有本地土著,也有外地汉人的迁入。语言状况较为复杂,县内不但有湘语和赣语两种汉语方言,还有苗语、侗语、瑶语等少数民族语言和“关峡平话”。

本文以绥宁汉语方言假摄为研究对象,选取了湘语(长铺、在市、东山、河口、联民、武阳)和赣语(红岩、黄土矿、金屋塘)9个方言点进行田野调查,描写假摄今读,并分析其读音的演变与层次。

一、假摄读音描写

假摄包括麻、马、禡三个韵(平赅上去,下统称“麻韵”),具有开口二、三等和合口二等。我们将绥宁汉语方言假摄字的各种今读音进行描写,如表1、表2所示。

表1 绥宁汉语方言假摄字的今读音(一)

表2 绥宁汉语方言假摄字的今读音(二)

假摄在绥宁汉语方言中共有6种音值:a、ia、ua、e、ie、i。假摄开、合口二等的音值有a、ia、ua三种,假摄开口三等的音值有a、ia、e、ie、i五种。我们将a、ia、ua三种音值称为a类音,将e、ie称为e类音,将i称为i音,下面我们分别来探讨这三类读音的演变与层次。

二、假摄的演变与层次

(一)a类音

麻韵二等韵母的主流读音为a,可以认为是《切韵》时的古音。王力认为麻韵的主要元音本来就是a,“在现代许多方言里,即使是齐齿呼,也全部保存着,或基本上保存着这个a。全部保存的,如客家、闽南、闽北等方言;基本上保存的,如吴方言。吴方言一般对于这一类字有白话音和文言音的分别,白话音一般念a……,文言音念ie……”[1]178。绥宁汉语方言中的a有两个来源:一是本身单元音a;一在见系声母后产生i介音,音变为ia,然后i介音又被腭化声母吞没。这两个a性质不同,前一种a为本地固有,后一种a是外来成分,因为在见系声母后的麻韵二等有文白读之分(前文后白):长铺“家”⊂ʨia/⊂ka、在市“家”⊂ʨa/⊂ka、河口“家”⊂ʧa/⊂ka、联民“家”⊂ʧia/⊂ka、红岩“家”⊂ʧa/⊂ka、黄土矿“家”⊂ʧa/⊂ka。因此,我们认为腭化声母后的a/ia是属于外来的层次。这里还有另一种情况比较难以解释,武阳:“家”⊂kia、“假”⊂kia,那么武阳见系声母中的ia是属于本地层次,还是外来层次?我们认为是本地层次,原因在于武阳话中见系二等条件下的其它韵摄也有部分字出现了i介音,但是并没有腭化。与此同时,武阳话中也有腭化声母。如果说是要借入外来腭化音的话,这个外来音应该与本地腭化音匹配,在语音上才更相似,而不应该与非腭化音匹配,因此,武阳见系二等麻韵ia是本地音a的条件音变,即a→ia/k_。

麻韵开口三等a/ia的性质又如何呢?麻韵开口三等字在部分字也存在文白读,白读韵母为a/ia,文读韵母为e/ie,例如:长铺“写”⊂ɕie/⊂ɕia、“斜”⊆ɕie/⊆ʨia,河口“车”⊂ʧhe(汽车)/⊂ʧha(水车)、“写”⊂sie/⊂sia。另外,常用字和口语词中的麻韵开口三等字的读音是a/ia。因此,我们认为麻韵开口三等a/ia是本地层次。

麻韵合口二等读ua是从中古到现在一直不变的读音,无论在官话,还是其他汉语方言中都很常见。麻韵合口二等字在晓匣母中脱落合口介音u,读为a,则是因为晓匣母字逢合口介音u发生了唇齿作用,即:h→f/_u,唇齿声母进一步把合口介音吞没,因此韵母ua也就变成了a。

武阳话麻韵开口二等读ua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语音现象。这种语音现象在绥宁汉语方言中只出现在麻韵开口二等的帮组声母中,麻韵开口二等在帮组声母与在其它声母之间构成互补关系,因此,我们认为a和ua构成音变关系,即:a→ua/p_。另外,武阳山摄开口二等入声韵黠韵和鎋韵中也读ua,例如:“八黠”⊂pua“、抹黠”⊂mua、“杀黠”⊂sua、“铡鎋”⊂ʦua“瞎鎋”⊂hua。在开口二等入声韵黠韵和鎋韵中ua不仅出现在帮组声母后面,还出现在庄组声母和晓母中。既然开口二等黠、鎋韵都有读ua现象,那么应该是开口二等黠、鎋韵和开口二等麻韵合流之后共同发生的音变。开口二等字读为合口呼韵母,在湘语的其它地方也存在。

衡阳:茶搽:ʦua/沙sua

韶山:楂渣诈榨炸ʦua/叉岔差(~不多)ʦhua/查茶搽ʣua/沙纱sua

邵阳:厦(偏~)sua

长沙:厦(偏~)ɕya

泸溪:厦(偏~)sua

王福堂(2010)也指出韶山的如意和韶山冲都有此类现象[2]。

表3 韶山的如意和韶山冲麻韵开口二等字读ua举例

从以上可知,湘语麻韵开口二等读ua,不仅出现在帮组声母,也出现在庄组声母和晓母中,那么a>ua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彭建国认为湘语麻韵开口二、三等字读作ua/ya的原因是“庄组声母在湘语历史上曾经有过tʂ-的阶段,后来部分点章组声母在北方话的影响下也有过tʂ-的阶段,卷舌声母带有撮口的特征,容易使后面的韵母带上-u-介音,这也可以解释二等庄组字为什么韵母为ua”[3]。我们认为这种解释值得商榷:其一,庄二和章组声母是否在所有湘语中都经历过卷舌化阶段,这还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即使经历过卷舌化阶段,为什么其它韵摄的庄二章组声母没有产生这种现象;其二,除了庄章组声母外,还有帮组声母和晓母,当然,唇音声母具有一定的圆唇度,它能够影响u介音的产生,但是其它韵摄的开口二等唇音字为什么没有滋生合口介音?

王福堂认为,u介音可能是由音节中声母和韵母之间的过渡音ə发展而成。他说:“韶山冲和如意方言这种帮组声母的u介音其实只是为了处理为四呼而作的宽式标音,它们实际发音时唇形展开,舌位降低,严式标音应为ɤ或ɯ。这说明它们有可能是由音节中声母和韵母(后元音)之间的过渡音(ə)发展而成的,然后由ɤ(ə)而成ɯ,最后归入四呼之一的u。”[2]“这种ɤ或ɯ以致真正的u介音还见于韶山一线方言以外、相邻宁乡方言的某些地区。如‘把’、‘怕’、‘麻’等字的韵母,在宁乡东部马山方言为ɤɑ,西部巷子口方言为ɯɑ,流沙河方言为uɒ。”[2]

我们认为,麻韵开口二等ɤ或ɯ或u介音的产生还有另一种可能:上古二等介音r的遗存。雅洪托夫提出二等上古带l,李方桂改为带r,许宝华、潘悟云对二等带介音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论述[4],这个观点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古音学界的普遍认同。二等介音普遍经过如下演变过程:r>ɤ>ɯ,当演变为ɯ的时候,因为ɯ是一个非正则元音,它既可以前化为i,也可以唇化为u,也可以唇化后再前化为y。上古介音r似乎也能比较好的解释麻韵开口二等带ɤ或ɯ或u介音现象。

但是湘语除了麻韵开口二等有读ua/ya现象之外,开口三等也有这种现象。

宁乡:遮tʂua/扯tʂhua

韶山:遮tua/车扯thua/赊射sua/蛇舍ɕya

白溪:遮蔗ʨya

株洲:扯tʂhua

湘潭:遮ʨyɒ

隆回:遮蔗ʨya/扯ʨhya/赊蛇舍射ɕya

新化:遮柘ʨya/车扯ʨhya/赊佘舍射蔗ɕya/蛇社ʑya

但是开口三等的介音不是r,而是i,那么如何解释i介音演变为u/y?我们认为麻韵开口三等字在某一阶段因为声母和介音之间的矛盾导致i介音失落,因而麻韵三等的韵母混入麻韵二等,音变为a/ɑ,然后与麻韵二等一起产生i或ɯ或u介音。但是由于受到声母的制约,tʂ或t(是一种后期音变,前身可能是tʂ)能和u介音和谐,而ʨ、ʨh、ɕ不能和介音u和谐,在ʨ、ʨh、ɕ后面的u介音就要演变为y介音了。

一个音节内部的声母、韵母、声调三个要素是互动互制的,李如龙提出:“汉语的语音是声母、韵母、声调互相制约而成的系统,声、韵、调又是由各种不同的因素构成的。方言语音演变的内因就是声、韵、调系统之间、音素之间的矛盾——对立和统一……”[5]通过仔细观察以上产生u/y介音的麻韵,我们发现其今音的主要元音全部都是低元音a/ɑ/ɒ,因此,我们认为这种现象和低元音有密切联系,和声母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是声、韵母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e类音

从上述可知,麻韵开口三等字韵母有文白两读,通常文读韵母为ie/e,白读韵母ia/a。文读e或白读a只出现在章组声母中,三等介音i被腭化声母吞没。我们认为麻韵开口三等今读韵母ie/e是受权威方言影响的外来层次。《切韵》时期麻韵主元音拟为*a,后来,三等韵由于受到i介音的影响,主元音的位置逐渐高化,即:*ia>iɛ>ie,因此,通语中麻韵的主元音分化为a、e(ɛ)两类,这种分化在通语历史中出现很早。王力指出:“在普通话里,麻韵分化为a、ɛ,时代很早。远在十二世纪以前,这种分化已经完成了。毛晃的《增修互注礼部韵略》(简称增韵)于微韵后加案语说:‘所谓一韵当析为二者,如麻韵自‘奢’以下,马韵自‘写’以下,禡韵自‘藉’以下,皆当别为一韵。’《中原音韵》于家麻之外,另立车遮一部;《洪武正韵》于麻韵之外,另立遮韵;《五方元音》于马韵之外,另立蛇韵。总之,在现代北方话和西南‘官话’里,一般总是分为两韵了。”[1]179

(三)i音

麻韵今读i是普通话所没有的语音现象,即使是在汉语方言中也较为少见,属于个别字的特殊对应。麻韵今读i只出现于开口三等,而且仅含有“爹”一字。在黄土矿话中“爹”字韵母有两读:⊂ti/⊂tia,⊂tia音节是常用的口语音,因此我们认为⊂tia是白读音,⊂ti是文读音。麻韵三等字读i的现象在湘语其它地方也有零星分布,而且明确表明为文读音(前文后白)。

益阳:爹⊂ti(父亲)/⊂tia(祖父)、姐⊂ʨi/⊂ʨia、谢ɕi⊃/lia⊃(~林港,地名)、卸ɕi⊃、爷⊆i(老天~)/⊆ia(父亲)

涟源:爹⊂ti/⊂tiɔ、姐⊂ʦi/⊂ʨiɔ、且⊂ʦhi、泻si⊃/ ɕio⊃、卸si⊃、谢si⊃/ʨiɔ⊃、射xi⊇/ʂɔ⊃

安化(梅城):爹ti33/tia33

湘乡:爹ti55/tia55

双峰(梓门桥):爹ti55/tio55

从以上湘语五个地方的麻韵开口三等的文白读来看,麻韵韵母今读i现象属于文读现象,应该是外来层次。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麻韵开口三等的文白读情况来看,ia音是本地固有层,ie音是受官话影响的外来层次,而且从鲍厚星[6]94-100提供的湘方言字音对照表来看,开口三等麻韵的这种文白异读情况是整个湘方言的一种共同格局,因此,麻韵开口三等韵母今读i和ie处于一个层次——外来层。就整个通语来说,麻韵三等韵母的读音为ie,而没有i音,那么这个i音是如何产生?当外来语音进入本地音系构成叠置之后,外来语音也会发生自然演变,但是因为外来语音已经远离了输出地,因此音变的方向会发生变化。我们认为i音,是ie音进一步高化的原因。那么高化的动因又是什么呢?普通话ie中的ie是介音,如果引进后i发音过度的话,ie就会变演变成i;再加上文白别义作用,更会导致ie变为i。

上面已经论述了通语中麻韵三等的高化历程,即:ia>iɛ>ie。由于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地域的方言发展速度快慢不一,因此,有的方言中麻韵三等韵母的发展就要快于通语,形成ia>iɛ>ie>(iɪ)> i的发展路径。在一个充分小的地理范围内,会发生相同的历史音变;在绥宁河口的水车村方言和河口村方言中,“爹”字分别念“ti”和“tia”,为ia>iɛ>ie>(iɪ)>i音变链提供了更充分的证据。此外,麻韵开口三等韵母今读i现象,还见于合肥[7]和山西[8]的部分地区。

合肥:爹⊂ti文/⊂te白借ʨi⊃斜⊆ɕi夜i⊃/ɿ⊃

祁县:爹⊂ti、斜⊂ɕi文/⊂ɕyi白、夜i⊃

文水:爹⊂ti、斜⊂ɕi、夜i⊃

和顺:斜⊆ɕi

汾阳:斜⊆ɕi

从果摄和假摄韵母的今音格局来看,绥宁汉语方言果摄的主要元音是o,假摄的主要元音是a,根据鲍厚星“湘方言字音对照表”[6]87-100,湘语果假二摄主要元音的总体格局是o:a。孙宜志提出:“将果摄和假摄联系起来看,江西赣方言除了果摄的个别字和个别点外,‘果假二摄的主要元音在音值上有o,a之别’是共同的特征,这一特征,使赣方言区别于周围的吴方言、湘方言、徽语。”[9]至少从湘语来说,果假二摄主要元音的音值与赣语是一致的,因此孙宜志的此观点尚未严密。

综上所述,绥宁汉语方言假摄的各种今读音或者是方言语音自身的演变,而语音演变又遵循了严格的语音条件,并且可以从音理上得到解释;或者是外来层次的叠置,从而形成多种读音。绥宁汉语方言假摄的各种读音,在其它方言中也可见,这是纵向源流造成,还是横向渗透影响,抑或是自然演变等,这个问题还需进一步思考。

[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王福堂.韶山一线方言的语音渐变[G]//第二届湘语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0:6-12.

[3]彭建国.湘语音韵历史层次研究[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152.

[4]许宝华,潘悟云.释二等[G]//音韵学研究(第三辑).北京:中华书局,1994:119-134.

[5]李如龙.汉语方言学[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32.

[6]鲍厚星.湘方言概要[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4-100.

[7]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方音字汇[M].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44-52.

[8]侯精一,温端正.山西方言调查研究报告[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150.

[9]孙宜志.江西赣方言语音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177-178.

On the Evolution and HierarchicalPronunciation of Jia Rhym e in Suining Dialects

LIKang-cheng
(Schoolof Humane Studies,Hunan Unive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Hunan,411201 China)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description of Suining dialects-Jia rhyme’s pronunciation,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evo⁃lution of Jia rhyme’s values,and distinguish related pronunciation level.Besides,this paper also got a founding that open second grade read close and open third grade iare special evolutionary sound.Combined with Xiang dialect and other dialects,this paper proposed the explana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these specialphenomenons.

Suining dialects;Jia rhyme;evolution;hierarchy

H174

A

2096-2126(2016)04-0042-04

2016-06-26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CYY010),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13YBB092),湖南教育厅科研项目(14C0469),湖南省汉语方言与文化科技融合研究基地(湘哲社[2010]14号)成果之一。

李康澄(1980—),男,湖南绥宁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汉语方言研究。

(责任编辑:刘婧)

猜你喜欢

韵母声母读音
声母韵母
“那”与“哪”的读音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声母顺口溜
字词篇
声母歌
单韵母扛声调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我是小字典
“箪食”之“食”读音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