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课堂教学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2016-11-15周雪明张淼隋方宇袁颍超王科军
周雪明 张淼 隋方宇 袁颍超 王科军
·教育实践·
开放式课堂教学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周雪明张淼隋方宇袁颍超王科军
目的 探索开放式课堂教学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5级国际教育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50人和临床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二班60人,进行开放式课堂教学实践,并由学生填写教学评价表和学习效果评价表。结果 通过调查问卷显示,两个班级对中医诊断学课程开展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达90%以上,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满意度达到80%以上。结论 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辨证思维和临床应用能力。
开放式课堂教学;中医诊断学;教学实践
开放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在一定的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探究活动[1]。这种探究活动打破了以往的以课堂为主、书本为主、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2]。在中医诊断学的教学中,应将开放式课堂教学法引入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医诊断学的课堂教学实际出发,结合中医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时限、学生知识基础,将开放式课堂教学法引入到教学中来,通过精心设计,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
1 教学对象与方法
1.1教学对象
2015级国际教育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50人(组1),2015级临床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二班60人(组2)。每班学生分为8组,每组6~8人。
1.2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将中医诊断学内容应用到临床实际,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等综合能力。
1.3教学内容
开放式教学模式包括发现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和合作式教学等开放式课堂教学法,应将这些教学方法应用到授课的整个过程中。同时,根据教学进程的要求,在授课第4周设置舌诊图片分组讨论,第6周设置问诊训练,第8周设置脉诊训练、第10周设置八纲病例讨论,第12、14周分别设置脏腑病病例讨论,每次授课50 min。
1.4教学过程和设计
1.4.1提出问题和要求 所有课堂讨论和训练内容均在各相应章节的学习之后,结合课堂所学习内容合理设定8组不同的开放性问题,提前1周将问题告知学生。每组同学从所提供的问题中抽取一组题目,根据所提出的具体问题查阅相关资料,然后组内讨论,最后制作出汇报幻灯片。
具体要求:(1)幻灯片制作要求:穿插视频和音频、动画、旁白、图片等,形式应丰富多彩;(2)相关资料查询方法:可以在中国知网、百度、新闻报纸、医学专著等进行查找;(3)时间要求:同学们利用一周的课余时间进行查找资料,小组同学分工合作,讨论研究,形成幻灯片。由组内推选出一名同学汇报本组制作的幻灯片,每位同学5 min,且每次推选的同学不能重复。
1.4.2课前修订 每组同学将讨论形成的幻灯片在汇报前两天通过网络发给教师,并附有在查找资料时所遇到的问题。教师观看后,提出意见和建议,再由学生讨论后修订。
1.4.3课堂汇报和点评 分别在4周、6周、8周、10周、12周、14周的最后一节课,利用50 min,由每组所推选同学根据相应讨论和训练内容分别汇报幻灯片,教师和其他组同学共同讨论点评。
1.5教学效果评价
每次授课之后均由学生填写中医诊断学课程开展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评价表和学习效果评价表[4]。
表1 中医诊断学开展开放式课堂教学评价表 [n(%)]
表2 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表 [n(%)]
2 结果
2.1中医诊断学开展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评价表
对2015级国际教育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50人,2015级临床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二班60人展开开放式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学生满意率达到90%以上。
2.2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对2015级国际教育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50人,2015级临床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二班60人展开学习效果评价,结果显示开放式课堂教学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等多方面,均获得学生的认可,认可率均达到80%以上。
3 讨论
开放式课堂教学已经在各课程教学中广泛应用和推广[5-7],本研究将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中医诊断学教学中,通过学生填写的调查问卷显示,在中医诊断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开放式课堂教学受到广大同学的欢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多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开放式课堂教学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推进课程改革,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形式、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学习方式等多反面与传统教学发生冲击。开放式教学更符合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不仅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也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促进研究型教师的培养[8]。开放式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学系统的优化。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授课资料更加丰富多样,教育教学效果评价的标准,更强调全面素质的评价,不再以分数作为主要标准。
[1]司银梅,向楠,王小琴,等. 中医内科学开放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时珍国医国药,2014,25(6):1486-1487.
[2]李运姣,马进财,王志兴,等. 开放式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以中南大学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传递过程原理”为例[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5(4):30-32.
[3]周雪明,赵歆,刘玥芸,等. 开放式课堂教学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医教育,2016,35(2):30-32.
[4]李鑫辉,何宜荣,苏丽清,等. 开放式研究性教学在温病学课程中的实践[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4):76-77.
[5]李鑫辉,李彩云,苏丽清,等. 中医经典开放式探究性教育模式构建及启示[J]. 科教文汇,2016(10):66-67.
[6]李卫强,朱西杰,徐建虎. 开放式教学法在《金匮要略》课程中的应用和体会[J]. 山西中医,2013,29(6):54-55.
[7]闫忠红,左军. 高水平中医药大学开放式办学模式的探索[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6):142-143.
[8]徐晓放,夏春德. 论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J].继续教育研究,2011,25(11):158-160.
如何撰写论文的“讨论”
讨论是论文中很重要的部分,其主要任务是探讨“结果”的意义。讨论的主要内容包括:⑴主要的原理和概念;⑵实验条件的优缺点;⑶本人结果与他人结果的异同,突出新发现、新发明;⑷解释因果关系,说明偶然性与必然性;⑸尚未定论之处,相反的理论;⑹急需研究的方向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的内容也以精简为原则,要能讲清楚主要的论点,已经谈过的不宜在这一节里予以重复,不要仅罗列国外文献资料,或仅罗列与本文无关的综述材料。在结论的问题中避免以假设来“证明”假设,以未知来说明未知,并依次循环推论。
The Practice and Research on Open Classroom Teaching in the Diagnostics of TCM
ZHOU Xueming ZHANG Miao SUI Fangyu YUAN Yingchao WANG Kejun 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40, China
Ob 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open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n the diagnosis of TCM. Methods Teaching practice of diagnostics of TCM for 50 students from the major of Chinese medicine integr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stitute and 60 students from the major of Chinese medicine integr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of clinical medicine college of of 2015. Students filled out the forms of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learning effect.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questionnaires, the satisfaction was more than 90% of the two classes. The satisfaction reached more than 80% of students learning ef ect. Conclusion Open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s benef cial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of syndrome dif erentia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pen classroom teaching, Diagnostics of TCM, Teaching practice
G642
A
1674-9308(2016)29-0013-02
10.3969/j.issn.1674-9308.2016.29.007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专项课题(GJD121504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王科军,E-mail:wkj777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