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语言中的言语反网络流行语“网红”的形成机制与韵律制约
2016-11-14袁耀辉禹平
袁耀辉 禹平
摘 要:流行词语“网红”主要指称“网络红人”,也兼指在网络走红的事物。“网”“红”的虚化和“网红”的词化为“网红”成词奠定了系联的基础。词语模作用下的语言类推是推动“网红”成词固化的内在机制。现代汉语双音音步韵律是“网红”形成的韵律制约因素。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网红 语言类推机制 词语模 音步
网络流行语“网红”主要指称“网络红人”。因“网红”泛化引发的“网红鹅”“网红邮筒”“网红水”“网红手机”“网红表情包”等的出现,使“网红”由专指“网络红人”扩展到还指称在网络走红的其他事物,指称义逐渐扩大。“网红”的产生与“网”“红”的虚化和二者词化密不可分,体现了词语模作用下的语言类推机制,同时还受到汉语双音词汇特点和音步韵律的制约。本文所选语料来自《汉语大词典》、北京大学CCL语料库,统计图表来自互联网百度指数搜索。
一、“网”“红”的虚化及“网红”的词化
“网红”是由两个词根语素构成的偏正结构合成词。“网”的本义按东汉·许慎《说文·网部》:“网,庖牺所结绳以渔。从冂,下象网交文。凡网之属皆从网。”[1]指用绳结成的捕鱼器具,在甲骨文中就已出现。“红”的本义按《说文·糸部》:“红,帛赤白色。从糸,工声。”[2]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指粉红色的丝织品。“网”“红”在造字之始意义较为单一,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逐渐产生新的义项。叶蜚声、徐通锵(1997)认为:“一个词在刚开始产生的时候大多是单义的,在使用中,有关的意义也逐渐用它来表达,它就变成了多义词。”[3]《汉语大字典》中“网”有7个义项,释义如下[4]:
①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或捕鸟兽的用具。
②指网状物。
③用网捕捉。
④比喻笼罩。
⑤比喻法律。
⑥指周密的组织或系统。
⑦网罗。
“红”的义项按音排列分两类,释义如下[5]:
(一)音hóng。《广韵》:“户工切,平东,匣。”
①颜色的名称。古代指浅红色。
②呈现红色;变红。
③借指红色的花。
④借指红色的布帛之类。
⑤血的婉辞。
⑥喜庆的事。
⑦象征革命、进步。
⑧指得宠、出名、走运或事业兴旺等。
⑨红利的省称。
⑩姓。
(二)音gōng。《集韵》:“沽红切,平东,见。”
①同“工”。指纺织、缝纫等手工劳动。
②同“功”。古代丧服名。
通过对《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中有关“网”“红”义项的释义分析,我们发现二者在“网红”中的义项非其本义,而是由本义引申出的含义。“网”专指计算机虚拟网络,语义已经虚化,这与早在汉唐时期就已出现的“网络”的含义不同。
(1)自制丧车,不加雕饰,但用麻为流苏,绳用网络而已。(《北齐书·薛琡传》)
(2)其治左冯翊,文理聪明殊不及薛宣,而多武谲,网络张设,少爱利,敢诛杀。(《汉书·朱博传》)
(3)然其网络古今,叙述惩劝,异左氏之微婉,有南史之典实。(唐·司马贞《补<史记>序》)
例(1)中“网络”指“网状物”,例(2)中“网络”指“法令”,例(3)中“网络”表示“收罗、概括”,都不同于我们现今所说的计算机虚拟网络释义内容。而“网红”中的“红”在这里指的是“得宠、出名、走运或事业兴旺等”,取的是“红”的“引申义”,语义已经虚化,在清代就已大量出现。如:
(4)李七侯说:“我认识一位武成,他乃神力王府的专司,在王爷跟前很红,说一不二。我去给老爷记着,老爷千万别走,多住四五天再走不迟。”(《彭公案》)
(5)雯青知道他是抚台那里的红人,就请了进来。一见面,呈上一副红柬,说是达抚台专诚打发他送来的。(《孽海花》)
例(4)中的“很红”和例(5)中的“红人”皆体现出“红”的“得宠、出名”义,表示受欢迎、受重视、很走运。我们仅以“红人”为关键词在北京大学CCL古代汉语语料库就查询到50个条目,在现代汉语语料库查询到236个条目。“红”的词汇意义在上述例句中已不指具体事物,语义指称抽象化,而且使用频率呈现增长的趋势。为更突出地显示“网红”作为网络流行语“词化”的发展情况,我们以“网红”为关键词通过互联网百度指数搜索,得到曲线图表如下:
图表1①显示了“网红”自2011年产生以来在互联网百度搜索中的指数变化情况,直观地展现了近几年“网红”在网民中被高度关注的发展态势。从曲线波动走势可以明显看出,2015年末“网红”搜索指数大幅攀升后总体保持相对平稳状态。
二、“网红”形成的主要机制
“网”“红”二者结合组构成词,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意义的虚化也为成词奠定了系联的基础。“网红”的产生有其内在的理据性,我们认为词语模作用下的语言类推是推动“网红”成词固化的内在机制。李宇明(1999)在《词语模》[6]中首次提出“词语模”的概念:“大多数新产生的词语,有一个现成的框架背景,这一框架就像是造词模子(简称‘词语模)一样,能批量产生新词,并使其生成的新词形成词簇。”词语模包括模标和模槽两部分,模标是词语模中的常项,模槽是词语模中的变项。李宇明将“词语模”划分三种类型:一为“前空型”,即“模槽在前,模标在后”,如“城市病”“空调病”等“X病”式;二为“后空型”,即“模槽在后,模标在前”,如“导读”“导购”等“导X”式;三为“中空型”,即“两个模标,一在前,一在后,中间是模槽”,如“吃大锅饭”“吃关系饭”等“吃X饭”式。我们认为“网红”是受到词语模的构词能产性的影响而产生的新词,属于“后空型”,即“网X”型词语模。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网X”词语共计57个[7],即:网吧、网虫、网点、网店、网兜、网纲、网格、网购、网关、网管、网海、网巾、网警、网卡、网篮、网恋、网聊、网路、网罗、网络、网迷、网民、网目、网评、网球、网速、网胃、网箱、网校、网眼、网页、网瘾、网游、网友、网站、网址、网子、网路版、网络犯罪、网络教育、网络经济、网络警察、网络电话、网开一面、网络学校、网上商店、网络游戏、网络语言、网络银行、网上银行 网络媒体、网络日记、网络日志、网络商店、网络文学、网络计算机、网络综合征。其中44个与网络密切相关,只有13个与网络没有关联。“网X”作为一个造词能力很强的词语模已经为更多与网络有关的新生事物命名提供了依据。当生活中出现一种新生事物时,我们就会通过已有的认知经验对现有的知识系统进行思维,进而找到合适的符合事物性质、内涵或特点等词语来定义。而词模的能产性也促使人们倾向于找到一个更便捷的命名渠道。“网红”的出现是在上述一系列由“网”构成的众多词汇抽象形成的词语模即“网X”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词语模的既有框架结构下,通过语言类推机制,使已经有“虚化”成分的“红”进入模槽,构成新词“网红”。
三、“网红”形成的标准双音音步韵律制约
“网络”在汉唐时期已经成词,“红人”在清代见于史料,由于客观世界没有相对应的事件意义与之匹配的客观需要和物质基础,二者很难系联成词。伴随互联网自媒体技术的发展和虚拟交互空间的建立,两个先后不同时间出现的词语在众多不断于网络世界走红的人出现时立即找到契合的对接点。而由于汉语中双音节词占优势的特点,从“网络红人”到“网红”,不断为大众所接受,更符合言语表达简洁的特点。《现代汉语词典》中立目的“网警”与“网络警察”,“网店”与“网上商店”“网络商店”,“网游”与“网络游戏”并存就体现了汉语的这种思维特点和语言经济性原则。“网红”词化过程中不仅体现了汉语双音节占优势的特点,反映了言语交际简洁、经济的原则,从汉语韵律词构词角度来说,它还受到标准双音音步韵律的制约。
冯胜利(1996)最早运用韵律构词法的理论来探讨汉语韵律词[8],“主张人类语言中‘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韵律单位是‘音步(foot)”。“音步”要“通过比它小的单位‘音节来确定”,必须“同时支配两个成分,亦即严格遵循‘二分枝(Binary Branhcing)的原则”。他认为“韵律词必须至少是一个音步”,“少于一个音步的单位不足以构成韵律词”,“把双音节音步作为汉语最小的、最基本的‘标准音步”,而“大于三音节的组合,譬如四音节形式,必然是两个音步(是两个标准韵律词)的组合;大于四音节的组合则是标准韵律词跟超韵律词之间的组合”。因此音步的自身韵律要求往往使得言语表现形式中的两个音节紧密连接从而构成标准韵律词,单音词因“不足一个音步”“不合韵律词的标准,不能造成韵律词”,“三音节的组合大于标准音步,也不是‘标准韵律词”。由此可见,“网络红人”是由两个标准音步构成的标准韵律词组合,而非单个标准韵律词。在实际言语交际过程中,人们更倾向于用最简洁的指称方式反应客观世界,因此,由“网络红人”到“网红”,将两个标准音步进一步变为一个标准音步,更符合汉语韵律学构词理论对标准韵律词的界定,符合人们的认知经验,体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因此,“网络红人”与“网红”,基于汉语韵律学视角,体现为两个标准韵律词组合与一个标准韵律词的区别,可以同时共存,而不足一个音步或者大于标准音步的概念因不符合标准韵律词的构词标准而不被接受。因此,我们不能说“网红人”“网络人”或者“络红人”,更不能单说“网”或者“红”。至于“络红”“络人”或“网人”,因词的语义凸显不足难以成词而不在命名范围之内,“网红”自然承担起“网络红人”的释义任务,而这与上文中提到的“网警”与“网络警察”,“网店”与“网上商店”“网络商店”,“网游”与“网络游戏”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一致的。因此,“网络红人”与“网红”这两个由韵律词构成的概念已经具备条件进入汉语词汇系统,在使用范围逐渐扩大的背景下,一经使用者广泛认同,便会通过“身份验证”进入汉语基本词汇系统。
四、结语
网络流行语“网红”主要指称“网络红人”,同时还兼指在网络走红的事物。“网红”的形成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红”词义的虚化也为二者成词奠定了系联的基础。在现代汉语词汇双音化特点和标准音步韵律的制约下,基于词语模“网X”的影响,语言类推机制直接推动了“网红”固化成词。
注释:
①本图表来源于百度指数搜索,略作修改。图表1反映的是“网
红”自产生搜索量以来搜索指数整体趋势。搜索指数是以网民在百度的搜索量为数据基础,以关键词为统计对象,科学分析并计算出各个关键词在百度网页搜索中搜索频次的加权和。对“网红”的搜索起于2011年1月9日,以周为单位,第一周搜索指数为8。由于搜索指数以2000为基数递增,低数值搜索阶段在曲线图中不能明显体现出来,在百度指数搜索中按月进行标识能够清晰地显示具体统计数值。
参考文献:
[1]许慎,郑铉.说文解字(简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203.
[2]许慎,郑铉.说文解字(简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360.
[3]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134.
[4]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字典[Z].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894.
[5]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字典[Z].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702.
[6]李宇明.词语模[A].邢福义.汉语语法特点面面观[C].北京: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146-157.
[7]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
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345-1346.
[8]冯胜利.论汉语的“韵律词”[J].中国社会科学,1996,
(1):161-164.
(袁耀辉 禹平 吉林长春 吉林大学文学院 13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