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荷艳:晚来痴情甲骨文书法
2016-11-14史文丽
史文丽
赵荷艳,1950年出生,1999年退休。退休后不久,一次女儿领她去吉林市的花鸟鱼交易中心看画展。那一刻,她想要重拾画笔的念头油然而生。就这样,她报名开始系统学习画画。这期间,她还成为吉化老年大学的学员,先后学习了书法、篆刻、工笔画、国画、油画、刀画等。天道酬勤,2015年3月她不但举办了个人画展,还上了吉林市电视台“直播江城”栏目。
2013年初的一天,赵荷艳在吉林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上书画课时,听吉林市甲骨文学会会长赵洪喜老师说,他在丰满区江南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教甲骨文课,她出于好奇,有一天就去听了一次课。通过赵会长的讲解,她知道了这个“冷门”的甲骨文书法,别说在吉林市没多少人学,就是目前全国研究甲骨文书法的也只有数百人。甲骨文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而更多的在于它呈现着劲健雄浑、秀丽轻巧、工整规矩、疏朗清秀和丰腴古拙等书法风格。有着书法、绘画功底的赵荷艳对甲骨文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她就全身心地开始学练这门修身养性的“慢文化”艺术了。
写甲骨文把笔要轻,运笔要活,既要写出毛笔的韵味,又要有刀的感觉。因此,在临习甲骨文时要起笔微逆入纸,提笔中锋运行,驻笔平出空收。这是赵荷艳学练甲骨文书法的见解。当初她只是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了解甲骨文的结字特点和书写规则。她深知自己起步晚、起点低,接触和学习的时间更短,年纪大,头脑迟钝、理解速度慢、记忆力差,要想学习和掌握甲骨文书法知识,只能是下笨功夫,多花时间和精力,刻苦练习。于是,她常常写完的书法作品,只要错一个笔画一幅作品就废了,就要重写。所以一幅书法作品,她少则练六七遍,多则写十多遍……她时常半夜起来翻字典查甲骨文的字,仿佛触摸到了远古文化和艺术闪光的灵魂,由衷地感悟出历史的厚重和岁月遗失的苍凉。因为每个甲骨文字甚至每个汉字都有一个故事,解释起来都会妙趣横生,散发着时光穿越的魅力。
在练习甲骨文书法的同时,赵荷艳研习的每个字都率真、古朴、雅拙,神态没有浮华铺张,没有刻意伪饰,而辐射出了一种淡然、淳厚情怀。乍一看去似漫不经心、随意安排,尤其是仿刻之时你会体会到它的真正奥妙美感。大小、变化、合体、反正都是在认真安排或驾轻就熟中经营的,其章法美跌宕而诡秘,活脱且涌动。此外,她还按照需要集古字以组合为新句子,内容是新的,字却如同三千年前殷人的入笔文字,并不追求“形似”。为此,她还经常逛文庙旧书摊,看到与甲骨文有关的书和字典就买,如今她已买了《甲骨文标准字集字字典》《常用甲骨文图解》《甲骨文字释义》等几套工具书。
赵荷艳对甲骨文书法的酷爱,内省到一种心无旁骛、宁静致远的精神专注。她说:“甲骨文书法已经与自己须臾难离,我不求在甲骨文书法上有多么高深的造诣,只求我的爱好和追求为晚年生活增添亮点和华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