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文言文教学中的趣味

2016-11-14许凤娇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41期
关键词:文言文言文课文

许凤娇

文言也是一种语言,是古人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润色的,是能够朗朗上口的语言。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始终是一种基本模式:先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再读课文读准字音,然后开始逐词逐句地串讲,讲完后再进行“内容分析”,或者进行“中心归纳”。通假字、古今词、活用、倒装等文言知识充塞课堂,弄得学生身心疲惫,焦头烂额,教师苦口婆心,白费口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忙着记笔记,课后再死记硬背,应对考试。

其实,文言文的学习和所有语言的学习一样,应该是一个整体提高的过程,要让文言文教学多些趣味。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提高辨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最丰厚的载体,学生学习文言文,事实上也就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文言文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情感,使学生继承先贤的优秀精神文化,锻炼学生创造性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呢?

一、可以通过学生看过的影视剧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通过学生看过的《水浒传》《西游记》等影视剧,可以激发学生读原著的热情,尤其从激发他们读浅易白话小说开始,逐步扩大阅读范围,再学习一些较为简短易懂的文言短篇。如,《论语》《孟子》中的一些小短文,《岳阳楼记》《出师表》之类较长的美文,等等。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感悟文言文的美,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文言文的词汇,把学习文言文变为学生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的行动。例如,教学《孙权劝学》时,就可以先在黑板上写出“吴下阿蒙”“刮目相看”两个成语,接着,让学生查字典,明含义,组织学生讨论:谁是“吴下阿蒙”?他是个怎样的人?谁对谁“刮目相看”?为什么?两个成语串连整篇课文的情节,必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可以通过强化诵读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文言文阅读应该能够让学生把一些东西读通,读得很顺畅,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创设使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融入到古人的智慧中。通过大量的熟读、背诵,让学生“入乎其内”,如入无人之境地诵读,摇头晃脑地尽情朗读,读出文言文的抑扬顿挫,读出文言文的原汁原味,进而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筛选出课文的相关信息,从而达到“立体”的效果。还要摈弃目的不明确的读、没有效果的读、形式主义的读,只听名家读,没有学生的读,更没有教师的读,显然这些读都是收效甚微的。有效地读是为了让学生会读,是为了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在读中培养文言文的语感,领悟文本的内容。这要求教师要敢于泛读、领读,有效指导学生的读,而且要指导有方。还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体验,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兴趣,在于交给方法,在于引导过程,决不可越俎代庖,替代学生的阅读过程。

三、可以通过鼓励质疑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些话告诉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领悟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互相探讨,让学生大胆地提出疑问,展开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无意中发现蕴藏其中的“真金”。学生的质疑问难精神一旦被肯定,他们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比如,在教学《湖心亭看雪》这篇文章时,可以让学生找出自己的疑点,有很多学生非常活跃,提出“是日更定”到底是什么时间?与金陵客偶遇对酌,“强饮三大白”的“强”是什么意思?作者到底高兴还是不高兴?等等。有了这些问题,学生对文本的学习热情高涨,忙着找注解,查资料,作批注,兴趣大增。

猜你喜欢

文言文言文课文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端午节的来历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背课文
对《文言是母语吗?——解读内地〈课程标准〉一思》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