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返乡路上慢慢地陪着你走

2016-11-14李丽

中国周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村寨贵州农民

李丽

2014年11月,我从大西南的贵阳出发,赶赴安徽阜阳南塘。那里,一场不同寻常的聚会等着我。

在乐施会的支持下,返乡青年培训项目已至第三期。主办机构南塘兴农合作社,曾有一段维护农民权益的艰辛与光荣,领导人杨云标正是”返乡有种”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加入项目协作团队,是被这个项目体现出的使命感深深打动和吸引——助力有志于返乡、在家乡创业的新一代农村青年,培养具有乡村发展关怀的社区骨干和合作社带头人。

在贵州从事农村发展工作10余年,感触最深者,是乡村的空乏与寂静——作为西部劳务输出大省,贵州乡村每年外流的青壮年约有500万。这个数字后面,是无数个村寨面临的现实:家庭失散、骨肉分离、农田荒芜、节庆不兴、文化断层。20年间,城市和工厂如同巨大的吸盘,将乡村发展最具创造性的要素、乡村生活最有生命力的部分——青年人,几乎抽取殆尽。因此,我评估乡村扶贫发展项目的成效时,常用一个“简单粗暴”的指标:有多少年轻人返乡,返乡后又能待多久。

正如我的同事、同样是返乡青年的张传辉所说:回家的路有千万条,但对个体而言,却不得不直面想回却回不去的尴尬及如何回乡的挑战。

在这个培训的起始,很多学员略感失望。协作组将第一次培训的定位,扣住一个字——“破”。“破”什么?——破掉对返乡创业不切实际的想象。

吉家钦,时任贵州和仁乡村发展研究所主任,协作组的核心老师。在首场农业主题讲座中就明确主张:创业是返乡的安身立命之本,但如果返乡是想赚大钱,那么你趁早掉头去城市。

农民创业需要合作,但如果你以为搞一个合作社就能成功赚到钱,收获鲜花和掌声,你要做好众叛亲离的心理准备。

创业需要资金和技术,但如果你以为资金和技术是创业最重要的因素,你要做好身陷债务的准备。

创业需要产品,但如果你以为高产量和大规模才是致胜的法宝,你要做好种越多亏越多的准备。

不破不立,有破有立。“立”的是什么?

“立”的是创造性运用本土知识和资源的视野和能力,扎根乡村营建家园的能力,合作互助、可持续经营的能力。因此,倡导农民合作称为返乡青年培训一以贯之的主线,此外,项目在第三期培训中又引入了文化视角和村庄资源调查。

在我的理解中,给有志于返乡创业的青年提供资金和技术以外的能力建设支持,恰恰是这个项目孜孜以求的价值和方向;如何支持青年返乡的创业,帮助他们不仅仅是获得经济收入的来源,也成为回应精神需求、谋求“身心安顿”的过程,成为为乡村可持续发展培育引领性人才的抓手,这正是返乡青年培训项目真正的关怀。

令人欣慰和惊喜,学员们彼此陪伴,一步步共同走过了培训的全过程。

整个项目过程中设计了三次集中培训,它们各有侧重。第一次立足于破除成见,打开视野,倾听返乡者的生命故事和创业期待,传递乡村资源调查的视角和方法,同时以杨云标领导的南塘农民合作实践为例,开始引导学员对农民合作的认知;第二次集中培训在贵州的龙额侗寨,聚焦于协助返乡青年重新认识乡村的知识和资源,从中寻找可持续生计开发的可能性;第三次则将学员们齐聚山西永济,重点协助返乡青年看到农民合作的美好前景,鼓舞信心的同时,学习农民合作的策略和方法。

三次集中培训之间的时段,给学员们安排两次实地实习期,第一次分别在安徽南塘、山西永济、贵州龙额和贵州狮山4个各具特色的农民合作组织驻点,与当地社区和返乡先行者深度交流学习。第二次为在地实践,学员们回到家乡,开展自己村寨的资源调查,并尝试组织和动员村民参与的社区活动。

异地实习期间,项目组为每位学员提供一位有经验的在地督导。在地实践期间,项目支持核心老师和督导对学员进行探访。旨在及时了解学员在家乡的状态,观察学员与社区的关系,并对学员的社区实践提供指导与支持。

作为协作者,我有幸听到一个个鲜活的返乡创业故事,也陪伴和见证了这一群年轻人的成长。广西苏云青在城市打工屡受挫折回乡后,创办了一间乡村幼儿园。短短两三年,从只有一个孩子入园,到现在全村30多个适龄儿童都来到了她的幼儿园。

在培训和实习期间,云青学习和运用村寨调查的视角和方法,带领村民一起去发现和整理村寨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一起探索如何运用这些资源和知识开发体验式乡村旅游,如何让乡村的幼儿教育更贴近村寨生活与自然。

石华银,贵州黎平的侗族青年,一边养猪,一边参与村寨的文化记录。返乡青年培训的助力下,他从志愿者迅速成长为龙额侗寨公益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除了承担团队的财务管理,还积极发起记录片《故乡》的拍摄,参与创建集农业生产销售、自然教育体验和传统文化学习于一体的生态农场。

每期集中培训,项目组都邀请一两位往届学员前来跟大家交流自己的创业经验、成长历程。我也因此结识了重庆的冉志勇、江西的钱德峰、安徽的刘全影、贵州的莫应平。他们的创业故事,一路行来的甘苦,让我更加深切地理解青年人返乡的真正需求、处境与挑战。

返乡创业之路,有希望,也充满艰辛和曲折,需要勇气和热忱,也需要审慎理性的评估与思考,需要持之以恒的探索与实践,需要彼此的陪伴,需要就创业之路上的痛点和难点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也许,这正是每一次培训时,云标总要组织学员们集体“毅行”10公里的寓意与用心。正是我们大家在一起的彼此鼓励、支持和助力,陪伴着这些居于各地乡村的返乡青年们,踏实地走在自己返乡的道路上。

猜你喜欢

村寨贵州农民
耕牛和农民
民族村寨的旅游发展路径
锅巴粥
农民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贵州教育出版社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做农民的贴心人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