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灾后柳沟村的绿色重生

2016-11-14贾静

中国周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乐施会茶园家园

贾静

秦巴山区,大神山下,在灾后的陕西汉中南郑县柳沟村,乐施会联动当地政府,在陕西省妈妈环保志愿者协会的合力协作下,与村民同舟共济,重建美好家园。

秦巴山区,大神山下,在灾后重建的陕西汉中南郑县柳沟村的青山绿水间,村民朴实灿烂的笑容里,你甚至看不到灾难的痕迹,仿佛这里从来就没有被摧毁过。乐施会联动当地政府,在陕西省妈妈环保志愿者协会的合力协作下,与村民同舟共济,重建美好家园。

灾降柳沟 绝处逢援

提起灾难往事,柳沟村妇联主任刘娟总会忍不住泪流满面……

2012年7月1日,陕西汉中连续降雨,7月9日凌晨4点,骤降特大暴雨,两小时降雨量达170毫米,冷水河支、主流均超警戒水位,大股洪水上岸,淹没房屋庄稼,房内淤泥最深处达2.9米,村民损失惨重。南郑县冷水河流域的牟家坝镇、小南海镇、法镇受灾严重,三镇辖区降雨量均超过250毫米,其中牟家坝镇柳沟村是此次灾害中受灾最为严重的村庄。

“9号凌晨,洪水来的特别迅猛,我们来不及转移任何物资,为客户准备发货的上好明前仙毫和炒青,还有刚收到的几千元茶叶款,全部被冲走。”刘娟这对勤劳的夫妻,从结婚时的一无所有,到亲眼看着自己一手建造起的茶厂被无情洪水洗劫一空……刘娟回忆,洪灾突发时,她和丈夫带着年迈双亲和两岁的儿子,在一片汪洋中,感到从未有过的无助、恐慌和绝望。

“情况太危急了,农民损失惨重。” 南郑县妇联主席杜晓燕回忆她向陕西省妈妈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王明英申请援助时的情形还是心有余悸。洪灾后的柳沟村一片狼藉,320户人家1000余口居民,衣食无依,陷入深深的困顿。

救灾刻不容缓,王明英与乐施会取得联系,联合开展紧急救援,乐施会第一时间为受灾村民提供了大米、食用油、棉被及家庭卫生包等救援物资,帮助受灾村民度过最困难的时光。

“公益一定要公开、透明、诚信,受益者必须有知情权。”王明英深谙乐施会的救灾策略,“只有真正把农民当成自己的父老乡亲,以心换心,同时让他们监督我们,公益才能做好。”王明英与乐施会的原则不谋而合。

李俊斌是乐施会农村发展与灾害管理项目官员,他对乐施会的使命有深刻的领悟。开展救助的过程中,乐施会的一个重要工作原则是与当地组织及机构成为合作伙伴,并通过伙伴来实施项目。目的是通过项目实施对伙伴培训及协作能力提升,使伙伴成为能持续促进当地发展的一个力量。

灾害紧急救援阶段结束后,乐施会继续资助,开始了柳沟村的灾后重建工作。

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灾害分级管理,属地管理为主”的减灾救灾领导机制下,民间机构如何更好发挥作用?越来越多的民间力量参与到紧急救援工作中,不同机构间如何更好地协调与沟通?如何发动民众力量,使民众转变思维方式,实现可持续自救?重建在即,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乐施会和陕西省妈妈环保志愿者协会面前,冗杂而艰巨。

李俊斌亲历了重建的整个过程,“柳沟村项目的启动,很考量乐施会的综合实施能力。乐施会与当地政府、妈妈环保志愿者协会三方配合形成合力的过程,最能体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重建之路。”

柳沟村村支书邓天富与村主任袁兴平一起,紧密协作,发动村民,积极配合乐施会和妈妈环保志愿者协会。

从项目规划、设计到实施全过程,都是以村民为主体,坚持村民事情自己办,自主集资,积极投工投劳。参与式需求评估和发展规划,从减防灾和可持续生计视角出发推动村庄灾后重建工作,协助柳沟村基础设施和产业的基本恢复与发展,是促进村庄凝聚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的有效方式。

“平衡好来自各方的建议,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才能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争做村庄建设的主人。”李俊斌说。

历经两年多时间,在各方的努力和协助下,柳沟村排水沟渠、便桥、安全饮水等工程的建成,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提升了村庄基础设施抵御暴雨洪灾的能力。

重建绿色家园 构筑中国最美乡村

绿色发展才是柳沟村的自救路和致富路。

“洪灾把我们打拼几年的财富一下子归零,在乐施会和各级政府、妈妈环保志愿者协会的共同帮助下,我们全村齐心协力,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刘娟从普通茶农成长为柳沟村妇女干部,对家园变化的感受尤其强烈。如今,柳沟村茶树满坡,12套太阳能杀虫灯和6000套诱虫板全部安装于生态茶园内,傍晚闪烁的紫色光和黄色飘板,成为村庄一道鲜亮的风景。

60多岁的茶农周照金,在乐施会和妈妈环保志愿者协会的引导下,在茶树间覆盖秸秆,防止杂草生长;悬挂诱虫板,不使用农药;用网子网起茶园养鸡,放养鸡充当义务除草工,实践茶园生态管理措施,为街坊邻居特别是年轻茶农提供了示范作用。

茶品牌的创立为柳沟村带来了新的生机。在乐施会的帮助下,恢复原有老品种茶树“老鹰茶”的复植,催生“神山云雾”老鹰茶品牌面世。通过城乡互助、农高会产品展销等营销活动,促进了农户增收,柳沟村通过组织生产分享活动,共同探索着崭新的绿色生产方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柳沟村化理念为行动力的精神,引起多方关注。引导村民走合作道路,发展生态茶园种植和生态山地种植,通过绿色管理方式,柳沟村培育出300亩生态示范茶园茶叶,种植面积从800亩扩大到1460亩,养殖户从40户扩大到100户。

“柳沟村景色秀丽,竹林繁茂,是汉中产茶的重要基地,保护这里的水源、土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南郑县牟家坝镇镇长马维谈及柳沟村的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充满信心。

“柳沟村最大的财富就是环境,外面好多村子都看不到萤火虫,而这里全能看到,我们不能依赖救助,要慢慢学会自治自救。联合起来,发挥大家的智慧,坚持环保,坚持绿色家园建设,柳沟村的未来才会更美好。”村主任袁兴平说。

目前柳沟村已有100余户开展垃圾分类。“柳沟村初步实现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这项工作看起来不难,其实推行起来困难重重。”村支书邓天富坦言,最开始的时候,自己都不接受,也有过质疑,但随着观念的改变,感受到这样做,是保护美好家园的方式之一。

柳沟村将垃圾分为干垃圾、湿垃圾和有毒垃圾,厨余等湿垃圾与秸秆等有机资源堆制为有机肥,作为茶园绿色肥料;废旧啤酒瓶被一些村民废物利用修建了家庭垃圾分类屋,对家内垃圾进行分类存放;不可回收的干垃圾由项目支持的垃圾清运车统一运输到镇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

以茶叶种植和牛羊养殖为主的绿色产业初具雏形,以村民为主体的村庄防减灾网络成为当地示范,村庄整体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农户环保意识增强,村庄文化活动得到恢复与丰富……

乐施会希望在内地的扶贫发展及防灾救灾工作,能为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积极的力量。历尽辛劳苦难,对家园一往情深。在重建后的柳沟村,你可以看到山间道路蜿蜒,茶园生机盎然。放养的黄牛,嬉戏的鸭群,觅食的白鹅,快乐悠然,它们和这里的人们一样,都是青山绿水中最不可或缺的组成。这份身临其境的美好,令人坚信最美乡村已经向我们翩然走来。

“发挥民众之力,为当地带去最具价值的改变,是乐施会的期待。我们从柳沟村的变化看到了未来与希望。”李俊斌介绍,乐施会倡导的“最具价值”,在柳沟村村民中有着特别多的细节体现。

猜你喜欢

乐施会茶园家园
梦中家园
咏松阳大木山茶园
茶园观色
“赈灾款召妓丑闻”冲击乐施会
温馨家园
减贫与可持续绿色发展
1%富人财产超99%的人
西双版纳州:传统茶产业焕发新的生机
印尼农业部拨款改善提高茶园产量
“无忧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