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个事业,同一个梦想——河北教育首届班主任论坛暨河北教育德育联盟成立活动印象记
2016-11-14曹振坡宋国珍
本刊记者 曹振坡宋国珍
同一个事业,同一个梦想——河北教育首届班主任论坛暨河北教育德育联盟成立活动印象记
本刊记者 曹振坡宋国珍
“兄弟,相聚太短,希望很快又能相见。”
“马上就要带着满满的收获离开了,真不舍得。”
“看了人家学校的经验、现场展示,觉得很震撼,我们要做的太多了。可惜时间太短,来不及多学。”
…………
5月20日下午,本刊编辑的手机上不断有惜别的信息显现。两天来,作为河北教育首届班主任论坛暨河北教育德育联盟成立活动会务组的成员,我们与各位与会代表建立了心灵往来的通道,订下了为德育而尽匹夫之责、螳臂之力的约定,我们投身同一个事业,我们拥有同一个梦想。故此,我们有道不完的珍重,我们有不需多言的慰勉,有光明而五彩的期许。
一个率真的梦
常年到教育一线——各所学校采访,本刊编辑们深感有挖掘不尽的“矿藏”,这是办好一个刊物所必须的信息、素材资源。同时,我们也深感,我们不知道的还有很多,还有许多“瑰宝”——精彩故事、奇才高人、真知灼见未进入我们的视野。区区一个编辑部,十几个脑袋、十几支笔是无法把这些资源吸附到我们周围的。我们需要一个平台来扩大我们的视野,扩大我们的人脉圈。这样的初衷,十分率真。
教育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工种”,需要深邃的思想、高超的艺术,但干教育也需些直白、坦率的秉性。在教育一线,有这样秉性的人有很多。这种秉性,促使他们在大气候不具备的时候,自行营造小气候;在“官方”平台不健全的时候,自发去搭建小平台。玉田县就有这么几位教育人,平时都喜欢钻研些教育“门道儿”,因某些机缘坐在一起切磋,一拍即合,酒逢知己。于是,就常在一起小聚。他们想把这种形态长期保持下去,但谁都不好意思做“盟主”。玉田县教育局教育科副科长刘广武是玉田教育圈的知名人物,是他们共同的老兄,于是便被拉进来,被推为“盟主”。刘广武欣然承命,还给这个小圈子起了个雅致的名字——醇教育。
做为教育媒介,我们既有为教育的使命感,也有为媒介的使命感,搭建一个大规模的平台,必须足虑慎行。从很早,我们就在酝酿。同时,在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由于与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局长期以来的地宜之交、协作之交、人情之交,彼此都有合作的意愿,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机缘:办一个论坛,成立一个德育联盟,就此形成常态化的交流机制。
河北教育德育联盟,好大的一个名字,好大的一个口气。我们做为普通编辑,难免心怀忐忑。
领导怎么说?
河北省教育宣传中心(河北教育报刊社)的领导说,大胆干,立德树人是党和政府为教育事业定的宗旨,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所在,德育的事不怕(往)大(里做)。
有领导的支持,我们心里有底了。我们的梦起航了。
一群逐梦的人
活动通知下发以后,我们心中的忐忑复起。校长、主任、老师们整天忙得两脚朝天,拿出两三天时间,百里迢迢、甚至千里迢迢来省会参加一个没有效果保证的活动,大家情不情愿?
“兄弟,我一定去。”
“XX编辑,我们去。”
“我们一个团队去。”
…………
这些热情回应让我们备感欣慰,同时也感到更大的压力。我们深知,这些教育田地的耕耘者不是冲着我们来的,是因为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对教育职业的挚爱,抱着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愿望来的。他们是一群教育原野的逐梦者。他们之中很多人,在逐梦的路上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巨鹿县育蕾小学的孙建广校长在教育局做宣传工作多年,是本刊的老朋友。巨鹿县的教育宣传工作有声有色,墙内花开香飘四舍,与他的勤奋、多思是分不开的。几年前,他从县教育局机关转到学校做校长,不长的时间,就把一所小学也搞得有声有色。如今,巨鹿县育蕾小学的德育举措“道德银行”已经被巨鹿县教育局在全县推广,并且受到了市、省上级部门的高度关注和肯定。
前文提到的刘广武同志,爱阅读、爱思考、爱动笔,其家庭被评为唐山市最佳书香家庭。他主编的玉田县乡土德育教材《可爱的家乡》作为全县校本德育教材投入使用。此外,他还兼任河北省中小学德育兼职研究员、唐山市第二届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玉田县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常务秘书长、玉田县教育关工委常务理事、玉田县家庭教育讲师团团长、玉田县教育系统文学协会副会长等多个社会职务。这个外表粗犷的汉子是个有心人,去外地参训、观摩,十分注意一些细节。到山东潍坊参观考察,在临朐海尔希望小学,他关注到了一处景物:该校植物园一角,有一株枯死的杏树,叶子一片也没剩下,和周围葱郁之景形成鲜明对比,树底下清理得很干净,与别的树底下一样。刘广武关注到的细节是,这株枯死的树底下立了一块小小的提示牌,上写:这棵杏树怎么了?刘广武本能地用像机拍下了这个“景观”,展开了一系列思考。回来后,他把他的感想写成文章投给了本刊。我们将它发表在了2015年第5期的“卷首语”中。后来,他给本刊不断投稿,每一篇都有内涵。尽管,发表的比例不算高,但稿件中所流露出的那种对教育的痴迷、进取态度,那种广思、深思的习惯,那种灵感催来笔难歇的精神,让我们格外欣赏。如今,刘广武在玉田县已为不少学校做了多场教育讲座,反响强烈,成为玉田乃至唐山教育圈的“一线明星”。
玉田县鸦鸿桥镇河西小学的李东校长,深知动笔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性。他常把学校教师请进“考场”,现场命题,让老师们写东西。写不好没关系,只要是原创,有思考就是好的。他认为,为了参评获奖或是发表而去大肆百度、拼接,最后炮制成文是可悲、愚蠢的行为。看到本刊2016年第3期上“丽霞专栏”里刊登的“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觉得田丽霞老师指出的问题特别有价值,就给老师们命题,让老师们写反思。他把老师们的“答卷”拍下来放到手机上,借到石家庄出差的机会,专程去拜访田丽霞老师,当面取经。
遵化市第三中学的火炬学雷锋小组全国闻名,迄今已坚持活动30余年,但他们对德育工作的成绩从来没满足过。几年前本刊记者前往采访,本是一次比较普通的采访。然而,采访之后,刘品华校长针对本刊编辑们在提问、交流中提出的一些问题让全校管理层和普通教师都做了自查和反思。他们的工作不是做给别人的眼,而是要做给自己的心。
…………
还不得不提本次活动的两位讲座人:河北师大的蔡辰梅教授和唐山一中党委书记、校长,特级教师王卫国老师。
本刊初次向蔡老师约稿时,她就已经是著述很多的专家,兼任全国德育学术委员会的理事。但她对于我们这样一本省内教育刊物给予了极大支持,只要时间允许,就应约为我们撰稿。接到本次讲座邀请后,她就听课对象、讲座主题等与本刊详细沟通,精心准备了讲稿。
王卫国老师担任重点中学校领导工作,但笔耕不辍,其博客保持着极高的鲜度。对本刊的约稿,总是欣然“受命”,高质、如期完成。接到本次讲座邀请,他略有迟疑,我们从他的话里听到了一位教育人的谦逊、慎重和负责。接下这个任务后,他搜集了大量素材,与本校的老师们多次交流,以求最大限度地增加与听众的契合度。他的讲座场次安排在第二场,他提前到场听了蔡老师的讲座,以便及时微调自己的讲座。
两位老师的学识、态度令我们深为折服,我们为河北有这样的教育人,为《河北教育》有这样的作者,为河北教育德育联盟有这样的支持者而感到自豪、自信、有劲儿。
作为本次活动的承办方和协办方,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局以及区内三所学校为此次活动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桥西区教育局教育科副科长郝丽芳上联主办方,下联区内学校,忙得不可开交。无论是上班还是下班,她的手机随时都会响起,临近举办日,几乎被打爆。主会场设在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该校从校长、主任到参与的教师,一遍遍地踩场、模拟,生怕出差错,一加班就是几个小时。石家庄市红星小学和维明路小学为了让与会者有更多的收获,并且以更生动、更精彩的形式展现,同样是加班加点,一遍遍地排练。他们的给力表现,有力地支撑了整个活动。主办方河北省教育宣传中心的领导高度重视,屡次开会协调、动员。《河北教育》的编辑们在完成烦重的编务工作的同时,准备一系列材料,动用各种手段联系各学校的参会者,不辞辛劳,磨破嘴皮。开幕前一晚,编辑们打印材料直到夜里12点,而第二天,不到6点又要起床去完成所担负的任务。我们所有的人都抱着一个心思:为了这次德育盛会,为了朋友的信赖和期望,我们倾力倾情付出,无怨无悔。
一次梦绽的聚会
当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的校长、主任、普通教师在台上深情、感慨地讲述着自己的教育理念、自己的教育故事、自己的教育梦想时;当石家庄市红星小学最不像校长的校长朱磊指挥着自己学校的巴乌乐队奏响《阿里山的姑娘》时;当石家庄市维明路小学的师生为各地与会教师奉上的一堂名为“做有温度的教育”的演示课上,他们的孩子抛出的“转基因豆子能不能发芽?”把现场的来宾们难住时;当本刊编辑部主任杨占苍老师和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局的杨建局长情不自禁地对研讨议题侃侃而谈时……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五彩缤纷的梦正在绽放。我们分享和传播了优秀学校、优秀教师的德育成果和经验,聆听了德育专家高屋建瓴、直抵本质的讲解,我们也亲自参与到对典型、难点德育问题的讨论中。不知不觉中,我们站在了我们想拥有的平台上,我们让德育资源活跃起来,使之释放出更多的能量,让我们品尝到更多的德育饴露。
这些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作为教育人,有时会因怠倦、难逆因素或是智穷而处于迷茫、无奈、僵化的状态,不知道下面的路该如何走。此时进入到这样的一个能量场中后,被阻滞在某个点的能量流一下子被激活了。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在自己心中重新有了魅力,有了新鲜感。
听专家讲座:
“有一种冷叫我妈觉得我冷。有一种伤害,叫老师是为了你好。”
“你以为你是对的,就可以不顾我的感受了吗?”
“通往地狱之路常常由善意所设定。”
“你认为‘拖堂'说明自己敬业,无可厚非吗?”
“不要傻傻地负责任,傻傻地对学生‘好'了!”
“当学生被老师感动的时候,他们会不忍心不好好学习;当学生对老师充满敬爱的时候,他们会鄙视不好好学习的行为。”
“如何让我们的惩戒止于孩子眼神中的悔意,而不是造成一种‘扯平'的不屑?”
“无愧的墓志铭——我这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名好老师。”
“优秀班主任的三个条件:有德性,有爱心,有方法。”
“班主任,你应该成为教练。”
“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一次好的活动抵得上一打说教。”
“要做一名学者型教师,既要‘教',又要‘研',还要‘写'。”
…………
听到这些睿智、锐利、深刻而又意味深长的话,教育工作在我们的眼里可能又有了不同的内质。
在研讨会上:
针对一个学生对抗教师教育的案例,大家畅所欲言。
遵化一位老师说,科任老师把问题交给班主任老师处理,有可取之处,因为班主任更了解学生,能挖掘到学生错误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
秦皇岛一位校长说,教师处理问题不能有较劲的心态,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错误,而不是非要把他揪出来认错。
石家庄市一位副校长说,处理这种事,要先找准定位——目的是什么,再寻求方法。要把有意义的事情做得让学生能接受。
本刊杨占苍主编说,孩子之所以不承认错误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心理,他怕受到严厉惩罚。而我们的教育在很多时候,客观上起到的作用是让学生不敢犯错,而不是让他们意识到不应犯错。
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局的杨建局长说,教师的教育方法要与孩子的不同年龄段相适应。要搞清楚,在不同的年龄段,哪些是应该小题大做的,哪些是不必深究的。并且,举出了自己迄今还在纠结的教育案例。
另一个教师与强势家长“交锋”的案例再度引发老师们的热议。
承德一位主任点评道,教师不该当学生面叫家长,这会让孩子和家长站在一起对抗学校。什么时候和家长谈、和家长说什么很重要。
唐山一位校长指出,应该把孩子叫到安静的地方私下里沟通,拉拢感情,再返回来以心换心。从情感的角度解决比用班主任权威解决好得多。前面处理得好,就不需要叫家长介入。
沧州一位老师说,班主任看待孩子时一定要摆正心态,当场拿出的解决方案要避免矛盾升级。之后,再寻求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途径。
秦皇岛一位老师由感而发:一定要改变老师的心态,让孩子先信服自己,喜欢自己。同一件事,心态变了,解决的方法就变了。
承德一位校长就此引发对家校结合的思考:家校结合涉及理念和心态两方面问题,处理家校矛盾需要教育智慧。学校要让家长了解教育工作的真面目,这样才能获得家长的认同。
…………
谈起教育问题,老师、校长们有说不完的话。
一个美丽的约定
美丽的相聚总是十分短暂,话题好似刚刚打开,又不得不嘎然而止。
衡水的一位老师在餐厅里对本刊编辑们说她的感受:蔡老师的讲座太好了,我们平时工作中的很多误区正像她提到的那样,回去一定要好好反思一下。
邢台一位校长建议,这样的活动要定期搞,事先公布主题,再组织讨论,线上线下结合,让人们思考得更充分,问题解决得更深入,方法更多。
邯郸一位校长倡议:希望更多学校加入进来,共同提出话题,共同讨论,共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难题和困惑。希望联盟内的学校能多开展校际交流,交流就会有收获,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收获更多。
衡水一位校长说,非常感谢这次活动,省会几所学校孩子们的表现对他们的触动很大,回去一定要借鉴人家那些好的做法!《河北教育》和学校、一线教师这样交流接触,一定会办得更接地气,更有实用价值,更能得到学校、老师们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很多优秀的一线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不断总结经验、反思改进,提升自己。祝福我们的联盟越做越好!
…………
各位教师们的话让我们心里热乎乎的。我们只是对着群山喊了一声“啊”,群山却给了我们沸腾的回应。
暂别了,亲爱的朋友们。时间的流逝定然会冲淡相聚时曾有的激动,但沉淀在我们心里的那种为挚爱的事业而探寻、守望的心愿,会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深沉。
接下来的日子里,相信我们会去看讲座老师推荐给我们的《夏山学校》《长袜子皮皮》《动物庄园》《心灵投手》……我们会让我们的学生也去把黄豆泡在水里,一天天观察它发芽的过程;我们或许也会把教室里培育出的蒜苗包了饺子,让学生分享;我们的校长可能也会像石家庄市红星小学的朱磊校长那样,与学生在一起打滚儿,做一名最不像校长的校长;我们在处理师生矛盾、家校矛盾时会想到我们曾经做过的研讨;我们会主动打通联盟内某位校长、老师的电话,定一个往来之约;我们会把我们的感悟整理成文,投给《河北教育》,或是在自媒体上与同行一起分享……
这是我们的联盟,我们的又一个家。我们在教育的田野间行走,想到这个家,我们会多出一股勇气,一种力量。因为我们知道,有许多盟友们,在和我们一起坚守、奋斗!
去做一名好老师,让教育园地因我们的存在而缤纷华彩,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是我们永远不变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