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评价,在探索中前进

2016-11-14杨今宁,刘静芳,朱磊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品德道德德育

德育评价,在探索中前进

本期嘉宾: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杨今宁

河北省德育中心 刘静芳

石家庄市红星小学校长 朱 磊

巨鹿县教文广新体局教研室主任 高绍科

策划人语:六月,轰轰烈烈的高考、中考相继拉开帷幕。之后,非毕业班的一系列小考也“严阵”以待,学生、老师、学校都忙于备考之中。勿庸置疑,学生的学业水平,教师的教学质量,学校的整体实力,通过一次次的考试、一系列的分数可得到检验、检测。然而,切不可忘记,教育的使命是立德树人,学生的道德水平如何也需要接受检验、检测。德育评价几乎是所有评价中最难操作的一项。本期栏目,就请几位嘉宾就德育评价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以促进学生品德发展为目的

○杨今宁

长期以来,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备受社会各界争议与诟病,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中小学德育体系自身而言,德育评价理念的陈旧,评价内容的偏颇,加之有效评价手段的缺失,无疑是其中一个关键性原因。

一、我省中小学德育评价的现状分析

河北省中小学德育评价工作一直都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的高度重视。其表现是将思想品德评价结果纳入到各类考评之中,成为学生评优、毕业和升学的一个重要依据。以中考为例,河北省以考试的形式对初中生思想品德知识进行测查,并将测试结果纳入学生中考总成绩。用这种做法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显示出对德育评价的高度重视,却也尽显无奈。

这种德育评价方式带来了种种问题,诸如:(1)知行分离,以道德认知代替品德。学生们努力识记相关知识、行为标准与规范,但并未将这些要求运用于实际生活,指导自己的行为。(2)评价内容未能反映学生品德本质,较少关注学生道德行为,更忽视学生的行为动机与情感体验,往往导致德育评价结果失真。(3)过多强调德育评价对学生的诊断、选拔、管理作用,却忽视了德育评价本身就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对品德基本结构及其评价方式的探析

对品德基本结构的分析是建立德育评价体系的前提和基础。我国学界对品德结构的划分是“四元论”,即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也就是德育工作者常常提及的“知、情、意、行”四要素。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它归纳、提炼为“明理——激情——导行”的传统教学流程。

由此可知德育评价的具体内容应当涵盖如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学生道德认知的考察;二是对学生道德情感及意志力的考察;三是对学生道德行为进行考察。这三个方面“三位一体”,不可偏颇。

1.对道德认知的考察

由于学生的道德素养具有明显的内隐性,难以捕捉,而学生道德认知的信息方便获取,也便于测评和量化,我国中小学德育评价长期是以对道德认识的考察为主要方式。

因为静态的品德知识不一定能内化为学生的品德情操或转化为行为,所以仅局限于知识层面的课程取向的德育评价无法对学生品德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另一方面,在品德结构中道德认知并不是重点,情感体验与道德行为才是品德的核心。

2.对道德行为的考察

人的品格最终是要通过外在行为表现出来的,因此在德育评价中教育工作者也特别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我国中小学校德育评价的另一个重要方式就是依据道德规范的要求,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在具体操作中,最普遍的做法是由班主任教师基于对学生的日常了解,在操行评价给出相应的评语或等级。

杨今宁

另外,有的学校罗列出一系列具体的行为和相应的加分标准,学生出现了相应的行为得到老师认可后就能得到操行分,并且作为评优的重要依据。由于这种评价方法存在弊端,出现了有的学生为了获得品德评价的高分,做假的好人好事。可见仅从行为出发对学生进行德育评价会以偏概全,甚至产生误导作用。

所以脱离真实生活和具体情境的行为没有科学的道德意义,考察学生的行为表现时,应该结合具体情境、生活背景和学生的心理活动来探测。

3.对情感、意志的考察

品德是一个人在生活中做出价值选择与规范行为的内在决定性因素。德育评价不可回避的一个内容是学生复杂的精神世界,它们内隐很深,难以捉摸,这也使得德育评价具有很大难度。目前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情感、意志方面测定的案例还比较罕见。

德育评价需要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品质进行测定,如行为动机、道德判断力、抗诱惑能力等心理指标。在对以上心理因素进行测定时,需要向学生呈现不同的道德情境,如移情性情境、道德两难情境、各种诱因刺激情境等,再采用行为观测或问卷测查。

刘静芳

朱磊

三、基于学生发展的德育评价的特征

1.激励性

中小学德育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对学生的德性进行终极性的诊断与分类,而是为了通过评价使学生的德性向我们的教育目标靠近,评价本身就是德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德育评价的精髓应该在于如何发现学生品质上的优点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并努力激发学生的道德自尊感和提高道德水平的积极性。

2.生活化

现代德育提倡“生活德育”,德育评价作为其组成部分自然应该具有“生活化”的特征。无论是评价的内容、提供的道德情境,还是评价活动的背景,都应该源于真实的生活,源于被测学生群体日常面对的多彩社会。如果评价环境真实、自然,评价内容多是学生观察过、经历过、思考过、处理过的事件,那么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教育效果都会显著提升。

3.主体性

孟子云:“知不足,才能知反也。”由于品德是一种自律机制,德性的成长通常是自我教育和反思的过程,所以德育评价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成为评价的主人。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参与评价他人的做法,既可以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又可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高绍科

对于儿童道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让他自己知晓并建立自我反省机制,而并非去“贴标签”或广而告之。

4.关注心理

心理因素是品德结构中的核心要素,并对相应的道德行为起决定性作用,所以德育评价一定要测定学生的心理状况。如果没有对学生的行为动机、抗诱惑能力、情感体验变化等心理因素进行探测,德育评价就将失去灵魂。

德育评价不简单

○刘静芳

关于德育评价,我们不可混淆它和这些年来流行的其他相关术语。德育评价不同于德育测量,它不能按照标准,完全、客观地换算分数来说明一切;德育评价不同于德育评估,它不完全是模糊的定量判断;德育评价不同于德育测评,它不单是对事物测量而得出评价,而是定量和定性分析兼重。德育评价是围绕着一定的价值观,对人和事物进行价值判断,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客观与主观相结合、尤其强调主观的过程。

德育评价工作存在难度,第一,学生品德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去测量并得出结论,但对德育活动本身,包括其决策过程、实施过程,要按照一定价值观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则是个复杂的问题,影响因素很多,存在不少困难。第二,德育评价会对中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德育评价工作还要包括后续不少环节,如对德育评价本身的质量再审核、将结果合理公布、消除评价负影响等。第三,德育评价的结论怎样用来改进和指导学校德育、班级德育及学生成长,需要深入探索和实践。德育评价本身也要通过不断修订量表、改进方案、优化评价实施等手段自我优化。德育评价从学生品德和德育活动本身两处着手,从微观到宏观,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德育实践中去发挥指导价值,起到发现推广作用。如能不断改进德育评价自身质量,形成一个系统闭环,良性循环,将发挥德育评价最大价值。然而做到这些并不容易。

正因为如此,现实中的德育评价还以传统量化评价、教师打分、写操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为主来鉴定中小学生品德发展水平。这种做法的优势在于容易操作和掌握,环节流畅简洁,结果明确可见,给师生的感觉是客观公正的,但实际上无法保证德育评价的公正。学业成绩好的学生往往“被”高分,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低分。品德评价几乎换算成了成绩评价。实际上两者并不存在绝对关联。这样的德育评价没有完全反映德育活动水平,也失去了指导德育活动开展的价值,会给学生贴上“道德等级”标签,严重的还会影响学生在校学习成绩,阻碍人际交往和身心健康发展。这种评价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同时,也提醒我们评价工作中要注意两点问题:一是德育评价要善用发展的眼光。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各种新思想、新事物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而来,多元化的社会催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当今中小学生个体意识增强,关心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这些都将是德育评价的影响因子。另外,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发展随着年龄不断变化,从量变到质变,有着阶段性、不稳定性特征,在进行道德评价时,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处理评价的结果,逐渐从对学生的总结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过渡,使评价成为学生身心成长发展的“氧气”而不是“雾霾”。二是开展网络德育的评价。互联网的普及改变着学生的生活和思维方式。近几年,中国网民的年龄呈现低龄化、网络接入以移动端为主的趋势,中小学德育工作也要及时、适时延伸到网上。网络德育的评价也要纳入德育评价工作范围中来,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德育工作信息化建设,引导中小学校探索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虚拟世界,合理使用互联网、手机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

新时期的德育评价工作要凝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孩子做到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合格人才。德育评价的难度和困境应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研究者的动力,激励大家不断加强德育评价的多元理论研究,将德育评价做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境界,以评价促德育,与时俱进,发挥德育评价最大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让德育评价生动而“自由”

○朱磊

谈及德育评价,我时而也感觉到迷茫、无力,但细细想来,学校德育水平,学生品行修养,在校园中、社会上无时无刻不在体现、在被考量。它集中体现在学校和学生内涵化发展上,学校的文化、教师的发展、每一次校园活动都是对德育的考量。我们在提升德育水平、评价道德水平的时候,这些都不容忽视。

一、和谐而自由的学校文化环境

红星小学始终追求在生动而自由中行走,在每个细微的教育行动中浸润“要有光”的文化精神,使师生在一个和谐、安全而又自由的空间里成长。我们的常规管理工作,从月度故事人物的评选、光泽教室的申报。到每月完美教室的评比、挑战极光任务。每周的班级规范化管理评比,每一项工作都旨在通过孩子主动地参与,自己动手打造一个雅致美丽的空间,帮助孩子们用敏锐的心灵和充满意志力的双手,刻写自己成长的足迹。一次次的评比,都是对学生道德水平的考量和道德自我完善愿望的激发。

二、自然而自觉的教师成长路径

教育是心灵的事业,而心灵的事业不能急功近利,相反,更需要的是从容与闲适、自然而自觉地行进着。教师的专业发展越来越遵循内在的生命节奏,重视生命个体的独特感受和内心体验。教师的全面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所学校道德教育水平的体现,我们自发而自觉地寻找、开掘自身的光辉,在师生彼此玉成中,使学校成为每个生命个体积极力量的发源地。

努力让自己成为值得孩子模仿、学习和尊重的对象,是很辛苦的,但这辛苦和幸福一样,是红星老师的一种生命状态。我们倡导教师的专业阅读,使其呈现出自发性、个性化的特点。阅读各类书籍让我和老师们深入地理解教育的理念;聆听窗外声音、参加高端培训学习,为老师们留下足够的想象空间和美好的期待,也让我们更加懂得教育,懂得孩子,更懂德育。

三、丰富而润泽的学生校园生活

校园文化中的道德凝聚、班级文化中的道德自律、节日文化中的道德濡染、仪式文化中的道德净化形成学校的德育日历、德育体系,构成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途径。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也是学生德育考量的最好载体。

以新教育实验“每月一事”活动理念为依托,立足于学生的身心特点,立足于学生一生有用的好习惯、好品质、好行为,构建成了学校成长月历主题框架。一月一主题,一月一节日,形成“月月快乐节,节节快乐月”的框架结构。将学校德育工作融入丰富而润泽的活动中,点亮教育生活。

以成长月历为评价基础,学生在活动中的点滴进步和发展都是我们最大的骄傲和最高的荣誉。每月一星,有学生自荐,班级推荐,学校考评相结合,每班一名,每月一选。那些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爱读书、关心同学、有爱心,在每月主题活动中表现突出,或是在某一方面取得了进步的学生,学校每月都为他们颁发“星光奖章”。同时,学校“群星璀璨”园地展出每月获奖学生的“星光故事”。

每年年终,我们都会评出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举办星光少年颁奖大典。结合“成长月历”“班级实践项目”的有效开展,进行“七星少年”的评选。如:爱读书的“文曲星”、服务他人的“勤巧星”、良好习惯的“小恒星”、科技创新的“启明星”……通过这些手段,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考核和全面评价,并以“红星奖状”的形式发给学生及家长手中,以达到挖掘学生闪光点,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有光发展的目标。

德育评价要做实、创新

○高绍科

学校德育,最终是要让学生形成道德意识,规范日常行为,养成良好习惯,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切入点,其重要性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但是,习惯教育需要从自身做起,要天天面对;还要从点滴做起,与事事相关。如果德育工作只是一味喊“高、大、全”的口号,就会出现“雷锋三月来,四月走”的尴尬局面。

实际上,现在社会上许多人在公德方面的表现令人担扰:为购物您争我抢,乱推乱挤;过马路横冲直撞,无视信号;在旅游景点乱刻乱画,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举止猥琐。更别说对于跌倒老人漠然处之,为区区小事出言不逊甚至动拳脚的现象了。这些现象,给我们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值得每一位教育者反思。

基于以上道德教育和管理的思路,我县德育工作以“以生为本,注重实效,寓教于乐,创新形式”为宗旨,从“礼仪”“勤俭”“卫生”“劳动”等行为习惯教育入手,从小事抓起,从细节抓起,创新机制,注重实效,不搞虚套。让学生学得会,学得到,学得好。比如,我们搞勤俭教育,不仅教育孩子不乱花一分钱,还要教育他们要合理消费;教育学生学习雷锋的助人精神,但还要教育学生首先要注意自身安全,等等。几年来,涌现了像育蕾小学、育红小学等一批德育特色学校,受到了中央文明委、国家教育部等上级肯定表彰,其经验被《中国德育报》、《河北教育》、河北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推广。

我县正在推广的育蕾小学《道德储蓄银行》德育模式,其“实”在于把学生生活、行为、学习习惯变成了详细的品行评价标准,其“新”在于以“存折”“品行超市”为载体,把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有机结合起来,把品行量化为学生可看见的具体数字。减分让学生知道自己错误,加分让学生看到个人进步。要做到不扣分,必须做到“不妨碍别人”,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要加分,就要关心集体、帮扶同学、承担责任,贡献班级。学校以此为抓手,德育目标明确具体,德育内容丰富新颖,德育评价实在有效。尤其对于德育困难生,把“不影响别人”做起点,从最基本的抓起,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解决了德育内容与学生实际层次脱节问题。

我县推进的育红小学“四五”德育工作模式,是一套融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多位一体的全员化、全方位、立体式育人平台。其“实”在于把德育融入到了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做到了时时抓、事事抓、处处抓,构建了“事事是德育、处处有德育、时时皆德育”德育工作新格局;其“新”在于把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实施四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德育内容互相独立又彼此衔接,德育形式互相结合又彼此补充,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体系。

总之,德育评价只有以教会学生做人做事为出发点,以养成为抓手,以具体评价载体为有力手段,才能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德育也只有把目标层次化、内容生活化、途径网络化、评价系统化,才能创新德育特色,从而为社会培养越来越多的懂礼貌、讲诚信、有文化、守纪律的公民。

猜你喜欢

品德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