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基于农业结构调整的视角

2016-11-14周靓雅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6年9期
关键词:播种面积单产农作物

金 涛,佴 军,周靓雅

(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 225009)



江苏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基于农业结构调整的视角

金涛,佴军,周靓雅

(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225009)

基于粮食产量计量模型,评估江苏省农业结构调整对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江苏省粮食生产自1998年以来所经历的一轮波动,主要来自于粮作比的调整。其间粮食生产北强南弱的空间分化,与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北扩南缩基本同步。粮食作物品种调整对粮食生产变化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未来江苏省粮食稳产的重点是建设好中北部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稳定粮作比。

粮食生产;农业结构调整;因素分解;江苏省

近年来,我国粮食呈现生产、库存和进口“三量齐增”状态,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实现粮食供求再平衡、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1]。如何转方式、调结构,从粮食生产研究角度,首先要理清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事实上,粮食产量直接由粮食统计单产和粮食播种面积确定。其中,影响粮食单产的主要途径又有两种,一是依赖科技进步和要素投入等提高作物单产;二是作物单产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粮食作物内部结构,挖掘作物间的“单产差”达到改变粮食统计单产的目的[2]。粮食播种面积又由粮作比和农作物播种面积构成,前者反映种植业生产结构,后者则是耕地面积和复种指数的综合结果;农作物播种面积扩大,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该地区农业生产功能较强,反之则表示该地区农业生产功能难敌非农产业,农业生产空间萎缩,仍属结构类因素。这样,与农业结构相关的三因素,即粮食内部品种配置、种植业中粮食作物与非粮作物、农业与非农产业,对农业空间和耕地用途的竞争,最终映射为粮食生产规模的变化。

1998年,我国粮食产量迎来20世纪最高丰产年,粮食过剩和农民卖粮难问题突出,粮食市场化进程加快。与此同时,以优化生产布局、提升产业质量为导向,我国全面开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粮食也开始了连续5年的减产和徘徊,2004年起,国家陆续推出了包括托市收购在内的一系列粮食生产保护政策,粮食又步入“十二连丰”的增产轨道。江苏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份之一,也是东南沿海地区所剩无几的粮食主产省。与国家农业政策背景相一致,也与国家粮食生产波动态势大体同步,1998年以来,江苏也经历了粮食产量的“高位—下跌—恢复增长”的一轮震荡过程,其间粮食生产南北空间分异强化[3]。在当前调结构去库存的背景下,从农业结构视角定量化讨论其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有助于综合把握好相关指标对粮食供给安全的影响。现有研究文献中,分因素、分作物解析各自对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多有报道[3-6],其中有研究重点关注粮食作物内部种植结构调整的影响效应[2],但从农业结构层面的综合观察和探讨还不多见。本文拟运用因素分解法,以江苏省1998年以来产量波动为观察时段,定量评估期间农业结构调整对粮食生产时空变化,即粮食生产的锐减与恢复增长、粮食生产强弱分化的地区差异形成,所起的作用及其作用程度,并由分解结果进一步探讨江苏省粮食生产调控方向。

1 方法和数据

1.1粮食产量的因素分解法

基于粮食作物品种的视角,区域粮食产量是该区各品种作物的单产水平与相应作物播种面积之积的累加。即:

(1)

(1)式中,ai和yi分别为粮食作物i的播种面积和单产,则粮食产量从t= 0到t的变化可以表示为:

(2)

粮食产量变化可以完全分解为生产力(分作物单产)贡献yeffect和面积贡献aeffect[7]。其中的生产力效应:

(3)

另外,基于粮食产量构成因素的视角,粮食产量又是粮食单产(Y)与粮食播种面积(A)的乘积,其中粮食播种面积(A)又是农作物播种面积(L)和粮作比(S)的乘积。

(4)

由(4)、(1)式得出(5)式:

(5)

即粮食单产(Y)是粮食各作物种植份额(ci)和各作物单产(yi)共同变化的结果。由(4)、(5)式,

(6)

由此,理论上粮食产量的构成因素从两因素扩展为四因素[8]。

ΔP=Pt-P0=Aeffect+Yeffect=(Leffect+Seffect)+(yeffect+ceffect)

(7)

根据粮食产量结构化分解思路,可直接测得(4)式中引起粮食产量变化的粮食播种面积的Aeffect和粮食单产的Yeffect,或粮食单产的Yeffect,以及农作物播种面积的Leffect和粮作比的Seffect的值[3,4]。

由于作物单产的yeffect和粮食作物内部结构的Ceffect共同构成粮食单产的Yeffect,所以,

(8)

由此,粮食产量的变化可以完全由作物单产因素以及三个结构类因素来解释。

1.2数据处理

江苏省及各地市的粮食及各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播种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数据均来自相应年份的《江苏农村统计年鉴》。在粮食作物品种配置上,稻谷和小麦是江苏省的骨干作物,2013年,这两个品种在粮食作物中的种植比例高达82.3%。本例在测算作物生产力效应中,将江苏省粮食作物品种按稻谷、小麦和其他三类计,其中,其他类粮食作物由粮食产量和粮食播种面积减去稻谷和小麦的产量及其播种面积所测得。为了尽可能排除因气候原因造成的粮食单产波动,各地因素分解研究所涉及到的年份,如1998年、2003年和2012年,均取粮食及主要作物产量与播种面积的3年(分别为1997—1999年、2002—2004年和2011—2013年)的平均值,由此测算3年平均的粮食单产及主要作物的单产。

2 结果分析

2.1江苏省粮食生产历时变化

(1)1998—2003年。江苏省粮食产量连续下行,5年间776.7万t的粮食减量,86.5%来自粮食播种面积的剧减,13.5%来自粮食单产的走低。按绝对值看,对粮食减产的四因子作用秩序:Seffect>yeffect>Leffect>ceffect(表1)。2001年加入WTO,市场取向的农业改革加快,粮作比从1998年的73.8%到2003年骤降为60.7%,农作物种植面积从805.8万hm2降至768.1万hm2,对粮食产量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71.2%和-15.3%,可见粮作比下调为产量急跌的主要因子。粮食分品种上,1998—2003年,大豆外的所有粮食作物面积均有下调,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薯类等的粮食面积占比,从1998年的39.9%、38.9%、8.0%、3.7%、2.7%,至2003年,分别调为39.5%、34.8%、9.7%、5.2%和2.9%,小麦占粮比减幅最大,水稻稳中有降,玉米及谷物外粗粮的占比相对上升。相对高产的水稻、玉米的占粮比相对稳定,有助于提高统计单产水平,进而对总产有正贡献(4.4%),虽影响效应较弱,却是当期唯一增产因素。作物单产,由于自然灾害等原因,对粮食产量变化的作用达到-17.9%。

表1 江苏省粮食生产变化的因素贡献量分解(1998—2013) 单位:万t

(2)2003—2012年,粮食产量开始进入恢复增长轨道,10年间有631.8万t的粮食增量,86.5%来自粮食播种面积的扩增,13.5%来自粮食单产的上升。四因子秩序上,也仍是Seffect>yeffect>Leffect>ceffec(表1),但影响方向与前5年正好相反。受国家粮食生产支持政策激励,2006年起,江苏省的粮作比回调并稳定在69%~70%之间,对增产量的贡献达71.2%,虽耕地面积为下降趋势,农作物播种面积仍稳中有升,对粮食增产的贡献达15.2%。粮食作物内部,水稻、小麦等细粮品种的占粮比分别回调至42.3%和40.0%,以小麦扩增最明显,小麦平均单产水平远低于水稻、玉米,粮食品种结构变化对粮食总产变化有负影响(-29.6%)。作物单产对总产增量的贡献率为43.1%。

(3)1998—2012年。纵观这一轮的粮食产量波动,粮食播种面积变化的减产效应,总体高于粮食单产上升的增产效应,所以,后期虽经10多年的连年增产,江苏省粮食总产仍未恢复到1998年前后的历史高位。在粮食产量构成四因素中,粮作比下调仍是江苏粮食总体减产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收缩,对粮食减产的影响也非常显著。粮食作物品种配置变化,即通过挖掘作物“单产差”来实现粮食单产提升,虽显著低于作物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但影响也不可忽视(表1)。

2.2江苏省粮食生产空间分化

2.2.1粮食生产变化的空间差异

在1998年以来的粮食产量波动中,全省粮食生产的空间反向态势进一步强化。13个地市中,苏南5市及苏中的南通均为减产市,以苏州、无锡、南京减产规模最大;苏北5市及苏中的扬州、泰州均为增产市,增产规模以盐城、淮安最高。进一步观察各地粮食减/增产的主导因素:(1)减产地区:造成苏锡常和镇江粮食减产的首位因素是农作物播种面积下降,即耕地面积下降和复种下调的共同结果,南通减产则是粮作比下降,南京的减产,主要来自粮作比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的双双下降,两因素减产效应基本相当。(2)增产地区:泰州、扬州和宿迁更多地依赖作物单产促总产,徐州更多依赖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扩增,而增产规模最大的连云港、淮安和盐城3市,主要依赖于播种面积和作物单产两因素的叠加效应(表2)。

表2 江苏省各地粮食生产变化的因素分解(1998—2012) 单位:万t

2.2.2粮食生产影响因素的空间差异

(1)农作物播种面积效应(Leffect)。在人口稠密的经济发达地区,农作物播种面积变化,某种程度上是种植业生产功能强弱变化的反映。江苏省粮食减产6市的因素效应值均为负,增产7市则均为正(表2),这意味着江苏粮食生产的空间分化与这一因素关联最大。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南部地区普遍经历人增地减、耕地复种指数下调的过程,而耕地资源相对丰富的中北部地区,通过强化农田基本建设和农机化耕作,农作物播种面积普遍得以扩增。

(2)种植结构效应(Seffect)。除淮安、盐城、连云港和扬州等粮食增产的4市为正效应,其余均为负效应(表2)。负效应意味着耕地“去粮化”趋势,即使国家粮食促产政策支持下,粮食作物与非粮作物在耕地用途的竞争中仍不具优势。这些地市的粮作比下调,或因接近城镇密集区,市场对果蔬园艺作物需求大,如苏南各市;或因水土禀赋缺乏粮食生产比较优势,如徐州、南通和宿迁。

(3)粮食作物内部结构效应(ceffect)。虽对粮产变化的影响较小,但对粮食生产空间分化仍起到一定作用。传统稻作区,因调减水稻种植比重,进而拉低粮食统计单产水平,并对总产有负贡献。相反,沿海各地市,普遍有稻麦主粮替代较为低产的传统杂粮,在盐城和连云港,这一粮食内部结构效应值超过了种植结构效应值(表2)。

(4)作物生产力效应(yeffect)。全省13地市作物单产普遍提升,增产效应中北部地区更为明显。其中,扬州、泰州、南通等苏中三市以及苏北宿迁,作物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起绝对主导作用(表2)。苏南等地,由于单产基数高,且粮食生产从追求高产向优质、高产、安全并重转变,这一效应相对弱化。

3 结论与讨论

3.1结论

(1)1998—2012年,江苏粮食产量在波动中有所下降,原因是粮食播种面积总体收缩的减产效应高于粮食单产提升的增产效应。在这一轮波动中,粮食产量的增与减,与粮作比的升与降、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扩与缩基本同步,而粮食作物内部结构变化则对产量的起落稍有缓冲影响。当然,粮作比的调整为期间江苏粮食总产变动的首位影响因素。

(2)1998—2012年,江苏粮食生产北强南弱的空间分化态势明显。苏锡常等苏南地区粮食生产萎缩,主要源自非农产业和非粮种植业对耕地用途的竞争优势,甚至粮食作物内部,传统优势品种水稻的种植也略有弱化。耕地资源较为丰富的中北部地区,粮食增产强烈依赖于农作物面积扩增和作物单产的强化,辅以粮作比的稳定和稻麦等主粮品种配置比例的调高。

(3)江苏省非农经济发达,城镇密集,一旦农业市场开放度加强,耕地的非粮化和非农化的倾向明显,由此粮食产量锐减。但如果粮食生产激励措施到位,粮食生产能力也能够逐步恢复,虽然恢复期较长,且产量恢复主要依赖于中北部地区。

3.2政策讨论

近年来,江苏省粮食连年增产,粮食仓容紧张。2015年的夏收和秋收之后,无论是苏中、苏北粮食主产区,还是苏南粮食主销区,粮仓库存均达历史新高;2016年初,全省最大的粮食交易市场拍卖的还是2013年和2014年收储的粮食[9]。虽然稻麦压库严重,但由于国内外粮价倒挂,江苏谷物与谷物粉仍呈净进口状态。在主粮促产政策激励下,稻麦口粮作物不断挤占大豆等粗杂粮作物面积,江苏每年进口的大豆达450万t以上。由此,江苏省下一步的粮食政策是降低粮食生产成本,适当调减当期粮食产量。从粮食增产政策转为结构调整和转产政策,为避免盲目调结构导致粮食生产的大起大落,需要理清粮食产量构成因素的可能趋势和调控方向。

(1)非结构类的作物单产。为追求农业高产,江苏省化肥施用量长期超过合理水平,2013年,江苏单位种植面积的化肥使用量高达425.4 kg/hm2,远超过发达国家确定化肥施用强度不超过225 kg/hm2的上限。欧盟许多国家在1990年代实施化肥减量化等环境项目以后,作物单产呈停滞趋势[10]。鉴于欧盟经验证据,且农业部提出到2020年化肥、农药零增长的行动计划,以及江苏稻麦单产水平已居全国前列的现况,未来江苏作物单产促总产的空间已非常有限。

(2)粮食作物内部结构调整。在1998—2003年的粮食市场放开期,从分品种种植面积及其占粮比的稳定程度上,江苏省的玉米和粗杂粮相对高于稻谷和小麦,而主粮中的稻谷又高于小麦。由此,水稻和饲料用途较大的粗杂粮品种,尤其是低产优质高蛋白的豆类作物,在江苏省可能有一定市场潜力。前者是江苏省传统优势作物,品种上有竞争优势;后者如豆类不仅有助于满足城乡居民食物质量需求,其种植还有降低成本、培肥地力和保护环境的作用,且其加工副产品是蛋白质饲料的主要来源。扩大和加强豆类作物的种植,也有助于缓解江苏省口粮产能过剩、而饲料粮极度亏缺的结构性偏差矛盾,由此可能会拉低粮食统计单产水平,但对粮食总产的负作用应有限。豆类作物的轮作换茬,或与谷类作物的间、混、套种,也可以稳定粮食在内的农作物播种面积。

(3)农作物播种面积。这是中北部地区粮食生产恢复增长的重要因素,耕地面积的相对稳定,农业机械对人力的替代,以及农业化学品的高强度投入等,为农作物播种面积扩增提供了条件。化肥零增长行动方案下,化学肥料减量化或被有机肥替代,耕地地力受限制,复种指数将难以上调,农作物播种面积甚至有可能减少。虽可能转为减产因素,但这种调整仍将有利于粮食生产能力的维持和提升,符合当前“藏粮于地”的粮食安全保障要求。

(4)种植结构调整。作为江苏省粮食产量的首要调控因子,粮作比的历史最低点是2003年的60.7%,2006年以来稳定在70%左右。考虑到作物单产、粮食内部品种配置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等因素对未来总产支持作用有限,甚至有削弱趋势,为避免粮食产量锐减,未来要着力保持粮作比的相对稳定,尽量维持在65%以上,不宜大幅安排粮田转产。为此,在江苏中北部地区要划定并建设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确保粮食主产区粮农的持续增收。◇

[1]李慧.粮食如何“去库存调结构”[N].光明日报,2016-01-14.

[2]朱晶,李天祥,朱珏.江苏省粮食增产的贡献因素分解与测算(2004-2013年)—基于粮食内部种植结构调整的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2015,29(3):11-16.

[3]金涛,陶凯俐.江苏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耕地利用因素分解[J].资源科学,2013,35(4):758-763.

[4]金涛.中国粮食生产时空变化及其耕地利用效应[J].自然资源学报,2014,29(6):911-919.

[5]刘玉,高秉博,潘瑜春,等.基于 LMDI 模型的中国粮食产量变化及作物构成分解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4,29(10):1709-1720.

[6]刘忠,黄峰,李保国.2003-2011年中国粮食增产的贡献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3,29(23):1-8.

[7]金涛,张淼,陆建飞.江苏省粮食单产空间差异的因素分解[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4,30(5):48-53.

[8]金涛,钱俊熹,黄丽艳,等.我国粮食台阶增长的构成因素分解[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37(3):476-482.

[9]朱新法.江苏积极探索化解粮食爆仓难题[N].新华日报,2016-01-15.

[10]Finger R.Evidence of slowing yield growth-The example of Swiss cereal yields[J].Food Policy,2010,35:175-182.

(责任编辑李燕妮)

Grain Production Change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Perspective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al Adjustment

JIN Tao,NAI Jun,ZHOU Jing-ya

(Agriculture Collage of 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225009,China)

The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structural changes were assessed on grain output vari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based on grain production computation model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luctuation of grain output during the period of 1998-2012 was largely caused by the varying grain cropping share of total sown area.Meanwhile,the north Jiangsu has experienced grain output growth accompanied by the expanding sown area but the south was the reverse.The influence of composition changes in grain crops could also not be neglected.Thus grain production in Jiangsu production would only be sustained through grain cropping functional regionalization in the middle and north Jiangsu province,and therefore maintaining the stable share of grain crops on the whole.

grain production;agricultural structure adjustment;factors decomposition;Jiangsu province

扬州大学苏中发展研究院开放课题(项目编号:szfz201515)。

金涛(1969—),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农业发展。

猜你喜欢

播种面积单产农作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土库曼斯坦土豆播种面积创纪录
2021年俄罗斯油籽播种面积或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农大农企联手创山西小麦最高单产新纪录
油菜“不务正业”,单产3.4吨
单产948.48千克!“金种子”迸发大能量
我国玉米单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