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6-11-14王芳芳赖珊陈艳艳

关键词:心理护理脑血管康复

王芳芳 赖珊 陈艳艳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测评结果都得到了显著提高,≤45患者焦虑程度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血管患者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其预后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

【关键词】心理护理;脑血管;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06..02

脑局部血液循环受阻造成了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也俗称为“中风”[1]。肢体瘫痪或者突然意识出现障碍是患者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该病死亡率非常高、即使抢救及时而幸免死亡也会给患者留下后遗症[2]。脑血管意外对患者的健康长寿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据有关报道,我国因脑血管意外而死亡的人数比因心血管疾病与癌症死亡的人数还高,居致残、致死疾病中的第一位[3]。所以,对脑血管意外患者实施预防以及预后心理护理意义重大。我院选取10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0~82岁,平均年龄(60±23)岁;观察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61±2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重点心理护理。具体的护理内容包括:①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起初都会因自己患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而感到焦躁不安。之后又寄希望于医生,希望可以通过高昂的药物以及医生精湛的技术操作而让其病情快速好转[3]。所以,当患者经过一段时期的治疗之后,看到疗效提高得不明显,就会产生忧郁疑惑、焦躁的心情。甚至有些患者会通过自杀来让自己以及家庭得到解脱。面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注意耐心开导,要多安慰,多鼓励,帮助其消除抑郁情绪、消除焦虑以及恐惧心理,嘱咐患者家属多与患者沟通,对患者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多关心与爱护患者,要让患者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主治医生的治疗以及护理工作,这样可以让疗效得到显著提高。护理人员要对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要热情耐心地与其进行交谈,在交谈过程中注意保护他们需要被尊重的心理,注意多使用尊敬的称呼,并通过自身的表情以及行为影响患者,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以及心理状态。②加强宣传:让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让患者知道吸烟喝酒对健康将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而且情绪不稳定,如大怒、思虑过度、忧郁或者狂喜也会对患者的病情造成影响,此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情,尽量让其心情处于平稳状态[4]。要对患者的膳食进行合理安排,嘱咐其注意少食用辛辣、富含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多食用蔬菜以及水果等助消化的食物,保证患者的营养。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多向患者讲解医学常识,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主治医生对其实施针灸以及理疗的治疗方式,还要尽自己的努力多耐心的进行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对患者进行评分,手术前由专人跟患者进行交谈,观察其焦虑程度并进行评分;如果总分>29分则表示严重焦虑;>21分则表示明显焦虑;>14分则表示焦虑;>7分则表示可能焦虑;≦7分则表示无焦虑。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焦虑程度与年龄关系对比

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焦虑状况发生,不同年龄焦虑程度不同,≦45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对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实施心理康复护理,可以增强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让患者积极接受治疗,极大的推动了护理质量的提高。可以让患者与护理人员的关系得到加强,形成了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鼓励、以及互帮互助的友好关系,缩短了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距离,使护理工作可以有效的开展并且让患者的心理以及生活上的问题得以及时的解决。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精神[5]。患者不再有恐惧、焦虑急躁心理,取而代之的是对战胜疾病的坚定信念,让患者主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动保持稳定的情绪,因而预后质量以及临床疗效得以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在对老年脑血管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辅以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黄梅花,谢玉娥,古艳红,等.心理护理对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预后的影响[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05(7):1829-1830.

[2] 彭婷香,朱 婵.护理干预对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5(10):358.

[3] 张玉倩,徐锡春.老年脑血管 意外病恢复期的社区心理护理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173-174.

[4] 黄晓青.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3,35(5):763-765.

[5] 张荣艳,周如敏.老年脑血管病便秘患者108例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3,34(34):7308-7309.

本文编辑:王 琦

猜你喜欢

心理护理脑血管康复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饮食和心理辅导在肝胆护理中的综合应用探究
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尼麦角林注射液治疗脑血管功能不全观察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康复治疗对周围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