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6-11-14张洪薛蕾王付川
张洪 薛蕾 王付川
【摘要】目的 探究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并分析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82例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被确诊,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的冠心病患者157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血生化、超敏C反应蛋白、血常规等检查。采用Gensini法对冠脉病变积分进行计算。结果 两组血小板压积和血小板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脉病变积分和超敏C反应蛋白是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的相关因素。结论 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降低,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上升,造成血小板平均体积上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脉病变积分及超敏C反应蛋白有关。
【关键词】血小板平均体积;冠心病;超敏反应蛋白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06.0.02
Changes of platelet mean volume and related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ZHANG Hong, XUE Lei, WANG Fu-chuan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Nanya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Henan Nanyang 473000,China)
血小板活性状态与冠心病转归有着密切联系,血小板的活性,由血小板体积决定[1]。血小板平均体积增大,含有较多的致密颗粒,具备较强的活性,增加了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有研究提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血小板平均体积增加。现选取均被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究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变化和相关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382例(观察组)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被确诊,及同期排除冠心病患者157例(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263例,女119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65.43±9.41)岁。经临床症状、化验检查、冠状造影、心电图检查,所有患者均被确诊。对照组男94例,女63例,年龄46~78岁,平均年龄(66.51±8.47)岁。研究前两周内服用抗血小板、抗凝、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风湿性疾病、外瓣膜性心脏病、感染性疾病、心肌病、恶性肿瘤者均被排除,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入院后未服用抗血小板等药物或次日清晨空腹下实施血小板功能检查,取患者次日清晨空腹血标本对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测定。取2 mL抗凝血,采用血球计数仪(日本希森美康,型号:XS-800I)对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进行测定。取2 mL非抗凝血,采用QUICKREAD分析仪(中国深圳国赛公司生产)及免疫比浊法对超敏C反应蛋白进行测定。取2 mL非抗凝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生化指标进行测定。采用Gensini法对冠脉病变积分进行测定,由两名医生完成,取均值。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计数等血小板功能参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血小板功能参数对比
观察组的血小板压积和血小板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体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多元回归分析
把血小板平均体积作为因变量,白细胞、肌酐、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性别、年龄、吸烟史、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冠脉病积分作为自变量,实施多元回归分析。经多元回归分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脉病变积分和超敏C反应蛋白是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因素。
3 讨 论
血小板活化状态与血小板大小有着密切联系,血小板平均体积作为一个参数可反映血小板活性[2]。血小板平均体积增加,容易引发心肌梗死及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危险度和吸烟、肥胖类似[3]。冠心病患者病情加重的情况下,提高了血小板活性,本研究中,观察组血小板平均体积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活性上升。
经多元回归分析,血小板平均体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及冠脉病变积分有关。其中冠脉病变积分能够展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研究指出,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关键影响因素是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因本研究未对冠心病患者分组,这一结论有待证实。
动脉血栓事件发生过程中,C反应蛋白、血小板起到重要作用[4]。两者紧密联系,又相互影响。C反应蛋白的可逆性有助于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及聚集[5]。动脉血栓事件中的C反应蛋白能够被血小板激活。本研究中结果发现,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小板平均体积呈相关性,表明冠心病发病期间,C反应蛋白和血小板相互联系。
综上所述,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平均体积上升,血小板分布宽度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及冠脉病变积分是造成血小板平均体积上升的相关因素。
参考文献
[1] 许文亮,丁华民,杨 璇,等.老年冠心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1):42-45.
[2] 贾秋蕾,孟 豪,胡元会,等.老老年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相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14,12(12):1082-1086.
[3] 郑 磊,王凌燕.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心病的关系[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19(6):1027-1030.
[4] 任 洁,马 宾,王明霞,等.血小板参数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性研究[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6(6):714-716.
[5] 艾 力,赵宇新,曾玲丽,等.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冠状动脉SYNTAX评分相关性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5,23(3):295-298.
本文编辑:刘帅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