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枯萎病的显微镜检识别与综合防治
2016-11-12王迪轩夏妹王佐林
王迪轩++夏妹++王佐林
辣椒枯萎病又称萎蔫病(图1),是一种维管束病害,一般从花果期表现症状至枯死历时15~30天。今年5~6月笔者对赫山区团洲蔬菜基地、八字哨镇风顺蔬菜合作社、泉交河镇三益有机蔬菜合作社等地,从辣椒苗期至开花坐果期进行连续跟踪调查,发现该病发生严重,个别毁种,症状表现多样,先后通过保湿培养和病原镜检,确诊为枯萎病。现将该病的田间表现及综合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1. 发病症状
全株性病害,主要在幼苗期(图2、图3)或开花坐果期发生(图4),为害根部或根颈处(图5)。
发病初期,与地面接触的茎基部皮层出现水浸状腐烂(图6),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嫩芽和嫩叶生长缓慢,色泽暗。有时症状只在一侧发展,形成条状坏死区(图7),后期全株枯死。
地下根系发病,呈水浸状软腐,病根出现腐烂(图8),髓部变为暗褐色或略带紫红色,茎基部近地面3厘米左右整段干腐(图9、图10),或半边出现纵向枯死的条斑。湿度大时或保湿培养后病部常产生白色或蓝绿色霉状物(图11、图12)。后期病株侧根很少,容易拔起。折断茎秆可见根颈部维管束变褐(图13),外部也常呈褐色。根系呈水浸状软腐,皮层极易剥落,木质部变成暗褐色至煤烟色。
2. 病原
称尖镰孢菌辣椒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图14)分枝,产孢细胞单瓶梗具分枝。大型分生孢子(图15),镰刀形至刀形,通常顶端细胞呈钩状,基部有足细胞2~5分隔,以3分隔为主,大小为25.5~50.0微米×2.0~6.0微米;小型分生孢子(图16)多为单细胞,卵圆形至椭圆形,大小为4.0~7.6微米×1.5~2.0微米;厚垣孢子单细胞,近圆形。小分生孢子数量多,大分生孢子数量很少。厚垣孢子淡黄色,间生或顶生,偶尔串生,球形或椭圆形,壁光滑。
3. 发病规律及传播途径
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通过灌溉水传播,从茎基部或根部的伤口、根毛侵入,致使叶片枯萎,田间积水,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重。
病菌发育适温24~28℃,最高37℃,最低17℃。在适宜条件下,发病后15天即有死株出现,潮湿特别是雨后积水条件下发病重。夏季阴雨天发病偏重,雨后晴天病情发展迅速。连作地、排水不良、施用未腐熟有机肥、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重。
4. 综合防治
①农业防治。用无病土育苗,选用3年以上没有种过茄科蔬菜的地做苗床;若用旧床,应换土或进行土壤消毒,可在7月份高温季节,将床土深翻后灌水,覆盖地膜暴晒40天;与其他作物轮作;田间要求排水良好,避免田间过湿或雨后积水;出现病株时应及时拔除。
②生物防治。发病期间每亩可用10亿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00~300克制剂,或0.5%氨基寡糖素水剂400~600倍液,或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或0.3%多氧霉素水剂80~100倍液等灌根。也可在定植时用生根菌剂蘸根:激抗菌968苗宝1000倍液,蘸湿浸透即可。
③种子与苗床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洗净后催芽或晾干后播种。苗床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平方米苗床用药10克,拌细土撒施。育苗用的营养土在堆制时用100倍的甲醛喷淋,并密封堆放,营养土使用前可用99%恶霉灵原粉3000~4000倍液喷淋。
④土壤消毒。结合整地,全田撒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2千克/亩+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5千克/亩+ 60%五氯硝基苯粉剂3~5千克/亩,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5千克/亩+70%敌磺钠可溶性粉剂3~5千克/亩,拌土撒施,而后结合整地混入土中,进行土壤消毒灭菌。定植前两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300~4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灌根或对移栽穴喷药。
⑤药剂防治。
药剂蘸根:定植时先把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配成1500倍液,取15千克药液放入长方形大容器中,再把穴盘整个浸入药液中蘸湿即可。也可用70%敌磺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9%锌·柠·络氨铜水剂600倍液浸根10~15分钟后移栽。
药剂喷雾:发病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2000倍液,或50%抗枯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或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倍液等喷雾,连续喷2~3次。
药剂灌穴:田间发现病株后应及时拔除,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10%混合氨基酸铜水剂200倍液,或5%水杨菌胺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或68%恶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等灌根,每株50~100毫升,视病情隔5~10天灌1次,连续灌3次。
也可选用以下配方药灌穴:2.5%咯菌腈悬浮剂1200倍液+ 40%多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700倍液+70%恶霉灵1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 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作者联系地址: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青年路295号蔬菜局 邮编:41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