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课堂提问方式的改进

2016-11-12宋晓英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一题英语课堂思维

宋晓英

摘 要本文从提问方式出发,探讨了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改进提问方式,即一题多问、选择合适的回答对象、激发学生思维、避免不当的提问方式,从而实现英语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提问方式 有效 英语教学

美国学者汤姆林森指出,有的教学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她说,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的指导方法能“使每个学生都以一种适宜的节奏参与到学习中去,而学生面对的知识的难度也都能适合于每个人的不同程度,还能让学生在已获得的知识基础之上有所进步,其所使用的方法也会让学生觉得兴味盎然”。如同教学需要因材施教,恰当的提问方式亦是如此,要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聆听问题、思考问题并尝到正确回答问题的喜悦。笔者结合英语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改进初中英语课堂的提问方式。

一、一题多问

英语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同一个问题随着人称、时态的变化可以提问多次。比如在做日常对话时,教师问学生A,How do you go to school? 然后教师问学生B,How does A go to school? 此处虽然是同一个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对于How回答的方式方法,但通过“一题多问”的形式,可以锻炼学生听和说的能力。

在英语课堂中,由于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学生的参与度通常比较高,但在两人对话或小组合作这样的环节,学生往往会沉浸在自己的准备中,很少去聆听发言者的内容,这样会造成课堂纪律的混乱,也会使课堂效率大大降低。而采用“一题多问”的提问方式,无疑解决了这一问题。比如在进行My favourite food教学中,学生四人一组进行自由对话,可以请其他组的学生回答What's A's favourite food? 该学生回答完毕后,不马上评价,请另外一个学生回答是否同意这个答案,如果同意,请他复述A's favourite food;如果不同意,那么请他回答他所听到的A' favourite food 是什么。

通过“一题多问”的提问方式,使学生学会倾听发言者,尊重发言者,在学科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融入德育,同时也提高学生课堂注意力,对于维护良好的课堂纪律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当然,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听力,并且通过对人称的转变,使学生在每日课堂回答中不断操练第三人称的使用,避免第三人称谓语的错误使用。

二、选择合适的回答对象

教师首先要对班级内每个学生处于什么层次了然于胸,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或者同一个问题由不同的学生来解释、评价、复述。比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类似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之类的问题,可以请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来回答,因为此类概括性的问题对于学生英语能力方面的要求较高,如果随意点名,很多学生根本无法应对,此时不妨将机会先让给基础较好的学生,然后再请中等生进行复述,如果他们能很好地进行复述,或者将大概意思表达清楚了,说明他们理解了教学内容。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要求他们复述可能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该如何提问呢?很显然,教师是不能放弃这些学生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因此,面对英语基础最薄弱的学生,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重复该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复述,当然复述的内容也来自于简单的问题,可以是一个音标的读音复述,可以是一个词组的复述,也可以是一个一般疑问句的答案复述,对于这类学生,教师的提问可以遵循“分层递进问题”,从最简单的问题复述入手,慢慢递进。

当教师抛出一个问题,班级里有90%的学生能举手回答时,这个问题的回答对象就不应该是英语优秀的学生,而应选取中等偏下的学生进行回答,请更好的学生来评价,然后请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复述。这样的话,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兼顾到了各个层次的学生,将每一个层次的学生能力都发挥到最好,也使所有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学会聆听,学会发言。应相信基础最薄弱的学生当前阶段虽然只是在复述答案,但这也是一种积极的复述,因为有的信息能通过积极的复述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容易获得老师的肯定,增强自信心,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如同苏霍姆林斯基所言,“这种靠着自己的努力完成作业的欢乐,乃是人的自尊感的源泉”。

三、以激发学生思维为主

传统的提问方式通常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思考或讨论后回答,然后结束。笔者认为这种形式的提问显然有点单一,而且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一定的局限性。当今时代,我们一直在追求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对于学生创新思维是有一定要求的,学生不再只是学习僵化的知识,他们必须要学会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凸显学生的个性及独到见解。

在教授牛津英语六年级(上)Different Jobs这一课文时,针对不同的职业,教师往往会设计这样一个问题:Do you want to be a teacher/a doctor/a cook...? Why?教师会请一个学生回答为什么想要成为医生,请另一个学生回答为什么想要成为厨师,从课堂进程来看,这样看似很顺利,举手回答的学生也很多,因为书本上针对每一种职业都会有一个对应的原因。但这样的提问显然不能满足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在设计该问题时,教师可以适当转换一下提问方式,还是这个问题,教师请一个学生回答为什么想要成为医生,请第二、第三、第四,乃至更多的学生回答同一个问题。可能的话,可以在这样的环节引入竞赛机制,比如回答理由最多的小组获胜,当然明显错误的理由必须由教师指出,以此类推,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可以提高英语听说能力。

有些教师会认为初中生英语基础本身不是很好,这样做纯属浪费时间。事实恰恰相反,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方位地思考,并学会用英语进行表达。通过学生思维的碰撞,使知识不再是静止的学问,而是学生脑力劳动的体现。教师应树立正确的观念,引导学生不以获取知识为学习的最终目的,而应视其为一种手段。所以,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这种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为主的提问方式,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说,敢于说,这也是初中生英语学习中必须掌握的一个重要技能。

四、避免不当的提问方式

1.向全体学生提问

向全体学生提问会让教师在课堂上节约时间,但这样的提问无疑会让很多学生滥竽充数,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只有一小部分学生在思考,而大多数学生只是在随大流。这也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养成学生疲于思考或懒于思考的不良学习习惯。

2.以抢答题的方式提问

以抢答题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可能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也不是长久之计。因为抢答其实靠的是学生的智慧与反应,就算是一个全部是优等生的班级,面对抢答,也会出现参差不齐的水平。反应快的学生可能得到的回答机会多,受到的赞扬也多,而一些中等生或者英语基础本身薄弱的学生只能成为陪衬。

3.口头禅式提问

教师因日复一日的教学,很容易形成固定的教学风格,自然也免不了产生一些口头禅。但如果课堂教学中使用过多的口头禅式的问题,则会大大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常见的类似提问有:Do you agree? Do you think so? Is he/she right?...这些问题不仅在形式上显得单一,而且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机会。

在短短的四十分钟英语课堂内,抓住一切契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接受英语知识并学会应用,是每一位教师都希望做到的。改进课堂提问方式,虽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其中蕴含着大量的幕后工作,教师需要在备课时针对不同的问题想到不同的提问对象,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唐娜·沃克·泰勒斯通著.如何策略地教学[M].王漠琳,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2] 葛文山.做最好的英语老师[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

[3] 苏霍姆林斯基著.给教师的建议[M].周蕖,王义高,刘启娴,等,译.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一题英语课堂思维
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的应用研究
我的英语课堂经历
基于一题多解构建知识体系
英语课堂中语用学委婉语的使用研究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一道练习题中的一题多解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英语课堂常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