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磨—合作—反思”课堂观察范式的构建

2016-11-12韩益钧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观察者研磨量表

韩益钧

摘 要文章按照课前、课中和课后的顺序提出构建“研磨-合作-反思”课堂观察范式的基本方法,以期改善教学方式,提高“共同体”进行课堂观察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堂观察 研磨 合作 反思 范式

课堂观察是指观察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课堂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与研究的专业活动。专业的课堂观察不同于一般的“听评课”,它是一种行为系统,有着较为复杂的课前、课中和课后工作流程,指向于教学方式的改善,需要在专业引领者指引下开展常态化的实践研究。笔者有机会经常参与高中生物课堂的观察,并与多个学校的教师构成“共同体”,在实践中逐步确立了“研磨-合作-反思”的课堂观察范式。

一、课前构建课堂观察框架,共同研磨教学内容与观察量表

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在课前以会议形式对课堂观察做整体规划,在充分商讨的基础之上形成具体的教学和观察预案,这样的合作商讨越充分,研磨过程越具体,观察者就越能在课堂观察中收集到更详实的资料。

1.从四个维度构建课堂观察框架

解构课堂是实施课堂观察的前提,在实践中应从四个维度构建课堂观察框架(见图1)。以“学生学习”为例,可以从“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等五个视角分解观察任务、制作观察量表,分别考量学生学习准备情况、课堂倾听专注度、师生及生生互动学习效果、自主学习质量和学习达成度。

学生学习维度主要关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能否积极参与、自主建构,考量学生学习方式与学习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教学维度主要关注教师作为学习引导者的定位是否准确,考量教师教学方式、行为的适切性。课程性质维度是指教学的内容、资源及目标,它是课堂教学的载体。课堂文化维度主要关注教学能否体现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考量的是课堂氛围的民主、和谐与开放程度。在这四个维度中,学生学习是中心,课程性质是载体,教师教学是关键,课堂文化是基础,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图1箭头所示。

2.在问题驱动下研磨教学设计和观察量表

在备课时,教学内容的呈现、情境的设置、流程的优化以及教学法的选择等都需要重点研磨。实践中,我们一般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组织“磨课”,该过程复杂琐碎,但充满了智慧的碰撞和思想的交流,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良机。一般先听取被观察者说课或微型课展示,再以问题的解决为驱动,进行深入的研讨与创新,充分集中组内成员的智慧,发挥专家型教师的引领作用,反复推敲磨合,以期将教学预案设计得更加合理有效。在日后的课堂观察中,通过轮流执教的方式边改进边实践,对照问题的落实合作观察、共同反思。

观察量表的研磨是另一个重要环节,量表要全面、具体地反映四个维度下各观察任务的客观情况。量表的制定既要考虑每个观察任务的合理分布,还要结合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课例进行分析,充分考虑授课教师的体会与反思。备课组在拿出初稿后要经过充分的研磨,在反复的试验中逐步完善。表1是以学生学习维度的“自主”视角为例,以问题驱动模式制作的观察量表,观察者可在记录一栏中填写数量、态度、行为等内容。

二、课中优选课堂观察位置,多维度共同记录教学行为

1.根据观察目标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

每次观察前要先确定合作观察的伙伴,熟悉各层次学生的分布,再根据观察目标和感兴趣的问题确定观察位置、分工合作。如图2,若只有一人听课可选择①或②位置,若有两人听课则可选择①④或②③位置,若有三人听课则可选择①④⑥或②③⑤位置,随着听课人数的增加,观察者可依此类推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总体来说,观察位置的确定既要便于观察教师,也要便于观察学生,注意前后结合、点面结合,根据需要还可以在教室后方用摄录设备进行现场记录,或在录播室开展活动,以备团队共同分析,也可以作为教师自我观察、反思的资料。

2.从四个维度定量定性记录教学过程

根据观察者人数,在实践中往往按照“一人多责”或“多人多责”的方式进行合作观察与记录,参与观察人数充足时,宜采取一人重点关注一个维度兼顾其他维度的方式,若参与观察人数不足,也可一人同时观察多个维度,但不论参与观察的人数多少都要对四个维度进行有效观察。在记录教学行为时一般采用定性与定量协同记录的方式,如观察学生学习状态时可在“兴趣浓厚”、“专注”、“讨论”、“倾听”、“走神”、“做小动作”、“同桌讲话”等词语中定性选用,而在统计“提问人次”、“活动次数”、“自主学习时间”等活动时,一般用数据定量记录。

3.构建四维评价坐标图综合分析教学行为

专业的课堂观察需要对一节课进行较为全面的认识和评价。笔者根据课堂观察的四维框架设计了坐标图(见图3),观察者可以针对课堂教学中四个维度的二十个视角进行定量记录,便于教者自我纠正,也便于对同一个观察对象进行跟踪分析与比对,从而促进教者本身的专业反思,提升对课堂教学的元认知水平。从图3可见,在本节课教学中,学生注重倾听,教师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情境呈现有效,教学目标和内容科学,但在学生的学习准备、自主学习的效率、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新颖程度和个性化特质等方面还有明显的提升空间。

三、课后多方平等对话,共同分析、反思与提升

课堂观察后的分析与反思同样需要团队合作,教师借助于课堂观察共同体开展有效的专业对话是关键。以课后会议和师师、师生交流的形式构建平等对话平台,这种对话既需要权威的引导也需要普通教师的积极参与,既需要师师研讨也需要师生沟通,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只有平等真实地交流,近距离感受学生的学习体会,才算是全面、客观地获取了观察信息,也才能真正地发现问题、寻求改善。

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全面掌握课堂观察的相关信息后,就要及时进行专业的分析与反思,观察共同体的反思不完全在于评价教学本身,也不是面向过去,而是着眼改进未来的课堂教学,求同存异、尊重多元。因此,这样需要重点反思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有没有成为教学真正的中心?学生自主学习有哪些平台?有效性如何?师生、生生互动是否真实有效?学生的参与率与参与度如何?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没有获得相应的发展?二是教师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课程性质?三是课堂文化是否民主和谐?这样的反思是互惠的,是共同体内所有成员获得发展与提升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沈毅,崔允漷.课堂观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吴举宏.构建专业化的课堂观测范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8).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观察者研磨量表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积极人格教育量表编制与现状调查研究
一种便携式研磨机
用追击相遇的模型解释多普勒效应
研磨垫使用寿命监测方法综述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议论文评价量表的设计思路与使用方法
幼儿游戏中教师角色的定位
基于Android的智慧竞赛APP设计与开发
教师在幼儿游戏教育教学中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