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岳泰:我的风格,就是不拒绝更好的改变

2016-11-12史佳烨刘铭哲

数码影像时代 2016年7期
关键词:金像奖香港电影数码

史佳烨 刘铭哲

说起香港电影,说起香港电影摄影师,黄岳泰这个名字可谓如雷贯耳。在颇受关注的电影《封神传奇》上映前夕,得到采访该片摄影指导黄岳泰先生的机会,令人兴奋不已。

约访的过程中,发现工作中在他身边的人,都叫他“泰哥”,想必对他该是既亲近又景仰吧。这令我心中更多了几分与他见面的迫切,迫切的想要了解这位中国香港电影摄影大师,迫切的想要在与他的交流当中,解开几代影迷对香港电影的情结,同时憧憬在香港电影与大陆电影融合时代,在他的镜头下,电影艺术又会怎般绚烂……

黄岳泰

中国香港电影摄影师、摄影指导,香港电影摄影师协会主席。他生长于一个电影世家,17岁入行,20岁独立掌镜,首部摄影作品于1976年初登影坛,至今已完成电影拍摄超过120部,与吴宇森、林岭东、淇金宝、成龙、袁和平、许鞍华、徐克、陈德森、陈可辛等多位知名导演合作过,以往拍摄走过二十多个国家,现在驻足最久的还是祖国大陆。曾经9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奖项,也是第一个三连冠的金像奖得主。在第27、28、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又创造了第二个三连冠。金像奖主席文隽讲过,“香港现在一半以上的摄影师都是黄岳泰的徒子徒孙”,黄岳泰在业内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部分代表作品

2010《十月围城》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第10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摄影奖

2009《画皮》第2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

2008《投名状》第2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

2004《恋之风景》第2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第9届香港电影金紫荆奖最佳摄影奖

2002《幽灵人间》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

2000《紫雨风暴》第1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第3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摄影奖

1999《不夜城》第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

1998《宋家皇朝》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

1983《夜惊魂》第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

有些意外的是,这次采访竟然被邀请走进了黄岳泰先生的家。前厅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那一面摆满奖杯奖牌奖状还有各种工作合影的展示架,不禁叹服,一个人花了半个人生努力做一件事,而且还做到这样的水准,该拥有何等的天赋与执着?

采访刚刚开始,黄先生就坦言自己从未接受过专业影视教育,出身电影世家的他,从小读剧本长大,同父亲在片场看戏、品戏,耳濡目染地让他对电影拍摄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1973年,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憾然离世,在70年代中后期以华人功夫片为代表的电影热潮仍持续升温,无数怀揣功夫巨星梦想的年轻人纷纷踏入电影圈、走进片场,希望实现自己的明星梦想。此时的黄岳泰也是其中之一,然而自幼习武的他,选择去做了邵氏旗下一名普通的摄影助理,为未来成为电影摄影师植下了深厚的根基。

摄影师需要自我风格吗?

“一部电影本身就是一种艺术风格的载体,电影摄影师和照片摄影师最大的不同就是,你需要以实现导演的艺术表达为主旨,籍以呈现电影自身应有的风格。”黄岳泰的这番话,道出了他从影多年来的守则。

黄岳泰认为,摄影师的个性化风格虽然是一种符号性很强的参考标准,但这种潜移默化养成的风格,反而会成为束缚他思路和创造力的枷锁。电影摄影师可以在某些镜头中结合自身的艺术积累,拍摄出非常唯美的镜头画面,但并不能为了单一追求美而将此作为摄影工作的根本重心。电影拍摄的题材类型多种多样,各种类型的影片需要不同手法、不同解读方式去表达、去呈现,这也是他在摄影师学会(香港专业电影摄影师学会HKSC)一向不提倡摄影师在拍摄工作中过于突出个人风格的原因所在。

黄岳泰从不拒绝新的电影种类,功夫片、文艺片、恐怖片、科幻片、喜剧片他都拍过。“如果仅是从自己以往拍摄的同题材作品中取经,那就很难突破或者创新。接到新剧本的那一刻,都应该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这正是他所倡导的摄影师理念精髓。

摄影师与导演配合的关键?

1982年,他凭借《夜惊魂》第一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奖。谈到这部电影,他感触颇深,因为这是他第一部获奖作品,但这部电影总共换了5位导演,“每位导演都有自己独立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对电影的结构点、剧情推进、画面把握都有着完全不同的诉求标准,而作为摄影师,接到新剧本的那一刻,都应该从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只能尽最大可能地去配合每一任导演完成他们的所形所想,仅此而已。”

尤其是在配合像王家卫、陈可辛、杜琪峰这样具备鲜明个人风格的导演时,黄岳泰认为读懂他们往期的作品、了解剧本在他们心中的样子至关重要,此时需要进行的沟通和互动往往决定影片最终的呈现质量。“如果你的摄影风格很强,那么当遇到同样风格强势的导演时,这种风格往往会成为影片拍摄的障碍,但同时也并不是去让你去对他们曾经的作品进行简单临摹或复写。不同导演即便在同一类型影片的创作中也会给出不同的想法,而这些想法也会在画面视觉上为你打开新的思路。”

摄影师有哪些前期准备?

在电影圈这么多年的叱咤,黄岳泰说他工作最根本源动力还是自己的个人兴趣,对电影摄影的赤诚之心。但要做到出色,当然不能单单依靠兴趣。电影是门艺术,导演、演员、美术、摄影、服装师,这些是电影风格构成的五要素,摄影师除了与导演要有交流,与其他主创也需要互动。“读过剧本之后,在开机拍摄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我会对场景做一个大概的轮廓描绘,这个描绘过程不是封闭的,而是和导演、主创团队进行沟通和互动。往往在开机拍摄前一天,这些概括化的影片轮廓会一条条生动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到勘景和复景过程中,更多新的构思也会随着进程的推进涌现出来。”

除了自身的准备,黄岳泰还会应用一种工作方式,就是每个主要演员都配有走场的替身,这些替身大都是刚刚从影视学校毕业的学生,还有就是立志要做大明星的职业临时演员们,如此入行的演员当中,不乏后来成为大明星的人。替身演员需要时刻记住自己所替演员的走位、对白、手势动作、布光等要素等进行试戏。而剧组的灯光、导演、服装道具等工作人员也相当于进行一次预演,正式演员则可在这个时间段里完成化妆和造型,待替身演员完成这套走戏流程之后,正式演员可以直接融入预先准备好的拍摄环境中,高成功率地一条通过。

也有其他的方式。比如他会建议导演在拍摄现场,让演员暂不化妆更衣,先在现场走戏,进行预磨合,以一个轻松的方式让演职人员进入状态,而往往在这个过程中也会给导演带来更多的火花。“现在东方导演与欧美导演比较,在对演员的尊重方面较过往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东方导演不再自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不再不断的亲身示范给演员如何表演,而是给予演员更多表演的创作空间。”

数码时代对摄影师意味着什么?

数码和胶片在摄影师以及摄影爱好者眼中几乎是两个相互割离开来的艺术领域,至今仍有不少胶片时代的拥护者们对数码制作的影像心存抗拒,对此,黄岳泰却有着他完全开放化的观点。

从胶卷年代跳跃到数码年代,到底给电影行业带来了些什么?这是近些年来仍然颇受关注的大话题。黄岳泰在上个世纪基本都是拍胶片过来的,而自2001年开始,数码世界发展飞速,仅一两年当中已经出现了非常多的数码设备,并快速而大量地被投入到商业电影拍摄之中。“我非常幸运,在2001年参加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在美国举办的一个教程,并亲自带了香港的5个摄影师去学习。学成之后回来向香港政府申请资金开设了一个类似的培训学会,而后开始对香港摄影师进行全面培训,让他们根据自己所需要的拍摄方向学习新的数码拍摄设备的使用。”之后黄岳泰在2003年拍摄了第一部好莱坞作品《夺命紫罗兰》,也是哥伦比亚公司第一部数字拍摄电影,而他亦由此成为亚洲第一位进行数字电影拍摄的摄影师。

“胶片对电影的贡献在经过100年后已经基本完成任务了,现在拍摄胶片电影的成本非常高,从制作胶卷、冲印、制作拷贝等等工序上,比数码拍摄昂贵太多。”黄岳泰认为数字摄影意味着一系列的便利,从感光度、光比、色彩以及画面色调风格等诸多方面,都给了电影创作更多自主把控与发挥的空间。谈及如此激烈的话题,他却显得很轻松。“我的工作是拍摄电影,而不会纠结用什么工具,胶片是旧时代的工具,当有更好的工具替代它时,我自然会敞开怀抱选择接受。”

投资高达5亿人民币的《封神传奇》在7月29日正式在全球五个国家同步上映,全片2000多个镜头中只有15个镜头是完全没有特技效果的实拍场景,足以见得拍摄工作的挑战性与压力。比如影片杀青那天Angelababy(杨颖)的拍摄,一个摄影棚里分四个拍摄区域,十二小时内需要拍摄完成一百五十六个镜头,打破了黄岳泰从业以来的最高纪录。提起创作过程,黄岳泰有些激动:“我对这部片的付出很深,如此高强度的拍摄任务和演员团队的配合、后期特效制作规模,真的是代表了华语电影在行业规模上的成熟度,通过几十年的积累,能够跻身华语电影行业的顶级班底,的确是一项值得感恩的殊荣。”

“人生的体验是不能简单靠工作的积累获得的,有些甚至既写不出来,也很难让别人感受得到,因此个人坚持学习、沉淀,保持敬业心以及领悟力,才是长久之道。不拒绝更好的改变,就是电影人应有的‘风格。”

听罢黄岳泰先生的此番金玉良言,我想,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并未走远,我们更不必抱有太多怀念,因为中国电影正步入一个更加融合又多元的——大时代。

感谢如黄岳泰先生这样的电影大师的付出,告别与他的会面,心中迎来对中国电影未来的,更加沸腾的期待。

责编/刘铭哲

猜你喜欢

金像奖香港电影数码
香港金像奖延至2022年“合二为一”
论1930年代上海与香港电影的多元互动关系
Naim Audio Uniti Nova数码播放/放大器一体机
香港电影:似水年华,如“影”随形
许冠文喜剧与香港电影本土化
Who am I?5款不可貌相的数码利器
《数码家居》2009年下半年推荐榜
香港电影要造本土“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