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希拉里:“我已经准备好当总统了”

2016-11-12张珺薛田

看天下 2016年30期
关键词:克林顿希拉里竞选

张珺+薛田

距离白宫东边不到1英里的国家建筑博物馆,希拉里穿着黑色西装外套,走进大理石舞厅中。

“虽然这一次,我们无法打破那层最高的、最硬的玻璃天花板,然而多亏有你们,我们最起码让它有了大约1800万道裂痕(指支持希拉里的女性选民)。”

这是八年前的6月,希拉里向她的支持者发表党内退选演讲。那时,她在民主党初选中败给了美国现总统奥巴马。但希拉里也很乐观,玻璃天花板的存在似乎使得“前方从未像现在这样明亮,足以填满我们所有人的希望。也许下次,通往这层天花板的路将容易一些”。

“下次”在八年之后到来,2016年9月26日晚,纽约长岛霍夫斯特拉大学里,希拉里终于作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站在了第一次辩论舞台,开始向总统大位发起冲击,她直视着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说:“我已经准备好当总统了。”

据美国有线电视台(CNN)报道,希拉里已经打算好了,美国时间11月8日大选投票日当天的派对将安排在位于曼哈顿的一座玻璃建筑中。

美国女性已向这个权力场中的最高点发起过多轮冲击,到这一次,终于接近巅峰。

参议院里没有女厕

希拉里似乎很少在公开场合提起自己的父亲,这大概和他很少对女儿传递温情有关。

当她还是个小女孩时,如果忘记把牙膏盖拧回去,父亲就会把牙膏扔出浴室窗户。她得匆忙跑到房子外,在积着雪的常青灌木丛里找到牙膏,提醒自己要记住父亲众多规矩中的一条。

那时候她的名字还是希拉里·罗德姆,在芝加哥生活。她父亲是一个富商,一生中绝大多数时候都对非裔美国人、天主教徒以及任何与他不一样的人持有偏见,包括女性。希拉里在考试中拿了A时,老罗德姆会说,“看来你上了个好混的学校。”而希拉里的丈夫、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在回忆录中提到,老罗德姆会对妻子和唯一的女儿刻薄讥讽,为了让三个孩子“守规矩”,甚至经常动手打他们。

学生时期的希拉里·克林顿(左二)在韦尔斯利学院参加小组活动。(@视觉中国)

这是希拉里家当时的现状。而如果单纯做对比的话,在当时,美国女性的地位或许并不比非裔美国人高:希拉里的母亲出生于1919年,众议院在当年通过了宪法第19修正案,女性获得了和男子同等的最基本的政治权利——选举权,这条修正案在第二年正式生效。而早在宪法第15修正案中,就规定禁止联邦或州政府根据公民的种族、肤色或以前曾是奴隶而限制其选举权。

当然,女性对权利的争取,要早于这个时间。1872年,来自俄亥俄州小镇的维多利亚·伍德胡尔宣布,跟长期主张废奴、争取黑人权利的弗雷德利克·道格拉斯组成竞选搭档,代表平等权利党竞选总统。当时的美国宪法中,提到候选人,使用的单词是“He(他)”。维多利亚的这个举动,无疑引起了人们的巨大关注,但因为女性没有选举权,她甚至无法给自己投票。

希拉里17岁的时候,美国再次出现了一位女性的总统参选人。1964年,来自缅因州的玛格丽特·蔡斯·史密斯获得了共和党党内支持,进入党内提名程序。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入主要政党提名程序的女性。但是,在美国政坛强大的男权主义氛围下,玛格丽特并未迈过党内提名这道坎,没能打破那道坚硬的“天花板”。据《纽约时报》报道,在此之前,玛格丽特是参议员中唯一的女性,她被迫使用男厕,因为参议院里没有女厕。

希拉里看到了玛格丽特的经历,并将她视为自己的偶像。也是在20世纪60年代,上中学的希拉里开始意识到性别不平等问题。希拉里的一位“顶顶聪明”的女同学因为男友进不了强化班便自己也退出。另外一位女同学不希望校方公布她的成绩,因为她知道她的分数要比她正在约会的男孩高。这些女生接收到的或明或暗的文化信号,让她们去恪守古老的性别角色分野,避免表现得比周围的男孩强。

希拉里也曾在这一时期有过“被歧视”的经历。看到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公布了将人类送上月球的计划后,她极为兴奋,写信给国家航空航天局,表明愿意参加宇航员训练计划。然而,她收到的回信说,该计划不接受女性报名。

“这是我第一次碰到再怎么努力、再怎么有决心也冲不破的障碍,我感到忿忿难平。”希拉里在其回忆录《亲历历史》中写道,“当然,深度近视加上笨手笨脚的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如愿的。”

“但(这些理由)至少和性别无关。”她说。

希拉里的“20年计划”

继玛格丽特·蔡斯·史密斯之后,下一位玻璃天花板冲击者是雪莉·奇瑟姆。同玛格丽特一样,她也是美国政坛上的一位传奇人物,以“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国会的黑人女性”而为公众所知。

1972年,雪莉宣布参选总统,开始寻求民主党内的提名。但依然失败了。

她在竞选演讲中曾说道:“我一生中作为一名妇女受到的歧视要比作为一名黑人多得多。”

虽然并非黑人,但希拉里大概会对此心有戚戚焉。她曾同时向哈佛法学院和耶鲁法学院递交申请,并被两所法学院录取。希拉里到哈佛大学法学院去考察时,遇到一名教授,对方告诉她:“首先,我们并没有什么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其次,我们这里并不需要更多的女人。”

最终,希拉里去了耶鲁法学院。第一年她积极游走于多项公共服务事业,而在第二年,她遇到了克林顿。

彼时,美国第二次女权运动已经兴起。此次女权运动以争取平等权为目标,尤其是把培养和选举女性政治家作为实现两性平等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的影响下,国家妇女会、全国妇女政治核心小组、艾米莉名单、希望名单、妇女竞选基金等美国女性团体陆续成立。这些女性团体在倡导两性平等、推动女性参政、为女性候选人筹措竞选资金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能量和影响力。

希拉里也开始参与其中。1970年5月7日,希拉里赶到华盛顿,参加妇女选民联盟成立五周年纪念大会,她是大会的发言人之一。

1973年,希拉里在耶鲁大学法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后开始其律师生涯。次年,她加入国会众议院司法委员会法律顾问小组,负责调查研究因“水门事件”丑闻而成功弹劾尼克松总统的可能性。

此时的希拉里已被认为是有着光明政治前途的年轻人,民主党政治顾问贝琪·赖特当时就认为,希拉里未来有成为参议员或总统的潜质。

可在调查委员会的工作结束之后刚刚一周,希拉里就把自己的行李打包进了一辆大众汽车,离开华盛顿特区到阿肯色州“投奔”克林顿,帮助他竞选国会议员。

据《她的路:希拉里·克林顿的希望与雄心》一书披露,她这样做是“为了实现他们心中的‘20年计划,让两人都登上权力之巅”。

“罗德姆”还是“克林顿”?

位于南部的阿肯色州似乎永远都处于美国政治版图的边缘地带。20世纪70年代,这里如同一潭死水。“好在上帝造出了密西西比”是一句阿肯色州人们耳熟能详的谚语——好在还有这么一个州,发展落后于这里。

这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北方女孩刚刚来到这里时,可完全没想到会停留18年之久。她同样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会和这里如此格格不入,如同一个扬基(美国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些州)深陷在迪克西(美国南部各州)。

在这里,克林顿的政治生涯开始发力,他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州长,希拉里也加入一家大型律师事务所担任合伙人。两人看起来配合得相得益彰,除了一个“小”问题——

和克林顿结婚后,希拉里一直没有按照传统随夫改姓。当他们邀请他人做客时,请帖的落款是“州长比尔·克林顿暨希拉里·罗德姆”,这让保守的阿肯色州民众觉得不可思议。州长夫人的姓氏问题也成为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除此之外,州长夫妇各自有自己的事业——希拉里已是法律界的新星,而作为州长夫人,她被赋予了很多能轻易进入公共决策过程的便利。在众人眼里,他们的关系更像是政治联姻。

1980年,克林顿的任期即将结束,开始谋求连任,最终却失败了。这给两人带来很大打击,克林顿尤其如此。他无法面对自己的支持者,于是让妻子代自己去感谢竞选团队。自己和一些好友聚在一起共进晚餐,但他却一直暗暗地生着闷气,在自动点唱机上点播了乡村歌曲《我不知道该自杀还是去打保龄球》。

那时的希拉里,开始担心婚姻破裂的问题,担心未来的政治梦从此中断,甚至担心自己无法养活自己。

克林顿离任后,拒绝了学术界和民主党政界提供的所有职务,只接受了他在阿肯色州得到的唯一一个职位,在怀特、林赛与詹宁斯律师事务所担任“律师”,年薪是5.5万美元。

但他大多数时间都耗在拜访选民的路上,希望重新赢回支持。“他不得不跑遍整个州,与基层选民接触、道歉,了解自己为何落选。”他的朋友回忆,“每一次拜访都是两三个小时,乃至四个小时的折磨。”

为了确保1980年的选举是克林顿政治生涯中的最后一次失败,希拉里开始改变曾经坚持的东西,接受世俗对女性的某些看法。她摘掉厚厚的玻璃眼镜,换上隐形,开始化妆并染发。

最重要的是,希拉里意识到,克林顿能否连任州长还是比她是否保有娘家的姓重要一些。1982年,就在女儿切尔西两岁生日那天,克林顿宣布将再次参加州长竞选,希拉里正式冠上夫姓,改名为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

此后,在公众场合,她开始变得更像一个20世纪80年代初期政治家的妻子:自省、庄重而内敛。但幕后的希拉里,因其从事的法律职业,与儿童保护基金、美国律师协会和各大律师事务所保持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积累了大量的人脉和支持。

白宫平衡术

“这个雪天中的美国,再次为这位年轻的第一夫人而陶醉……希拉里想要和丈夫一起改变国家而不是改变发型,她将让女性的价值在美国得到体现。”一位曾经亲眼目睹过几位总统就职的记者写下这样的报道。

这是1992年,“20年计划”终于完成了一半,她的丈夫,比尔·克林顿冲刺总统宝座成功,希拉里也成为了白宫中学历最高的第一夫人。

选举初期,希拉里便察觉到处于一种“附庸身份”的难处。她是克林顿竞选活动的主要代理人,她想支持丈夫的竞选活动,并推广其理念,但她必须步步为营。针对克林顿夫妇的竞选活动,前总统尼克松接受采访时曾称“候选人的妻子若表现得太强势,太聪明,会使丈夫显得懦弱无能”。他接着指出,选民多半会同意法国著名政治家黎塞留主教的话:“女人有智力是不合适的。”

多年来,第一夫人的角色大体上被认为具有一定象征意义,人们预期她能代表一种大致上属于虚构的理想美国女性形象。但希拉里并不打算“入宫”随俗。

在克林顿挑选内阁人员的过渡时期,工作人员陆续聚集到阿肯色州首府小石城。他们很快发现,希拉里将会成为新总统最亲密的顾问和不可或缺的代表,这种类型的第一夫人还是美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她要参与过渡时期关键问题的决策,包括面试内阁成员候选人、选择白宫工作人员、决定如何实施竞选中的重大主题,而有些问题甚至连候任副总统戈尔都不知情。

美国著名的政治记者厄尼·杜马曾经报道过克林顿任州长时的第一任办公室主任博比·罗伯茨的窘境,他“经常和州长讨论,然后做出决定,接着州长还会和希拉里讨论,然后所有事情又被推翻了”。克林顿从孩提时代起的朋友德博拉·塞尔也说:“几乎任何事情他都要和她商量,而且他认为没有人会更认真地倾听自己的问题,也没有人比她更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希拉里不仅“参政”,而且在一些事件上“主政”。

1998年2月6日,克林顿夫妇从罗斯福纪念堂走出。希拉里走在后面,为时任总统克林顿打着一把雨伞

在参选时,克林顿提出的医保计划是其政见的重中之重,其核心是试图建立一个普惠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

医保改革由希拉里负责。在此之前,她已经决定,要把自己的办公室安置在权力中心白宫西翼,而不是其他第一夫人所在的东翼。自那时起,希拉里变成了有史以来最有权力的第一夫人。

“我经常给她打电话提出建议。而且,建议经常分为两部分:给希拉里的建议和给克林顿的建议。”当时希拉里的政治顾问迪克·莫里斯回忆道,“在我谈论他(克林顿)的时候希拉里总是不那么平静,但是谈到她自己的时候她就非常专心。”

迪克·莫里斯发现希拉里参与决策的意识非常强烈,而且有自己的任务和目标。“‘谈谈我的形象问题。她会说。”迪克·莫里斯说,他这时候就会给出建议:“白宫有西翼和东翼,它们就像走钢丝时用的平衡杠,你必须掌握好它们的平衡。如果你稍微偏向实权的西翼,就必须要同时照顾一下社交性的东翼,比如举行一次晚宴。如果你谈论医疗保障计划稍微多一点儿,就要再谈谈自己是多么喜欢准备国宴。”

虽然其主导的医保改革很快以失败告终,希拉里对政治的兴趣却已经公开于全美人民面前,从那时起,她也似乎说明了自己不会永远躲在男人背后,仅仅成为“贤内助”的角色。

而接下来,克林顿陷入了性丑闻危机。希拉里在自传中说,自己感到愤怒与背叛,但最后还是力挺丈夫渡过了难关。

表面上确实如此。但克林顿和希拉里的一个得力助手通过对他们夫妇多年的观察,发现希拉里渐渐演变得“有几分经典悍妻的样子……虽然她不会公然粗鲁地羞辱他,但她实际上根本就不尊重他……这主要是针对克林顿的,针对他的过失、他的缺点,谴责他一次又一次辜负她的行为”。

积累“刚猛之气”

作为一个妻子,希拉里当然不希望看到克林顿的性丑闻,但作为一个希望能在政治道路上走得更远的人,她显然又从丈夫的性丑闻里获益很多。

当她的丈夫在参议院接受弹劾时,所有的民意测验都表明,希拉里得到了来自无论男人还是女人的广泛支持。克林顿的战略顾问马克·佩恩所做的每一项民意调查都表明,作为一名女性,希拉里的价值已经得到了选民认可。

1998年末至1999年,有关希拉里将竞选纽约州参议员的传言甚嚣尘上。希拉里在回忆录中称,自己对角逐这一席位并没有什么兴趣,但民主党领导层以紧逼盯人的方式,游说她改变心意。不止纽约州,全国各地都有民主党人打电话给希拉里鼓励她参选。

彼时,共和党可能提名时任纽约市长朱利亚尼参选,如果他出马,对任何民主党候选人来说都是强劲的对手。希拉里揣测,民主党领袖们担心输掉这个该党长期掌控的席位,因此一心想要推出同样拥有高知名度的候选人,这样才能筹募到这场选战所需的庞大经费。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自己是民主党内部没有选择的选择。

1999年6月7日,在华盛顿的一场募款会上,克林顿和希拉里以民主党主要募款人的身份在前德州州长安·理查德兹的介绍下上台。“希拉里·克林顿,来自纽约州的下一任资浅参议员,以及她可爱的先生比尔,我敢打赌他一定会在参议院的配偶俱乐部引起骚动。”克林顿对理查德兹的打趣欣然接受。

不过,希拉里仍然心里没底。“由于我选择维系我的婚姻,使得某些妇女失望甚至反感,我尊重她们的问题,并希望她们能了解,我必须做一个适合我和我家庭的决定。”

希拉里公开宣布其参选参议员的决定,使她成为一个比克林顿更受争议的角色,因为她再次激起了人们对性别政治的讨论。这一点在妇女选举权运动以来都是颇为少见的。在即将跨入21 世纪时,曾经差点就提名女性参选总统的共和党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两件大事:选举出一名总统,击败希拉里·克林顿及克林顿主义。

对第一夫人的参选动机,人们喋喋不休地争论:她目前的婚姻是基于爱情还是政治便利?她到底是受害者还是推波助澜者?她能够对别人宽宏大量吗?她的参选是为了转移人们的政治视线还是她真的愿意做一名参议员?她是否想做总统?

希拉里一直谨慎地应对着这些争议。从她当选参议员的那一刻开始,她连讲话都小心翼翼。她不希望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她会给她的那些男同事们泡咖啡,对谁喜欢加糖或加牛奶了然于胸。就是用这种低调而又谦卑的方式,她度过了过渡期。

“希拉里是一个吃苦耐劳的人,而不仅仅是个好看的花瓶。”一名民主党同僚称赞道。

在其参议员任期的第三年里,希拉里成功当选为军事委员会委员。这对一名第一任期内的参议员来讲非常罕见。

从希拉里与其顾问的谈话中可以明显看出,希拉里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一职意在为其竞选总统积累威信。她有意要了解国防事业,以增添自己的“刚猛之气”,并使自己成为一个使人感觉高深莫测的政策、武器及战略专家。这不仅将在总统大选中打消选民们对其作为一名女性担任三军统帅的疑虑,而且她一旦当选总统,也将使她受益匪浅。

两任总统加持

“美国的性别歧视比种族歧视要严重得多。”美国第一位女性副总统候选人费拉罗曾说,“在这个国家里,性别歧视可以,种族歧视却不可以。”

杰拉尔丁·安妮·费拉罗1984年被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沃尔特·蒙戴尔提名为竞选伙伴参加大选。但她的提名一直伴随着争议和质询,因为是罗马天主教徒,她经常遭遇示威者愤怒抗议她所支持的妇女堕胎权利。

2007 年1 月20 日,在其丈夫比尔·克林顿宣誓就职美国第42 任总统的14 年后,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正式宣布,她将角逐美国总统之位。

“让我们谈谈,聊聊天,交换一下彼此的看法。”她选择在个人网站上宣布这一决定。视频中,希拉里独自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说:“我来了,为胜利而来。”

作为最新一位挑战者,希拉里不可能不知道,美国历史上共有 9 位女性参加过总统竞选,但均以失败告终。

在希拉里的广告片中,电话在午夜响起,“已经凌晨3点了,你的孩子正在香甜的睡梦中。”一个声音出现,“但在这个充满危险的世界里,你希望谁来接听这个电话?”这则广告想要传达的信息十分明确:只有希拉里·克林顿才能凭借自身充足的经验与非凡的智慧来应对美国在2008年所面临的挑战。

这则广告成功地塑造了希拉里的有力形象,她就像总指挥官一样,具备果断行事的能力,不弱于任何男性竞争对手。

然而这次参选以败给现总统奥巴马告终。之后,她接受奥巴马的邀请,出任国务卿,成为了任此职位的第三名女性。

2015年4月12日,希拉里再次发布了自己的总统竞选广告。视频中一共有38人出现,有找工作的华裔女性、重返职场的全职妈妈、准备结婚的同性恋人、跨种族的情侣、快退休的白人女性等等,宣传片中女性占20人、有色人种13人、同性恋者2人。

视频中出现的这些阶层的选民,无疑是希拉里 2016 年大选想要重点争取的对象。与 2008 年竞选宣言“我要赢”不同,希拉里这次将注意力转移到选民身上,誓做普通美国民众的捍卫者。而此前的一份民调显示,一半以上的美国人对于希拉里当选总统最兴奋的点是,她将是美国第一位女性总统,这是她独有的竞争优势。

2000年,希拉里搬迁到纽约并当选美国参议院议员。成为第一位获得公职的第一夫人和纽约州第一位女性参议员。(@视觉中国)

这一次,她的丈夫站在了她的身后,他们二人的关系也从“夫唱妇随”,变成了“妇唱夫随”。

“2016年美国大选对女性议题的关注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对于两党来说都是。”美国广告商协会政府关系执行副总裁丹·杰飞这样评论。他称,这种变化正是与希拉里有关,而人们对于女性权利的呼吁从未像现在这样强烈。

作为女性,希拉里大力推动女性权益,同工同酬、堕胎等关于女性职业和健康的议题被频繁地摆上桌面讨论。据媒体报道,她将61%的竞选宣传费用都用在了女权、两性平等上。

相较之下,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则屡屡激怒女性,“胸大无脑”、“肥猪”等等都是他爆过的粗口。而10月以来,他更是频繁遭遇性侵丑闻,甚至在第三次辩论时斥希拉里为“好一个下流的女人”,使得不少共和党内大佬与他“划清界限”。

不过近来,希拉里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距离大选投票十天前后,联邦调查局两曝猛料,涉及“电邮门”和克林顿基金会“黑幕”疑云,同样使得希拉里的“十月惊奇”走向白热化。对此,希拉里回应称,“在选举前夕作出这样的宣布却没有什么信息是相当奇怪的,令人深感不安。”

“你们可以感到骄傲,从现在起,你们会看到一个不起眼的女人成为州长,一个无足轻重的女性成为党派候选人,一个不甚出色的妇人成为总统。而这是非凡的,值得纪念的。”希拉里曾在演讲中如是说。

当然,她没有说出那个“如果”:如果,她能够成功的话。如果,她真的能将美国那扇最高、最硬的玻璃天花板打破的话。

猜你喜欢

克林顿希拉里竞选
竞选美德好少年
奥巴马、克林顿收到可疑炸弹包裹
变色啦!
竞选班干部
第一次竞选大队委
克林顿基金会被指“瞒报千笔外国捐款”
参考译文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