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个梦
2016-11-12陈天中
陈天中 / 文
光阴拐角处
我的三个梦
陈天中 / 文
陈天中,儿童文学作家,童书编辑。已累计发表百万余字的童话、科幻、小说等作品,著有《剪瀑布的小巫仙》《追电奇童》《开心银行大劫案》等,部分作品入选《中国童话年选》《中国儿童文学新名家精品》《当代儿童文学阅读新经典》等。所著作品获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台湾牧笛童话奖、百花文艺奖、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奖银奖,入选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书目等。
你爱做梦吗?我就爱做梦,从小就爱,尤其是做白日梦(你可别笑我)。
我之所以成为儿童文学作家,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我爱做梦。这其中有三个关键的梦(白日梦)让我最终确定了作家这个方向。
第一个梦
我出生在闽北山区一个叫后巷的小村子里,那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至今我仍魂牵梦萦。
那时候我们家在一座小山包的山腰上。爸爸妈妈在我们家后门的山坡上开垦了一大片菜地,房屋后边还有成片的竹林。我7岁前的脚印大多印在这些菜地、竹林里,那是我儿时的天堂。
我小时候体弱多病,经常去看医生。村里只有一名老医生,叫杨孟喜,他不仅会看病,还会画画,是一位很有才华又很神秘的老先生。那时候看到他的画,我暗自认为,他应该是个老神仙,能给人治病,还能把活人搬到纸上去。
由于对他神秘莫测的本领怀有极强的好奇心,每次爸爸妈妈带我去杨医生那里看病,我都会盯着他的那些画研究半天,甚至想将画从墙上揭下来,看看画的背后是不是躲着一个人。
看病免不了要打针吃药,说老实话,我很害怕打针,看到针筒就有一股逃跑的冲动。每次杨医生嘴里蹦出“打针”的字眼时,我就像弹簧一样从凳子上跳下来,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诊所。可以想象,当时我估计跑得比兔子还要快(恐怕刘翔也不一定是我的对手)。我怀疑当时自己是不是真的病了,哪有病人能跑那么快的。后来我在学校的短跑成绩一直很冒尖,这得拜打针经历所赐(估计让我参加奥运会,只要屁股后头有支针筒,我就会成为冠军)。
妈妈没辙,让爸爸追我回来。爸爸对我的脾气了如指掌,他一边给我说着一大通话,一边悄悄拉下我的裤子,让杨医生给我打针。爸爸说的总与墙壁上那些让我感到神秘的画有关,我的注意力完全被转移,打针一点儿也不觉得疼了。杨医生不停地表扬我,说我是个勇敢的小男子汉。看病结束,杨医生从抽屉里拿出几粒糖要奖励我,我却摇了摇头。他见我两眼不停地瞄墙上的画,立刻从墙上摘下一张画送给我,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我如获至宝,抱着那张画喜滋滋地回家,简直爱不释手。
爸爸看出我对画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给我铅笔和纸张,让我自己画。我的世界从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那时就一直在做一个白日梦:长大了我要成为画家。
这是我的第一个梦。
推荐书目
推荐理由:这是作家赵丽宏的第一部长篇儿童成长小说,是一本小孩儿和大人都值得看的小说,是一本适合慢读、慢品的书。
《童年河》赵丽宏 著
第二个梦
我7岁时才跟随爸爸到镇里住(爸爸那时候已经调到镇里一家单位当会计),那时我准备上小学了。我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这座叫水吉的古镇里上的,在这座古镇,我从一个顽劣的孩童变成了一个懂事的好学生。
刚开始上小学时,我对新环境很不适应,特别是对看起来有些凶的数学老师很是不满。我时常不做作业,被批评,于是开始逃学,是个典型的调皮蛋。
那时候我时常逃课到镇上的一条小河边去玩。河边有玉米地,我就偷偷掰几个玉米棒,拿到河边烤着吃。我还在河边钓鱼,不过只有我一个人“独钓寒江雪”(虽然没下雪)。
老师把我逃课这件事告诉了爸爸妈妈,因此,爸爸妈妈没少教育我。可是我一到学校就觉得不舒服、不自在,总想着在田野里“自由飞翔”的感觉。
转眼要升三年级了,同学们在家长的带领下陆续去学校报名上学,爸爸却一直按兵不动,我开始急了。爸爸用和蔼的语气对我说,咱们中(我的小名)不上学了,就在家里好好玩。我一听就知道情况不妙,爸爸可能不让我上学了!我当时急得就哭起来了。爸爸并没有因为我哭就妥协,他把我晾在一边,就去上班了。当时我坐在我们家的楼梯口大声地哭,妈妈见我一个人坐在楼梯口“练嗓”,就问我想不想去上学。我连忙止住哭泣说,我要上学。妈妈当时身上没有钱,还是向熟人借了钱给我,我竟然自己拿着钱飞跑到学校去报名了。
从那以后,我学习非常用功,成绩也很快上去了,下半学期还被评为三好学生,后来还当上了班长,前后简直判若两人。我一下子成了好学生的典型,一直被我们邻居当成“活教材”教育他们的子女(希望邻居的孩子们不要恨我)。
当时我虽然是好学生,不过我在心里面一直想着将来有一天能很自由,不被任何人任何事束缚。什么样的人才有这样的生活呢?爸爸曾开玩笑地说,乞丐最自由,要是不读书又想自由,当乞丐最好。当时我对作家这个字眼还很陌生,根本不知道作家是干什么的。现在想起来,其实作家才符合我的第二个梦,而我当时还在喜滋滋地想:当一个有学问的乞丐也不错吧?
第三个梦
从开始读书起,我对语文就很感兴趣。记得小时候将爸爸买给我的《小灵通漫游未来》《西游记》翻了个透,还看了很多连环画,自己家看完还不够,还向邻居借。看多了,我还尝试自己画连环画,不过我画的连环画无外乎好人打坏人、超人拯救世界之类的。我会学着在每幅画的下边加上一段故事说明文字,还煞有介事地把自己编的故事说给邻居家的小朋友听。没想到,邻居家的小朋友还真喜欢我编的故事呢!(难道我天生就有儿童文学天赋?)
上了中学,由于我能写会画,班上的黑板报基本由我承包了。我还经常被校学生会请去办墙报。我喜欢读课外书,尤其是上中学后,我的阅读量迅猛上升,还喜欢写日记。我开始向校刊投稿,开始几次总以失败而告终。有一次,我写了一篇《投稿失败以后》的短文再次投出,这篇稿子很快就被刊登出来了!而且校广播电台还朗读了这篇文章。我一下子成了学校里的“名人”。之后,我投去的稿子开始陆续见报,不时有我写的文章在校广播里播出,校报的小记者还采访过我。
到了高中,我的作文时常被老师当范文拿到班上读,参加作文比赛还获过不少奖。我一直坚持写日记,我的日记一半是文字一半是画,图文并茂,这些日记本至今我还保留着,数起来应该有20多本。
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每当翻阅这些日记本时,我总感觉有一种既可发挥写作又可发挥绘画特长的事业在等着我去干。直到200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成为一名儿童文学编辑时,我才找到这种事业是什么。
讲起我成为儿童文学编辑还是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呢。当时《小学生周报》编辑部正在招编辑,主编在网络上看到我的资料,打电话让我去面试。我对编辑部的工作流程并不熟悉,一进报社,主编就让我参加考试。当时美术编辑和文字编辑考试同时进行,我接到的题目是设计一个以宇宙为主题的版面。我坐在电脑前,用了大约半个小时就将版面设计好了。主编见我完成考试,让我去隔壁参加笔试。卷子的内容大概是一些文学常识、改错别字、病句,最后再写一篇文章。两场考试都很顺利,结果也让我意想不到,我两项考试的成绩都是第一名(当时参加考试的有十几个人)。当主编告诉我这个结果时,我有些惊讶。我成了这批编辑中既是文编又是美编的特殊编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兴趣所在——儿童文学。
编了几年学生刊物,我越发觉得自己应该写些什么了。我的第三个梦从这时才开始被点亮。2006年,我开始尝试儿童插画和儿童文学创作,没想到这个尝试最终让我实现了第三个梦——儿童文学作家梦。当看到自己的作品不断地出现在刊物上的时候,当作品不断获得小读者们喜欢的时候,当电视台扛着摄像机来采访我的时候,我发现这回不是白日梦,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
是的,第三个梦,才是我真正的梦。
推荐书目
推荐理由:这是著名作家肖复兴最新的长篇儿童成长小说,一群孩子演绎一段波澜起伏的友谊故事,浓得化不开的友情、亲情……值得一读。
《红脸儿》肖复兴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