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母补泻配穴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疗效观察
2016-11-12于学平张月圆
于学平,张月圆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
子母补泻配穴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疗效观察
于学平1,张月圆2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40)
目的观察子母补泻配穴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子母补泻配穴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配穴法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头痛症状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头痛症状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头痛症状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0.0%和75.0%,对照组分别为85.0%和35.0%。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母补泻配穴法是一种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有效方法。
针刺疗法;偏头痛;子母补泻;肝阳上亢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表现为一侧或两侧交替性的搏动样剧痛、钻痛、钝痛等,常伴有恶心呕吐、畏光、视物不清等症状。我国流行病调查显示,偏头痛患病率为985.2/10万[1],并且多发于中青年。患者不仅疼痛发作时痛苦难忍,影响工作及休息,而且因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使患者间歇期也常存恐惧,担心随时发作,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多以药物对症止痛治疗,但难以根治。针灸治疗偏头痛已取得了良好的疗效[2],故笔者采用子母补泻配穴法针刺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20例,并与常规配穴法针刺治疗20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40例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均为2014年1月至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三科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中男6例,女14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6岁,平均(40±11)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5个月,平均(20.00±10.01)个月。对照组中男5例,女15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5岁,平均(39±1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36个月,平均(14.55±2.28)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IHS)推出的第2版《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ICHD-Ⅱ)制定的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3]。①符合②~④特征,且至少5次发作。②头痛发作(未经治疗或治疗不成功)持续4~72 h。③至少具备下列中的2项头痛特征,即单侧性;搏动性;程度为中或重度头痛;日常活动会加重头痛(如步行或爬楼梯),或头痛时会主动避免此类活动;④在头痛过程中至少伴有下列1条,恶心和(或)呕吐;畏光和畏声;⑤不能归因于其他疾患。
1.2.2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肝阳上亢型偏头痛。主症表现为头痛而胀,心烦易怒,目赤,口苦;次症表现为面红,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具备以上主症2项,次症2项或2项以上者,即可诊断。
1.3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年龄为18~60岁;③偏头痛病程为3个月至3年,近3个月平均每月发作≥2次;④男女不限,并签署进入研究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①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病变、脑外伤、动脉炎、高血压或低血压;②特特类型的偏头痛;③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者;④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⑤有癫痫或其他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史以及精神病史者;⑥因其他慢性疼痛而服用止痛药每个月超过3 d者。
2 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主穴取百会、风池、头维;配穴取行间(子穴)、复溜(母穴)。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采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出品的0.35 mm×40 mm毫针进行针刺,百会、头维平刺进针13~20 mm,风池向鼻尖斜刺进针20~30 mm,行间直刺进针13~20 mm,复溜直刺进针13~25 mm。百会、头维、风池及行间行捻转提插泻法1~2 min,复溜行捻转提插补法1~2 min。留针50 min,期间行针2次。每日1次,连续治疗4星期后统计疗效。
2.2对照组
主穴取百会、风池、头维;配穴取太冲、太溪、侠溪。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采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出品的0.35 mm×40 mm毫针进行针刺,百会、头维平刺进针13~20 mm,风池向鼻尖斜刺进针20~30 mm,太冲、太溪直刺进针13~20 mm,侠溪直刺进针7~13 mm。太溪行捻转提插补法1~2 min,其余各穴行捻转提插泻法1~2 min。留针50 min,期间行针2次。每日1次,连续治疗4星期后统计疗效。
3 治疗效果
3.1观察指标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根据头痛发作次数、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以及伴随症状进行量化评分。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评定。
严重头痛:头痛症状评分≥17分。
中度头痛:头痛症状评分为12~16分。
轻度头痛:头痛症状评分为7~11分。
3.2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4]中相关标准及头痛症状评分减分率制定。头痛症状评分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临床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头痛症状评分减分率≥90%。
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头痛症状评分减分率为50%~89%。
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头痛症状评分减分率20%~49%。
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头痛症状评分减分率<20%。
3.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治疗结果
3.4.1两组治疗前后头痛症状评分比较
由表1可见,两组治疗前头痛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头痛症状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头痛症状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头痛积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头痛积分比较(±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差值治疗组2015.15±2.235.35±4.751)9.80±2.762)对照组2014.55±2.287.10±4.781)7.45±2.70
3.4.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2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0.0%和75.0%,对照组分别为85.0%和35.0%。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4 讨论
偏头痛属中医学“头痛”的范畴,古人又称为“首风”“头风”。其病因不外乎外感与内伤,外感多由风寒暑湿燥火上扰清窍;内伤多因情志不畅、饮食劳倦,导致阳热、瘀血、痰浊上扰清窍,或精髓、气血不足,脑脉失养所致。其中肝阳上亢型是最为常见的证型,正如《医学心悟》:“偏头痛,其痛暴发,痛势甚剧,或左或右,多系肝经风火上扰所致。”《证治准绳》:“怒气伤肝,及肝气不顺,上冲于脑,令人头痛。”均强调了肝在头痛的病因病机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而清代陈士铎在《石氏秘录》中认为:“如人病头痛者,人以为风在头,不知非风也,亦肾水不足而邪火冲于脑。终朝头晕,似头痛而非头痛也。若止治风,则痛更甚。法当大补肾水,而头痛头晕自除。”又指出了肾在肝阳头痛中的作用。说明本病证属本虚标实,肾水不能滋养肝木,风阳内动,上扰清窍为其重要病机,治当补肾水、泻肝阳。在针灸治疗中多常规选取肝肾经穴或肝肾背俞穴作为辨证配穴,但应选取肝肾经脉上的哪些腧穴为佳?选取肝肾经脉上的子母穴并进行补泻操作能否提高疗效?笔者未见这方面的相关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观察子母补泻配穴法与常规辨证取穴的疗效差异,以期进一步优化针灸治疗方案,提高针灸的治疗效果。
子母补泻法是根据脏腑及五腧穴的五行属性,应用虚补母、实泻子的原则,选取有关腧穴进行治疗疾病的一种配穴方法[5]。按照五行相生关系,每条经各有一个“母穴”和一个“子穴”;同时脏腑与脏腑、经脉与经脉之间也存在着母子关系。根据《难经》:“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子能令母实,母能令子虚”的理论,虚证应补其病变脏腑经脉上的母穴,实证泻其病变脏腑经脉上的子穴,此即本经子母补泻。后世医家又不断补充,也可以选取病变脏腑经脉所属的子母经或表里经上的子母穴进行补泻,即异经子母补泻[6-7]。肝阳上亢型头痛的病变部位在肝经与肾经,属肾虚肝实,按照本经子母补泻,应补肾经的母穴,泻肝经子穴。肝在五行属木,肝经五腧穴中的属“火”的行间穴即为其子穴;肾在五行属水,肾经五腧穴中属“金”的复溜穴即为其母穴。因此,本研究在近部取穴(百会、风池、头维)的基础上,治疗组泻肝经的子穴行间,补肾经的母穴复溜;而对照组按常规辨证采用泻肝经原穴太冲、胆经荥穴侠溪,补肾经原穴太溪。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症状评分均显著下降,但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提示本经子母补泻配穴法优于常规辨证配穴法。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其发病主要与颅内外血管痉挛与扩张,血管周围神经释放血管活性肽引起神经源性炎症以及中枢痛觉传导的抑制降低等因素有关[8]。许多研究已证实,针刺百会、风池、头维等穴能双向调整脑血管的收缩与舒张状态,调节与血管收缩相关的神经肽、神经递质和生化因子的代谢,抑制神经源性炎症,从而达到止痛的效果[9],但有关子母补泻方面的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1]郭述苏,薛广波,王桂清,等.中国偏头痛流行病学调查[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1,4(2):65-67.
[2]侯亚男,沈红强.针灸治疗偏头痛进展[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27(3):209-210.
[3]贾建平.神经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0-162.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05-109.
[5]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208.
[6]蔺晓源,李西林.浅析“子母补泻取穴法”[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11,28(1):26-27.
[7]何馨.试论针灸母子补泻法的形成与发展[J].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4,14(4):53-55.
[8]谭亮,樊光辉.偏头痛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9):571-573.
[9]何剑炜.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3):76-78.
可加参考文献
Observations on the Efficacy of Mother-child Reinforcing-reducing Acupoint Combination in Treating Migraine of Liver Yang Hyperactivity Type
YU Xue-ping1,ZHANG Yue-yuan2.1.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rst
Hospital,Harbin 150040,China;2.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Harbin 15004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mother-child reinforcing-reducing acupoint combination in treating migraine of liver yang hyperactivity type.MethodsForty patients with migraine of liver yang hyperactivity type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20 cases each.The treatment group
acupuncture by mother-child reinforcing-reducing acupoint combina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acupuncture with conventional acupoint combination.Headache symptoms were scored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re-/post-treatment difference in the headache symptom score in the two groups(P<0.05).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re-/post-treatment headache symptom score difference value between the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s(P<0.05).The total efficacy rate and the cure and marked efficacy rate were 90.0%and 75.0%,respectively,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85.0%and 35.0%,respectively,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ure and marked efficacy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Mother-child reinforcing-reducing acupoint combin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treat migraine of liver yang hyperactivity type.
Acupuncture therapy;Migraine;Mother-child reinforcing-reducing;Liver yang hyperactivity
R246.6
A
10.13460/j.issn.1005-0957.2016.01.0011
1005-0957(2016)01-0011-03
于学平(1962-),女,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hzyyxp82 @163.com
201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