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宁市黄湾镇蚕桑等经济作物效益调查

2016-11-12陆勤剑董瑞华

蚕桑通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桑园养蚕蚕桑

陆勤剑,董瑞华

(1.黄湾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浙江 嘉兴 314415;2.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浙江 嘉兴 314400)

海宁市黄湾镇蚕桑等经济作物效益调查

陆勤剑1,董瑞华2

(1.黄湾镇农技水利服务中心,浙江 嘉兴 314415;2.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浙江 嘉兴 314400)

黄湾镇(尖山新区)位于海宁市东部,毗邻海盐南北湖,与绍兴、上虞隔江相望,嘉绍高速贯穿其中,是钱塘江涌潮的起潮地。全镇下辖7个村2个社区,总面积89.5 km2(含42.0 km2围涂),其中平原80.1 km2,山地9.4 km2,是海宁市山林资源最丰富的镇,占全市山地总面积的86.09%。

该镇一直来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抓好粮食和蚕桑生产的同时,不断探索和发展水果、蔬菜和红薯等经济作物,是海宁市经济作物种类最多的乡镇之一。进入21世纪后,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政府引导,大力发展以杨梅、枇杷、柑桔、桃子等为主的高效水果产业,成为嘉兴市有名的水果之乡。而传统的蚕桑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因生产全过程投工量大、比较效益低等原因,优势逐步丧失,呈快速萎缩态势。为了掌握该镇主要经济作物单位面积年用工量、物化成本、产值和经济效益等情况,我们对蚕桑和种植面积在67 hm2以上的4种水果进行调查,并作比较分析。

1 产业概况

1.1蚕桑

种桑养蚕一直来是黄湾镇农业生产上一项从业农户数量与水稻种植相当的传统产业。20世纪80~90年代曾为全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至20世纪末全镇桑园面积448.1 hm2,饲养蚕种30078张,产茧1064 t,是全市6个年产茧量超1000 t的乡镇之一。进入21世纪后,特别是2005年以来的10年,随着水果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费工费力、比较效益低的蚕桑产业规模总量逐年下降,养蚕农户大幅减少。至2015年,全镇桑园面积217.3 hm2,养蚕农户2713户,饲养蚕种7646张,产茧345 t,分别比2005年下降43.40%、43.34%、54.03%和53.13%。

1.2水果

黄湾镇水果规模种植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主要以柑桔为主,还有少量桃子,种类比较单一。至1990年全镇柑桔产量已达1250 t。本世纪开始,引导农户逐步发展杨梅、枇杷、桃子、南方梨、葡萄、猕猴桃等水果品种,因效益优势明显,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近年来,该镇以“赏农家景,摘农家果,吃农家菜,享农家乐”为主题,连续7年举办枇杷节、杨梅节和柑桔采摘月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该镇农业生产上一大特色。至2015年底,种植面积在67 hm2以上的有柑桔、杨梅、枇杷和桃子,同时南方梨、葡萄、猕猴桃等水果品种,近年来生产规模也在逐步扩大(表1)。

表1 黄湾镇2005~2015年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变化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2005~2015年的10年间,全镇桑园面积大幅减少,而4种主要水果种植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尤以枇杷和桃子增幅最大,发展趋势明显。桑园减少的原因,除水果、苗木等经济作物发展和开河及河道两岸绿化征地等因素以外,主要是茧价增幅明显滞后于劳动工值的上涨和其它农副产品价格的提高,致使蚕桑产业比较效益低下,农户逐年挖桑改种。

2 成本及效益分析

2.1总成本占总产值比较

单位面积全年劳动力及物化成本投入量占总产值比例的高低,直接影响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的持续性及农民生产的积极性,2015年蚕桑及主要水果品种全年单位成本调查,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每667 m2年投入总成本(劳动力成本+物化成本)蚕桑最高,柑桔最低,占总产值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蚕桑>柑桔>桃子>枇杷>杨梅。蚕桑产业高投入(特别是劳动力)的特点,造成单位面积比较效益低,使其在多种经济作物竞争中无优势可言,并导致广大蚕农生产积极性下降,逐步少养蚕甚至转产改行。

表2 2015年黄湾镇蚕桑及主要水果品种667m2全年成本调查表

2.2劳力成本占总成本比较

在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从事农业生产人员紧缺以及劳动工值逐年上升的形势下,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的多少,不但决定产业经济效益的高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产业的兴衰存亡。由于蚕桑既是种植业,又是养殖业,属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且目前生产全过程基本无实用机械设施,全靠手工操作,难以实施适度规模经营,所以每667 m2用工量最多,达39.5工,是最少用工量柑桔的3.6倍,且占投入总成本的比例也最高。从表2可以得出,每667 m2劳动力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蚕桑82.73%,杨梅78.45%,柑桔69.37%,桃子66.22%,枇杷64.67%。

2.3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比较

表3是劳动力及物化成本投入量和产品市场价格等因素决定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表。从表3可以看出,每667 m2经济效益从高到低依次为:枇杷>杨梅>桃子>柑桔>蚕桑。虽然蚕桑单位面积产值比柑桔高11.98%,但由于投入总成本大,是柑桔的3倍,所以效益反而比柑桔低70.99%,仅为效益最高枇杷的1/10。这虽然与2015年全年蚕茧平均价格低有关,但据全市蚕桑效益户调查,即使全年蚕茧平均价格创历史新高的2013年,按每工70元计算,每667 m2桑园效益也只有1052.5元。其原因,一是蚕桑单位面积投入总成本占总产值比例高;二是近年来农户全年养蚕次数减少,有50%左右的农户全年只饲养2期甚至1期,造成单位面积桑园蚕种饲养量和产值下降。

表3 2015年黄湾镇蚕桑及主要水果品种667 m2全年效益调查表

3 小结与讨论

在市场经济和农民完全拥有生产经营自主权的情况下,任何产业的稳定和发展,一方面必须能实施适度规模经营,产生规模效益,另一方面要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调查情况可知,种桑养蚕与水果产业相比,用工量大,单位面积效益低,加上种养结合的特点,在没有相应机械设施的情况下难以实施规模经营,所以目前仍为千家万户零星分散生产,这是近年来蚕桑产业快速萎缩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经济发达地区,要延缓蚕桑产业衰退速度,除了依靠各级政府重视、发展蚕桑专业合作组织、创新蚕茧产销机制等以外,关键要针对蚕桑产业的特点及存在问题,从以下三方面寻找突破口:

3.1应用蚕桑机械设施,推广优质蚕桑品种

逐步提高蚕桑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及时将科研部门研制开发的蚕桑适用机械设施,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逐步应用于生产。起步阶段可以蚕桑专业合作组织为单位购买,为周边农户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统一服务工作,以改变长期以来种桑养蚕全过程全靠手工操作的局面。同时要加快抗性强、叶质优、产量高、适用条桑育的桑树新品种和强健、易繁、优质、高产、适应不同用途的家蚕新品种的推广。从而降低种桑养蚕劳动强度和农户生产期间的各类风险,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并有利于种桑养蚕适度规模经营的形成。

3.2调整全年养蚕布局,改革现有生产模式

近年来,全年饲养期次和养蚕农户的减少,不仅养蚕设施和桑叶利用率低,大量弃管、荒芜桑园增加了虫害防治的难度,而且单位面积桑园蚕种饲养量的下降,即使茧价达到合理水平,土地产出率也不高。因此,必须在发展机械化作业、应用省力化技术的前提下,通过桑树采伐方式和养蚕布局的调整,探索增加全年饲养期次的生产新模式,从而提高单位面积蚕种饲养量和产业经济效益。并让有意向从事种桑养蚕和蚕桑综合利用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等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

3.3延伸蚕桑产业链,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实现蚕桑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除了增加单位面积蚕种饲养量、多产优质茧外,一方面要发动农户充分利用桑园和养蚕设施,发展蚕桑综合利用,如桑园放养土鸡、冬季套种蔬菜和桑枝粉培育黑木耳、秀珍菇等食用菌,以提高土地和设施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地挖掘和利用当地的蚕桑历史文化资源,并与旅游业相结合,发展以蚕桑民俗体验、丝织技艺展示、家蚕饲养示范和果桑采摘等内容为主的特色乡村休闲旅游。这样既可保护和弘扬古老的蚕桑丝织文化,又能通过产业链的延长,增加产业综合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桑园养蚕蚕桑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养蚕不易
养蚕记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南部县蚕桑多业态发展探索
仪陇蚕桑园区化发展思考
普格县蚕桑产业扶贫的实践与成效
蚕桑产业 富民增收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