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大镜下的疾病预测,不要神化基因检测

2016-11-12

广东科技 2016年15期
关键词:癌症乳腺癌精准

放大镜下的疾病预测,不要神化基因检测

说起基因检测,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对这项技术有深入了解。在大众担心和疑虑的问题中,技术的成熟度和技术应用的全面性问题被放到了验证首位。

随着基因检测在医疗领域被越来越关注,从事基因检测技术研究的创业公司也越来越多,拓普基因就是其中一员。

在大多数人看来,能对疾病进行风险预测是件好事,通过对疾病的预测能有效地进行治疗和预防,癌症等高风险疾病也能通过专业的预防,避免疾病的发生或在病情初期发现。据《新格兰医学杂志》报道,对于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来说,通过基因检测和预防性治疗能够将患病的几率降低90%以上。

基因检测技术对疾病预测的应用是否已经成熟?市场上宣传的基因检测准确率高达99.99%以上,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基因检测病患是否已到达了“一测便知”的境界?拓普基因研发部总监施玉健指出,尚未到达“一测就准”的地步。“中国市场的癌症早期基因筛查是从去年下半年兴起,测试结果的准确率并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施玉健称,目前国内大型的基因检测公司也在做大量的临床跟踪数据统计,估计有准确性数据需等到2017年。

据了解,目前国内的基因检测水平与欧洲相当,基因检测覆盖范围包括癌症患者的精确个体化用药和癌症、心血管高危人群的风险预知等。国内有的医院已经可以进行乳腺癌22项易感基因检测,此外,国内开展比较成熟的有面向孕产妇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面向癌症患者的精确个体化用药和癌症、心血管高危人群的遗传基因检测的市场份额也在快速增长。此外,还有面向健康人群的个人基因组检测和消费类型如嗜烟嗜酒基因、肥胖基因、营养代谢基因等检测。

是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通过基因检测来进行预测?据了解,目前的基因检测技术尚未能达到全知全能的境界,不能对所有疾病的发生几率作出预测。施玉健称,目前用于癌症早筛的易感基因检测技术主要在乳腺癌和结直肠癌领域,如对乳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结直肠癌、鼻咽癌、胰腺癌等10种癌症的94个易感基因的检测,对一些遗传性疾病如先天性耳聋、青光眼等患病风险的预测,对唐氏综合征等的无创产前基因筛查,甚至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也能通过基因检测来预测。对于其他的癌症,目前的技术还没有办法通过基因检测“预测”出来。

虽然利用基因检测预测所有的疾病还言之过早,但拓普基因表示该技术的前景一片光明。“从上世纪50年代DNA结构的发现,到2000年人类全基因组测序草图完成,以及2007年新一代测序技术的诞生,基因检测离一般人越来越近。”拓普基因全球执行总裁孙刚指出,已知7000多种疾病与基因遗传相关,现阶段约1000种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技术进行筛查或风险预估。这意味着随着技术的发展,基因检测所能预测的疾病种类将有质的提升。在未来,对所有的疾病进行预测也并非无稽之谈。

精准医疗切忌“理想化”,“未病先治”过程复杂

精准医疗是通过什么流程来进行未病先治的呢?拓普基因指出,精准用药报告通过检测基因,对受检者特定疾病药物敏感性进行评估,对受检者的用药或治疗手段作出指导。精准用药报告还可能给出某种药物对受检者的副作用。

目前主要用于癌症治疗的基因检测技术,“精准医疗”在未病先治的环节中担当重任,在癌症治疗方面的体现,是通过患者肿瘤标本中基因突变信息进行确诊,能为病患提供专业、精细化的个体化用药指导,考虑免疫治疗、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药物,并选定对患者有效的用药方案,个体化设计整体治疗方案。

以治疗乳腺癌为例,拓普基因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明确患者自身是否为遗传性/家族性乳腺癌,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如BRCA1/2突变患者对铂类、PARP抑制剂化疗药物更加敏感,保乳手术前必须明确BRCA1是否突变,因为BRCA1/2胚系突变携带者有相对高的同侧乳房复发或对侧乳腺癌风险。若是健康人群,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明确自身是否为BRCA1/2及其它基因致病突变携带者,从而帮助其明确患病风险,及早进行预防。

“精准医疗”可以针对患者个体的差异作出不同的治疗方案。那么,基于细致化、专业化的精准医疗相比过去的治疗方式差别在哪?“精准医疗”可以根据患者基因水平的特点选择药物或是治疗方案,可以避免治疗的盲目性,个体化治疗的优势相比过去更为明显:大幅提高治疗效果,延缓疾病进展,甚至是治愈疾病;避免因不当使用药物带来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避免因反复尝试不同药物带来的时间及金钱的浪费。

拓普基因研究人员表示,“精准医疗”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进行分析和作出治疗方案,但病患应尽可能地符合以下情况:一线或二线药物疗效不佳,或已出现耐药,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的患者;药物毒副作用敏感,需要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的患者;所有需要进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病理分型不明确,需要精准用药的患者。

“精准医疗”的描述令人觉得似乎无须再为用药问题担忧,但实际用药情况比起理想情况却要复杂得多。检测报告不能单独作为判断疾病或确定治疗方法的依据,除了报告中的基因突变情况,还有其他因素(例如环境、并发症等)影响个人对药物的敏感性。

此外,没有专业医生的评估和调整,仅仅按照检测报告里的用药方案去治疗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归根结底,“精准医疗”的用药方案还没有发展到可以取代医生意见的地步,更多时候,检测报告里的用药方案只是依据患者自身来设计,缺乏其他因素的考虑,在专业性和合理性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前景与阻碍并存,亟待规范行业市场

基因检测的有关研究和应用在近几年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目前基因检测技术尚未成熟,无法达到“一测就准”、“包测百癌”的程度。美好的前景面对的是局限重重的困顿,如何去破除这些难题,将是拓普基因取得突破性研究的关键。

基因检测主要用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当中,但癌症的发病机理医学界尚未明确,“与遗传有关”虽是专家主流的观点,但后天的生活习惯、环境、空气食品等因素也并非毫无影响。例如,吸烟会大大增加人们患肺癌和心脏病的风险,而健康的饮食可以帮助降低人们患胃癌和肥胖症的几率。仅靠基因检测作为是否会患癌症的判断并不准确,希望通过基因检测来预测将来会患上哪种癌症的设想在当下还无法实现。另外,还需解决基因检测假阳性的问题,仅凭一纸基因检测报告就判定癌症风险的做法欠妥。

以乳腺癌检测为例,携带乳腺癌易感基因是否就等同于会得乳腺癌?施玉健的回答是否定的,“有了基因检测的结果,还要结合临床的数据如乳腺钼靶检查,使用数学模型计算出患癌症的风险值,对于风险值高的人群,会做出临床监测的建议。”施玉健还举例称,例如某位女性的姨妈是46岁患上乳腺癌,那么这位女性应该在36岁时就做乳腺癌易感基因检测,评估患癌风险,如果患癌风险高,则应该每半年进行乳腺钼靶检查。

其次是基因检测公司水平不一的问题。基因检测的市场混乱,鱼龙混杂、技术欠缺的公司很容易让基因检测这项技术蒙上不白之冤。据了解,经常会有病人拿着各种基因检测报告来到医院,称自己患癌风险高急需治疗。然而检测结果发现没有实体瘤,甚至连癌前病变都没有。混乱的基因检测市场不断地消耗着对该项技术抱有希望的人群的信任,技术和能力并存的公司若不能从中脱颖而出,将深陷泥潭。

尽管面临重重难题,基因检测的前景仍然引人注目。基因检测现在的检测效果令人质疑,但无可否认的是,通过基因检测,肺癌有EGFR基因突变、乳腺癌出现HER2基因突变、慢性粒性白血病有融合基因变异、结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都可受益于靶向药物,针对性更强、副作用更少、疗效更好。多项临床研究表明,绝大多数EGFR基因突变阳性的病人使用靶向治疗疗效显著。即使之后发生了耐药,专门针对耐药的新药物也在研发之中。精准医疗的快速发展,确实使得医务领域发展加快。

作为下一代的诊疗技术,基因测序在精准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较之传统诊疗方法有着巨大的技术优势。目前的基因检测技术在医务领域的应用只是基因测序的冰山一角,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成本的下降以及市场的有序纠正,基因检测的全貌才会慢慢从海面浮上来,展现自己的巨大身躯。

猜你喜欢

癌症乳腺癌精准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精准的打铁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
不如拥抱癌症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