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智能化管控系统在火电厂的应用前景
2016-11-12黄立新
黄立新
(安徽华电六安电厂有限公司,安徽六安 237126)
燃料智能化管控系统在火电厂的应用前景
黄立新
(安徽华电六安电厂有限公司,安徽六安237126)
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在70%以上,决定了火力发电仍占电力生产的主要部分,而煤炭占火力发电成本的70%左右,因此,燃料管理就成了电力生产的重要环节,传统的燃料质检验收主要靠人和设备来完成,虽然全程进行视频监控,但作弊现象仍难杜绝,对燃料验收的公正性、准确性影响较大。燃料智能化管控系统运用现代智能技术,将燃料采制化过程进行集成布置、集中管控燃料业务流程,实现关键环节无人值守、无缝对接、实时监控,解决燃料管控难度大、风险高的问题。同时在燃料管理过程中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二维码技术,实现煤场数字化管理,提高燃料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水平。
燃料智能化管理;无人值守;数字化煤场;二维码技术
0 引言
燃料管理是一个步骤连续、业务范围分散、多环节的组织活动,涉及燃料采购、调运、质检、运行、维护、财务、信息等多个职能部门,包含燃料价格、数量、质量、存储统计、机组运行参数、样品编码等数据信息。燃料管理既涉及生产运行业务,又涉及管理业务,跨越多个部门,企业如果只依靠单一的信息化系统则无法突破燃料管理瓶颈。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燃料智能管控系统能实现燃料业务和数据的互联互通,有效实现计量、车辆调度、采样、制样、存取样、弃样等全程无人值守,解决燃料管控难度大、风险高的问题。
1 燃料智能化管控系统简介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煤炭占比一直在70%以上,目前的能源结构决定了火力发电仍占电力生产的主要部分[1],煤炭占火力发电成本的70%以上,因此,燃料管理就成了电力生产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煤炭市场的放开,煤炭价格逐年升高,煤炭供需双方矛盾逐渐显现,燃料验收环节实行公开、公平、公正的管理显得异常迫切和重要。
燃料智能化管控系统是一个综合管理平台,分为燃料验收智能管理系统和燃料数字化管控系统2大块。由采制化、智能调度系统、计量、结算、数字化煤场、掺烧掺配、视频监控等多个子系统组成,利用信息管理平台和应用功能软件实现燃料全过程智能化管理,系统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燃料智能化管控系统组织结构
2 燃料验收智能管理系统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入厂煤、入炉煤采样实现机械化采样,信息化技术也大量应用到电厂日常管理工作中,如入厂煤车号自动识别系统、燃料统一结算系统、数字化煤场等,使得燃料管理水平、效率不断提高。
在燃料验收管理中,煤质特性分析主要涉及采样、制样和化验3大环节,其中采样误差在检验总方差中的比例高达80%,制样为16%,化验为4%。实践表明,煤质采样和制样对其筛分、煤样混合、粒度缩分以及干燥等环节的影响较为明显[2]。目前电厂燃料采、制、化重要环节的衔接主要靠人工与机械设备来完成,采样过程基本实现机械化,而制样环节主要靠人工。因人的制样水平高低不齐、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虽然制样过程进行视频全程监控,但作弊现象仍难杜绝,对燃料验收的公正性、准确性影响较大。
随着工业4.0高科技浪潮的到来,即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在各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工业4.0是将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通过CPS形成一个智能网络,从而实现横向、纵向和端对端的高度集成。能够准确表达新工业时代的就是工业4.0项目倡导的智能工厂概念,智能工厂是通过在生产系统中配备CPS来实现的。相对于传统生产系统,智能工厂的产品、资源及处理过程因CPS的存在,将具有非常高水平的实时性,同时在资源、成本节约中也颇具优势[3]。燃料验收智能管理系统就是将燃料采制化过程进行集成布置、集中管控燃料业务流程,实现关键环节无人值守、无缝对接、实时监控,解决燃料管控难度大、风险高的问题。
燃料验收管理系统主要由自动采样系统、智能全自动制样系统、智能全自动存查样系统、样瓶气送系统、在线全水分自动检测、门禁自动控制系统等子系统组成。
2.1智能全自动制样系统
与采样系统实现无缝对接,通过提升机将采取的煤样送入全自动智能制样机内,系统可实现自动输送、称重、破碎、缩分、干燥、制粉、废样回收、留样转运等功能,最终制备出6mm全水分煤样、3mm存查煤样及0.2mm分析煤样,并能实现多种规格煤样的自动封装、自动包装喷码、煤样信息自动录入。燃料全自动智能制样系统能自动称量煤样,自动控制缩分比例,设备在破碎、干燥等环节设有清理装置,在缩分、煤样运转环节设有气动脉冲吹扫装置,杜绝煤样残留,留样通过传送带自动送至自动存查样系统,实现制样全过程无人值守,清除制样人为误差,排除人工干预,实现人与煤样无接触,杜绝作弊现象。
2.2智能全自动存查样系统
智能全自动存查样系统主要由硬件及软件2大部分组成。硬件系统主要由组合式柜架、智能机器人、气送系统、煤样检测系统等组成。软件系统主要由运动控制系统、存查库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权限管理系统组成。系统通过气送管道与全自动制样系统对接,将全自动制样产生的6mm全水分样、3mm存查样、0.2mm分析样自动传送到全自动存查库系统,实现3mm存查样的存查管理,6mm全水分样和0.2mm分析样的转运及暂存管理。系统智能机器人的运动控制采用伺服控制系统,是整个系统运动实现的中枢系统,通过接收权限管理系统中授权的存样信息、取样信息,控制系统将指令发送给智能机器人实现煤样盲存盲取,同时,系统能根据权限管理系统中授权的样瓶存放期限信息,自动定期清理弃样。系统在存放、查取、弃样过程中煤样的信息流始终伴随着煤样实物流进行流转,当煤样瓶到达全自动样品存查库时,系统就通过管控网络系统获取样品信息,存样时通过读取样品信息进行对比确认,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同时保证样品和样品信息的一一对称,不会发生丢失样品情况。在样品进行取样转运时,也会对样品进行读码确认,同时将样品信息通过管控网络系统发送到下一级,保证煤样的信息流伴随煤样实物流进入化验流程进行流转。实现从采制到化验的全程无人值守过程。并能将数据信息传到燃料管控系统实现信息流的无缝式对接。
2.3样瓶气送系统
样瓶气送系统主要由风机、风向切换器、中转站、管道换向器、收发站、传输瓶、中央控制站、传输管道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采用吹气和吸气的形式来对样瓶进行输送,是全自动制样室、化验室、全自动存查样柜、废瓶弃样室等多个站点的联接纽带,能自动完成0.2mm的分析样,3mm存查样及6mm全水分样的传送。避免了煤样输送环节的人为干预,杜绝人为换样风险。
2.4在线全水分自动检测系统
集接样、缩分、摊平、干燥、分析结果、自动弃样等功能于一体的全自动全水分检测系统,在采样现场或者制样现场自动测试煤样全水分,分析数据实时联网,避免人工干预和手工抄写数据造成误差。
3 燃料数字化管控系统
燃料数字化管控系统以智能化管理为手段,满足集团公司、分公司及电厂燃料管理所需数据及信息需求,提供燃煤采购、调运、检斤(称重)、检质(采样、化验)、结算、煤场管理、配煤掺烧、锅炉优化燃烧等数字化信息,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企业燃煤管理,降低燃料成本,提高燃煤质量,优化锅炉燃烧效率。
3.1智能调度系统
汽车煤智能调度系统主要用于进厂煤登记、调度、排号、引导、采样过磅。智能调度系统能够实现卡单分离。运煤单不能随车携带,运煤信息在入厂时录入射频卡。车辆依据射频卡识别,以及固化程序完成过磅、采样、回空、打单等流程。不按验收流程执行时,系统自动闭锁并报警。智能调度系统具备供应商、矿名、矿别信息屏蔽功能,提示车辆排队功能,提示卸煤区域功能。
3.2数字化煤场
数字化煤场利用计算机程序、物联网信息和视频监控等技术,以入厂轨道衡、汽车衡、皮带秤、斗轮机等设备采集入厂煤分区堆放的数量,并从燃料验收管理系统录入数据,并自动匹配其价格、热值、全水分等参数;以煤场斗轮机、推煤机等堆取设备及原煤仓、入炉煤皮带秤等设备采集入炉煤从煤场各分区取煤的数量,并自动匹配其价格、热值、全水分等参数,实时以三维数字化方式动态展示各煤场各分区进出存煤的量、价、质、时间等参数状态,指导配煤掺烧、燃料供应调度等工作,实现燃料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3.3智能掺烧系统
提供煤场煤种、矿别分区分堆存放数量、热值、硫分、灰分等参数,进行煤质评价,根据配煤掺烧要求,提供最优掺配方案。
3.4集中控制中心
集中控制中心采用操作站的管理模式,引进物联网技术、传感技术、光电技术,实现集燃料管理业务、设备运行监控于一体,推行无人值守作业,实现计量、采样、制样、存样、取样、弃样、化验、煤场管理、门禁系统等全程视频监控。
3.5二维码传递系统
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模式下的入厂煤密码管理系统,是综合运用当前成熟的条码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的管理系统[4]。该系统在整个煤质检测所有环节中以二维码形式实行信息管理,即在入厂煤轨道衡、汽车衡计量后以二维码的形式完成采样、制样、化验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杜绝人工数据录入,屏蔽了采制化流程中煤样的敏感信息,提高了燃料验收信息化管理水平。
4 结束语
燃料智能化管控系统最大的特性就是实现燃料管理业务和数据的互通互联,其核心是实现燃料管理全过程监测、控制、自动和无人值守,解决燃料管控难度大、风险高的问题,是燃料管理与工业智能的高度融合,是工业4.0在电力行业的典型应用,燃料智能管控系统必将在电力行业大力推广,前景广阔。
[1]付融冰,张慧明.中国能源的现状[J].能源环境保护,2005,19(1):8-12.
[2]程鹏.浅谈商品煤采样精密度[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4):154-155.
[3]王喜文.工业4.0:智能工业[J].物联网技术,2013(12):3-4.
[4]赵兑闯,唐军,刘勇.条码系统在火电厂燃料采制化管理中的研发和应用[C]∥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学术会议论文,2010.
(本文责编:齐琳)
TM624
B
1674-1951(2016)09-0056-03
2016-07-01;
2016-08-02
黄立新(1964—),男,湖北武汉人,工程师,从事燃料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E-mail:huangfeihong8@163. 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