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托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优化探析

2016-11-12王栩

中国总会计师 2016年9期
关键词:风险导向信托公司内部审计

王栩

摘要:信托公司经营业务广泛,其所承担的风险多样化,因此被称为金融百货。面对行业复杂的经营模式,传统的审计已经不能满足业务需要,风险导向审计作为现代审计在该行业更具优势。尽管风险导向审计有其优势,但从实践来看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还不成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就信托行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信托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优化建设,以资借鉴。

关键词:信托公司 风险导向 内部审计

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在与国际实现接轨,处于分业监管的金融大环境下,信托公司成为可以进行跨市场经营的四大金融支柱行业之一,其经营所面临的风险越加复杂,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在该领域不断探索与应用,必然会以高审计效率及审计质量,为信托行业保驾护航。

一、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相关理论概述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审计发展的又一阶段,是当前内部审计的重要形式。它以风险作为审计的核心,其本质是保证责任落实的重要机制,将责任关系与风险结合在一起,保证内部审计责任的有效履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属于现代内部审计,其主要风险是企业无法完成经营目标而产生的损失,它包括与审计相关的整体风险,因此,对整个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成为审计的最终任务。

二、信托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设置不合理

企业内部审计扮演监督角色,人们对其所具有的权力有抵触趋势,内部审计人员处于孤立地位,现代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作用受管理层态度的影响,如果管理者缺少对内部审计的信任,它就不会为企业增加价值。许多企业内部审计具有非自愿性,没有认识到其功能与效用,许多企业设立了审计机构,但其地位并没有明确界定,工作流于形式,审计机构听命于所有者,不能形成多元化治理理念。同时监督与被监督者不能客观披露审计过程中的舞弊行为,阻碍内审作用的发挥。

(二)落后的制度建设不能满足需求

制度对内部审计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审计的效率,制度成为信托公司实行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实施时间较短,其制度建设成为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许多信托企业建立自有的内部审计制度,但是只是对职责、基本程序等做出规定,并且这些制度较为陈旧,对于风险导向下的内审工作效率、舞弊预防、督导、审计质量等方面的规定少之又少,特别是风险导向内审的相关制度处于空白状态,受传统内审的影响,相关人员对风险并不重视,造成内审评估工作不当,实施效果不好。

(三)尚未形成全面风险管理价值观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以企业战略为出发点,对企业的风险加以甄别,并确定内审规划。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过程强调全面性,然而当前多数信托公司对全面风险管理理念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尽管信托公司设立了风险管理机构,但对内部审计的风险分析不足,不能作为风险审计依据,对可能产生的风险不能细分,各环节审计资源平均分配,造成有效审计资源不足、审计效率低下。当前,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及分析并没有被信托公司重视,审计各阶段模糊不清,只是简单进行账表审计,并没有关注产生的财务结果,也没有形成全面的风险价值观,风险管理局限于管理部门,使内部审计脱离了核心理念,无法落实到实践中,使风险管理价值无法实现。

(四)内部审计未贯穿于价值创造整个流程

风险导向内审重点在事前、事中及事后审计,而当前信托公司内审工作还处于事后检查工作,这样的审计远远不够,在事前及事中审计方面处于空白状态,信托公司经营中的风险不会被发现,特别是对于瞬息万变的资本业务,事后审计并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五)落后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无法满足新审计模式需求

从信托公司内部审计实践来看,相关规定内容过于空泛,缺少实际业务指导,审计方法主要针对会计凭证的查阅、相关流程及数据的控制等,无法满足信托公司对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信托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滞后,落后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根本不能与新型审计模式相适应。风险导向下审计工作不能以财务数据作为全部分析对象,而需要更加关注非财务数据的分析,这一问题形成了信托公司风险导向下内部审计的工作难点。另外,信托公司处于传统审计模式,定量分析方法并没有被广泛应用,不能对风险进行准确预测、评估及识别,更不能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内审发展十分不利。

(六)审计人员业务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一项价值增值的审查活动,是一种现代审计模式,它需要运用各种风险识别与评分方法对风险监测,因此,该项活动对于审计人员的专业化素质要求十分高,它不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了解财务知识,同时还需要对信托业务、相关法律、金融等多方面知识及计算机审计十分了解,而目前信托公司的审计工作并没有对业务了解的专业审计人员,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难以开展。外部审计机构不能与时俱进,先进的审计技术不能融入,专业的审计人员匮乏使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不能被准确应用。

三、信托公司基于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优化对策

(一)完善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组织

改善信托组织结构,使内审工作成为独立部门,不仅在制度上进行责任确认,还要提高内审地位及独立性,使内部审计对管理层负责,让内审部门拥有实际的权利,而不是形同虚设,打破公司内部职能部门间的隔阂,使各部门可以主动配合风险管理工作,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形成权力、决策经营管理者间的制衡机制,对公司的治理环节加以规范。

(二)构建基于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制度

强化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在信托企业制定内部审计规定,提升内审的法律地位、开展审计工作时做到有章可循,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提供指导;信托公司着力于相关理论研究,对相关操作程序加以明确,为行业内部审计建立交流平台,定期对审计人员开展业务经验交流,以保证风险导向内审制度与实际业务相适应。不断修订更新制度,确保制度可以覆盖经营风险各方面,使相关准则可以得到切实落实。

(三)培育全员风险管理的价值观

在信托公司全体员工中建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不断扩大内审范围,从本源上认识信托公司风险管理,在内审模式下将风险评估分析贯穿于审计全过程,依照风险管理规律,采用风险管理手段进行风险定量与定性分析,积极应对风险,在全员培养风险管理价值观,以应对风险的发生。

(四)提升内部审计的增值服务功能

重新确立内部审计目标,将内审提升到公司治理结构的高度,强化增值功能,将其定位在增加企业价值上,将信托公司内部审计覆盖业务各环节,将内部审计从传统财务审计中解放出来,以管理审计为主导,有效发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将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统一于一体,发挥其效应,实现企业价值增值,最终实现内部审计目标。

(五)扩大内部审计范围至价值创造的整个流程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集风险、内部治理及控制于一体的审计策略,与传统审计不同、更加强调风险管理,倡导增值服务,使内审贯穿于整个价值流程,将传统审计的工作重心前移,不再只重视事后检查,更加重视事前监督控制,扩大内审范围至价值创造全过程,使内部审计为价值创造目标服务。

(六)引进先进的审计技术和方法

现代化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信托公司建立电子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的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使网络系统信息技术下的内审成为发展趋势。对信托公司加大技术投入,引入专家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将专业知识与内部审计相结合,利用新的审计方法推进电算化审计进程,在信托公司扩大信息系统范围,完善风险信息预警反馈系统,使内审人员可以及时认定风险。

(七)提升内审人员业务素质

信托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涉及的业务内容多样化,加之信托投资数量大,面对经营环境复杂,要求风险导向下的内部审计人员对信托业务十分了解,并且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各职能足够了解,在企业建立专业计算机审计团队,为企业庞大的信息系统提供技术支持;鼓励审计人员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及时更新知识以适应业务发展。为审计人员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改善当前信托公司内审人员专业技能不高的现状;建立完善的奖励机制,构建内部审计人员发展之路。

四、结束语

在信托行业风险特殊性分析下,总结其内部审计存在的潜在问题,并对信托行业存在的这些潜在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同时对信托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优势进行深入的探讨,提出信托公司风险导向内部审计优化建议,以保证该模式下的内部审计可以在信托公司得以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郑雅峤,肖永军.浅谈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生物技术世界,2015(2).

[2]王勇.风险导向视角下的内部审计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12(1).

[3]王恩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应用[J].财会通讯,2011(28).

(作者单位:杭州工商信托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风险导向信托公司内部审计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基于风险导向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
内部审计在企业境外投资中的运用研究
规范信托营销上海银监局重提信托代销面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