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分析

2016-11-12蔡云虹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

蔡云虹

【摘要】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入院须知、疾病知识、心理舒适及护理巡视各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及借鉴。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02.0.0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疾病,属于特殊的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由于动脉硬化,心肌供血显著降低,会使患者的心肌细胞处于缺血状态,最终导致心肌坏死,患者常会伴发心律失常,加速心功能的衰退,使患者缺血心肌症状进一步加重,增加病死率,因此,对该疾病患者进行积极、有效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科学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1]。为此,本文特将常规护理模式与预见性护理模式运用于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中,对比两种措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当天经心脏彩超、心电图、血清酶检查确诊。对照组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42.32±0.13)岁;男37例,女23例。观察组年龄26~76岁,平均年龄(42.56±0.04)岁;男38例,女2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告知医生,并根据医嘱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强化预见性护理观念。在实施该护理措施前,护士长应根据近年来关于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在护理中出现的事故作为座谈会的主题,要求每位护理人员对座谈会的内容进行整理,并探讨护理策略,最后确定护理措施。

(2)个性化心理护理。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前区疼痛,使患者出现濒死感等不适体验,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在护理中,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告知患者心平气和的重要性,保持患者情绪的稳定,与患者每天开展10 min的心理沟通,让患者倾诉压抑及悲观的想法,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

(3)强化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AMI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生、治疗措施、注意事项及护理措施,并让患者进行言语复述,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掌握程度;对于理解有困难的患者,护理人员可通过采用图片及视频的方式,生动的向患者相关内容,利于患者对抽象理论知识的熟练掌握。

(4)医疗设备预先处理。为了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可先对患者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还可在床旁放置除颤仪及心脏起搏器,可有效应对突发心脏骤停患者,并备用升血压药及利多卡因应对血压下降患者。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质量评分:由我院自制护理质量调查问卷,主要包括4个条目,分别为入院须知、心理舒适、疾病知识及护理巡视,每个分值为25分,总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所得的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观察组的入院须知、疾病知识、心理舒适及护理巡视各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缺血性坏死,是在原有的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出现的冠状动脉供血突然急剧减少,导致持久的急性缺血,从而导致患者心肌坏死,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是其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患者可出现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有研究报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1小时后,死亡率高达50%以上。因此,为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提供一套科学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尤为重要[2]。

预见性护理是现代医学模式中发展出现的一种新型护理措施,其主要针对诱发患者疾病及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一步预防,对降低疾病的恶化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在预见性护理中,护士长根据患者的情况,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评估,从而针对患者的情况为患者制定合适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观察发现到患者的病情变化,有利于医院更加及时的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预见性护理措施的实施,使护理人员摒弃了以往盲目及机械的护理方式,通过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入院须知、疾病知识、心理舒适及护理巡视各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AMI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同时还能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何文姬,鲁闻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并发椎管内出血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77-78.

[2] 张学萍,魏素芳,沈 莹,等.多科室联合护理查房优化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流程[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102-1104.

[3] 朱晓萍,鲁闻燕,何文姬,等.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并发重度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

1089-1091.

本文编辑:孙春宇

猜你喜欢

预见性护理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
预见性护理在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围术期的应用分析
肝硬化腹水合并重度水肿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分析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宫腔镜术后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