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与心血管意外的相关性

2016-11-12潘宁

关键词:凝血功能相关性

潘宁

【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与心血管意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观察患者心血管凝血情况,统计心血管意外发生例数。结果 患者中出现心血管意外25例(39.06%);在vW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TAT(抗凝血酶原复合物)、FG(纤维蛋白原)、D-dimers(D-二聚体)、P-selectin(P-选择素)等凝血功能指标方面,致死性心血管意外患者>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患者>无心血管意外患者,三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凝血功能与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意外关联性较大,凝血功能指标水平越高,发生心血管意外的概率就越高。所以医护人员在临床检测中必须要注意观察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一旦升高,要立刻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心血管意外的发生。

【关键词】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心血管意外;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02.00.02

有学者通过临床实践发现[1-2],凝血系统在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患者出现凝血斑块后就可能产生冠状动脉狭窄,进而形成血栓,所以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与病情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目前医学界对该结论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次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4例,作为探讨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与心血管意外的相关性的研究对象,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男34例,女30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9.3±14.8)岁。纳入标准:①患者确诊为冠心病;②患者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者并发糖尿病、肝肾疾病等;②患者并发有心肌病等其他心脏疾病;③患者在研究前服用过抗凝药。

1.2 方法

医护人员在清晨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5 mL,将血液标本置入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抗凝管中,对血浆进行分离处理后,将其装于3支试管中,离心10 min后,将处理后的标本置入-80℃冰箱中。医护人员采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血浆进行检测。

1.3 效果判断标准

医护人员需要观察患者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在随访期间统计心血管意外发生例数。其中凝血功能指标包括vWF、TAT、FG、D-dimers、P-selectin。

1.4 统计学方法

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4.0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患者中出现心血管意外25例,有患者因为心血管意外死亡8例,心血管意外发生率为39.06%。分析为未发生心血管意外患者、发生心血管意外未致死患者、发生心血管意外且致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无心血管意外患者vWF为(157.85±22.77)%,TAT为(4.92±1.56)mg/L,FG为(3.17±1.26)g/L,D-dimers为(0.37±0.12)mg/L,P-selectin为(12.89±4.39)mg/L;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患者上述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分别为(168.67±23.51)%、(5.88±2.05)mg/L、(3.50±1.09)g/L、(0.49±0.19)mg/L、(14.18±4.23)mg/L;致死性心血管意外患者上述各项指标依次为(181.62±19.41)%、(7.84±3.39)mg/L、(3.93±1.35)g/L、(0.63±0.31)mg/L、(15.83±3.14)mg/L。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三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致死性心血管意外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均要高于无心血管意外患者和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患者各项凝血功能指标高于无心血管意外患者(P<0.05)。

3 讨 论

冠心病属于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大量的报道证实[3],不稳定斑块破裂是导致冠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而不稳定斑块破裂极有可能引发出血,导致患者形成血栓,当官腔被血栓堵塞后,患者就可能发生心肌缺血等严重的心血管意外。而且不稳定斑块破裂后会影响血流循环,导致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症状,病情加重后可能出现心肌梗死,加之裂隙中的血栓会逐渐流入管腔中,导致患者出现其他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医护人员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4]。

血栓是诱发心血管意外的主要因素,而患者血栓形成、发展与vWF、TAT、FG、D-dimers、Pselectin等凝血功能指标有着密切的关系[5]。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医护人员对冠心病患者64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出现心血管意外未致死17例,患者因心血管意外死亡8例,患者未出现心血管意外39例。整理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在vWF、TAT、FG、D-dimers、Pselectin等凝血功能指标方面,三组数据差异明显,致死性心血管意外患者各项指标水平最高,非致死性心血管意外患者次之,无心血管意外患者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凝血功能是导致心血管意外发生的危险因素,凝血功能指标水平越高,心血管意外发生概率就越大。因此,医护人员在临床检测中,必须要注意冠心病患者凝血功能,一旦凝血指标上升,立刻给予有效的治疗措施,切实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韩 锋.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意外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5):828-831.

[2] 许卓帆,吴毅琴,黄冠文,等.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意外和凝血功能相关性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15,22(2):77-79.

[3] 戴文琴.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意外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14,27(9):45-46.

[4] 张 鹏.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意外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07(17):29-30.

[5] 黄 盛.冠心病患者心血管意外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498-499.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凝血功能相关性
手术患者凝血功能指标监测的临床意义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
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与相关性的矛盾与协调
氯吡格雷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观察
决策有用观下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探讨凝血功能检测对手术患者的临床意义
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活化水平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