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53介导的膜修复在运动性骨骼肌损伤中的应用
2016-11-11狄媛
狄媛
摘 要 运动性骨骼肌损伤(Exercise-induced muscle damage,EIMD)是指运动应激引起的骨骼肌结构和机能的损害,这是由于离心收缩会拉长肌肉,更容易引起肌纤维超微结构以及收缩蛋白代谢的变化。MG53是细胞膜修复的重要蛋白,正常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内侧,一般情况下以单体形式存在,当肌纤维受损时,能迅速修复细胞膜。目前,对MG53研究显示:肌肉损伤后,MG53在灌流液中的峰值出现在损伤后的早期几分钟内,因而MG53有可能为运动性骨骼肌损伤早期诊断提供可能性。
关键词 运动性骨骼肌损伤 MG53蛋白
一、MG53介导的膜损伤修复
(一)MG53蛋白的结构
TRIM家族蛋白是一系列细胞内重要蛋白,它们参与细胞凋亡[1]、肿瘤形成、细胞周期调控、和阻止HIV感染等细胞内重要生化过程。TRIM家族蛋白也叫RBCC家族蛋白,它的氨基端三重基序是三个锌指结合结构域(tripartite motif),包括一个RING finger、一个或两个B-box motif及一个卷曲螺旋(coiled-coil)结构域[3]。最新研究发现了一个TRIM家族的新成员TRIM-72,它仅在骨骼肌和心肌中特异性表达。目前,对TRIM72蛋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索TRIM72蛋白在心肌、骨骼肌等组织中的功能。人源TRIM72蛋白共有477个氨基酸,分子量为53kD,因最初在骨骼肌细胞中发现所以也叫做mitsugumin 53(MG53)[2]。
(二)MG53的分布及释放
MG53与其它已知的TRIM蛋白不同,它能定位到细胞内囊泡和肌纤维膜。最近研究表明:在人体骨骼肌对照样品中,MG53显示了可变的肌膜和/或细胞质免疫标记。细胞影像分析显示MG53正常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内侧,虽无跨膜片段,但它与细胞内囊泡及肌细胞膜紧密相联,一般情况下以单体形式存在。当肌纤维膜受机械、电流、化学或代谢因素等损伤刺激后,细胞内形成氧化环境,MG53遂形成多聚体并向损伤部位迅速、大量转位。见图2[3]。肌膜损伤后,MG53发挥快速修复作用,但作为分子量只有53kD的细胞浆可溶性蛋白,它在肌膜损伤后迅速从肌细胞渗透到细胞外液而出现在血液中,并在24小时恢复到损伤前水平。在心脏损伤模型的灌流液中,MG53出现和达到峰值的时间远早于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在几分钟内达到峰值,其后迅速恢复。后三种蛋白在肌肉损伤后于血液中升高的时间分别为1-3小时、3-6小时及6小时,峰值分别在6-7小时、10-48小时及24-48小时。
(三)MG53介导的膜损伤修复机制
MG53的关键作用是驱动受损肌细胞膜的快速修复,在肌膜受损时细胞外的氧进入到细胞内形成一个氧化环境,MG53可作为细胞内的氧化感受器启动膜修复。MG53先形成聚合体,与dysferlin蛋白和细胞质膜微囊蛋白Caveolin-3协同作用形成复合物将修复囊泡募集起来,并通过“胞外分泌”输送到损伤部位“成核”。在细胞Ca2+信号的作用下与肌膜融合形成膜“创口贴”。一般情况下囊泡与囊泡或肌膜的融合需要细胞外Ca2+的进入[4],但MG53介导的囊泡转位是Ca2+非依赖性的,它为膜损伤后胆固醇暴露及氧化所致的MG53聚合体形成而驱动[5]。因此,细胞内囊泡转位和Ca2+依赖性膜融合是骨骼肌和心肌细胞膜损伤修复的两个独立步骤,是MG53启动膜修复必不可缺的部件。
二、骨骼肌损伤常用的评价指标与MG53的对比
(一)血清肌酸激酶在运动性骨骼肌损伤中的应用
有研究表明:大负荷的离心收缩将导致运动后血清CK活性水平的最大增加,其峰值大约出现在运动后48小时以后,延续时间长达几天;等长收缩或向心收缩运动后,血清CK峰值出现在运动后24小时以内,延续时间较短。应用血清肌酸激酶含量作为骨骼肌损伤诊断指标时,正常男性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范围在10-300U/L,正常女性运动员血清肌酸激酶范围在10-200U/L[6]。在大负荷训练2-3天后,血清肌酸激酶含量仍高于300U/L时,表明运动负荷较大,骨骼肌出现损伤。评定时应排除由心肌或组织损伤造成血清肌酸激酶升高的可能性,再判断骨骼肌的负荷更为合理。评定时应注意个体差异和项目差异较大的情况。
(二)肌红蛋白在运动性骨骼肌损伤中的应用
肌红蛋白是肌细胞中贮存氧的蛋白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35ng/ml。运动员正常参考范围在:0.35-4.97nmol/L[6]。当剧烈运动引起骨骼肌损伤时,血清Mb与CK发生类似的变化。Byrnes[7]让3组受试者30分钟下坡跑后,血清Mb分别增加了43.2%、74.9%和407%,与血清CK升高的幅度较为接近。所不同的是:Mb峰值出现在运动后6小时,而CK峰值推迟到运动后8-24小时出现。这可能与Mb的分子量较小有关。
(三)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与MG53的对比
骨骼肌损伤最常见的评价指标是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等。他们虽在运动队应用多年,但存在不足。如骨骼肌损伤后血液CK、LDH峰值往往出现比较晚,不利于早期诊断;肌红蛋白对损伤的诊断比较敏感,在运动后产生变化均早于CK、LDH,但不及CK应用简便。MG53是细胞膜修复的重要蛋白,正常存在于细胞质和细胞膜内侧,一般情况下以单体形式存在,当肌纤维受损时,能迅速修复细胞膜。目前,对MG53研究显示:肌肉损伤后,MG53在灌流液中的峰值出现在损伤后的早期几分钟内,因而MG53有可能为运动性骨骼肌损伤早期诊断提供可能性。表1将MG53、CK、肌红蛋白、肌钙蛋白四种常见损伤检测指标的生理特性进行对比[8]:
参考文献:
[1] Caratozzolo M F, Micale L, Turturo M G, et al. TRIM modulates p53 activity to dictate cell cycle arrest[J]. Cell Cycle.2012.11(3):511-523.
[2] Cai C, Masumiya H, Weisleder N, et al. MG53 nucleates assembly of cell membrane repair machinery[J]. Nat Cell Biol.2009.11(1):56-64.
[3] Weisleder N, Takeshima H and Ma J. Mitsugumin 53(MG53) facilitates vesicle trafficking in striated muscle to contribute to cell membrane repair[J]. Commun Integr Biol.2009.2(3):225-226.
[4] Terasaki M, Miyake K, McNeil PL. Large plasma membrane disruptions are rapidly resealed by Ca2+-dependent vesicle-vesicle fusion events[J]. J Cell Biol.1997.139:63-74.
[5] Wang X, Xie W, Zhang Y, et al. Cardioprotection of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by cholesterol-dependent MG53-mediated membrane repair[J]. Circ Res.2010.107:76-83.
[6] 冯连世,冯美云,冯炜权.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方法(第1版)[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224.
[7] Byrrles W C. et al. 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 following repeated bouts of downhill running[J]. J.Appl.Physical.1985.59:710-715.
[8] 张瑾.MG53敲除小鼠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及营养补充的作用[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毕业)学位论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