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6-11-11郭旺祥

考试周刊 2016年85期
关键词:折痕轮船路程

郭旺祥

教育家赞可夫曾经指出:“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我们应重视对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过程,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想问题、提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力和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这一点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有利于学生克服迷信和盲从,树立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一、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首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张圆形纸片,让他们将圆纸片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如此反复多次后,要求学生观察圆纸片上出现了什么?学生精力陡然集中,都想看看圆纸片上有什么?一个学生发现圆纸片上有折痕。另一个学生又发现:圆纸片上有许多条折痕。我表扬这两个学生观察仔细,其他学生备受鼓舞,纷纷举手发言:圆面上所有折痕都相交于一点;折痕两边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时,我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交点叫什么?折痕又叫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并马上熟记。接下来,学习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我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自己手中的圆纸片的直径和半径,启发学生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内(或相等的圆内),直径都是半径的两倍。画圆时,我还是先不讲画法,让学生先画,满足他们操作圆规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发现画圆的方法和步骤,启发学生动手、动脑,最后适当予以小结。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人人都有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考的机会,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得出结论,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好。

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对于小学生来说,既要注意培养他们不盲从,喜欢质疑,打破框框,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又要培养他们敢于求“异”的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如一位教师教学“乘法意义”的运用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道加法题:9+9+9+5+9=?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其中,一个学生提出用“9×4+5”的方法,另一个学生则提出了“新方案”,建议用“9×5-4”的方法解。后一个学生的思维有创见,这个方案是他自己发现的。在他的思维活动中,他“看见了”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9,他假设5的位置上是一个9,那么就可以把题目先假设为9×5。接着他的思维又参与了论证:9-4才是原题中实际存在的5。对于这种在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加倍珍惜和爱护,及时给予引导和鼓励,进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三、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模式

在2016年六年级数学练习卷中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一艘轮船所带的柴油最多可以用6小时。驶出时顺风,每小时行30千米。驶回时逆风,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顺风时的4/5。这艘轮船最多驶出多远就应往回驶了?”我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并说出解题思路。第一种解法:因为这艘轮船往返行驶,驶出路程等于驶回路程。若设驶出最远路程要用x小时,那么驶回时要用(6-x)小时。列方程为:30x=(30×4/5)×(6-x),解这个方程得x=8/3,那么,驶出最远路程就是:30×8/3=80(千米)。第二种解法:先求出逆风时的速度:30×4/5=24(千米),然后设这艘轮船最多驶出x千米就应往回驶。根据行驶往返所用时间关系,可以列出方程:x/30+x/24=6,解这个方程得x=80。讲完两种解法时,我问:还有其他解法吗?这时,一个平时不爱发言的尖子生举手了,他说:“我是这样想的,先求出这艘轮船逆风行驶时的速度:30×4/5=24(千米),然后把这艘轮船最多驶出的路程看做单位‘1,根据往返所用的时间关系,可列算式:6÷(1/30+1/24),解这个算式得这艘轮船最多驶出80千米就应往回驶了。”这位学生利用的是类比思维方式,从要解决的问题出发,联想到与它类似的熟悉的问题,即工程问题。用熟悉的问题的解法思考解答所要解决的问题,这种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感染着全班每一位学生。通过这种一题多解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

四、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

孩子们天生就有爱动手的习惯,课堂上我们要舍得“浪费时间”,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其感性认识,从而慢慢发展其抽象思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有这样一道例题:

这道题运用“转化”数学思想,不是学生常见的常规问题,一般学生很难直接解决。因此在教学中,我先和学生一起分析题意,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左图中,如果知道上半部分空气的体积就能求出水瓶的容积,可是它的形状是不规则的,怎么求呢?”让学生产生质疑、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接着,我让学生用事先准备好的装水的瓶子,两人一组动手实验,边动手边引导学生思考:瓶子里水的体积在倒置前后有变化吗?空气呢?倒置前水的体积会求吗?空气的体积会求吗?倒置后空气的体积会求吗……学生根据这些问题主动动手验证,学习积极性较高,气氛活跃,且能边动手边思考,慢慢就体会到:瓶子的容积就是水的体积加上空气的体积,只要选取倒置前水的体积和倒置后空气的体积,就可以解决问题。同时,学习中,学生通过把不规则形状的体积转化成规则形状,把未知知识转化为已学知识,发现转化过程中的“变”与“不变”,感受到“转化”这一数学思想的妙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题中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不同数学方法,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发现新方法,找到新策略。长期坚持这样训练,学生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发挥。

猜你喜欢

折痕轮船路程
轮船上的追击
求最短路程勿忘勾股定理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码头和轮船
轮船
多走的路程
多种方法求路程
走的路程短
折痕
双舱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