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罗拉多州小学地理课程标准研讨与启示**
2016-11-11王向东袁孝亭
王向东 袁孝亭 高 燕
(1. 东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4; 2. 弗吉尼亚联邦大学 世界研究学院, 美国 弗吉尼亚 23220)
美国科罗拉多州小学地理课程标准研讨与启示**
王向东1袁孝亭1高 燕2
(1. 东北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24; 2. 弗吉尼亚联邦大学 世界研究学院, 美国 弗吉尼亚 23220)
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许多国家,小学阶段地理教育的研究系统而深入,其中包括小学地理课程标准的研制与实施。与之对比,我国小学阶段地理教育研究的忽视和缺失却是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本文以美国《科罗拉多州小学地理课程标准》为研究对象,从小学生地理学习理念、地理认知规律、地理认知差异、地理学习水平等方面进行解读,旨在为我国小学地理课程标准研制与地理教学提供借鉴与启示。
地理课程标准;小学;科罗拉多州
地理学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构建教学内容的学科,它是小学生认识世界、走近世界、融入世界、理解世界的桥梁和纽带。但在我国,小学阶段地理教育研究的忽视和缺失却是一种极其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小升初”背景下缺少对小学阶段地理教育价值的认同;缺少对小学阶段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的基础研究;缺少对小学生地理认知水平和规律的理论研究;缺少小学阶段专业化地理教师队伍的培养与继续教育机制等。因此,加强小学阶段地理教育的研究,特别是国际比较研究是当前地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一、美国《科罗拉多州小学地理课程标准》的目标
1.《科罗拉多州地理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
在美国,大多数州都制定了州社会课程标准,其中包含了州地理课程标准。2009年12月,科罗拉多州重新修订了社会课程教育标准。《科罗拉多州社会课程标准》包括地理、历史、公民(政治)、经济四个学科,涵盖了学前到高中(P-12)共计14个年级,实现了地理课程的整体一贯设计。
《科罗拉多州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地理学习应培养见多识广的人,(他们)能够理解空间观点和掌握空间分析技术;具有知晓世界区域和资源相互依赖的意识;清楚地方、国家和全球尺度的地方是如何联系的。他们能够理解人、地方和环境的复杂性和相互作用。地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世界的动态变化和复杂性。同时也提到,地理教育非常强调批判性思考、信息素养、合作能力、自我引导和创造力等的培养和运用,而这些技能、概念和知识是21世纪学生基本素质的组成部分。地理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理解世界的框架,并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成为见多识广的公民。[1]
《科罗拉多州地理课程标准》规定学生毕业的要求是:建立空间认知、空间观点,以及个人与世界的联系;调查地方、区域,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科罗拉多州小学地理课程标准》的年级目标
《科罗拉多州小学地理课程标准》涵盖1-5年级,每个年级仅包括1-2条内容标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按年级螺旋式上升(表1)。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突出《科罗拉多州小学地理课程标准》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本文将学前和幼儿园两个阶段的课程标准内容也一块进行介绍。
二、美国《科罗拉多州小学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
1.《科罗拉多州小学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
《科罗拉多州小学地理课程标准》包括毕业要求、年级目标、达成目标的表现、21世纪技能和能力要求(提出问题、关联与应用、地理学属性)几个部分(图1)。[3]其中,“毕业要求”是地理课程的总体要求,“年级目标”是分学年对课程标准进行表述,“达成目标的表现”和“21世纪技能和能力要求”是对某一项标准的具体阐述。
表1 《科罗拉多州小学地理课程标准》的年级目标[2]
图1 《科罗拉多州小学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
2.《科罗拉多州小学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
内容标准是《科罗拉多州小学地理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围绕着“毕业要求”和“年级目标”,通过“达成目标的表现”和“21世纪技能和能力要求”进行具体陈述,本文以3年级为例进行介绍(表2)。
表2 《科罗拉多州小学地理课程标准》(以3年级为例)[4]
三、美国《科罗拉多州小学地理课程标准》的评析
1.夯实小学生地理学习的目标
《科罗拉多州小学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地理学习能够培养见多识广的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建构和理解当今和未来的世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生活和社会中遇到或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强调核心地理知识(而非系统的地理知识点、知识结构)养成的同时,更强调核心地理概念和地理技能的培养,特别强调提出地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第二,强调地理学的应用,强调能够发现与找到与地理学相关联的社会问题,并运用所学地理学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
第三,强调地理学观点的养成,特别强调空间思想、地方与区域的联系与差异、综合思维等的养成(表3)。
表3 《科罗拉多州小学地理课程标准》中“地理学性质”要求[5]
2.尊重小学生地理认知的规律
《科罗拉多州小学地理课程标准》按照“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的原则组织和安排地理课程内容(图2)[6]。事实上,小学生接触和认识世界的顺序多是从家→学校→社区→县(市)→州→国家(祖国)→大洲→世界。这种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地理认知顺序和认知规律,可以从自身的体验、从身边的生活、从熟悉的世界开始逐渐推进地理学习。同时,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深切感受和体会:地理现象就在身边、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地理能够回答和解决许多社会问题(图2)。
图2 《科罗拉多州小学地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地理学习顺序
3.体现小学生地理认知的差异
在美国,关于小学阶段地理学习规律和特征的研究已经非常普遍和系统,这为小学地理课程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科学研究基础。《科罗拉多州小学地理课程标准》的内容组织采取了“总→分”原则,在明确总体要求的前提下,体现课程内容的年级标准差异。
以“地理工具(手段)”为例,每个年级内容标准中都有对地理工具(手段)使用的表述,但不同年级地理工具(手段)的数量、种类,以及运用工具(手段)解决的任务各有不同(表4)。所以说,《科罗拉多州小学地理课程标准》既体现了各个年级之间地理课程学习的内在联系,也体现了不同年级学生学习水平和需求的差异。
4.关注小学生地理学习的水平
《科罗拉多州小学地理课程标准》中包括了年级目标、达成目标的表现、21世纪技能和能力要求等组成部分,从学习目标、学习能力、学习内容、学习需求和学习水平等角度展开陈述,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学习为根本”“地理为了生活”的课程标准编制理念。“年级目标”体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差异;“达成目标的表现”体现了达成目标应有的水平和能力;“21世纪技能和能力要求”体现了包括提出问题、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属性在内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表4 《科罗拉多州小学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地理工具”内容比较[7]
更为重要的是,“达成目标的表现”和“21世纪技能和能力要求”两个部分均结合具体实例加以展现,并给出了知识深度的等级(1-4级)。这样编制的好处是让使用者既清楚学生应该学什么、怎么学,也清楚应该学到什么程度,更清楚学了有什么用。
以小学3年级区域特征为例:[8]
学习内容:通过对不同地方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区域概念。
学习水平(示例):(1)观察和描述区域的自然特征、人文特征(文化特征)(知识深度1-2级)。(2)举例说明某一地方与当地区域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知识深度1-2级)。
学习目标(一)提出问题:(1)世界上的区域是相似多,还是相异更多?(2)为什么人们习惯用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来描述一个区域?
学习目标(二)地理应用:决策时,个人要比较区域特征。例如,让孩子去哪里的学校上学?居住在城市的哪个方位?什么气候类型需要穿西服(套装)?想去某个国家的哪个地方旅游?
学习目标(三)地理学属性:具有空间思想的人,能够制作和运用具有空间特征的代表事物表示地球。
四、对我国小学地理课程标准研制的启示
与许多国家一样,我国小学阶段地理也不单独设课。但不同的是,美国小学地理标准融合到社会课程标准之中,我国则分散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对两国课程标准的比较,可以得出几点思考。
1.应重点研究小学生应学习哪些地理内容
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理念与《科罗拉多州小学地理课程标准》基本一致,强调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科学、注重学生社会体验与生活应用。但在地理内容的选择和编制处理上,两者确有很大差异。以《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地理科学领域内容的概念分解”[9]为例进行说明,
表5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地球科学的内容标准节选
上述节选的内容能够反映出三个问题:第一,表5中内容旨在解释学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与地理问题,但内容标准却追求地理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第二,表5中涉及一些地理概念如月相、月食、日食、日晷等,这些概念在大多数初中地理课程中不涉及或是高中地理课程的选修或删除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些地理概念既陌生又困难,即便可能会引起兴趣,但若无一定的背景知识很难理解。相反,《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没有涉及空间、位置、区域、地方、生态等核心和常见的地理概念。第三,虽然强调科学探究的培养,但从地理内容的整体性上看,缺少地理工具和地理方法与地理内容相结合的规定和示例。
与此相比,《科罗拉多州小学地理课程标准》中突出强调空间、地方、区域、人地关系等核心地理概念;强调运用地图等地理工具提出地理问题、获取地理信息、分析与整理地理信息等地理技能;以示例的形式强调上述概念和技能的学习要求与学习水平。《科罗拉多州小学地理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关注运用地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问题为线索学习相关地理知识,不追求系统地理知识的培养,也没有列出详尽的、具体的知识点。
因此,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小学生究竟应该学习哪些地理内容?这些内容应该以何种线索加以呈现?本文认为,首先应结合初中、高中地理教育统筹思考小学地理教育问题,在知识的广度和难度上要统筹谋划。其次,小学阶段更应结合学生兴趣、身边生活、社会发展选择典型的地理问题,以此为线索进行相关内容组织,旨在让学生掌握认识世界、了解世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本领与技能。
2.应关注体现小学生地理学习水平的差异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螺旋式上升”“概念分级呈现”等课程设计思路,其中《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了概念分级、知识难度(高、中、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隐含了地理学习顺序(我的家庭生活→我们的学校生活→我们的社区生活→我们的国家→我们共同的世界)。但遗憾的是,两者均没有明确列出年级标准和年级目标,没有明确体现地理学习的年级差异。客观地讲,这既会给教材编写者组织教材带来困扰,也会给教师教学带来影响,最重要的是很难证实是否符合学生的地理认知顺序和认知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基础研究的薄弱,特别是对我国小学生地理认知规律和认知水平的研究非常薄弱。
与之相比,《科罗拉多州小学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年级标准和年级目标,强调小学生的地理认知差异和认知水平,并以示例形式说明达成目标的表现。
因此,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小学阶段每个年级应该学习哪些地理内容?应采用哪种逻辑顺序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这不仅仅是地理教育者思考的问题,更是地理学家们应研究的课题。
3.应强调落实《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间的衔接
地理学是一个综合性的学科,也是中小学唯一一门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学习领域的学科。一般来说,人文地理(包括经济、文化、交通等)和区域地理多属于社会课程内容,自然地理多属于科学课程内容,人地关系则是兼跨自然课程和社会课程的共同内容。若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地理内容的衔接与协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应明确地理学习目标的层次性,从地理学的整体考虑小学阶段地理学习的理念和目标;第二,应保证地理学习内容的衔接,既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也要避免不必要的遗漏;第三,应保证地理学习顺序的一致性,如1-2年级社会课程学习“我的健康成长、我的家庭生活”时,科学课程同步学习简单的地理工具(手段)和地理方法等,这样可以为3-6年级区域地理、人文地理、自然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
[1] Colorado Departure of Education. Colorado Academic Standards (Social studies)[M].2009.12:15-16;46.
[2] Colorado Departure of Education.Colorado Academic Standards (Social studies)[M].2009.12:12-13.
[3] Colorado Departure of Education.Colorado Academic Standards (Social studies)[M].2009.12:18-20.
[4] [8] Colorado Departure of Education.Colorado Academic Standards (Social studies)[M].2009.12:60-61.
[5]-[7] Colorado Departure of Education. Colorado Academic Standards (Social studies)[M].2009.12:56-65.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1] Geography education standards project. Geography for life: National geography standards 1994[M].National Geography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1994:61:104.
[12]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Geography i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 (England)[M].2013.
*本文是吉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学科视角下吉林省县域高中地理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课题编号:20140418031FG)、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基于城乡差异的吉林省农村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影响机理与提升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