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福建农户调查的林地经营效率与规模效应实证分析*

2016-11-11石丽芳

海峡科学 2016年7期
关键词:经营规模林地规模

石丽芳



基于福建农户调查的林地经营效率与规模效应实证分析*

石丽芳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在对福建农户杉林地经营投入产出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基础上,该文利用DEA模型方法测算出农户林地经营的产出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评价不同经营规模的林地与农户经营投入产出效率之间的关系,探讨农户林地经营的规模效应及合理、有效的林地经营规模边界。

林地效率 规模效应 农户 适度规模经营

1 问题的提出

农户营林生产的目的是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高的林地收益,以林地为承载的林业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能够产生规模经济效应、降低单位成本、提升经济效益。新一轮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使林地产权分化和林地规模变小,有关研究认为会从三个方面威胁农户林地经营水平和效率的提升:一是农户持有的林地细碎化增加林地经营成本,抑制农户对林地经营的有效投入和集约化经营,限制林地经营水平的提高和产出的增加;二是户均林地规模偏小,难以形成林地经营资源集聚的能力,无法产生规模经济效应以及突破农户小面积、低水平经营的林业小生产格局;三是林地规模小而分散,林地收益有限,农户难以按永续利用的原则规划和布局林业生产以及合理配置林业生产资源,可能产生林地粗放经营或掠夺式经营等短期行为,将使山林资源过量消耗,林地质量下降,给木材生产带来困难。因此,在林地权属明晰、现有经营规模基础上,农户在林地经营的投入产出决策过程中能否够科学配置资源、达到林地资源的有效利用,成为考量农户林地经营水平和评价林地经营适度规模的重要准则。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比率的生产率指标,其效率值大小反映了投入要素的综合利用水平。林地适度经营规模有可能建立在林业生产要素配置效率最优经营水平的基础上[1]。近年来,有些研究者采用非参数规划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方法),对农户林地经营效果进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测算,以此评估农户林地经营绩效水平。郑逸芳等在福建杉木、毛竹和茶这三大林种的比较分析中发现,规模不经济是导致林农经营规模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2];石丽芳、张春霞研究测算福建集体林区农户杉木经营的全要素效率,发现样本农户平均经营效率水平较低,经营有效的农户少于样本群体数的10%[3];苏时鹏等分析林改后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发现林业技术和规模效率变动对林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很小[4];李桦、姚顺波实证研究发现,林改后福建、江西林区农户对林地经营粗放,生产规模效率不高是拉低农户林地综合技术效率的主要原因[5];廖文梅等研究发现,赣南林农经济林经营分散,效率低下,未能发挥林业要素利用的规模效应[6];柯水发等研究认为,林农对各类资源的配置和使用能力较差,致使营林地的综合效率过低,没有达到投入产出效率最优的利用状态[7]。上述研究发现,多数农户林地经营尚未达到最优效率水平的利用状态,但没有对林地规模与农户经营效率之间的关系给出一个清晰的理论解释,对细碎化林地生产效率的分析没有充分考虑林地生产力特点和农户资源禀赋的差异,其推动林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边界亦有待经验证据支持。

本文用DEA模型对样本农户林地经营的产出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分析,研究不同经营规模的林地与农户经营投入产出效率之间的关系,检验农户林地经营中规模经济和扩大经营规模、开展林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可能。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效率评价基本原理与DEA效率测度方法简介

效率是经营的核心命题,也是考察农户林业经营决策能力及其资源配置有效性的重要标准。大量的生产率效率研究文献认为,在效率测定和生产函数前沿面之间有密切的联系。生产前沿分析是生产有效性分析与测量的重要工具(见图1),某个决策单元(表示为DMU)的效率就是与系统前沿面上某点效率的比值,是参照构成系统所有单元形成的一种相对效率。各决策单元的效率包括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是指在给定投入的情况下各决策单元技术最优下的相对生产能力水平;而规模效率则是在最合适的投资规模下各决策单元经营运作的相对能力[8]。图1中,决策单元 A的纯技术效率=BD/BA,A的规模效率=BC/BD,A的综合效率=BC/BA。处在要素价格函数曲线OCEG与生产前沿曲线DF相切的点E,代表被考察单元的投入规模是最适当的,即规模有效,E点的规模效率=AE/AE=1;在E点左面的BCC生产前沿,函数曲线“加速上升”,增加投入量可以较大比例地增加产出,被考察单元就会有投资积极性,规模收益递增;在E点右面的NIRS生产前沿,投入量为x时,如再追加,产出y增速反而大比例下降,决策单元就没有再继续增加投资的积极性,规模收益递减。如果E点落在反映在给定投入的最大产出能力的生产前沿曲线DF上,E点决策单元就是技术有效的,E点的纯技术效率=AE/AE=1,当E点的决策单元同时达到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其效率值均为1时,E点的综合效率值=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1,则E点的资源配置及其综合效率达到最优水平。

图1 生产前沿函数分析示意图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即非参数效率分析,是目前评价决策单元投入—产出相对效率广泛通行的方法,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非参数方法对被考察决策单元进行相对效率评价,其值必小于或等于1。某决策单元的最高效率值若为1,表示相对有效;若其效率值在0到1之间,被判定为无效率,表示其它决策单元必定可利用较该决策单元较少的投入,而获取相同之产出;或利用相同之投入,却获取更多之产出。

2.2 数据来源与指标说明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林业局的福建集体林区林权制度改革监测农户调查数据,筛选出161个农户样本数量符合Golany&Roll(1989)提出的具有同构型(Homogeneous)及经验法则,即农户决策单元在杉木经营投入产出对应关系的属性一致,样本数量大大超过“个数至少为投入与产出个数和之2倍”的DMU经验要求。

综合考虑本文的评价目的、样本农户的实际经营状况和投入产出各个指标的可获得性等因素,投入指标选取林地使用面积、造林总投工数、抚育总投工数、树苗栽植密度四个指标;产出指标选择杉木蓄积量这个指标。本文用Coelli小组开发的专用软件DEAP2.1,选择产出导向的DEA模型计量样本农户杉木林经营的产出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效率值,并对此展开论证分析。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样本农户经营效率与规模效应的总体分析

从DEA测算结果来看,农户杉木林经营产出效率水平整体不高,平均效率值为0.532,其中平均规模效率值为0.956,说明样本农户在林地经营管理中对土地、劳动力、物质等投入要素的配置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林地经营投入规模适当,具有较好的产出规模经济性;但规模效率平均值接近规模报酬不变(其DEA效率值为1)的水平,似乎显示林地经营不存在规模经济效应。农户纯技术效率水平比较低,平均纯技术效率值为0.561,说明林地经营投入资源中先进技术含量比较低,在现有林地投入水平下,农户林地经营取得的实际绩效与林地最大产出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纯技术效率水平低是导致农户林地经营的产出综合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规模效应①是生产的技术特征(即投入产出关系)的反映,从DEA测算的样本农户规模效应情况看,有26个农户(16%)林地经营规模报酬不变,林地经营投入产出规模适度;62户(39%)处在林地经营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说明这些农户还可以扩大经营规模获取递增的规模收益;有73户(45%)处在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其林地经营存在规模不经济现象。

3.2 不同类型农户经营效率与规模效应的比较

为更好地了解林地面积与农户林地规模报酬、经营效率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将农户按林地规模大小分为四种类型(见表1),结果发现,林地面积越大,其规模效率越高,但是在林地经营投入水平差不多情况下,小户经营的林地产出最高。样本农户DEA测算结果显示,大户和中等户的平均规模效率分为0.981、0.975,中小户的平均规模效率为0.953,小户的平均规模效率是0.933。但是综合效率与纯技术效率反而是中等户最高,分别为0.62、0.64。

表1 农户林地经营每亩投入—产出结构与各类平均效率

资料来源:根据调查数据测算。

四种林地规模类型的农户样本群体中都存在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规模效应(见表2)。但是10亩以下的农户中,有77.1%处在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可以通过追加林地要素投入以取得更多规模收益递增利益;地块面积在10亩以上的农户中,超过半数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需要缩小林地要素投入规模以减少规模过大的损失。从表2可见,在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林地面积大小与规模效率值表现出规模越大效率越高的正向变化关系;产出效率、纯技术效率与林地规模没有明显的反向或是同向变化关系。

表2 农户不同类型的规模效应与经营效率

资料来源:根据调查数据测算。

从规模效应三个阶段中纯技术效率和产出效率的分组比较看,林地经营面积在50~100亩区间的农户林地资源利用效率高,单位面积林地产出量大,适中的经营规模能够给农户获取较大预期经济收益的经营激励,是集体林区提倡林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较好农户经营类型。

3.3 农户林地经营有效的规模结构分析

经济效率是考察农户林业经营决策能力及其资源配置有效性的重要标准,在DEA效率分析中,样本农户林地经营效率水平如果同时达到三大效率值均为1,即林地经营产出有效、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时,农户林地经营就处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适度规模状态。

从样本农户DEA测算结果来看,符合DEA经营有效条件的农户有13个,林地经营最小有效规模是4亩,最大有效经营规模有690亩,13个林地经营效率最佳的样本农户分布在四类组群,其中大户组经营有效的有4个、中等户组有3个、中小户组有4个、小户组有2个。从全要素效率角度看,这13个样本农户观测点都在有效生产前沿边界上且生产状态是与13种投入产出结构相匹配、多样化的理想规模,由此可见有效率的林地经营适度规模是多元化的。

从林地产出成果看,同样是经营有效率的农户,其林地生产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小户组平均亩产木材17m3,大户组平均亩产木材10.2 m3。林地小户因为大多是自家投工投劳造林,无需给付人工费用,林地抚育管理勤、林分生长状况好、产出量大;而林地大户要雇工造林成本费用高,除了造林必要的投入,尽量节约其他投入资源,林业经营虽然有效,但木材产出并不高。自然力在林木生产过程中的独立性作用对林地经营效率有重要影响,调查中发现,经营有效林地的林木树龄均在17年以上、平均树龄为22年,林木自然生长时间相对较长、木材蓄积量大,林地产出效率高。

3.4 农户林地经营无效的资源配置状况

从DEA测算结果来看,林地经营无效的农户有149户,占总体的92%;平均产出效率0.49,平均纯技术效率为0.52,平均规模效率为0.95。农户林地产出效率低下主要是单位面积林地上的劳动力、物质要素投入以及技术进步差异所致。从DEA测算的要素投入松弛变量值看,林地投入很少存在过量投入冗余现象,造林投工过度的农户有33户,占20%;幼林抚育过度投工的有85户,占52%。苗木投入过量的农户有106户,占65%。林业经营要素投入过量、各个要素之间配置比例失调是造成部分农户林业经营纯技术效率和综合效率水平较低的主要原因。

4 主要结论与思考

本文通过对农户林地经营全要素效率值进行DEA计量估算,对农户经营林地的全要素效率与林地规模的相互关系展开研究分析,发现经营效率与农户林地规模大小没有根本必然的相关性。林地经营大户、中等户或是小户均存在效率水平高、经营有效与效率低下、经营无效的样本。林地规模差异构成了农户林业经营中要素资源配置的初始格局,使得各种农户林地经营活动整合吸纳其他资源要素形成不同的资源配置结构,造成农户林业经营效率的差异。分户经营的集体林产权改革只是农户林地初始配置格局形成的推手,并不是造成农户林地经营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在全要素效率分析中发现,农户林地经营的平均规模效率值为0.956,接近规模报酬不变的最优水平(其值为1),林地经营的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因此,林业政策支持的重点不是通过扩大农户林地经营规模提升农户林地经营效率,而是要转向对农户营林生产中造林工程技术、森林防火防盗、病虫害防治、良种壮苗培育等农户林业经营之外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通过林业技术服务的外部规模经济来提升农户林地经营内部的纯技术效率水平。在农户林地经营产权不变的基础上,鼓励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农户将营林生产环节外包或者林地联合经营,也是降低成本、提高林地经济效益和效率的有效途径。

小户、中小户、中等户、大户等不同林地规模的经营者均能达到全要素效率最优的经营状态,农户林地经营有效且经营规模适度的模式多样化。但是,选择全要素效率标准倡导农户林地经营有效的适度规模在现实中并不具备可行性。小农户林地经营有效但规模小,在林业经营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收益减少、风险增加,农户投资造林经营意愿降低,可能复归以往集体林经营效率低下的窘境。大户具备林地规模化经营的条件,但总体经营效率不佳;因为林地面积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如果没有充裕的资本金支持,只能低成本、少投入粗放经营林地。

森林经营在理论上有所谓“私有林存活规模” (viable scale of private forest) 之说,即认为私人林地经营面积至少要超过一定规模,才能有足够获利去维持营林[9]。因此提倡林地适度规模经营、让农户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是激励农户长期投资经营林业的保证,也是农村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合理的林地经营规模是既能充分发挥林地经营各要素的潜力、实现较高的林地产出,满足社会需求,又能适应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给农户带来合理经济回报激励的适度规模。

注释:

①规模效应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地 、资金 、劳动力等各生产要素规模化投入增减变化而导致产出或收益的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递减或规模报酬不变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Zhang YQ. Multiple-use forestry vs. forestland-use specialization revisited[J]. Forest Policy & Economics, 2005, 7(2): 143-156.

[2] 郑逸芳, 许佳贤, 孙小霞,等.福建三大林种农户经营规模效率比较分析[J].林业经济,2011(12):53-55.

[3] 石丽芳,张春霞.基于DEA方法的农户林地经营效率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2(3):226-229.

[4] 苏时鹏,马梅芸, 林群.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基于福建农户的跟踪调查[J].林业科学,2012,48(6):127-135.

[5] 李桦, 姚顺波, 刘璨, 等.集体林分权条件下不同经营类型商品林生产要素投入及其效率[J].林业科学,2014, 50(12):122-130.

[6] 廖文梅,廖冰, 金志农. 林农经济林经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4,13(5):490-498.

[7] 柯水发, 王亚, 刘爱玉.基于DEA模型的农户林地经营规模效率测算——以辽宁省4个县200农户为例[J].林业经济,2015(12): 110-114.

[8] 蒂莫斯·J·科埃利.效率与生产效率引论[M].2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9] 国家林业局.中国台湾小规模民营林经营现状、问题与对策[EB/OL]. (2012-09-20)[2016-5-7].http://www.gnly.gov.cn/n1267/n1272/c33068/content. html.

福建省软科学项目(2014R0016);国家林业局软科学研究项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监测”(2015-R08)。

猜你喜欢

经营规模林地规模
规模之殇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我国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四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9%
林地流转模式的选择机理及其政策启示
小型无人飞行器用于林地监视的尝试
严控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
神木县贺家川镇不同粮食生产经营规模粮农收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