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汤结合外敷双柏散治疗急性附睾炎疗效观察
2016-11-11潘杰梁健峰阳江市中医医院529500广东阳江市石湾北路范郁涛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30023陈举陈振寰阳江市中医医院529500
潘杰梁健峰阳江市中医医院529500广东阳江市石湾北路范郁涛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30023陈举陈振寰阳江市中医医院529500
龙胆泻肝汤结合外敷双柏散治疗急性附睾炎疗效观察
潘杰梁健峰*阳江市中医医院529500广东阳江市石湾北路
范郁涛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30023
陈举陈振寰阳江市中医医院529500
目的:观察内服龙胆泻肝汤结合外敷双柏散治疗急性附睾炎(子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病例8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组4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内服龙胆泻肝汤结合外敷双柏散治疗,两组均治疗10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7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服龙胆泻肝汤联合外敷双柏散治疗能提高急性附睾炎(子痈)的治疗效果。
急性附睾炎;子痈;龙胆泻肝汤;双柏散
急性附睾炎是男性生殖系统非特异性感染中的常见疾病,属于中医“子痈”范畴[1],多见于中青年,此病常可累及睾丸或影响其血运,导致睾丸缺血萎缩,甚至造成不育[2],故及时的诊断及适当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广东阳江市中医医院在应用抗生素点滴治疗急性附睾炎(子痈)的基础上采用内服龙胆泻肝汤结合外敷双柏散,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至阳江市中医医院院泌尿、生殖男科住院的患者共87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4例,年龄18~60(35.27±2.45)岁,病程为1~2(1.1± 0.45)周;对照组43例,年龄22~59(32.75±1.34)岁,病程为1~3(2.54± 0.35)周。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经采用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男科学》(2004年3月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和《泌尿男科学》(2005年9月出版、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拟定:①多见于中青年,发病多较急,初期阴囊局限性疼痛,沿输精管放射至腹股沟或腰部,继之疼痛加重,附睾迅速肿大,有时在3~4 h内成倍肿大,可有全身不适,体温升高,可高达40℃。②多发生于一侧,双侧少见,患侧阴囊肿大,皮肤红肿。附睾肿大、发硬,触痛明显,早期与睾丸界限清楚,后期界限不清,精索水肿、增粗,腹股沟区或下腹可有压痛。③可形成脓肿,有波动感。脓肿也可自行破溃形成瘘管。④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升高;尿常规有脓球,尿培养或尿道分泌物培养有细菌生长。⑤彩超检查提示附睾血流增加。⑥排除结核性附睾炎、精索睾丸扭转、附睾肿瘤等疾病。
1.2.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制定:①起病急骤,初起仅感一侧睾丸或附睾胀痛和下坠感,迅速出现肿胀和疼痛。②波及子系时,子系呈条索状肿硬疼痛;波及阴囊时,阴囊红肿灼热。③化脓时阴囊皮肤紧张光亮,睾丸或附睾肿大,压痛明显。④伴有恶寒发热,头痛,口渴,恶心,小便短赤。或有小便刺痛,痛引少腹等症状。辨证符合湿热下注证:睾丸或附睾肿大疼痛,阴囊皮肤红肿,皱纹消失,焮热疼痛,少腹抽痛,脓肿形成时,按之应指,伴有恶寒发热,舌苔黄腻,脉滑数。
1.3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年龄18~60岁。
1.4排除标准①近期有生殖系统外伤、泌尿系感染史者;②有肝、肾功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神经肌肉病变、糖尿病及精神障碍者;③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④保守治疗效果差,彩超提示明显脓肿形成或睾丸坏死征象,需手术治疗者。
1.5治疗方法
1.5.1对照组予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150m l(国药准字H20010154,山东齐都药业有限公司,规格:每瓶100m l,含左氧氟沙量0.2 g与氯化钠0.9 g),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治疗10天。
1.5.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内服龙胆泻肝汤和外敷双柏散治疗。内服基本方:龙胆草10 g,栀子10g,黄芩10 g,柴胡10 g,生地黄10g,车前子15 g,大黄10 g,泽泻10 g,木通5 g,赤芍10 g,当归10 g,甘草5 g。中药每日1剂,水煎取汁约200m l,早晚分服,连服10剂。外敷双柏散(批准文号:粤药剂字Z20071163,阳江市中医医院制剂)。处方:侧柏叶、大黄各60 g,黄柏、泽兰、薄荷各30 g。上药共研细末,开水与蜜糖各半,与药末共调煮为稠糊状,外敷患侧阴囊处,每日上午、下午各1次。
两组治疗期间均禁烟酒及辛辣刺激食物,不应用其他药物。10天为1个疗程。
1.6疗效评价
1.6.1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制定。①治愈:肿块消散,全身症状消失,体温正常,疼痛基本消失,实验室检查无异常;②有效:肿痛减轻,全身症状缓解,实验室检查可见明显改善;③无效:局部及全身症状无改善,实验室检查发现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或明显加重。
1.6.2随访通过随访及复诊,观察患者出院后不同时间的复发情况,随访时进行男科、阴囊彩超、精液细菌培养、精液分析等检查。开始2周复诊1次,后每月随访1次,连续随访3个月。
1.7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两组总有效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2.2随访结果两组随访3个月后发现,治疗组附睾结节2例;B超附睾尾部增大3例;精液培养阳性1例(溶血葡萄球菌),精子活力低下1例。对照组附睾结节5例,B超附睾尾部增大4例;精液培养阳性2例(大肠杆菌、溶血葡萄球菌),精子活力低下1例,发现证实为梗阻性无精子症2例。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急性附睾炎是男性常见的感染性生殖系统疾病,多继发于下尿路感染,常由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等所致,也可通过血行和淋巴途径感染[4]。其自然病程约4周[2]。如治疗及时,病损可完全消失而无损害,但附睾功能仍可能受到影响。如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炎症可发展成脓肿而导致附睾组织的严重损害,或者转为慢性,导致反复的阴囊肿痛[5],附睾尾部、输精管上均可出现不规则炎性结节。此外,附睾炎可继发纤维化,部分纤维化严重可导致输精管闭塞,从而导致少精、无精(双侧炎症时)的发生[4],影响生育功能。西医治疗常采用喹诺酮类抗生素,但单纯使用抗生素常遇到耐药病例,且起效缓慢,较长时间才能缓解疼痛,并因为缺乏扩张血管及抗炎作用,不利于消除附睾的充血、肿胀,使附睾易于产生粘连、纤维性阻塞、瘢痕形成等[6]。本院采用在常规静滴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龙胆泻肝汤内服、双柏散外治,可迅速缓解症状,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病属中医学“子痈”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为湿热下注,肝经络脉阻隔[7]。湿热蕴积,湿瘀精郁而生热,宗筋气血不畅则肿,湿热煎熬,热胜肉腐则为痈。龙胆泻肝汤为清利肝经湿热的经典方。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既能泻肝胆实火,又能利肝经湿热,泻火除湿,两擅其功,切中病机;黄芩、栀子苦寒泻火、燥湿清热;木通、车前子、泽泻利尿渗湿泄热,导湿热下行从水道而去;生地黄、当归滋阴,防邪热伤阴;赤芍活血凉血;柴胡疏利肝胆之气,并能引诸药归于肝胆之经;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消肿解毒之效。冯亦颖等[8]研究表明龙胆泻肝汤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具有清除作用,对羟自由基的诱导的脂质过氧化有抑制作用,因而具有抗炎作用。双柏散中大黄外用破血逐瘀,清热消肿;黄柏清热燥湿,解毒疗疮;侧柏叶清热凉血,止血敛疮;泽兰活血化瘀,行血消肿;薄荷清热消肿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之功。据现代药理分析,双柏散中各种药物成分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抑菌消炎止痛之功效,有促进血肿吸收和瘀斑消退的作用[9]。近年来双柏散广泛应用于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疮疡、急腹症、慢性盆腔炎等病症。采用双柏散调糊外敷阴囊,吸收迅速,能改善局部红肿疼痛症状,使炎症得到迅速控制。
本临床疗效观察表明,在抗感染的同时,使用龙胆泻肝汤内服结合双柏散外敷治疗急性附睾炎临床疗效较好。但在治疗后3个月的随访观察中,笔者发现急性附睾炎有一定的并发症,如附睾结节、精液培养阳性、精子活力低下等,甚至出现梗阻性无精子症。因此,该病发生时需引起临床重视,早期治疗非常重要。
[1]徐福松.徐福松实用中医男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545.
[2]那彦群,郭震华.实用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55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8-49.
[4]周利群,杨勇.中国泌尿泌尿外科专科医师培养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6:142-144.
[5]张遵俊,王世先,林子滨,等.龙胆泻肝汤辅助治疗急性附睾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31):4862-4862.
[6]李晓波,田大力,吴博.金黄散外敷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附睾炎42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9):997-997.
[7]何清湖.中医外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18.
[8]冯亦颖,刘炳治,王巨存.龙胆泻肝汤对氧自由基和由羟自由基诱导的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00,10(2):63-65.
[9]梁学政,吴昭璇.双柏散制剂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药业,2003,12(7):77-78.
(2016-09-17收稿/编辑弓艳玲)
R277.5
A
1003-0719(2016)05-0032-03
广东省阳江市科技局立项(自筹基金)课题(编号:社发〔2015〕17)
;E-mail:543247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