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以《居住与健康》专题为例
2016-11-11井美娟
井美娟
(河北廊坊市第十二中学)
浅谈农村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以《居住与健康》专题为例
井美娟
(河北廊坊市第十二中学)
以农村中学初中生物校本课程为契机,结合课题组教学工作,对校本课程实施中涉及的传统讲授、自主探究、合作互助、综合实践等教学方法的运用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下阶段课题组的工作重点。
校本课程;实施策略;教学方法
校本课程是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和地方教育要求,由学校教师对本校的环境因素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分析,针对本校学生进行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校本课程的核心是校本课程的实施,本文仅针对本校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居住与健康》专题实施策略进行详细论述。
一、课程实施的内涵
施良方教授在《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和问题》一书中把课程实施归结为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把课程实施看作“变革”,一种认为课程实施即“教学”。汪霞教授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她认为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施过程中必然涉及实施者的课程理念和个性化的工作,甚至涉及对课程方案的调整、修改和补充。
本文非常赞同课程实施的动态性,认为校本课程实施是将提前编制好的教学设计或教学任务通过各式各样的教学活动,达到预期课程目标,实现课堂高效的过程。所以,校本课程实施既是一个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和完善的过程。
二、本校生物校本课程的实施策略
1.课程实施与教学
课程是一个大的连续体,包括计划、实施、评价等多个环节。校本课程的实施需要全体师生探求一个为达到教育目标,且行之有效的校本化、高效的方法和手段,而课堂教学就相当于课程实施的核心环节和整体途径。
2.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
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是实施校本课程的重要手段,教学目标是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实现的,课堂中所选用的教学方法不但要符合学科的特性,还要与课题内容相契合。如,在《居住与健康》专题中,所选用的教学方法要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和体验性,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探究、合作互助和综合实践,以此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空间分析能力和互助合作能力。
在课堂授课过程中,授课教师组根据专题特性,对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进行综合分析,不同课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详见下表。
《居住与健康》专题教学方法统计
在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讲教师针对每节课的特色和学习目标,不同的课型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法:
(1)传统讲授——讲座、报告、视听、微课
传统讲授方式是以学习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在“环境保护的历史沿革”一课中,采用传统讲授方法,在有限时间内向学生传输大容量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某一现象或话题的兴趣,帮助学生系统地组织学习,以时间为轴,罗列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环境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自主探究——探索、发现、展示、独立研究
自主探究法是以满足个人需求和兴趣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课前设疑,提出一个或几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对所得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在学习“汽车尾气危害”和“农村环境问题”两课时,学生通过各种方法收集信息资料后,教师再从理论的角度进行详细阐述,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深入探索,使学生能针对某些问题深入探索。通过人人参与,让学生体会环境污染的危害,从而使环保的观念深入人心。
(3)合作互助——实验、角色扮演、动手操作
合作互助式学习法是以培养学生能力和品质为主的教学方法,是生物校本课程课堂教学中使用较多的一种方法。通常以6人为一组,引导学生对事先布置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回答。课堂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讨论题目、把握讨论的进度、引导讨论的方向,鼓励人人参与。如,在“制作卧室小饰品”和“废旧电池的回收与处理”活动课中,学生活动多样,并对工作进行明显的分工,达到课堂高效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动口、动脑和动手能力,让学生学会与组员合作、互助、分享。
(4)综合实践——小组调查、共同研讨
综合实践法是以参与社会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强调小组自始至终的合作与进步。通过查阅二手资料、书面问卷调查、关键人物谈话、小组座谈等方式,全面而系统地收集各方面信息,并通过科学地分类、整理,适时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进而得出解决途径或科学结论。在“农村庭院设计”和“对比家乡的今天和明天”综合实践课中,通过全体师生共同参与,学生获得调查和解决问题技能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学能力、读图识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组合作能力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三、未来课题组的研究重点
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客观分析现状,并努力寻求突破口,赋予新的发展内涵。学校课题组下阶段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和突破。
(1)继续深化“主动学习、自主发展”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使之形成系列、形成特色、更富实效。
(2)继续完善自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在根据学生发展实际现状,不断修订、完善自主教育目标体系的基础上,调整自主教育课程建设方案,使之更具针对性、体现层次性、确保有效性。
(3)继续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尤其是面对学校中的“特殊”,如何针对具有文化差异、家庭背景差异的学生设置相关个别化、个性化的课程,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真正体现教育公平。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汪霞.课程实施: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J].教育科学研究,2003.
[3]李艳.高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D].华东师范大学,2006.
[4]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注: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13040140)研究成果。
·编辑李琴芳
井美娟(1984—),女,河北廊坊人,理学硕士,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