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马琳发球抢攻技术特点分析
2016-11-11王聚安王振平
王聚安 王振平
北京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马琳发球抢攻技术特点分析
王聚安王振平
马琳作为当今世界乒坛直板进攻型打法的典型代表,其技战术代表着当今世界乒坛发展潮流与趋势。乒乓球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比赛规则的不断改变,特别是11分制的实施,对过去的训练体系产生强大冲击,根据训练的实践及比赛的特点,我们把比赛中技术的使用划分为三个阶段: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段和相持段。本文通过对29届北京奥运会马琳在乒乓球男单决赛阶段比赛中发球抢攻技术的分析,找出其优势所在及不足之处,希望能为广大从事乒乓球工作的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在训练中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奥运会;马琳;发球抢攻
发球抢攻是由发球技术和抢攻技术组成的,发球是乒乓球各项技术中唯一不受对手的制约,能够自己主动发动,体现自我个性、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技术[1],所以要求运动员先掌握到一手上好的发球技术,发球技术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马琳是第一个大球世界冠军,而且目前,在国家队的运动员当中马琳的发球具有较大的优势[2]。即便这样,规则的改变对马琳发球抢攻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马琳是当今最为优秀的直板运动员之一,而直板运动员如果不能在前三板中占据主动而进入相持,那么就毫无优势可言[3]。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中国乒乓球国家队主力运动员马琳。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年来乒乓球发球抢攻技术的相关期刊、论文多篇,为本文的写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1.2.2录像观察法
观看29届北京奥运会马琳半决赛和决赛的录像,对马琳发球抢攻技术进行技术统计。
1.2.3数据统计法
将马琳与王励勤、王皓的两场比赛按发球抢攻段的得失分进行统计,并对所得数据加以整理分析。
计算方法如下:得分率=段得分/(段得分+段失分)×100%。
使用率=(段得分+段失分)/(全局得分+全局失分)×100%。
发球抢攻段:得分率60%-70%(及格60%,良65%,优70%)。
2. 结果与分析
2.1马琳发球情况分析
2.1.1马琳发球旋转情况分析
马琳在这两场比赛中发球数为103个,分别有侧上旋、侧下旋、转与不转球和底线长球,发球站位都在侧身位,既会侧上、侧下结合,又能转与不转结合,由于握拍的关系,直板手腕更加灵活,控制更加积极,发球质量高,隐蔽性强,很好的为抢攻打下基础。
表1 马琳在半决赛中每局发球旋转情况表
表2 马琳在决赛中每局发球旋转情况表
从表1、表2和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马琳在与王励勤的比赛中旋转变化较大,转球占有更大比例。这是马琳因人而异,扬长避短所采用的战术,王励勤相持能力很强,两面技术全面,如果发球以不转和上旋球为主,虽然有利于自己抢攻但是对方也有很强上手能力,进入相持会陷入被动。这一现象表明,改用大球后,球的质量增大,旋转下降,发球方控制的好,接发球方想上手很困难,但是一旦接发球方找准机会,就会抢先上手,将劣势转为优势[4]。再看马琳与王皓的比赛中,转与不转球占到总发球的90%,可以说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限制对手第一板的质量,避免过早相持,利用自己的优势去控制对手有利于自己的进攻。
表3 马琳发球旋转情况表
注:N为个数
2.1.2马琳在胜负局发球落点分布情况分析
马琳在比赛中的发球以短球为主,配合长球偷袭,且短球很多半出台,有利于发球抢攻战术运用。
表4 马琳在半决赛中每局发球落点统计表
表5 马琳在决赛中每局发球落点统计表
表6 马琳发球落点情况表
注:N为个数
从表4、表5和表6可以看出,马琳在半决赛中发球落点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间及反手位短球为主,占所有发球的94%。横握球拍打法接对手发来的中路近网短球最为困难。若用正手接球,整个前臂大幅旋外,手腕大幅度外展,使接球动作既僵硬又不隐蔽;若用反手回接该位置发来的球就解剖位置动作本身而言较为流畅,但因对方发来球在中路短,所以用反手接球动作幅度、移动范围都太大,极易出现漏洞[5]。在决赛中马琳控制更加严密,且落点变化更大,以中间、左方短球为主,配合右方正手短球调动对手,充分利用发球落点控制对手,利用落点的变化赢得进攻机会,提高战术运用的效果[6]。近年来乒乓球技术迅速发展,各类型打法的技术更加全面,对发球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速度快、旋转强、落点准确,三者必须紧密地结合起来。从马琳两场比赛中可以看出他对落点的控制很好,变化明显,最大限度的控制住对方上手的机会,同时也为自己抢攻打下基础。
2.2马琳抢攻情况分析
2.2.1马琳在半决赛中抢攻情况分析
马琳在半决赛中上手意识强,对球的控制积极,变化多变,尤其反手的发挥稳定而有效,很好的弥补了反手位的漏洞,充分利用近台快速冲拉对手,争取到主动。
表7 半决赛马琳vs王励勤每局比分统计表
表8 马琳在半决赛中抢攻技术运用情况统计表
注:得分为发球抢攻后马琳赢了这一球
从表7和表8 中可以看出,马琳在半决赛中发球抢攻共使用35次,占发球次数的64%,发抢意识突出,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技术,但是抢攻得分只有19分,正手失误占到总失误的一半。任何单项技术只有充分利用好矛盾的两个方面,如长与短、快与慢、左与右、转与不转等才能发挥作用[7]。马琳的反手抢攻率就很优秀,失误很少,且隐蔽性强可以拉开落点,再就是马琳反手拉球旋转很有特点,带有一定的侧旋这样就增加了对方回球的难度。从表中我们不难看出半决赛中,对手对马琳很了解,控制质量提高,马琳的发球抢攻没能完全展示出来,抢攻成功率也会相应下降,造成在三比零领先的局面下致使对手连追两局,好在第六局马琳及时调整技战术,发球抢攻成功率有所提高。
2.2.2马琳在决赛中抢攻情况分析
这场比赛中马琳吸取半决赛的经验,充分展示其正反手抢冲抢拉的能力,且成功率很高,即使是反手推挡也一改往日被动挨打的局面,主动变线,充分调动对手,为对手制造困难,为自己赢得主动。
表9 决赛马琳vs王皓每局比分统计表
表10 马琳在决赛中抢攻技术运用情况统计表
注:得分为发球抢攻后马琳赢了这一球
从表9和表10中可以看到马琳在决赛中发球抢攻的使用数共31次,占发球次数的65%,发球抢攻得20分,占全场的得分的40%,可以说抢攻非常积极主动,发抢优势明显,牢牢的把握场上的主动控制住了比赛场面。当前乒坛技战术战略的新格局,是在相互控短的互控状态下拉开战幕,发抢难度加大,而马琳的正手使用率达到48%,得分率为73%,充分说明马林的发抢优秀,发球控制严密,隐蔽性强,正手特长突出。
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创新,直板横拉的出现很好的弥补了直板选手反手进攻性不足,被动挨打的局面。直板反手既能拉上旋球又能拉侧旋弧圈球,故在旋转强度与性质变化、节奏变化等方面存在优势[8]。马琳的直板横拉就非常有特点,出台球拉的球隐蔽性强带有侧拐,对于台内短球马琳也有台内“拧”的能力。直板反面的台内“拧”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和过去的台内挑球有很大的区别。作为直板来讲,接发球的挑打主要是靠正手侧身挑打,由于挑打的力量和速度都不大,很容易被对方进攻或变线,造成正手位的空当较大。因此,抢攻和接发球的挑打技术在直板运动员的比赛中使用的比例很小。“拧”的技术使球带有侧旋或侧下旋,并加快回球速度,大大增加了对手进攻的难度。所以台内“拧”是台内技术意识上一个很大的转变,这个转变有很大的意义,它能使直板反手相对薄弱的环节逐步转化为强项,成为直板反胶打法的一个很重要的技术特点[9]。
推挡技术传统都被认为是防守技术,但是决赛中马琳对反手推挡的运用让我们看到了它的进攻性,击球点提前,速度加快,落点灵活,很好的限制了对手,为正手抢攻制造了机会。我们还看到马琳的反手技术全面,灵活多变。对于前冲弧圈能加力推,加转弧圈球能“侧切”控制出下旋球,能“侧挤”改变球的运动路线,很好的改变了进攻节奏,调动对手。
2.2.3比较两场比赛马琳发球抢攻运用情况
表11 马琳发球抢攻运用情况表
注:得分为发球抢攻后马琳赢了这一球
从表11可以看出,在马琳与王励勤的半决赛中,他的发球抢攻技术使用率不错,表明马琳执行战术坚决积极,但是得分率稍低,还未达到及格,这是因为①马琳开始发上旋球,王励勤会利用挑、拧、拉等手段争取主动,虽然质量不高,但是非常可能把马林拖入相持或造成马林的被动。②由于无遮挡发球规则的实施,使得发球的质量下降,而使接发球的攻击力在增加,给发球后第三板的抢攻很难找到机会[10]。在决赛与王皓的比赛中,马琳发球抢攻的使用率和得分率都明显提高,主要原因有:①马琳执行发抢战术运用得当,发球控制严密,很好的控制住王皓的直接上手。②马琳执行抢攻坚决果断,没有出现犹豫,就是说的“心定”。③马琳拉冲节奏掌握的好,给自己制造了抢攻机会。对比半决赛和决赛中马琳的表现,可以看出在高水平之间的对抗中,比赛心理、临场应变能力是出色完成技战术的重要保证[11]。决赛中更好的诠释了直板进攻型打法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利用自己的强项避开、破解、控制或削弱了对方的强项[14],使自己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赢得了比赛的胜利。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马琳的发球技术隐蔽性强,旋转差别较大有利于抢攻。其发球落点要求严谨,因人而异的灵活采用落点变化发挥抢功优势。两场比赛中马林的发球从落点上牵制对手,特别是发球半出台,很好的制造了抢攻机会。其发球抢攻意识强,抢攻技术运用灵活,命中率高。马琳的正手抢攻一直是其特长技术,特别是侧身冲斜线异常突出。直板横拉也是独具特点,落点旋转非常灵活且命中率高。并且马琳对比赛中节奏把握能力强,特别在关键局和关键球的把握能力强,能够坚决的保持打法风格,从而使特长技术得到充分发挥,是比赛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3.2建议
针对新规则对发球质量的限制,要求发球多从落点和旋转的变化上去突破。平时训练中还要重视发好反手底线长球和正手直线长球,转变“偷对方长球”的意识。马琳比赛中发三个反手底线长球,直接抢攻得两分,可见它的重要。要非常重视练习特长技术,关键时刻体现出主要得分的能力。加强和提高对关键局和关键球的综合判断能力、应变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训练中注重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和永不服输的作风,敢打硬仗和持久战的精神。
[1] 李晓东.发球抢攻论[J].乒乓世界,2006(7):73-75.
[2] 张晓蓬.40mm乒乓球对比赛状态的影响[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3):156.
[3] 吴敬平.乒乓球直板反胶打法训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26,38.
[4] 樊恒学,刘呈浩.马琳在第48届乒乓球锦标赛中的技术分析[J].辽宁体育科技,2006,28(1):52.
[5] 张陶淘,王清,苏楠,崔洪歧.世界优秀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技术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6):101.
[6] 李凤华,卢刚.浅谈直拍快攻打法的可持续性发展[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1):76.
[7] 肖福俊,齐可心,郭亦农.第47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团体赛马琳发球落点变化的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5):701.
[8] 李大成.对乒乓球接发球快摆短技术的认识和运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5(1):82.
[9] 王道平.析王皓在雅典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技战术[J].吉林体育学报,2005,21(1):104.
[10] 张博,詹丽来.第47届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男团决赛中王皓、马琳横打新技术应用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23(4):591.
[11] 邵晓春.第48届世乒赛男单决赛王励勤前三板技战术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1):76.
[12] 王丽娜,王艳.第28届奥运会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接发球技术[J].科学训练,2005,10(4):37.
[13] 高纪明,桂海辰,张绍兴.对柳承敏技战术的统计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546.
[14] 郝哲,蔡学玲,郝玉娇等.第28届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半决赛柳承敏技战术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260.
[15] 章司路.26届乒乓球世界杯波尔与王励勤主要技术指标的比较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6,25(3):314.
王聚安(1986.2- ),男,汉族,河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助教,西南林业大学。
10.16730/j.cnki.61-1019/g8.2016.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