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30例临床观察

2016-11-11赵芳敏梁庆佳钟丽萍姚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疗效

赵芳敏++梁庆佳++钟丽萍++姚艳++吴玉群++陈庆雯

【摘要】目的:观察化瘀通络汤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结合化瘀通络汤中药治疗。通过影像学胸部B超和胸部CT观察两组胸腔穿刺后期胸水含量及胸膜增厚程度,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胸水含量进行B超或CT测定,治疗组患者胸水含量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胸膜厚度均比治疗前薄,且治疗组胸膜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通络汤能改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膜增厚程度,降低胸水含量,改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症状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结核性胸膜炎;化瘀通络汤;疗效

【中图分类号】R561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18-0097-03

结核性胸膜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由结核杆菌进入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所致的胸膜渗出性炎症,主要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低热、盗汗、咳嗽、胸腔积液。若不采取正规治疗,将导致胸膜增厚等一系列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1]。在中医领域里,胸腔积液属于“悬饮”范畴[2],“痨虫”感染而致水液输布、运化失常,使饮邪停积于胸胁,《金匮要略》曰:“水流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多因患者素体虚弱,或原有其他慢性疾病,肺脾气虚,肺失宣降,脾失运化,肝经疏泄不利,络气不和,气血运行不畅,水液代谢失调,饮留胸胁,当属“气滞血瘀”,应用活血化瘀药后,气血运行通畅自如,饮邪自消,症状相继缓解[3]。有药理研究表明[4],化瘀药物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炎症吸收,减轻胸膜增厚、改善结核性胸膜炎等作用。本研究运用化瘀通络汤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所 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期间就诊的已行胸腔穿刺抽液术治疗后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为17~81岁,平均年龄为(3253±763)岁,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者25例,高中以下者5例。治疗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为18~82岁,平均年龄为(3182±986)岁,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者24例,高中以下者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均具有发热、咳嗽、胸闷、胸痛等临床表现,结合胸部X线、B超、CT等辅助诊断显示胸腔积液征象,病程≤2周。中医诊断标准[5]为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卧,或有肺痨病史,属饮停胸胁。 排除其他炎性、胸腔积液、癌性胸腔积液和胸膜间皮瘤及支气管胸膜瘘患者;凝血功能异常患者;严重心、肺、肝、肾及神经、精神疾病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13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2HRZE/10HRE方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治疗。异烟肼(山西云鹏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41218),03g/次,1次/d,连续服用4周;利福平(四川雄飞利通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41021)05g/次,2次/d,连续服用4周;吡嗪酰胺(山西瑞丰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批号20140810)每日15~30mg/Kg顿服,2~3次/周,量持续服用4周;乙胺丁醇(哈药集团制药总厂,批号20141117)15mg/Kg每日一次顿服,连续服用4周)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化瘀通络汤中药治疗。化瘀通络汤方药组成为:红花15g,枳壳12g,川芎10g, 制没药10g,赤芍15g,制乳香10g,当归10g,威灵仙15g,川牛膝10g,地龙15g,防己9g。水煎服,一日三次,一次200mL,隔天服用,连续服用4周。

14观察指标通过胸部B超或CT观察两组的胸腔积液量和胸膜厚度,比较治疗前后变化。

15疗效判定参考相关文献[6],B超测定胸水减少>70%为显效;30%<胸水减少<70%为有效;<30%为无效。胸部CT辅助测量胸膜厚度:显效:无胸膜增厚;无效:有明显的胸膜增厚。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x[TX-*3]±s)表示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为单位,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33%,优于对照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治疗前后胸水含量比较治疗后两组胸水含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胸膜增厚疗效判定治疗后两组患者胸膜均比治疗前薄,且治疗组胸膜厚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4讨论

结核性胸膜炎表现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的结核中毒症状及胸腔积液,是呼吸内科临床上常见的反应性疾病,国内发生率为54%[7]。若病情发展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包括支气管胸膜瘘、包裹性积液、胸膜增厚、粘连等。

在临床上,针对结核性胸膜炎基本治疗方法为抗结核治疗,多采用2HRZE/10HRE方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联合抗结核治疗,结合行规律的胸腔穿刺抽液术,部分医院采用注入尿激酶治疗。有研究报道[8],尿激酶作用机制为促进纤维蛋白溶解,多用于治疗包裹性积液。但尿激酶易引起出血,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监测出血情况,预防出血。此外,也会引起发热等副作用,给患者造成不适。若为包裹性积液,胸腔穿刺难以完全抽尽积液,患者需接受多次胸腔穿刺,慢性病理过程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对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治疗[9]。

有研究表明[10],中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缓解患者胸痛、呼吸困难、咳嗽、低热等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部分化瘀通络药物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循环的作用。因此,本研究探讨化瘀通络汤应用于胸腔穿刺抽液术后期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中,在同样周期疗程中,两组患者均采用规律的抗结核治疗,治疗组联合应用化瘀通络汤。治疗组患者胸水含量降低程度及胸膜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瘀通络汤能改善结核胸膜炎胸膜增厚程度,降低胸水含量,改善后期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症状及预后。可能与化瘀通络汤中部分药理作用可降解纤维蛋白原、抗血小板聚集、抑制免疫反应发生等作用有关。

本病属于中医“悬饮”的范畴,其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肺、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血津液运行不畅,水湿停留所致。因而治疗上应以健脾利湿,化瘀通络为主。采用活血化瘀的药物能有效控制炎症,减少渗出,缩短病程,清除胸腔积压和促进胸水的吸收,防止胸膜肥厚和粘连。本研究中自拟化瘀通络汤中含有红花。红花含多种色素,包括红色素、黄色素A、黄色素B,红花甙、新红花甙等。有研究发现[11-12],红花中的黄色素具有降低血清溶血素、溶菌酶的含量、抑制细胞吞噬能力,同时可以抑制免疫反应发生。此外,水煎后红花中的黄色素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功能。有实验表明[13-14],水煎后红花剂量增多,抗血小板聚集的功能增强,降低血栓质量,防止血栓形成,同时对体内和体外的凝血系统造成影响。其他配伍药物,枳壳行痰消积,川芎活血行气,制没药散瘀定痛,赤芍清热凉血、活血祛瘀,制乳香调气活血,当归活血补血,川牛膝逐瘀通经,地龙清热定惊、通络平喘,而防己祛风止痛、利水消肿。诸药合用,共同达到通畅血络,利水消痰的功效,可以有效消除炎症,减少渗出,清楚胸腔积液,促进胸水吸收,对结核性脑膜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上对结核性胸膜炎的患者,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可联合应用化瘀通络药降低胸水含量、减轻胸膜增厚程度、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

参考文献

[1]张勇刚,李海明,张华茹,等.结核性胸膜炎胸液中D-二聚体水平对胸膜肥厚及黏连形成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2):100-101.

[2]段冬冬,宋泽庆.趋化因子与结核性胸膜炎[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7):2263-2265.

[3]金实,杨静冶,章永红,等.中西医结合肺脏病学[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张维录.活血化瘀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的观察[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1.

[5]方药中.实用中医内科学[M].1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186.

[6]李卫民,骆唯.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肺下积液26例疗效观察[J]. 浙江中医杂志,2013,48(4):255-259.

[7]郭中庆,倪玉英,王风梅.超声引导下尿激酶注入胸膜腔治疗结核性包裹性积液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2):5326.

[8]曹建欣,王守法.自拟化瘀通络汤治疗结核性胸膜炎62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4):88-89.

[9]刘红艳,张燕.泻肺逐饮方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4,39(10):1286-12870.

[10]陈新谦,金有豫.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498.

[11]许建中.沪产西红花对 60 例慢性疾病患者免疫调节作用的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1):32-33.

[12]陆正武.红花总黄素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J].中国药理学报,1991,12(6): 537.

[13]顾洪璋,赵春,施南萍.中药红花煎剂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1994(2):48.

[14]黄正良,崔祝梅,任远.红花黄色素的抗凝血作用研究[J].中成药,1987,18(4): 22.

(编辑:梁志庆)

猜你喜欢

结核性胸膜炎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T—SPOT.TB试验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