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走心、不走样
2016-11-10邱璇
邱璇
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题记
在当今多元的价值观中确立主导的价值观,是在新常态背景下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的根本手段和必然选择,也是国际教育的普遍经验。党的十八大报告以来,各地在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探索出了许多好做法,取得了不少优秀成果。但同时,搞“运动式”的一阵风教育、做机械的“加减法”、简单记忆“24字”和“一刀切”式地灌输等现象也并非个案存在着。山东淄博在认真反思总结问题的基础上,从制度保障、理论指导、技术支持、课堂教学、实践养成等多个维度入手,自上而下地带领全市德育工作者在融入融合融通上下功夫,在落小落细落实上做文章,确保核心价值观教育只走心、不走样。
一、全局谋划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一)顶层设计为本
做好顶层设计,抓好部署落实,是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必要前提。淄博在印发《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意见》之后,明确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强化学校德育体系建设,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体系指导,并对年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出总体部署和安排。
在做好总体部署的同时,淄博对于每一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具体工作也都坚持事无巨细地做好专项部署。比如:印发《关于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工作的通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工作做出专项部署;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意见》,对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合力作用,共同做好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出专项部署;印发《关于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的通知》《关于开展勤俭节约教育的通知》,对强化“三爱”“三节”专题教育工作做出专项部署;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通知》,对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做出专项部署……
(二)校长思想统一
校长不单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者,更是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首要推动者。如果校长、教师抱着抓分数的陈旧观念不放,口头上重视、实践中轻视的现象不除,那么,德育为先的理念始终只能停留在纸上,核心价值观教育便无从谈起。淄博教育人明白,要想真正让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落地生根,第一就是抓校长的教育思想,让校长认真思考“为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办什么样的学校”,让校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2015年,淄博以“我的教育实践”征文展评活动为主要举措,继续深入推进教育思想建设,引导全体校长树立育人为本的现代化教育思想。在层层推荐的基础上,运用教育信息网、微信公众号、中小学家校共育云平台(“乐教乐学”云平台)等新媒体,展出优秀征文45篇,表彰优秀征文15篇,在全市教育系统引起极大反响。同时,各区县继续以读书富脑、教育思想点评、教育思想展评、教育思想论坛等各种方式,引领校长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并做出表率。
(三)评教考核跟上
没有必要手段抓好落实,工作部署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为了抓工作落实,一方面,淄博强化日常工作的调度、督导,通过会议调度、不定期抽查等方式,抓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性管理;另一方面,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对区县的年度目标考核,纳入市教育局对学校的优质特色发展年度考核,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充分调动起区县和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将年度考核工作与文明区县创建测评等相结合,这样一来,不单解决了想不想做、愿不愿做的问题,而且化压力为动力,把“要我做”巧妙变成了“我要做”。
二、“一体两翼”令课堂大放异彩
课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淄博精心地规划、使用这块阵地,构建起以思想政治课教学为主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教育、各学科渗透教育为两翼的“一体两翼”课堂模式。如今,全市的中小学课堂已悄然发生变化。
(一)合——融入学科教育教学
民俗画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它因贴近生活、刻画逼真等特点而广受追捧,是独具民族风格的宝贵文化遗产。地处淄博高新区傅山村的高新区第八小学得知民俗画专家陈文艾老师就在本地后,特聘其担任学校的民俗画专职教师,开发出民俗画校本教材,又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校本教材当中。
呈现在记者眼前的12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俗画系列作品足以让人拍案叫绝。八小教师引导孩子联系当地社会现状,选取身边真实、典型的人物造型和故事情节,再结合自己的理解,构思与创作作品。创作过程即思考的过程,也是孩子们对核心价值观理解、感悟和内化的过程。
“我跟其他同学一样,很喜欢这个具有挑战意味的主题。”五年级(2)班的邢素新选择“富强”这个主题来创作,他认为自己选择的主题正符合傅山村的实际。他在日记里写道:“我出生在农村,我们国家也是农业大国,怎样才能体现出国家‘富强呢?我在红色的版图上画了满满的粮仓,在海洋里画了帅帅的航母和“蛟龙号”,在天空中画了北斗七星与卫星竞相闪耀……我爱我的祖国。”
今天,当我们目睹一名农村孩子用画笔绘出自己心中的富强祖国时,当我们联想他在日记里写下“我爱我的祖国”时,我们不会认为这是在作秀,而是可以判断这一切是有感而发的。一名90后南京女孩“国强则少年强”的演讲引发了社会热议,原因在于“她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也提醒我们认真审视自己拥有的、来之不易的一切,认真审视这个塑造我们、我们也参与塑造的时代”。“一百多年以来,中华民族争取民族解放、国家独立和繁荣富强的不屈历程是中国少年最好的启蒙教材。少年与国本为一体,国强与少年强相辅相成,实乃国之幸事,少年之幸事”(《人民日报》)。
“富强”“爱国”并非抽象、遥远的词汇,而是与个人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的实事、大事。这是伟大的时代,也是艰难的时代,不论伟大,抑或艰难,国与少年势必风雨同舟、戮力前行。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读本(中学生版)》与思想政治课内容有效结合开发特色校本课程,淄博实验中学的做法智慧且高效。特色校本课程由思想政治老师利用校本选修课程开设,学生选班参与。由于融合了《读本》内容,思想政治课的内容丰富了,课堂教学较往常也生动活泼起来。又因为校本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的考纲内容紧密结合,所以学生更加重视,参与度颇高。
另外,学校团委每学期组织一次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目的的主题班会方案设计大赛,各级部团总支组织评选并公布表彰优秀班级。方案最优的班级负责组织主题班会观摩活动,各班主题班会策划小组参加,班会后进行现场点评。活动结束后,各班级策划小组修改完善方案,再于下一周召开班会。在方案的评选、学习观摩和交流点评等环节的操作过程中,不仅落实了核心价值观教育,而且提高了班会课的质量,一举两得。
(二)活——灵活设计上课形式
高新区实验小学组织教师根据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整理出了12节核心价值观教学设计。这些教学设计的思路是:通过讲故事、听故事,再让学生发言讲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的方式,让学生在讲、听、辩中把故事里面蕴含的道理说清楚。最后,老师会把故事中的道理归纳成24字核心价值观当中的某一个词。这样的讲课形式,充分考虑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避免了填鸭式的灌输,让核心价值观的种子通过学生的听、说、评,在孩子心中扎根、发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鲜艳的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一名中国公民都应尊重和爱护国旗,因此,升旗仪式可以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天然载体。
淄博中学将仪式教育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将古代仪式教育的庄重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感相结合,构建了一套升旗仪式课程体系,包括国旗班护旗、升旗、国旗下主题演讲和升旗班级学生宣誓等环节。其中,国旗下主题演讲分专题进行,融连续性、时效性、教育性和科学性于一体。每个专题都嵌入了核心价值观,并且均是根据高中生在不同时间节点的不同成长特点来设计,难度梯次上升。自2011年至今,飘扬在淄博中学上空的五星红旗见证了一届届博中学子在国旗下成长中的点点滴滴……
三、实践活动促学生知行合一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前提是教育,关键是实践,目的是知行合一。离开了实践、离开了生活,再好的价值观也只是空中楼阁。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无疑是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但如何把实践活动做得针对性强、实效性高?这是大家更关心的。近年来,淄博围绕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做文章:一边推进德育体系建设,实施差异化教育策略,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一边推进德育品牌建设,实施精细化教育策略,提高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一)“对症下药”
如今的孩子每日生活在缤纷美好的“象牙塔”中,身边萦绕着各种关爱,他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只懂索取与享受爱,不懂如何去爱。临淄区凤凰镇召口小学将“孝”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知恩、懂恩、感恩。
学校的做法可用“两条主线”来概括:一条主线是将“孝文化”渗透到学科教育教学中;另一条主线是开展“孝行周末”实践活动。拿父亲节活动举例来说,父爱如山,父亲似乎总是那个不善表达的人,孩子和父亲之间总像有层“爱在心口难开”的屏障。为此,学校想出一招——以“写”促孝,即亲手制作独一无二的孝心卡,写下想对爸爸说的话,然后念给爸爸听,活动后,每班选出十张孝心卡在全校评比。小小的卡片承载了父与子之间深深的爱,这也正是活动的目的所在:让孩子学会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回报父母的爱。只有爱父母,才能爱他人,继而爱祖国、爱社会。“孝文化”系列活动培育了学生“感恩的心”,相信怀揣着感恩之心的他们,在离开校园、步入社会之后也会懂得去感恩与回报。
社会的和谐从哪里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社会要从和谐家庭关系开始。博山区实验小学将家长课程的内容从教室搬到自然,组织系列亲子活动,引领亲子共同成长。比如,母亲节“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活动,通过“妈妈招聘会”“心目中的妈妈”“说说彼此的心里话”等课程,引导妈妈们反思如何做一个好妈妈,什么样的爱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再比如,父亲节“传递幸福 感恩父爱”活动中,“爸爸们的午餐”“爸爸动物园”“老爸相信我”等课程增进了父子间的信任和情感。亲子活动加强了家庭成员间的沟通,让爱的气息在家庭中不停流转,形成爱的能量场。
每年4月1日这天,淄博第五中学的领导班子、老师和高一新生最能感受同舟共济、同甘共苦这八个字的涵义。这一天,他们要徒步往返30公里赴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地,开展“耀南精神照我行”新生徒步远足系列教育活动。
早上7:00,出征仪式隆重举行,校领导做出征动员讲话,并为级部和各班级授旗,鼓舞师生士气、振奋师生精神。之后,全体师生徒步来到抗日武装起义纪念地,瞻仰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和纪念馆。在纪念馆前,全体师生向革命先烈敬献花篮,为革命英雄献词,馆长讲述烈士们的丰功伟绩,同学们重温入团宣誓誓词,立下青春无悔的铮铮誓言。
“耀南精神照我行”新生徒步远足系列教育活动,是五中从2008年开始一直坚持的一项红色教育实践活动。今年,学校重新设计了路线,延长了2公里路程,高一级部近千名师生徒步32公里到黑铁山抗日起义纪念地祭扫英烈。一路上同学们互相激励和帮助,脚上起了泡仍坚持前行,下午6点半全部返校,无一人掉队。
对于每一个入校不久的新生来说,这个活动都有着非凡价值,这是种全方位的挑战和历练,爱国、责任、奉献、担当、友善、团结的意识无声无息间浸润着他们内心。黑铁山之行后,十四班的李雨含读懂了王东校长的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个团队却可以走得很远……”九班的张格格写下这样的感悟:“三年后,我会为现在走下来的自己鼓掌;十年后,当我回想青葱岁月时,仍可为当初的坚持心存感激;二十年后,我可以把它讲给我的孩子听:关于忠诚和信仰、责任和梦想……”
(二)“深耕细作”
2016年新学期伊始,初四级部的小石从临淄区第二中学张振斌校长手里领到了1000元钱,父母都是残障人士却学习成绩优异的他,成为临淄二中第九批“向善助学金”的获得者,另外有九名同学也同时获此殊荣。虽然时值料峭寒春,但是近三千师生的一片赤诚却像一股股暖流汇入这十位同学的心田,滋养着他们心中象征希望和光明的花朵迎寒怒放。而这一切都源于那个简单的算式。
“在我们的校园里,职工二百,学生三千。老师每人每天节约一毛钱,一年就是7 300元;学生一天节省一分钱,一年就是10 950元,总计18 250元。我们的校训是‘向上向善,追求卓越,怎样‘向善,济危扶困就是向善。18 250元,即能解决一些家庭困难学生的一时之需。”张振斌校长在一次周前会上给大家算了这么一笔账,在那之后,学校工会联合团委向全体师生发出了一个倡议,并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认可:成立一个救助寒门学子的基金会——“向善”助学基金会。
2011年9月底,基金会正式成立,提倡学生每天省下一分钱,捡起路上的一毛钱、一分钱,捐给向善基金,旨在每年资助临淄二中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或不幸遭遇突发变故的学生家庭,集合大家的力量,帮他们渡过人生难关。捐赠遵循无偿和自愿原则,将每月1号定为爱心捐款日,专门接受捐赠,同时,设立投币箱便于平时的捐赠。原则上学生捐款不能超过每天1分钱的上限,捐款不公布、不表彰,避免活动走样。
捐款活动让一向花钱大方的王浩宇同学有了体悟,“我家家境还好,地板上、沙发的缝隙中随处都能看到零钱,这点小钱以前我都懒得去捡。学校开展捐赠活动以后,我发现自己变了,变得‘贪财了,一分钱也看到眼里了。慢慢地我开始明白,捐款不是施舍,而是教我们学会珍惜和尊重。每天1分钱,看似简单,坚持下来还真需要毅力咧”!
聚沙成塔、涓滴成河。捐款活动把一毛钱、一分钱变成表达爱心、学会感恩、传递友善正能量的载体。用看似微不足道的一毛钱、一分钱养成同学们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同时把这点滴之爱汇集成爱的海洋,发挥了它更大的力量。截至目前,基金会已发放助学金9批次,奖励116名学生,临时救助困难学生7人次,长期资助学生1人,累计发放基金13余万元。
“打造一方诗意的天空,渲染师德的澄明与纯真,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之余,从诗意的视角观察和理解世界,形成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和热爱生命的气质,获得超越的素质和力量,使其在面对人生的风雨坎坷时,始终能从容、坦然面对……”当记者问起做“诗性教育”的初衷时,淄博第四中学的刘绍华校长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刘校长看上去是个典型的山东汉子:朴实、敦厚、爽朗,可透过这外表,记者感觉触碰到了一颗至真、至善、至美的赤子之心。
2006年,在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社的指导下,四中举办了首届“春天送你一首诗”大型诗歌朗诵活动,同时,确定每年4月举办“淄博四中诗歌节”,内容包括诗歌朗诵、表演、主题书画展、诗人交流见面会、诗歌及文学社团活动等。截至今年4月,诗歌节已举办十一届,每一届诗歌节的主题设定和篇目选择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融合。比如2013年主题“诗性飞扬·中国梦”、2015年主题“叫醒太阳”;篇目如《重温五四》《七子之歌》《大漠敦煌》等,无不唱响着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一带一路”国情教育等时代主旋律。
四中以诗歌节为标志的“诗性教育”在不断探索并趋于成熟的同时,也在区域内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2015年初,淄博市教育局印发通知,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同时,“诗性德育”被命名为淄博市德育品牌。带着诗意做教育,做出教育的诗意,真是既浪漫又写实的教育智慧!不是正应了那句歌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以德铸魂,久久为功”。淄博教育人把这句话想明白、想透彻了,并朝着这个目标持续奋斗着,不肯松懈。是的,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的责任和重担谁也松懈不得、一刻也松懈不得。“为了孩子,为了未来,让我们行动起来,马上做、认真做、细致做、深入做”,唯有如此,才能不负教育人的使命,不负时代的使命;唯有如此,才能尝到“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那一刻的滋味。
责任编辑/李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