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校“山海文化”构建“仁智德育”
2016-11-10邹俊
邹俊
近几年来,我校围绕校园“山海文化”积极构建“仁智德育”课程体系,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坚持丰富学生德育体验,以学校德育校本课程促进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校文化是校本课程开发和设计的基础与灵魂,校本课程是学校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途径与载体,也是学校实现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的抓手。近几年来,我校围绕校园“山海文化”积极构建“仁智德育”课程体系,着眼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坚持丰富学生德育体验,以学校德育校本课程促进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仁智德育”校本课程实施的背景
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小学(以下简称南沙小学)背靠青山、地处珠江口。学校充分利用依山傍海的地域优势和良好的文化积淀,创造性地提出了“仁山载物,慧海育人”的山海文化教育理念。“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在山海文化的基础上学校“仁智德育”理念应运而生。
德育课程一直承担着促进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任。学校结合自身特色,整合有效的德育资源,设计出适应本校学生且具有操作性和科学性的德育校本课程。此外,我校在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导向性原则。校本课程的设计始终和学校文化高度统一,充分挖掘山海文化的内涵;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进行校本建设时,学校坚持从学生具体情况出发,包括学生所处的年龄学段特点、认识水平、学习水平等各个方面,使得校本课程建设能够符合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三是坚持开放体验性原则。“熏陶-感悟-体验”是我校“仁智德育”范式,因此校本课程既有山海文化情境课程,又有日常文化情境中的道德规训;既有主题性文化活动体验,又有班队文化情境中的道德自主建构,以促进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内化和道德习惯的形成,从而也使得课程体系更加立体。
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也是南沙小学的育人目标,即“培养有美德、有智慧全面发展的现代小公民”。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学校将“仁者”和“智者”有效结合,细分出南沙小学学生八大核心素养,即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健康生活、学会学习、服务共享、科学创新。
二、“仁智德育”校本课程实施的途径与策略
1.合理设计实施,注重打造家校社育人共同体。整个校本课程围绕八大素养来设计,力求通过课程的学习、活动的开展、合理的评价来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力求避免狭隘的课程认识,紧紧抓住德育的特点,强调与学校教育各项工作的有机渗透,重视家、校、社育人共同体的打造。
比如在礼仪教育、习惯养成教育、公民意识培养等主题方面,我们学校围绕文明班级的评比促使养成教育常抓不懈,围绕争章夺星活动开展榜样引导教育,开展道德讲坛活动对学生礼仪、公共道德、习惯养成进行知识普及,等等。在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方面,我们鼓励每位学生拥有一项长期坚持的爱好与特长,以各类兴趣班和社团为依托开展审美教育,等等。
2.立足国家课程,在拓展意蕴中互补升华。国家课程是德育的重要阵地,课程本身的设置也是与学生的生活和道德认识息息相关。为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仁智德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强调立足于《品德与生活》课程和班会课,并结合山海文化特色进行了深度拓展。我们开发了两套教材,来充实国家课程的内容。一是编撰了适用于三至六年级阅读使用的山海人文教育读本《仁智》。整个教材将学校的山海文化教育与礼仪、美德、智慧教育进行了融合,分为“仁”和“智”两部分。以山海人文课程“仁智”三年级为例,在“仁”篇中,有“仁的定义”“仁的来源”“仁与爱”三节课,在“智”篇中,有“智的价值”“求实精神”两节课。
二是编撰了一套山海文化科普类读物,由以“山元素”为主的《山之行篇》和“海元素”为主的《巨轮启航》两部分组成。两本课外读物也在山海校园文化下开发的,很好地结合学校的特色文化,对国家课程做了补充。以《山之行篇》目录(节选)为例,有沉沉帝王梦,浩浩燕赵歌;厚厚三晋土,朗朗齐鲁月;柔柔湘江水,煌煌荆楚吟;悠悠吴越曲,赫赫三秦魂等主题。《巨轮启航》目录(节选)则有我国古代船舶演变及发展;近代船舶发展、现代船舶发展、未来船舶设想及展望等。每个章节后面还设有“分享站”环节,让学生通过说、写、画、做回顾本章节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激发他们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这些教材和读本的设计很好地实现了德育课程从国家课程到校本课程的无缝对接,也实现了从课本知识到情感体验的自然达成。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有机联动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3.融入成长计划,在心灵体验中生成内化。从校本课程开发的角度看,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只有通过学生的全面参与,课程开发才能由静态的设计真正走向动态的实施。学生的经历体验过程,是学生发展最真实的过程,也是体现课程价值的过程。为此,学校设计“仁智德育”校本课程的学习活动方式时,也是强调“仁智德育”“体验、参与、感悟”的育人模式,力求从“单线灌输”到“多面创生”,从“成人外塑”到“儿童自塑”,从“零散的活动”到“系列课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尝试。
一是坚持课程开设与学生成长体验相结合。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发展的特点,融合山海文化教育,结合三个阶段性主题:尊重感恩、诚信明礼、责任梦想,各提出了“十二个一”成长计划。
南沙小学“十二个一”成长计划——
《绽放仁智·幸福之花》成长手册
二是坚持课程开设与序列活动相结合。学校在德育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将常规的德育主题教育(包括升旗仪式、班队校会、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卫生礼仪、专题教育、节日活动、社区服务等)和教学类学科活动(书香文化节、艺术节、英语节、科技节、体育节等)融入到了山海文化中。形成了“知山海—爱山海—悟山海—创山海”的山海文化活动序列,丰富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主活动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品德素养。
4.依托星级评价,在行为自律中自省感悟。校本课程开发和使用要求学校有完善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以保证校本课程的健康运行。而德育的评价历来是个难题,因此对德育特色校本课程,我们坚持参与性、激励性、发展性等原则,关注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主张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主要结合学生“仁智合一”的山海之星评价体系来记录评价。开展争章夺星活动,根据课程内容设置了明礼之星、友爱之星、智慧之星、好学之星、进步之星、自强之星、服务之星、诚实之星等。通过颁发奖章的方式,评价学生的道德表现,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德育校本课程的积极性。
三、“仁智德育”校本课程实施的
成效与反思
基于“仁智德育”校本课程与学校山海文化的深度融合后,学校欣喜地看到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在逐步形成,学校育人环境和育人效果在逐步优化。
从学生素质呈现的维度来看,德育校本课程中的活动类课程变成了展示学生综合素养的平台。通过一个个德育活动的开展,孩子们慢慢在活动中生成了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特长技能。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活动的体验,增加了对校园山海文化的理解。“坚毅如山、博爱如海”的具有南小“文化标签”的学子正昂首阔步地走向世界。
从学校师生发展的维度看,德育校本课程变成了学校师生连通广袤世界的桥梁。在学校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秉承与时俱进和促进学校可持续的课程理念。比如当下我们的校本课程就很好的将学校培养目标与南沙新区教育国际化的战略定位相衔接,开设了国际交流与国际理解方面的课程,并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来提高师生的国际理解水平和国际交流的能力,为学校的后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校本德育课程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我们在“仁智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探索中也带给我们不少困惑。比如如何制定更为多元有效的德育评价体系,如何让更多的家长、教师也能深入了解德育校本课程的真正意义,并主动投身其中等,仍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完善。德育课程作为一项育人的系统工程,只要我们坚持“以生为本”,以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为己任,充分整合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各种教育资源,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正向育人的合力,我们一定能培育出一朵朵娇艳绽放的“仁智”之花。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南沙小学】
责任编辑/肖茂红